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矛盾论(旧文)

爱的矛盾论

童志刚 

    爱是婚姻以及家庭得以产生和维系的基础,“无爱的情歌”虽然也有,但要做到久唱不衰就难了。

 

    在人类丰富多彩的各种情感中,爱可以说是以最单纯的方式显示着最复杂的内容的一种,其中共存着多种对立和矛盾,譬如爱是幸福甜蜜的,可她往往也最令人烦恼愁苦;譬如说为爱而生曾是每个人的感受,但它与为爱而死之间常常也只有半步之遥;爱有时像个失解的悖论,让人无可奈何。

 

    具体而言,爱的种类之多是“说也说不清楚”的,但我们若把她仅仅归结为两种,即糊涂的爱和明白的爱,似乎也有着相当的概括力。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意思是:只要爱了,总有其合情合理或者说必然如此的地方。这话无疑是真理,但具体到每个人的情爱实践上,究竟因为何情何理而爱却又不是谁都说得清楚的。就连许多事事明白的伟人,在爱这个问题上也不得不自认糊涂或被后人论定为糊涂;甚至那些以专门告诉别人如何爱得明白为专业的人,自己的爱也常常一塌糊涂。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总体来说,爱得糊涂的多,爱得明白的少。电视剧《过把瘾》中方彦与杜梅的糊涂之爱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就是明证。其实糊涂并不可怕,方、杜二人的爱虽然糊涂,却纯真可信;令人疑惑的倒是剧中韩丽婷的明白之爱,因为那爱的重点其实在方彦的房子而非方彦本人。用哲学的话说,爱得糊涂是绝对的,爱得明白是相对的。往往看似明白,其实糊涂;可虽然糊涂,但又有点明白;太糊涂了不行,太明白了也麻烦——这就是爱的矛盾论。

 

    就爱的方式而言,死去活来的爱和公事公办的爱是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前者表现为为自己而爱,后者则表现为为他人而爱。在旧时代里,以公事公办的爱为多,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生死真爱只是特例。因为要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爱只是这个任务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衍生物而已。当爱本身的价值成为第一位的追求的时候,死去活来的爱便可能成为爱的主导方式,相爱者依情任性而为,一切非爱的因素都只能暂时退隐。不过,死去活来的感性之爱和公事公办的理性之爱,其实是既对立又互补的,热恋时不妨前者管事,待成家了则最好让后者当家——这也是爱的矛盾论。

 

    爱是一种有目的情感行为,其目的在本性的欲求和另有他图的权衡之间徘徊。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两者谁为主导是由具体当事人的性格决定的,譬如感性的人为爱本身的魔力所吸引,而理性之人的爱则往往有着更明确的功利性目的。《过把瘾》中的方和杜都是感性的人,他们为爱而爱,此外似乎别无他求;而韩丽婷则是理性的,目的十分明确:方彦的住房是她“爱”的必要前提。当然,爱的目的单纯与否并不是评判爱的价值的标准,也不是爱最终能否带来幸福的依据;但爱的现实主义甚至实用主义,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往往行之有效,因为爱的矛盾论从本质上讲也就是生活的矛盾论。

 

“爱的矛盾论”只谈现象,不给钥匙,因为就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辩证法也解决不了爱的矛盾,这矛盾只能在个人的感悟中去消融去化解。(原载《楚天周末》199556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2 10:10:45编辑过]

糊里糊涂的爱是跟着感觉走,明明白白的爱是跟着现实走。难得糊涂啊!
俺是灭绝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