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被呆傻化的语文教学

(斗胆在百年树人发帖,向边走边唱版主报到,请老师们批改。)

记忆中的语文课是生动有趣的,和体育课一样,它们共同构成了寒窗生涯的亮点。体育课使绷紧在课桌上的腿脚得到松驰,语文课则使绷紧在数理化上的大脑得到松驰。我们还可以发现,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开开无轨电车,常常未必是坏事,而一个数学老师这么做却难免会造成学生成绩的普遍下滑。所谓语文课上的“无轨电车”,常常来自老师因一时讲得兴起而在作者生平或课文背景上的即兴发挥,这些发挥纵使不能对学生得高分有何直接帮助,通常却又最能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显然,若没有对貌似无关的内容的讲授,一般也就没有语文教学的魅力可言。“当其无,有有之用”,先人的玄妙哲理,正不妨在寻常语文教学上得到鲜明体现。  

语文,如果我们对它的特点足够尊重的话,就会认识到,鼓励老师在课堂上有所发挥,小而言之,是确保语文教学受到学生欢迎的基本保障;大而言之,更是确保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学得到绵延传递的一块最初的基石。 

而今天的语文教师似乎应该学会将课文讲解得具有数学的精确,文章结构的分析也尽可能朝化学配方上靠齐。“文无定法”的古训只能被搁置一边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把课上得如此枯燥乏味,刁钻刻薄,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今日的学生普遍视语文课为畏途呢? 

问题恐怕集中在考试的阅卷标准上。 

考试本身是必要的,但为了阅卷的便利而不惜将中华语文的丰富内涵剔除净尽,只剩下一个个天条般的标准,则实在得不偿失。不明究竟的孩子、望子成龙的家长与形形色色的教参合谋,构成了语文教师内心的无奈,遂使得语文真正的魅力荡然无存。教参原也无可指责,如果它确实有助于学生获得高分的话。尽管我们知道教参中也不乏以其浑浑使人昏昏的内容,何况,就教参的本义,即使它写得非常出色,也只能仅供参考,原不该作为标准出售。现在它既然被树为标准,区区一介教书匠,只能不敢越雷池一步了。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们的智慧火花时,内心往往不无忧虑:这星火花是注定不能在考场上闪现的,教参里的那几堆圣火,会把学生的梦想灼烤得面目全非。当我讲到莎士比亚年轻时的种种荒唐行径(如盗鹿)与他成长为一位大作家、大诗人之间的奇妙关系时,突然意识到,这些我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也听得非常投入的内容,根本就是多余的。几个字眼,或者说,几个有可能在填空题中出现的关键词,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英国、十六世纪、著名剧作家、人文主义……唉,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各类知识竞赛上不假思索地背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名字,对哈姆雷特的犹豫、李耳王的昏聩、奥瑟罗的嫉妒或麦克白夫人的残忍,却半点说不出所以然来。原本有血有肉的语文教学,就此被抽绎成了一根根干枯的骨架。 

语文教学应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关系到数代人未来的民族课题。我们如何才能既确保阅卷的公正性,又不损害语文本身的特点呢?这问题需要集思广益,慎重研究。不容置疑的是,只有在教师相信自己课堂上的生动发挥对学生会有帮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才可能被唤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才可能重新被召回。只是,我颇为担心的是,当语文教学的现状日后终于得到改善时,被呆傻化的新生代语文教员已经不知如何讲课了。

 


 

所以学生不爱学语文.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这次课程改革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

    赞同楼主的观点,人文性才是语文教学更重要的使命。不过我也发现,甚至是那些倡导加强人文性的人,也经常是在用工具性标准衡量一个人的语文素质。比如,某某人写了一个错字,或读错了一个字,会立即招来无休止的嘲笑,被斥之为人文素质低劣,在这种时候(仅指在这种时候),他说了什么东西,说的是什么意思,往往没有人关心。因为他已经被鉴定为人文素质低劣。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谢谢黄馨MM回帖。

回乌龙茶,你说得对,再牛的名家,也会读错字,为此讥讽别人,实在不该。

紫壶JJ幽默:)

语文本应该成为学生与文学大师心灵对话的最好的桥梁,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者,但是由于模式化教育的约束(也不排除老师的自身因素),老师的实际教育行为反而遮蔽了那些大师们的智慧话语。在学生的意识中,学好语文要靠“背功”,所以,不喜欢背课的学生没兴趣去学,背得好的又相当一部分分析理解能力不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5 8:20:17编辑过]

    山猫,累了吧?给你沏杯乌龙茶如何?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以下是引用边走边唱在2006-7-15 8:18:34的发言:

紫壶JJ幽默:)

语文本应该成为学生与文学大师心灵对话的最好的桥梁,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者,但是由于模式化教育的约束(也不排除老师的自身因素),老师的实际教育行为反而遮蔽了那些大师们的智慧话语。在学生的意识中,学好语文要靠“背功”,所以,不喜欢背课的学生没兴趣去学,背得好的又相当一部分分析理解能力不强。 


边走边唱说得好。这种模式化教学还反映在一味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解读文字,刻意迎合学生的读图兴趣,使学生更加远离对文字自身的品味。

“背功”也是一种能力,我发现,抢记能力强的学生往往理解能力也很强,而苦着脸死记硬背的学生,理解能力往往很弱,记忆和理解双佳的学生的确不多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5 15:41:40编辑过]

紫壶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我有女友在中学做语文教师,很辛苦,一头扎在教案里,平时根本没时间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她越来越成为一个标准的教书匠。所以被呆傻化的不仅是语文教学,还包括语文教师。
俺是灭绝师太
猞猁对楼主一向崇拜,见到楼主的帖子就狂跟狂顶。
俺是灭绝师太
谢谢金秋表扬。我是一头扎在网上,也不好,得改改了~~~
紫壶千万别改呀!一头扎在网上的语文教师是无论无何也不会被呆傻化的。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大山猫在2006-7-15 18:04:49的发言:

看在俺顶你的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好歹也谢我一谢。我可是你的粉丝哩。

 

猞猁总算是说真话了。俺早就看出来了,猞猁贴那些乱七八糟的帖子都是为了吸引紫壶的注意。紫壶你别上当,等他贴去,你偏不理他,就让他晒着,气死他!

俺是灭绝师太

[原创]被呆傻化的语文教学  问题恐怕集中在考试的阅卷标准上。

我们都发现了问题,全社会也都在批评语文教学,可是有多少人在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这样的人很少,这样的人是可贵的.

我的一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的过程。 荣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