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大海与国学

                                                      
    前段时间所作的《谈谈中国和西方的祖宗问题》,意在阐述一些国学的根本性问题。但是文章太老气没人要看。受到后来《新文化与骡子》一文更受欢迎的启发,今在此补作一文。

 
    小时候我咳嗽,就常喝胖大海泡的茶。胖大海的冲法十分简单。无论冷水热水,清水脏水,只要是水,它都能被泡开。泡进水里之前,胖大海是一个坚硬如核桃的小粒,上面有一个干枯的柄,外面包着一层干瘪的表皮。可是只要一扔进水里,胖大海就如同海绵一样。里面先是突出几个圆滑的小泡状物,冲破表皮,宣示着突围而出,后面的泡泡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冲锋陷阵,杀出表皮。不一会表皮就四分五裂,大量的海绵状物体挤满了整个茶杯。这些海绵状物体一开始还聚拢在一起,没有表现出太大的野心。可在不长的时间内越泡越大,越泡越大,最终彻底分裂,每一点不同位置的海绵胖成了原来自己几十倍的体积,各占一方,充斥了整个茶杯,就此茶杯成了胖大海的海洋。
    第一次见到胖大海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种用来泡茶喝的中药十分神奇。于是我看到电视里的那些科学家钻研杂交水稻的种法,我就觉得特傻。当时我固执地认为,哪个地方要是发生饥荒了,只要一人发十个胖大海,往肚子里一吞,别说饿了,撑不死你那是客气的。但真正品尝了胖大海以后发现,胖大海虽然胖如大海,但其实只是虚胖而已。泡过的胖大海一改原来的坚硬,变成巨大无比而又软乎乎的一团,真的喝到嘴里,跟水没什么区别。所以根本救不了饥荒。这个发现令我失望无比。但不幸的是,多年以后我又发现,国学也救不了饥荒,这个发现同样令我失望无比。其实这两个饥荒从本质上讲都不是我发现的。因为前一个救不了饥荒人人知道,只有我不知道。后一个救不了饥荒本来没人知道,后来有人试了一下,结果把一大群人都饿死,被饿死的人都知道了,也只有我不知道
    关于国学这个东西,其实还是跟胖大海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说胖大海一开始就只是用来治疗咳嗽,并且它也只能够治好咳嗽。所以不管泡得多大,都不会有人把它当作赈灾粮食发放出去。而国学一开始则是为了治国,然而国学根本治不了国,却一直被用来治国治了下去。这件事的原因是,有人根本就不想好好治国,(比如中国古代的历朝皇帝门)所以国学也就屡试不爽了。
    有人说国学跟胖大海既然有很大区别,那你还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干什么?其实你后来会发现,国学与胖大海其实是一样东西。关键的区别是在于使用的动机。胖大海没被泡开之前是那么小,即使有人用它聊以果腹,也会发现根本吃不饱。正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国学祖宗孔老夫子,周游了那么多国家,就为了推销自己的学说用来治国。可是这么多国家里愣是没有一个国家采纳。有一次孔子路过宋国,宋国人不但不采纳他的学说,甚至还派人袭击。可见当时孔夫子就是一个没有泡过的胖大海,小如蜜枣硬如核桃,看了就知道不能解饿,所以即使他不断的推销自己能救饥荒,也没有人相信。而他自己也不愿意走治咳嗽的这条在他看来无补于国的歪门邪道,于是孔老夫子就只好“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然而胖大海终究是胖大海,一有机会总是要泡大的。《春秋》被泡成了《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又经董仲舒泡成了《春秋繁露》。到了唐朝,孔颖达一注就是十三本,出版了《十三经注疏》,就这样泡阿泡阿,最终泡成了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四库全书》,和今天的大国学概念。老夫子的信徒荀子把人比作水,实在是很有见地的理论。只是他提出的是“舟水论”,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提出的是“水能泡胖大海,也只能泡胖大海”。
    胖大海泡大了,往往会有人想把它当做治疗饥荒的良药。比如像我这样糊涂的人,和一些饿极了的人。不过胖大海终究是胖大海,正如国学,不论跑得多大,其实也就是刚开始的那么一点。所以除非你有咳嗽,否则不要轻易吃很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4 11:30:23编辑过]

我本人严重同意作者观点!

国学可以炒,但不能炒得太热!

更不能让那些外行来往热的炒,那样炒来炒去就炒成"傻子"瓜子了!

   我小时候母亲也老给我胖大海泡茶喝,小小的心灵对这种无限壮大起来的东西很敬畏啊。

   楼主由胖大海而国学而孔夫子,真是高见啊,我学习了也享受了。

刀子嘴  豆腐心  丫丫我是土家人
   我的博客http://yaoyaqiong.blog.tianya.cn/
   我的网站http://bingge.1678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