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贩卖了北大?

是谁贩卖了北大?
 

文/韩浩月

北大几位博导联手一家“文化中心”,合搞了一个名为“青春写作旅”的培训班,被媒体报道为“天价写作班”,随后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本来对有争议的事件进行质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谓真理越辨越明,但这时候网上出现了为北大博导辩护的评论,比如一个叫陈晓明的人在他的博客上,就撰写了一篇题为“一定要‘咬’才叫新闻吗?”(http://blog.sina.com.cn/myblog/article/article_reader.php?blog_id=473fffb40100053u)的文章,称“这班与北大博导何干?”

在陈晓明的文章开篇,先是对“资本主义新闻观”的“人咬狗”理论进行了洋洋洒洒的叙述,并给出“咬手”这个新名词,可能担心读者理解不透,还专为“咬手”进行了英文注释。随即话锋一转,引出了“全在明处,块头肥大,行动不便,不咬白不咬”的几位北大博导。为了表明那北大博导的委屈,陈晓明先在网上转载了评论家古清生的一段文字,依此作为依据,来论证“天价写作班”是一场闹剧新闻,是小报和所有批评者们无中生有。只可惜,在陈晓明的这篇“辩护”文章里,我看不到任何理性的思考和以事实为依据的辩论,只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伪精英心态的拙劣暴露——这个我们不陌生,在多个场合已经见怪不怪了。

首先,陈晓明将正常的舆论监督当成“人咬狗”,显示出了他狭隘和观念混淆的一面,乃至在我看完这段文字之后有点晕眩,孰是人,谁是狗?期待有新闻常识的人给出正确答案;其次,陈晓明在引用古清生文章时,故意忽略原作者的姓名,并将原作者归于小报记者范围,是一种并不光明磊落的手段。出于对批评者的贬低,他称引用古清生的言论是“随便从网上下载一段言辞”,但经与古清生原文的对比,他引用后的文字显然带有目的性的省略,这种“信息屏障”的行为,可能会引起读者的理解偏差。陈晓明这种“借力打力”的功夫用得有点逊。对引用文字进行编辑后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再用“随意下载”来搪塞,这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和对读者智商的侮辱。

基于此,我在这篇文章的开端也“现学现卖”,没有在他的名字前冠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等令人目眩的称谓。同为北大人,在同僚被批评的时候挺身而出,是可以理解的。但在“青春写作旅”的招生广告宣传中,我却赫然发现了陈晓明也位列其中,于是,他的“为别人辩护”现在可以理解成“为自己辩护”了,所谓“帮人就是帮自己”,陈晓明在“捍卫北大博导吃北大”的权利时,不惜犯论争之讳将批评者贬低为“狗”,北大博导难道就这点素质?

正如网上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样,人人都有吃北大的权利,北大博导有拿北大名声混个蝇头小利的权利,那些被陈晓明视若无睹的小报和评论家也有批评北大的权利。经受不住批评就要在做事之前三思而行,成了既得利益者就不要赚了便宜卖乖,把牌坊竖得唯恐天下人不知。

在陈晓明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令人哑然失笑的话,“最近是有一个名为‘青春写作旅’的中学生学习班,上课地点在北大未名湖边的博雅会议中心,但这班与北大博导何干?”活动名称如此明确,上课地点如此详细,陈晓明居然左右手互博说与北大博导无关。与北大博导无关,难道与北大有关?是北大校长邀请一个文化商业机构把班办到北大校园里去的?如果没有人牵线搭桥,哪家文化商业机构有本事把班办到北大?

陈晓明称,与歌星出场费动辙数万数十万元相比,专家学者讲半天课1000元的报酬并不过分。这个观点更经不起推敲,歌星的高额出场费由数万观众分担,平均到每位观众身上,人均才多少钱?每天平均近500元的听课费,对富豪家庭来讲并不算贵,但这些慕名而来的学生,有多少可以视“4900元学费”为粪土的?有多少望子成龙企盼孩子一夜变为作家而节衣缩食忍痛将孩子送到北大的?咱们的专家学者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学会与歌星进行攀比了?再者,歌星一不要政府投资,二没有用纳税人的钱,挣得是辛苦钱。北大博导是纳税人的钱养起来的,如果北大博导也脱离北大,到大街上说一个“卖”字,赚再多的钱,谁也不会有意见。

陈晓明还写道,“这宗栽赃新闻的始作俑者据说是一位小报记者,此人参加了开幕式,好象还和老师们一起吃了饭,但他还是要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这段话中,陈晓明不仅刻意贬低了报纸记者的身份,还对记者公正报道的权利进行了讥讽。在他看来,和老师们一起吃了饭就要唱颂歌,起码不能批评。我怀疑这是北大博导们的“红包心理”在作祟。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博导、教授、专家、学者,这事干得还少吗?

在“青春写作旅”主办方的网站上,我找不到这家文化商业机构的任何登记信息,甚至连起码的ICP备案都没有,整个网站居然只有一个招生页面,其他栏目均为空置。据陈晓明在文章中透漏,“办这个班的人,多年前选听过北大一些老师的课。”那么说“办这个班的人”,是“北大一些老师”的熟人,北大老师对他们这个熟人公司的办班资质进行了考核吗,或者说,这家文化商业机构被准许文化经营活动了吗(如果准许的话为何在宣传中不注明),在招生的时候,公司的情况对家长公示了吗,学费标准物价部门核准了吗?

如果北大博导默许主办方用他们的名声招徕生意,那么谁给了主办方利用北大、利用未名湖等无形资产炒作的权利?学生为学习交付了学费,主办方为北大交付了多少费用?如果认为和博导达成一纸协议就可以任意使用北大名号的话,毫不客气的讲,这是对北大的贩卖。博导打着学术的旗号,利用背后的资源配合文化商业机构盈利,这是对学术的廉价贩卖。如果说学术腐败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个人行为的话,那么学术贩卖则是对这群知识分子良心的考量。
 

想学写作,找些好作家的作品多读读就行啦,哪里用得着那些博导们来教,就他们那写作水平,太臭,能教出什么好写手来?
这样的事情,理都不要理。罪孽是哪个造的,哪个去担。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但还是有许多人会问作家,你是怎么写作的捏,教教我好吗?[em01]
从今天起,做个坏人,背对大海,秋寒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