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6.1”寻旧地:中华大学校园-华中村-昙花林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4-6-2 12:31 编辑


六一的天是孩子脸的天。


本来准备到荆门...


结果还是转回了武昌。


武昌都府堤,第一次来是小学六年级,回去照着课本写作文得到老师表扬,记得第一句是“那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全体同学怀揣红宝书跨过长江大桥,来到武昌都府堤,怀着景仰的心情,参观了伟大领袖...”下来同学不服,说:“吹笛你写的不对,我们学校本来就在武昌,根本就没有走长江大桥...”


...


这旧址倒是保护的好,不缺钱。


这个差多了,吹笛小时住这儿,华中村附6号。哦,现在华中村仅存三栋老房子了,所以这房子其实没曾住,住的已经卖了拆了,就在侧面,千篇一律不忍睹,忽略了去。


这地板很亲切,铁皮补丁和木结,印象深刻。


后来搬到昙花林79号这儿,一个“兀”字形院子,家家轮流晚上给院门值班上锁,连带负责一天公厕卫生。图片顶头就是厕所,夏天在这走廊乘凉下棋,真不臭!


现在,挂满晾衣的高台前廊。不多的二代住这,单位已经近十年不收维修、管理费了。因为要办文化街,临街一栋已经收购了。昨天碰到一个旧邻,在院门口修锁,说:“没有7~80万不搬!”:(


刚才说的华中村剩下三栋之一,不是最好的房子,却是位置最好,最有名的房子,应该算教授楼(尽管文革连水电工、食堂厨子和外单位也挤进去了)。说名气是钱基博故居(其实57年就去世了,那年反右要他写检讨,写了一万多字,一病不起。所以钱钟书很不喜欢华师。),且看了检讨书我才知道,钱基博属于家学,一天学都没上过的。


算得上是武汉最早的体育馆了,里边有一个室内篮球场。小时侯它好像就废了没见用过,上去玩过,球场在二楼,看台在三楼壁上悬着,又陡又吓人。


中华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这是教堂。也是从没见用过,一年四季大门紧闭。猜想原来顶上有十字架的,也没见过。小时候上幼儿园大班了,天天从这儿过;后边有棵白兰树,花开的很好,仰头干瞪眼,爬不上采不着;读高中夜晚在廊柱下约会过几次,呵呵。现在的妻子早已不是原来的初恋了。后来才意识到:此教堂所在地是整个校园最高处,也是正中。再偏一点的高一点的地方是个水塔(现在早没了)。


觉得这说明有误。


这是网上搜来的,昨天到这儿,正打围维修。还有好多老建筑都拆了,因为被列为市里的文物,现在的单位才不得不收手(都这样,家家都怕别列为文物,除了老百姓...我猜那邻居开口7~80万,公房啊,这个数字是做梦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嘿嘿,好看。喜欢老房子
即使下地狱,也要微笑的表情,只为你放心。

华中村剩下三栋的第三栋,原来一栋两个门,一门楼上楼下各住一家。后来,尤其文革一门一层两家了。这儿的树少说也有一百年了。有意思的是这图片上的进出带露台门廊,其实是原来房子的屋后,维修时开洞改的。原来的门在前边,小台阶小门檐,并没这么“霸气”。

(权限用完了,下次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老图书馆


老女生宿舍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