农妇创作《新娘歌》被评为2010十大网络新民谣

商丘农妇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新娘歌》荣获“2010年十大网络新民谣”称号
“月儿弯弯照新房,十家新房九家荒。新郎打工去城市,留下新娘守空床。新娘新娘在家忙,家里家外挑大梁……”这是商丘市睢县匡城乡一名农妇创作的民谣《新娘歌》中的部分内容。
昨日,记者获悉,这首新民谣在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北京人民广播台、北京电视台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网络文学艺术大赛暨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中,以其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真诚的情感打动了网民和评委,一举荣获“2010年十大网络新民谣”称号,获奖金1万元。
昨日下午,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了37岁的农妇朱冬梅。“那都是10多年前的事情啦!”朱冬梅告诉记者,她22岁嫁到匡城乡夏庄村不到一个月,丈夫就跟着别人到北京打工。此后,她一个人独守空房,并且扛起了家中的一切农活和家务。
近些年,随着农村网络的发展,为了加强与丈夫的联系,朱冬梅也学会了上网。去年6月份,朱冬梅看到“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的征集通告后,10多年来,丈夫长年在外打工的切身感受和在农村的所见所闻,一下子涌上心头,当即产生了参赛的念头。“我几乎没有参考什么作品,写的全部是亲身感受!”朱冬梅说。 (大河报 记者陈海峰实习生曹杰 )
《新娘歌》
月儿弯弯照新房,
十家新房九家荒。
新郎打工去城市,
留下新娘守空床。
新娘新娘在家忙,
家里家外挑大梁。
下田学开农用车,
回家又养猪和羊。

汗水湿了新衣裳,
日头晒黑俏面庞。
新郎新郎怎么样,
莫忘家中苦新娘。
在外莫与人争强,
更莫贪恋野花香。
只愿平安早回转,
夫妻一起奔小康。
真是位好新娘。任劳任怨,善良挚真。
如去如来  来去自如
只愿平安早回转,
夫妻一起奔小康。
------------------------------
好奇+好事,搜出这个:

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 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
只要你不要民主,都是好同志!
女劳模自述。“俏面庞”啥的,民谣味不正。“妹想哥来留半床”才原汁原味。
末两句更不好,“回转”了恐怕就更难“奔小康”。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健康向上,符合主旋律。
程兄不但关心留守儿童,还关心人家的媳妇
“妹想哥来留半床”才原汁原味。

老范改得好!有才,有才!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