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苏州淑女学堂堂长傅奇谈“孟母堂事件”

苏州淑女学堂堂长傅奇谈“孟母堂事件”


  
  近日,上海全日制私塾“孟母堂”引起了全社会的格外关注,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有人说孟母堂的教育形式沿用了几千年,中国的教育史就是家庭教育史。直至今日,在美国,就有29%的学生通过家庭教育的途径走向成材之路。有人说,这种教育不可取,且违法〈〈九年义务教育法〉〉。两派观点,莫衷一是;各种交锋,愈演愈烈。上海教育主管部门也最终强行叫停了“孟母堂”。遂使这一事件逐渐走向扑朔迷离。
  2005年,河南小伙傅奇,在苏州同样举起了复兴私塾的旗帜,并请出章太炎的关门弟子担任顾问,私塾推出的“淑女学堂”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数百家媒体的褒扬。淑女学堂一时声名鹊起。本报曾有过采访报道。针对“孟母堂事件”,本报记者再次联系傅奇先生。
  
  记者:你对上海“孟母堂”被叫停怎样看?
  
  傅奇: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此举于国家于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既无法理,又无情理。既不尊重传统,又不符合国际惯例。只会让国民更加怀疑现行教育,甚至变成痛恨。
  众所周知:孟母堂的父母出于对先行教育的失望从而选择自己教授。这是在保护孩子的教育权而非剥夺。这怎么能违法呢?如果违法,那法就违反人性了。
  父母教育孩子是天赋人权,在没有国家和政权之前,父母就一直行使着教育孩子的权利。这个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个事件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荒唐和悲剧色彩。即:教育部门一相情愿的宣布孟母堂是学校,然后再按照学校的标准去要求它:结果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这个也违法,那个也违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孟母堂的家长在〈〈行政复议申请书〉〉认定上海松江教委:“行政执法程序错误、告知对象错误、认定事实错误、超越执法权限、适用法律不当”等五大错误。这个也是我的态度,我已经公开发表声明支持他们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中国的私塾教育已经中断半个世纪。那些反对者既未教过私塾,又未进过私塾,更未办过私塾。对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就指手划脚,岂不滑稽?至于支持者完全是站在人性和民族大义的立场:即,父母有没有教育孩子的权利?民族的未来是不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之上?教育能否被粗暴垄断?
  我已经在〈〈东方卫视〉〉做了明确表态,坚决反对教育部门的专断无理。
  
  
  记者:明确否定“孟母堂”的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张文称,“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之中,是学不到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 ,也不能保证学生军训等活动……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你对这一观点怎样认为?
  
  傅奇:教育部不是真理的代言人。这样武断而又缺乏常识的认定,已经被〈〈南方都市报〉〉评为:滑天下之大稽!文天祥、岳飞、郑成功,都是在私塾学习的,他们不爱国吗? 再说了,你的学校出来的就全部爱国了?
  我曾经在贵报表示过:私塾就是家庭教育。既可以教中外经典,也可以学习外语计算机,更可以学武术以强身健体。关键看教什么?怎么教?现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令国民不满。一些家长能“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孟母堂,说明它的课程设置恰当而实际。传统教材和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是不是比学校还要多?这个是谁都明白的。
  至于说私塾出来孩子不利于成长,这个玩笑开大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的人才全部出自私塾(家塾)教育。仅以三国为例:像曹操,既是诗歌,文章的天才,又是治国,带兵的天才;
  像诸葛亮,道德,文章,事功,水乳交融,千载无敌;像华佗,医学造诣极深,治病救人,出神入化;其他如关羽之忠,张飞之勇,周瑜之智……不胜枚举。
  我认为教育部门对孟母堂所有的指责都不着边际。他们也是缺乏传统文化的受害者。实践表明:“孟母堂”式的教育不仅符合儿童的天性,而且符合教育原理,不仅不过时,而且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是一种系统、全面、科学的教育方式。私塾式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参考消息》2001年9月9日报道,美国就有85万儿童在家里学习(1999年统计)。现在这个数目至少在200万以上。
  
  记者:教育部对全日制私塾明确否定的态度会不会动摇你办学堂的信心?
  
  傅奇:不会。只会增强我的信心。这很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事件。我们从教育部门气急败坏的表现可知:教育部把整个国家的教育看成了自己的“自留地”,容不下“异端”,往往真理就起源于“异端”!现行教育体制已经“千疮百孔”,这是包括教育部部长在内的全社会的“共识”。
  我的私塾初创,由于资金限制,目前还不是全日制。但我认同全日制是一个理想状态。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现在的活动情况及事业上的进展?
  
  傅奇:现在有一些企业家在和我谈,把事业做大,甚至就去办一个学校。我对这个问题很谨慎。中国不缺少学校,而缺少育人场所。孔子在树下就是一所大学,章太炎在寓所就是一所大学。如果什么都按照教育部的标准,我兴趣不大。
  学堂发展很好,没有一人落队。
  
  记者:你认为“孟母堂”的结局会不会 在“淑女学堂”重演?
  
  傅奇:我相信不会。苏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主管教育的官员,文化素养还是比较高的。即使重演也不可怕,我最多再开个茶馆,在里面义务举办淑女教育好了。我的学生就是长期的茶客。
  真理和学术都是不能垄断的。从现实情况看:孟母堂这种符合人性的教育形式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我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电话,咨询如何自己教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多。淹没已久的家庭教育正在苏醒,这是民族自救的曙光,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将到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是温总理在“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的发言,我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教育部,希望我们大家都认真思考一下吧!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