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系列

本帖最后由 舒雨湖 于 2011-8-2 12:12 编辑

写在前面:好久没来捣乱了,来发个搞笑的。天天这么严肃,不好玩的。这个诺贝尔文学奖系列,纯粹是闹闹,以资笑谈啊。千万别严肃。
-------------------------------
  诺贝尔文学奖系列之一:诺贝尔文学奖不得了
                 
                 
  诺贝尔文学奖,向来是很不得了的。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趣。
  第一,这是个“奖”。似乎是“奖”,不是什么“惩”什么“罚”,那就是很不得了的事情。忽悠幼稚园的孩子,弄一张纸来,写个“乖娃娃奖”字样,就可以让小娃娃欢喜半天,而且逢人就介绍说自己有“奖”:奖状都挂在那那什么什么地方。更不用说传说中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比什么五百万还多:“奖”后面跟着“金”,那就意味着更不得了;至少,比“乖娃娃奖”那种一张纸的格要好很多。
  第二,这个“奖”听说是什么国际大奖。似乎一“国际”,那就很了不得。为什么呢?因为,一“国际”就弄到外国去了。外国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了。以前不是卖铁锅不好卖,写个“Fe锅”就卖的很疯狂的了么?现在不是什么“里通外国”是个罪过的时代,现在是提倡通个外国;即使是没办法到外国去当总统,那从外国去弄个什么招牌回来,也少说是海归,大说就是国际人物。一“国际”了嘛,就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当然包括凌驾于中国之上的嘛。那,谁不愿意“国际”一下呢?
  第三,就是不谈“国际”,就谈一国,这么多年以来,中国没有谁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谁第一个获得,那不就成了国家第一了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是历史上的第一嘛。所谓第一什么都是,第二就什么都不是了。当然,意思是说,似乎一般的思路是,某籍华裔之类的人是不算在内的。具备华籍,又是华人的,才是资格的。
  ……
  理由或者说法,还可以有很多,总之一句话,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不得了,了不得,下不了台的。很是值得期待。
                 
                 
                 
  诺贝尔文学奖系列之二:贿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
                 
                 
  既然诺贝尔文学奖有许多“好处”,惦记它的人也就多起来。特别是近几年,说起这东西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目前,居然有说整个什么贿赂,希望得到这个东西。事情一出,马上到处就有了新闻话题。
  有的说,这手段可不高明。有的说,这么做的根本不是什么作家。有的说,这么做实在是侮辱文学。
  首先,贿赂,只能够说明想得到这个东西的人心情非常迫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择手段。如果是目的达到了,可能少去许多议论;最关键的问题是,目的没达到,还被揭露了出来。
  心情迫切,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再迫切,也要考虑到被揭露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即使是心情再迫切,也需要谨慎地使用相关手段。至少,要拼命地含蓄,不能够让人觉得为了达到某目的却手段不高明。
  第二,办事的规则,或者说潜规则,似乎就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贿赂,不是这个就是那类。这个规则用在评奖方面,或者各种事情上,似乎很有力量。
  可惜,什么规则也不是万能的。也就是说,一个规则并不是放到什么地方都管用。事实证明,该贿赂规则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部分评委那里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果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那评委就不该有什么话说的。
  更有可能的是,贿赂的方位和程度不对。比如,不选择这个评委,选择另外一个评委,可能就什么问题都没有,至少不会被揭露出来,弄不好还能够切实地拿个奖回来的。比如,程度上可能用的是人民币,而不是美金,或者黄金什么的,很不够,所以也容易被揭发。
  第三,贿赂评委跟文学没什么关系。因为评委不等于文学。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不等于文学,也不等于诺贝尔文学奖。所以,谈不上什么侮辱文学,最多也只不过是行贿者以为那评委也是人,总有上当的地方,所以做那类事情。
  要说侮辱,那只不过是行贿者把那评委小看了,侮辱了那评委。那评委心里非常地不爽,所以闹出来,说侮辱,还把受到的侮辱和什么文学联系在一起。自己觉得被侮辱了,这没问题;但是,不要动不动和文学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整成文学。
  跟文学没关系,跟作家也没有关系。连文学都没能够侮辱到,还侮辱什么作家呢?最关键的是,什么地方有作家呢?动不动把自己,或者一些整成作家,是会犯错误的。不相信,你跟人家介绍某某是什么作家试试看。
  抬起什么作家的架子,在中国,那是很麻烦的事情。在其他国家,我当然是不知道的,但在中国似乎是如此的。
  为此,办个总结的话,就是:贿赂诺贝尔文学奖某评委的事情只能够反映出行贿者想获得该奖的深刻的急切的好的心情,不过呢,贿赂这个办法不是所有地方所有人都满意的最好的办法,该贿赂行为与文学无关、与作家无关。
                 
                 
                 
