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干国祥:礼品≠礼物

礼品≠礼物

干国祥

在遥远清贫的岁月里,父亲为我生日准备的,总是一块一角钱的米糕。弟弟的生日只是一个从邻居家换的鸡蛋,而因为我生在重阳节,所以按照家乡的风俗,据说应该吃一种叫“印糕”的米糕。

每到那一天,父亲便得早早起来,步行数公里,到最近的集市东关为我买回这份特别的礼物,然后再去生产队里上工。当包在棕竹叶里散发着糥米清香的印糕递到我手里的时候,依稀还能感受到它残留的温热——但也许是父亲的体温吧。今天的孩子远离了饥饿的阴影,相信很难掂量出这份礼物的份量,只是他们每年收到的昂贵的生日礼物,每年热热闹闹的生日Patty,却未必能像这块米糕一样穿越岁月的风沙,恒久地铭刻在记忆里。

1990年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影片《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是一部伟大的教育电影,里面有一个关于生日礼物的情节,虽然长度不足一分钟,但却值得每一个父母细细咀嚼:孩子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高中生托德(Todd Anderson),寄宿在全美最有名的大学预科学校——韦尔顿学院里,这天他生日,父母送来了一件精美昂贵的文具套盒。他的室友尼尔问他为什么闷闷不乐,托德说:他们去年送的也是同样的文具套盒,可是,他从去年开始就不再喜欢这礼物了。“也许他们什么也没想过”,托德说。然后,在尼尔的暗示下,他将这份礼物砸向了天空:纸张在夜空飘扬;而一个男孩的心,却在生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尼尔幽默地安慰好友:“别担心,你明年还会获赠一套的。”

一块一角人民币的米糕,让一个儿子在几十年后依然能够记起那一天的气味与温度;一套数百美元的精美文具,却深深地伤害了一个孩子的心。为什么?

兰格维尔曾经精辟地说道:只有爱和友情才会把事物,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变成“礼物”……送“礼品”的人只是送出了商店里的某件东西,甚至通常只是售货员的一个建议而已;而送“礼物”的人,送出的是他自己。

花园里的玫瑰千万朵,但只有恋人送到自己手中的那一朵,才成为爱情的信物;几根微不足道的鸟毛和几个普普通通的贝壳,让鲁迅先生永远地向往蓝天下的那片沙地,怀念那个捏着胡叉的小名叫闰土的男孩。

礼品不等于礼物,要将礼品化为礼物,它需要一个“驯服”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把两个原本陌生的人联结为恋人、夫妻、师生、朋友甚至父子与母女的过程。

法国童话《小王子》最为深刻地揭示了“驯服”——把礼品转化为礼物——的奥秘及其意义。

在小王子居住的小小的星球上,有一次长出了一株特别的花,她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她骄傲地以这个美丽向小王子索要着一份特别的爱护。

后来,小王子到另外的星球旅行,在来到地球上的时候,他突然伤心地发现:“他的那朵花曾对他说她是整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一种花。可是,仅在这一座花园里就有五千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

“我还以为我有一朵独一无二的花呢,我有的仅是一朵普通的花……”于是,他躺在草丛中哭泣起来。

然后,小王子遇到了一只狐狸,他邀请狐狸和他一起玩。然而狐狸却说,他不能跟小王子一起玩,因为他还没有被“驯服”。什么是驯服呢?狐狸说: “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于是小王子恍然大悟:“我有点明白了。有一朵花……,我想,她把我驯服了……”

怎样才能驯服和被驯服呢?狐狸接着告诉小王子说:“只有被驯服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人不会再有时间去了解任何东西的。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购买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那就驯服我吧!……(如果你要成为我的朋友),应当非常耐心,开始你就这样坐在草丛中,坐得离我稍微远些。我用眼角瞅着你,你什么也不要说。话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于是,小王子再去看那些玫瑰。

“你们一点也不象我的那朵玫瑰,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小王子对她们说。“没有人驯服过你们,你们也没有驯服过任何人。你们就像我的狐狸过去那样,它那时只是和千万只别的狐狸一样的一只狐狸。但是,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了我的朋友,于是它现在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罗,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当最后和狐狸告别的时候,狐狸又给了小王子一个忠告:“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正因为你为这个“礼品”花费了时间,它才显得那样重要与珍贵,成了就像是送出爱、送出自己的“礼物”。正因为父亲凌晨急匆匆的步行,又急匆匆地到生产队里上工,所以他递到我手里的小小的米糕,才成为我此生中最重要的礼物。以至于每年年末我将数千元递到父亲手中的时候,总觉得太微薄,放在爱的天平,沉甸甸地那一头,还是那一块米糕中的温情与记忆。

为孩子买一套李宁牌或者阿迪达斯运动服,这仅仅是礼品,商店里有那么多李宁牌,如果没有特殊的仪式,如果不是为此花费了特殊的时间,如果不是倾听过孩子的呼唤与希冀,它只是几百元的一个商品,而不是真正的礼物。

这也是人物怀念母亲为自己纳的布鞋,为自己编织的围巾与毛衣的原因,因为那一针一线,因为“慈母手中线”的密密缝织,因为缝织过程中的“意恐迟迟归”的忧虑与盼望儿早归的期待,才使得一件寒衣成为最珍贵的礼物,使得一首30字的小诗成为最打动中国心灵的不朽经典。

欧·亨利小说《麦琪的礼物》,如果只是在圣诞节的那天,妻子赠送给了丈夫一根银表链,丈夫送了妻子一个美丽的发夹,那么这只是一个平庸至极的生活故事。然而,正是清贫的妻子德拉剪掉自己美丽的长发,换来了这根银表链;正是清贫的丈夫吉姆卖掉唯一宝贵的物品——一块丢失了链子的银怀表,为妻子的一头秀发配了一只精致的发夹。正是这样的错愕,这个故事才深深地打动了每一颗相信人间还有真情的心灵。也只是在这个故事里,才真正能够让人明白“送‘礼物’的人,送出的是他自己”这句话里所包含的真谛。

礼品是物,礼物是心。

礼品可以用金钱购买,礼物只能用心灵编织。

而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命运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只是,他仍然需要我们用漫长的时间去“驯服”,去“聆听他的沉默”,去“倾听他的怨艾和自诩”,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我们珍贵的,萦绕在我们心头的,让我们感觉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而开始有了意义。

其实,我们也应该是命运馈赠给孩子的“礼物”,就像许巍在《礼物》中所唱的那样:

“在寂静的夜曾经为你祈祷,希望自己是你生命中的礼物。”

我是你的礼物吗?当终有一天命运把我们分开,只要你还能清楚地记起那些笑,那些泪,那些等待与怨艾……

2005年4月18日华德福

原发于《成长》

 

诗意地栖居,个性地生活,唯美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