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山西两父亲因子女高考达线自杀而作

为山西两父亲因子女高考达线自杀而作(三首)
(二00六年七月十一日)
(一)
欠债曾凭卤水逃,
高分今是杀人刀。
翻身似已逾三代,
未见穷根谁与刨。

(二)
人说山西甲四方,
名车豪宅遍城乡。
可怜难易千年理,
一富相陪泪万行。

(三)
听喊人权若许年,
公平受教应为先。
千刀当剐高收费,
谁可执刀救万千?

     注:据2006年7月10日《三晋都市报》报道:6月19日夜,榆社县一高考考生的父亲因听儿子估了600分而服农药自杀;6月27日翼城县农民李海明因女儿考了532分达线又上吊自杀。

希田兄有悲天悯人之慈善心,先赞一个。

但是仅仅拿教育收费开刀,仍然无法解决问题。依韧苇愚见,高等教育收费是可以的,但是必须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贷款制度等等。现在很多高校(至少我所在的高校)已经设有资助贫困生的制度和资金。

所以信息的沟通很重要。为什么媒体不在宣传各大高校对待贫困生的相关优惠政策上做些文章呢?并且要确保这些信息可以传达到农村和边远地区?至少可以传递到各地区的中学吧?唉……叹息一声。

深潭滩边戏流水,常把虾米当龙王。
韧苇 兄:
    据有关资料称,提出教育高收费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当时在亚行工作的叫汤敏的人。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处于暂时 的困难之中。于是 ,汤氏向政府建议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扩大招生,提高收费,“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花”。限于篇幅,我不想讨论扩招给中国教育与经济带来的得失,单就高收费,去年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沉痛地说“高校 的学费不能再涨了”。我兄讲到的“必须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贷款制度等等”即使可以实行,但受惠者也毕竟是少数啊,兄可能想不到的是,在农村和城镇的贫困家庭,很多具有潜质的孩子,因为高校的高收费,在达到贫困生标准之前,就已经放弃竞争了。
    至于媒体报道这类事情,我觉得也不是故意做什么文章,应改说关注民生疾苦,不仅是媒体的责任,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吧。
现在高校学费涨得离谱,我上本科时,学费一千(另一千国家补助)。等我读研时,师弟师妹们要交三千五,教学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
好好作湿,天天捣蛋。

希田兄:

首先高校收费的尝试应该早于1998年,记得我上本科时,每年只需要缴纳200元的学费,住宿免费,每月还有二十几元的生活补助。1994年时,学费涨到每年二、三千元;次年升至四、五千元……所以我不是很认可你所说的高校收费的来由。

其次,高校收费与“高校产业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高校可以收费,以弥补教育经费之不足。在高校收费之前,高等教育的支出完全由政府负担,每年高校可吸纳的人数非常少;高校实施收费之后,这一情况大有改观。韧苇愚见,高等教育不应该是精英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很是重要。

当然,教育经费的筹措有多种途径:国家财政支持、社会捐赠、以及收费等等。当然不能够单独凭借收费。同时,高校收取的学费应该完全用于教育本身,不得分配这些“利润”。所以有必要核算教育成本,从而确定合理的教育收费标准。

确定合理收费标准之后,就可以知悉那些属于高等教育的成本,那些属于成本之外的所得。这部分资金应该用来资助缴纳学费有困难的人群。贫困生的范围可以扩大。而且对于即使在贫困线之上的学生也可以实施奖学金和低息(无息)贷款政策。

再者,高校扩招并不必然导致高校教育水平的降低。目前教育水平降低的原因众多。扩招速度过快,师资、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一时跟不上需求的确是导致教育水平降低的原因之一。当然扩招之后,生源质量的相对降低也是因素之一。笼统地去谈扩招导致教育水平降低意义不大。

矛头应该指向高校收费标准的确定(制止”乱收费“),相关金融政策的配套,以及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而非简单指向高校收费本身。

呵呵……不妥之处,还请指正。

深潭滩边戏流水,常把虾米当龙王。
对于媒体报道问题,韧苇并无劝阻媒体报道这些新闻的意思(这方面应该大力报道);但是同时认为媒体也应该宣传一下目前各高校资助贫困生方面的举措,以避免因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悲剧。
深潭滩边戏流水,常把虾米当龙王。
 韧苇兄:
          我记得高校提高收费标准始于1996年,当时仅收两三千元/生年,包括清华等名校。涨到四五千元是近几年的事情,并不是1995年吧。
        兄对高校收费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对相关政策的设计也不错,但决策者会这么做吗?即使想做,下面会听吗?有人讲“政令出不了中南海”,中国事实上有数百万个土皇帝胡作非为,能管得了吗?可怜的老百姓,能有什么选择呢?所以,直截了当地大大降低高校收费,就可以使更多的有潜质的贫寒子弟得以深造,同时可以有效的遏制高校盲目扩招的势头。事实上盲目扩招已经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兄身在高校,自然首先想到的是高校的道理;我作为社会底层的一介贫民,自然看到的多是弱势的疾苦。难免话不投机,请原谅。(7.13)

希田兄:

谢谢你的答复。我尽管身在高校,但是也出身农民,也从未因为自己脱离农村而忘本过。为社会弱势群体呼吁奔走是所有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所在,并不因为出身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直截了当地降低高校收费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就必须有充足的政府资金或者社会捐赠。否则依然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教育机会。

我倒没有觉得话不投机。君子和而不同嘛!呵呵……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海涵。

深潭滩边戏流水,常把虾米当龙王。

清华的一个朋友前几天告知清华大学今年暑假推出为时一个月的高考补习班,学费2万.

虽然性质不一样,可是教育的暗箱“产业化”已悄然行进.

可以是某些人的福音,也可以催命.

坚强起来,才不会丧失温柔。

我的朋友发来一帖,请韧苇兄一阅:

(转帖)录取通知书不啻死刑判决书有感
           最近与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工程师在一起聊天,他讲了不少他看不懂的事,如他说电视里有一农家,弟弟妹妹退了学来保全姐姐上学,歌颂如此之高风亮节。。。他的少年时代是民国时期,那会儿国立的大学堂收费很低,如果还嫌费用高,则师范类,教会办的学堂,比较艰苦的只有国家才有用的诸如地质等工科专业也免费,国立的中专几乎全不收费,收费高的是一些私立学堂。他说他的年轻时候,公共场所到处都有吸烟室,过了多少年如今才宣传吸烟有害,才偶尔设吸烟室,还说是社会进步了。。。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