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汉语托福”

   HSK(又称汉语托福)全国联考刚刚落幕,此次考试创造了自1990年开考以来报考人数之冠,其中凸现的几个有趣话题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近日,记者在上海考点内外,了解了一些情况,果然让人大开眼界。

  有个日本学生看着一道题目百思不得其解。这道题是:这个歌星最近在国内很____。给出的选择有“黑、白、红、黄”。这个学生选择了“白”,但答案却是“红”。“红不是很血腥吗?白说明没有绯闻,名声好啊。”他挺委屈。

  可能是由于母语关系,还有一道题几乎让一些韩国学生“错乱”:这个问题我已经向你解释得____了。给出的选择有“清楚、很清很楚、清清楚楚、很清清楚楚”,答案的字型也差不多,做题的同学怎么也没想通四个选项的区别。

  比较经典的题目:小李和小张在谈论小王,这时小王突然推门进来,小李说:“说曹操曹操就到了。”问题是,“曹操”指的是谁。很多欧美学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曹操。

  还有些挺有意思的试题,就算让中国人做也有点难度:1、中国之所以A被世界所B了解,我C觉得还有一个D重要的原因。在ABCD中要选择最合适的一处填上“不”。不少外籍学生甚至是帮忙辅导的中国学生选择了B,但答案是A

  2、房间这么乱,你怎么也不收拾收拾?问,“收拾收拾”是A整理整理;B打扫打扫;C修理修理;D装饰装饰。答案是A,但选BC的人也相当多。

  HSK开考11年以来,现在的外籍留学生已经不会再出把“一个人”说成“一只人”这类低级错误,他们面对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运用“中国式的思维”回答中国式的问题。

  据国家对外
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薛处长介绍,由于HSK库题有限,所以11年来,每期的试卷都是绝密的,并且从不解禁,这比高考试卷还严格。其实,HSK的高级证书要比拿托福高分难得多,并且将来还会考虑采取电脑考试的方式,以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除了考试费用较低外,HSK考生并不比中国学生考托福、GRE考生轻松到哪里去。另外,由于HSK是全球认证的权威考试,将来也不排除会有中国人参考的可能。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可能是04年的一个新闻报道,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一直保存在我的电脑里。从汉语托福考试的情况,我们也许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些问题:

    1、考试究竟能考出人的什么?有没有不能考但比可考的东西是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有,那个东西是什么?

    2、英语四六级考试很必要吗?如果四六级考试确实存在问题,是怎样的问题?是应该取消四六级考试,还是应该改革四六级考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6 12:27:24编辑过]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我觉得“改革”实在很笼统。

一对一的改革,比如我改革我自己都很难彻底、有效。何况。。。。这个考试。

要有好的方案,又要做到行之有效,“改革”比取消难。

[em06][e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