  诺贝尔文学奖系列之三:国内媒体别有用心
                 
                 
  国内媒体报道贿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是别有用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别个贿赂,就是要拿个大奖回来,消灭中国历史上的“零回复”,这是好事。中国历史上的“零回复”,就是要有人积极地“回帖”,消灭掉,尽快地消灭掉。
  国内媒体把这事拿出来说,安的什么心?是不是不希望早点把这个“零回复”消灭?是不是就要把那个“帖子”摆在那里,人为地“锁定”,不准哪个去“回复”?
  国内媒体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抱着十二分的爱国情怀,说这些行贿的人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热爱历史,热爱社会,热爱文学,在主动探索如何消灭中国历史上的“零回复”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媒体具备非常强烈的捣乱色彩,甚至和蔑视祖国有不小的关系。
  国内媒体最应该做的,是调查或者打听一下,其他国家有没有人去做这个贿赂。如果有,就应该特报而大报。折磨本国的算什么本事?
  第二,国内媒体把这个事情闹大做强,只不过是为了推销自己。这些杂志报纸,网站论坛,最喜欢这样做。所谓,抓住一个麻子,一个反面,马上扩大化,以此来标榜自己是多么的高尚,吸引革命群众的眼球。实际上,大家所能够看见的不是那些人事物的本相,而是经过这些所谓的媒体加工出来的“艺术照”。
  而且,说什么作家文人之类的“坏话”,一直不犯罪不违法,是个很好的乐趣。随便怎么说,只要有人先说,那就是可以进一步乱说的。所以,到现阶段,国人一听说什么作家文人,大多不会严肃对待,多是以娱乐娱乐的心情笑笑而已。
  不过,更能够刺激一部分自己以为自己是作家文人的朋友。这部分朋友一受到刺激,马上就会有强烈的反映:整个媒体市场就会是另外一种所谓欣欣向荣的景象,或者一时间格外地繁荣。
  第三,国内媒体这么做,大致是不希望那一部分人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希望另外一部分人去获得。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家做那事,不知道成功还是不能够成功,马上就去揭发,意思就是要让人家不成功:成功不了嘛。
  一如某地方要用某人为什么长官,有人就不高兴,就想着办法去揭发。当然,人家就多数是不能够成为那什么长官的了。
  不过,这对一般国民而言,谁得不是得啊,有人得就是了。反正谁得了也不见得有什么趣味,毕竟什么书,即使很洋盘的书,也不见得能够达到让全中国的人人手一本的。一般的国民没有尖着脑袋,想尽计谋去弄一本生僻的书来阅读的高级心态。
  书嘛,你藏着掖着,只有几个人读,那你就继续保持这个姿势,你那书不失败才怪。
  另外一部分人,就是国内媒体希望他们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不得不加紧步伐了。至少,不能够再走什么贿赂的道路。至少,也要做到在表面上能够说服国内,也能够说服国外的样子。
  综上所述,国内媒体这么做,一方面不够热爱祖国,二方面是为了炒作自己,三方面是希望另外一部分人走新的道路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完全可以说,国内媒体这么做是别有用心的。
                 
                 
                 
  诺贝尔文学奖系列之四:其他国家有没有人去做这个贿赂
                 
                 
  前边已经有那么多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活动了,有那么多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候选人,随便找几个出来,详细调查一下,再加上打听,添油加醋,没问题?可能吗?
  找个问题不容易么?有调查,就发言权。发言,就是找你问题。调查调查,问题就来了。
  第一,看看那些作者有没有送诗集什么的给那些评委的。没有?可能吗?没有的话,那些评委究竟是怎么看见那些得主和候选人的作品的?这个过程详细一点,说一说。那,只要有送诗集或者别的什么书给那些评委的,一律算做作弊,就是行贿,不,直接是“贿赂”。
  如此,新闻不就做出来了么?而且,说某外国不好,可以充分体现出本国多么的强大,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第二,看看那些得主和候选人在相关时期的言论材料,包括吃饭娱乐的时候的叫骂声,找不找得到问题呢?这工作就是要做的细致,很容易找出问题来的。
  加上对各个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日常生活细节的充分了解,两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一个强大而可靠的新闻材料不就做出来了么?而且还可以充分地推翻好多已有的结论。
  一般原则,只要这些评委和得主、候选人是人,那就是可以调查研究的,就可以做出很详细的材料,用来作为新闻报道的。丢翻一个年度的奖项算什么呢?丢翻一个叫文学的算什么呢?丢翻一个名号叫作家的算什么呢?
  第三,一个简单的法则,把国外看的高,把国内的贬得极低,不算什么好思路。把国外看的高,动不动弄个身份都要是什么外国的。把国内看的低,动不动就说要出国什么的。这不见得是好事。
  一如,在一国内,把小说看的极高,而把其他的看的非常低下,这不是什么好思路。不是蔑视这个,就是辱骂那个,实在不能够证明什么问题。
  万一这贿赂评委的消息来自某外国人,而这外国人就是要恶搞中国,那又怎么办呢?这外国人会不会用所谓文学的旗帜来捉弄中国人呢?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将注意力聚焦在“其他国家有没有人去做这个贿赂”这一重大问题上,确保本国所谓的大师小师在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活动中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
                 
                 
谈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就像谈政治哈。
谈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就像谈政治哈。
水笺 发表于 2011-8-3 17:21
恩,就是呵呵。所以放下它的架子,整个笑话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