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给老鼠吃饼干你要有耐心

给老鼠吃饼干你要有耐心

作者:梅子涵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乔菲·努梅罗夫著  费利西亚·邦德图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儿童文学真是很好玩。那些会写儿童文学的人总是能想出些特别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干些特别的事情。结果,就一定有了很特别的趣味。现在的这一个特别的故事是给一只老鼠吃饼干。你没有想过要给一只老鼠吃饼干吧?如果要你给一只老鼠吃饼干,那么你想过没有,这只老鼠会怎么样?

    这只老鼠就不偷你家里的别的东西吃了?就渐渐地和你成为好朋友了?这是你的思路,这也是很多的写作的人可能会写成的模样。有点平凡。这里的平凡的意思是指平庸。

    现在的这个特别的故事却是这样的。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他会要杯牛奶。等到你给他牛奶,他会问你要根麦管。吃完了,喝完了,他会要块餐巾。他还要照镜子,不要有牛奶沾在他的胡子上。他一照镜子,会看到他的头发要剪一剪。他就会问你借把小剪刀。等到头发剪好了,他会要把扫帚把地扫干净。他一动起手来,可就来劲了,把整座房子一个个房间都扫遍。不但扫,还会用水把地板大刷大洗!

    他干累了,会要睡会儿。那你就得给他个空盒子做床,再加上毯子和枕头。他于是爬进盒子,躺得舒舒服服,还把枕头拍啊拍拍松。他还会请你给他念个故事。你只好拿出书来念给他听,这时他会想要看看书上的图画。

    他一看图画,起劲得要自己动手画一幅。他会要你给他纸和蜡笔。他动手就画起来。等到画好了,他要签上他的大名,而且用钢笔。于是他要把他这幅画,贴到你的冰箱上。这就要用上胶带纸。

    等到他的画贴好,他会退后两步欣赏它。这么看着冰箱,他会想起来他口渴了。于是……他会要杯牛奶喝。既然他要喝牛奶,自然会要块饼干来一起吃。

    这是这个特别的故事的内容。

    我这样说其实不对,要修改一下。因为这是一本图画书,一本图画书你是不能只说它的文字是内容,它的画面部分也是内容!它的图是在更形象地让这个故事给你看见。你很直接地看见这只小老鼠的模样了。他的很小的个子。他的很大的耳朵。他的很小很小的眼睛。他的左右各三根的胡须。他吃完了饼干、喝完了牛奶之后快活成什么样!

    他把房间打扫得怎样的乱,然后又怎样的干净!所以他的确是很累了。

    他把枕头拍啊拍啊拍拍松的时候,哈哈,那个枕头啊!

    他画的那张签上了他的名的画里画的是什么呢?是五只老鼠!他的爸爸妈妈,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全家福!

    他笑得眼睛更加小了,不过嘴巴非常大,他说:看看我的图画!我要用钢笔签名!

    如果没有画,只是文字,看不见这些神情这些动态的有声有色,那么阅读的喜悦是一样的吗?那么孩子的阅读的快活是一样的吗?那么……肯定是不一样的!

    成年人老是喜欢平白无故地担忧,孩子阅读这样的图画书会影响他的想像力。因为一切都让他看见了,那么他不是就不需要想像了?而一本文字的书,没有图,孩子的想像力就自然得到了训练了。这个担忧倒是很让我担忧,因为这样的担忧弄得不好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灵感,以后我们写书,干脆只写个题目,内容不写,让阅读的人去想,在那个题目之下,你想像出什么就是什么,阅读干脆就变成想像!

    再继续发展,连题目也不要有,书也不要出,大家全部面对天空和大地呆头呆脑地想像,越想越会想,无中生有,不愁吃,不愁穿,如果还剩下呆头呆脑的人,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继续拼命想写书的人,或者是继续拼命想写图画书的人,或者继续想出版书的人,或者就是画家!

    可是偏偏在卢浮宫里,在美术馆中,会欣赏画的人,都特别优秀和有教养。呆头呆脑的,不会欣赏的,省下了钱买了冰淇淋正坐在外面的台阶上实惠地吃着!冰淇淋的味道好!他们想像着,那些正在欣赏画的人肯定已经一个个地呆头呆脑了!

    我们注意一下,这个特别的有趣故事里的小老鼠的人称是“他”。我一直都想着这个特别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什么意思。我们这些人啊,看书读故事如果不是一眼两眼就从中理解出意思、意义来,我们就不习惯、不能忍受了。我们看给孩子看的书也是这样。至于它们好玩不好玩不重要,重要的是意思和意义。这个给老鼠吃饼干的故事也是这样。

    这样吃饼干、喝牛奶、打扫房间、画一幅画、然后小老鼠口又渴了,故事看样子又要重复一遍,是什么意思、意义,是什么呢?

    这个小老鼠其实正是一个没完没了的小孩啊!他们是没完没了的!你给他这样,他就要那样。他们天天都是没完没了的!你要有耐心。你要理解他这样和那样。故事里的那个给小老鼠饼干的小男孩正是这样理解和有耐心的。他不厌其烦。

    这个小男孩知道孩子。

    我也知道这个饼干故事的意思和意义。

    如果万一我的水平很低,理解错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饼干故事。因为它好玩。因为我相信一个孩子读着这样的故事也会觉得很好玩。

    很好玩很重要。
 
A9.JPG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其实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或许理解了孩子也就理解了很多事,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不理解和不愿意理解孩子,或许正是服务业无法真正发展起来的“潜意识障碍”;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不理解和不愿意理解孩子,也正是一些“冰窟理论”、“绝断意识”长盛不衰、大行其势的“心理支撑”……不理解孩子,就无法理解现代社会……哈哈……乱上纲了,疯话而已哈。^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 10:21:25编辑过]


    听同事说过,梅子涵是上海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博导,我看过他为一本外国儿童故事书写的前言,很有才气。但闲人转的这篇文章,作者是梅子涵,还是老外?或者是梅翻译的?

    这篇文章写得也非常好。主题似乎有两个:没完没了是孩子的天性,不要担心过多的画画书会让儿童失去想像力。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不知你的同事记忆有误还是茶兄有误。
梅子涵的博导导的是儿童文学。
因此应该是中文专业而不是学前专业。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
这篇文章应该是梅子涵的亲笔作。因为字里行间是梅的味道。比如最后一句:很好玩很重要。
常说文如其人。这梅子涵的文字与所能看到的一般男人的文字不同,不知这是专业的原因还是缘于种类的差别。
看这样的文字很舒服,因为很适合女性的口味。难道女性喜欢儿童文学或者女性擅写儿童文学?
只是奇怪,光舒服不够。偏就喜欢扒着看不甚懂的文字看,尽管头疼眼晕消化不良,却有另一种舒坦。所以有人说,女人的爱中必须有仰视。
这段文字也算是送给文字艰涩道理深奥的各位男士吧。
只是提醒一句,喝茶吃饭要挑适合口味的,只有上网看贴才选可以仰视的。
各位需扬长避短才能不断进步。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

那只小老鼠真可爱!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的,不用过早地让他们进入成人的世界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以下是引用伊来在2006-8-7 9:34:00的发言:

不知你的同事记忆有误还是茶兄有误。
梅子涵的博导导的是儿童文学。
因此应该是中文专业而不是学前专业。

      呵呵,不是同事记忆有误,是我记忆有误。梅确实是儿童文学专业的博导。纠正得好!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