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教授们啊,拜托您给点氛围好不?

我的大学   脑满肠肥的教授们啊,拜托您给点氛围好不?

 

作者:岳麓山长 提交日期:2006-9-5 19:37:00

天涯主版/校园

我的大学

??02年进X大,读了哈佛大学校长给哈佛02级本科生的开学演讲。05年重回X大,读了老鹤给北大法学院05级本科生的新生讲座。一个是世界最牛的大学,一个是中国最牛的大学的最牛的法学院。从那以后,我就知道这两所大学为什么会牛,为什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会牛,我也知道,有些东西,是分数所遮盖不住的,他们的学生在一开始就比我活在一个强有力的剽悍体系中,他们的学生一开始就活在一个由教授搭好的一个真正有大学氛围的空间内。
  
   我并不是个对别人有企望的人,我习惯独来独往,所以一直以来都不觉得“氛围”二字对我而言,有何重要性。后来我才明白,因为我之前一直没运气遇见个能给学生以氛围的教授,所以我才如此浅薄地看待氛围。我就像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的孩子,没有体验过爱情给我带来的至美感受,所以一直就以为爱情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或者,我甚至可能还认为爱情就是娶老婆生娃娃。幸好,我现在体验过大学氛围,体验过爱情,这些都是无比美好的东西,我自己体验到了,以后我还要让别人体验到。世间美好的东西不多,我要努力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些。
  
   或许有人会说“哎呀,读大学就是靠你自己啦,无所谓氛围不氛围。真正要读书,哪怕你旁边有人在打游戏在做爱,你想读书的时候自然会读书啦。要求氛围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么?”
   对于这类人,首先表示我对你的惋惜。你一定不是在一所好大学读书,一定没有遇见过一个给你震撼给你乐趣的教授。你已经变得迟钝了。你不曾体验过大学的美好。其次,也能看出社会的心态,这是中老年人掌握权力的社会,多少会对年轻人有蔑视?中年人坐在电脑前,没想过能多给年轻学子多点关怀,而是唧唧歪歪指责当前的大学生啊,堕落啊腐化啊云云。很不幸,我们的很多教授就是这样的心态,他们年轻时没有感受过美好的氛围,所以现在他们教书时,同样留给学生一个冷屁股。第三,我总希望一件事情能往好的方向发展,能给点氛围给学生有坏处么?
  
   王二其实早就论述过有关氛围。举了一个小说中的险恶的例子。有人设计了一个人造母猪。为了就是让公猪跳到它们背上去完成交配。当然,至于目的是为了收集公猪精液还是缓解公猪的性压力我就记不清楚了。反正,这人造母猪就类似于性用品商店里出售的“西班牙充气娃娃”。后来啊,这人造母猪用得太频繁,本来的装饰物都被公猪折腾得脱落了。所以,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光秃秃的架子。如果你是就是其中一头公猪,你发现自己在和一个光秃秃的架子做爱,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扫兴多么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事情啊。所以,其中作者借其中一头公猪的嘴发了句牢骚骂人类:你他妈的就不能在这个架子上沾点阴毛么?沾点阴毛就是给点氛围。这个例子王二举绝了。
  
   现在读大学就类似于和这个故事中的那个光秃秃的架子做爱,那个架子都没有点母猪样子了。可惜我们还要在上面消耗掉宝贵的生命。猪对人类说你他妈的就不能在这个架子上沾点阴毛么?我想对教授和领导说,你他妈的就不能把大学办得有氛围点么?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大学体制一个大学教授素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搞不清楚而且在当下看来,是不可能解决得了的。所以这个我管不着管着了也于事无用。我只想说,很多大学就不适合做大学,很多大学教授就不适合做大学教授。这里面有个性格气质问题,很多人不是因为喜欢大学生活喜欢学术喜欢传道解惑而来做教授,而是为了就业所以来当了教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杀猪的工作能有更高的收入更稳定,他们就会去杀猪。我始终坚信一点,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适合做天注定的适合他的工作。反言之,有些人就不适合。譬如说,有些人不适合来做大学教授,来培养学生。但是,偏偏让这样一群人进了大学,偏偏让这样的一群人来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天真渴望的眼睛。能力低点,学识少点还不是问题,关键是他或她根本就不适合担任大学教授,所以学生的灾难开始了。完了,社会还会反过来批评学生,哎呀,现在的年轻人啊,堕落啊腐化啊。。。说实话,我很想郑重地表示我想操你妈。
  
