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刺杀《红楼梦》

我承认我非常喜欢《红楼梦》,但我更讨厌任何形式的神话!《红楼梦》从当初的禁书到今天的文坛圣经,这是个极其漫长而又无比辛酸的过程,作为红迷来说无论怎么褒奖都不为过!我无意撼动《红楼梦》的崇高地位,我只为这种读书态度悲哀。今天的人们已经不是在读书了,而是在烧香拜佛!

    这不是《红楼梦》真的无可挑剔,而是有人不允许挑剔。殊不知传世作品在当时都是离经叛道的,而一旦被神化却又不允许任何人批评。这和青春期的狂热一样幼稚,只是被所谓的专家学者加以定义后,便显得神圣肃穆起来。如果你硬是要指手划脚,那和在佛祖头上拉屎没有什么两样。

    写到这里我想问一句:《红楼梦》当真完美无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开篇就是大大的败笔。严格地讲那应该算是序言,如果单列出来可能更好,也能让小说更干净一点。作者的写书过程和创作体会实际上与小说本身并无多大联系,这样凑在一起实在过于牵强。

    而贾雨村和甄士事更是多余,这两个人物的出现与其说是为了铺垫,不如说是为了避祸。也许在那个文字狱盛行的年代,这也是不得已之举吧。实际上这前前后后的几章,只是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各位切勿对号入座。”

    至于所谓的浪漫主义纯属逃避现实。从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到警幻司的风流快活,再到贾宝玉、王熙凤无端生病等等,这都是因为作者处理不了那种冲突,只好通过虚幻笔法化解。有人以为这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在我看来这纯粹是乱点鸳鸯谱!

    再者就是所谓的伏笔。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反复暗示人物的命运,看上去好象起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实际上这种静态描写并不高明,至少对塑造人物没有什么好处,更让故事情节拖沓不堪。而设置冷子兴这个人物更为拙劣!他和贾村村、甄士隐一样,功能性太强。

    如果以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小说的开篇可能更好些,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更有悬念。实际上《红楼梦》也是从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故事情节才开始流畅,以前的安排都过于生硬。小说就象一条河流一样,你必须让它流动起来才行。如果你强行挡住水头,那只能蓄成一汪臭水。

    《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也与小说无关。虽然曹雪芹一再批判所谓的淫词艳曲,实际上他自己也未能摆脱这个俗套。我们先不说每章开篇和结尾的例行公事,就是作者呕心沥血写就的诗词大多也没有必要。从暗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到后来结诗社的,再到黛玉和湘云的联句,都没有必要一一摘录。

    诗词之于小说就象歌舞之于电影一样,劲歌热舞自然可以使电影顾盼生辉,而好的诗词也能让小说光芒四射。可惜诗词是不宜多写的体裁,尤其当你用于应酬,或者成为一种定式,就显得生硬了。美人靠的是天生丽质,首饰只能起到装扮作用,如果硬是披金戴银,那只能显得恶俗。

    至于《红楼梦》的体裁也没有什么突破。有许多人盛赞《红楼梦》的目录写得如何如何精妙,好象如何如何越越了前人。其实,那只是一些对仗工整的对联而已,虽然作者在字数上做了一些增减,但并无什么新意,本质上还是延续了章回小说的格式。

    以上都是《红楼梦》中所谓的亮点,在我看来全是硬伤。我知道这要得罪众多的红迷,这种批评确实也过于悲壮,甚至和螳臂挡车一样可笑,所以我称之为“剌杀”!既然是“剌客”,也就顾不得生死了。只希望红迷们不要太残忍,好歹给我留个全尸就谢天谢地了!

汤兄勇气可佩,一些见解(如建议小说从黛玉进府开始)我以为很有新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确实更好些。

曹雪芹当初在开篇部分大摆迷魂阵,确实,情势逼人的要求,好像更甚于情节逼人。当时的“不得不然”,遂可能成为今天的“不以为然”。

楼主的刺杀有一定道理,但有几点不能同意。比如红楼梦里的诗词是我百看不厌的,诗词与文字相映生辉,一点没感觉到恶俗;再是红楼梦里的目录确实写得精妙,所有章节的题目都是对仗工整的对联,容易么?多有欣赏价值啊!

同意的两点是:红楼梦的开篇确实写得不好,感觉跟整部小说的风格不协调,显得生硬。有许多人就因为这个开头没写好而失去了阅读兴趣,以至于同红楼梦擦肩而过;再是里面一些情节纯属迷信,如宝玉和凤姐无端生病、还有那块通灵宝玉等,我也不喜欢。

俺是灭绝师太
我上天看刘心武的揭秘红楼,说开篇几章原是另一部小说,叫风月宝鉴的,后来写红楼便拼在一起了。这大概也是前几章太硬的缘故吧。
“以上都是《红楼梦》中所谓的亮点,在我看来全是硬伤。”看来高手一定是仔仔细细地读了《红楼梦》才撕开了来说的。如你所愿,一一改之,是不是又会有一个人站出来杀得血肉横飞?
过场的说,有点说书的味道,不像《飘》之类的“纯粹类小说”,一开头就“那个郝思佳长得并不漂亮,但男人们——像塔尔顿家那对孪生兄弟……”呵呵,开门见山的说,的确要立马流畅和牵动眼球得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