   同样都是年轻人,同样都是热血澎湃,同样都是渴望知识,同样都具有学习的本能和冲动,怎么四年本科后就截然不同?这是一种群体化的不同,不是个体化。所以这才值得关注与警惕。我们这个社会也太喜欢逃避责任,也太喜欢在没有给予年轻人关爱的同时来刻薄要求年轻人。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自己做了什么没有?年轻人就是一盆花,虽然由于特质不同,以后能不能开得美丽当然有自己特定的原因。但,作为一个对这盆花负有浇灌责任的教授们,你们去哪里了?你们拿着高收入就消失了么?一个社会出了问题,应该首先是中年人老年人的自我追问,而不是首先拿着年轻人来发脾气。因为,权力被你们掌握着。规则由你们制定着。
  
   经过大学氛围洗礼后的人,就会体验到大学不是可读可不读,大学和中学是有本质不同,大学里的天空是格外的蓝。很可惜,经过自己的调查后,我发现身边的人没有太多这种感受。所以大学就变成了找工作的培训班,大学就变成了无可奈何消磨地四年。大学就变成了混日子,拿到证书就拜拜。大学不爱你,你又怎么会大学?大学之大,大在氛围。氛围是一个天空,把大学从这个世俗的世界里托了起来。
  
   后来我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不喜欢大学,因为大学没有让他们感受过一种叫氛围的美好东西,所以,没有感受到读大学和不读大学的区别在哪里。我为你遗憾,也为自己遗憾。想想那些课,唉,我认为,一个品位正常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觉得那些课是在锻炼自己的忍耐力:一个所谓的教授,低着头碎碎念,念的是自他从70年代教书以来就亘古不变的教案。念着念着,口干了,要喝口水,喝完水后就不记得自己念到哪里了,同学们也不记得了。。大家都不记得了。同学和老师都忘记了,哦,我们现在这是在一个大学的教室里上着本应该是最激动的课。这样的教授很多,我不敢说他能力多差,但可以说他真的不适合做教授。我想不通,教授总是念书上的内容的话,那我还交每年6000的学费做什么?当然,如果你旷课那有人就会说这是你的不对,所以,我不敢不去上课,但我会当那教授是个傻逼,是个傻逼到天荒地老的傻逼。我自己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摊开教材,自己看个不停,边看,边想,如果这课是陈兴良来上,我宁愿多出3倍学费。
  
   大三时,我总算遇见一个能给我氛围的教授了,这不是我的主观臆断哦,课堂情况摆在那里。说实话,遇见这个教授,实属我的幸运,因为他那时人大博士还没毕业,X大就来联系他让他来讲课。我终于知道了,原来上课可以是一件很期望的事情。原来上课的45分钟这么容易过,还嫌少。原来西方法律思想史有种“王二式的有趣”。上完后,通体舒畅,走在回寝室的路上我感觉脑子里正经历一场战争,整个人都漂浮着回去的。我都想把法理作为以后的方向了。
  
   氛围就像我们的一日三餐。我们并不是时刻都需要吃饭,我们一天吃三次就够了。同理,上午,这个教授给我点氛围,把我往专业上拽一下。下午,那个教授又给我点氛围,又把我往专业上拽一下。就这样,我的四年应该是在一个个教授的接力中长大。他们是我尊敬的长者,我是他们的弟子。在一个年轻人后面,站着一群面带微笑的中老年人该有多好啊!这比一个人烦躁死板地看穿铜板书要美好到哪里去了?!在一个个教授营造的氛围里,我们终将一天天健康成长,那样,读书是你自己都拒绝不了的事情。
  
   回到现实吧,我只能去做我能改变的事情。我改变不了教授们,所以我只能尽量自己去给自己营造一点可怜的氛围。这种情况就类似于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电脑里的兰兰手淫。虽然不够快乐,但终归还是能给自己以帮助。所以,每次课我都会去上,但是我不会听。我独自摊给那些我认为配做我老师的人,能给我氛围的人写的书。这就是王二所说的“我的师承”。王二就是其中一个,是我的精神老师。
  
   感谢那么多的人写的给我氛围的书。使我在这个大学里还有着自己的快乐和意义。上面提到的大三的那个老师,他姓高名中。向他表示我的敬意,大学里,遇见一个您这样的老师,我觉得自己比很多同龄人都要幸运,也许,有一天我成功了,就是因为您推我的那一把。谢谢。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个年轻人不傻,可能很多年轻人都不傻。这个很聪明。
世界哪里全是鲜花,到处都有垃圾。只是,校园里垃圾太多让人确实难以平静。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