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从一个技校生到研究生的历程

『重庆』从一个技校生到研究生的历程
 
 作者:philipyen  提交日期:2006-9-11 15:23:00 

  
  从一个技校生到研究生的历程(1)
  
  
 从文盲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到高级知识分子中的文盲
  ——从一个技校生到研究生的历程
  
  前言:考完研了,也拿到录取通知书了,一切似乎都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了,似乎也有资格写下自己的”传记故事”,又似乎……总之,还有很多似乎。似乎仅仅是似乎,似乎的意义有多种,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但手边的啤酒给了我这种“似乎”在我的意义。无意去表明什么,仅是想写些什么,如此而已。

原创是02年年底发表在kaoyan.com上的,是为了纪念逝去的时间和爱情而做的。现在贴出来则是为了回顾那曾经拥有的感觉。

  
  我是一个文盲

   常在朋友面前笑谈自己是个文盲,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在这笑声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什么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什么。70年代中期出生在川、甘、陕交界的四川最北部的一个贫困小县,到处都是山。父母是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人,没有多少知识,然而对子女的学习看的比较重,但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国防工厂子弟校又有多少能力去赋予为国防事业流血流汗的建设者们的子女所谓的前途概念呢。

靠近九寨沟的秀丽山水却给了这群远离城市的孩子得天独厚的体力和智力,上山、下河,夏天游泳、冬天捉鸟,使得这些孩子们在这种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中不谙世事地成长着;恰恰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认为这就是大世界,整个世界莫过如此。时间也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过去了,孩子们转眼读完5年制小学,进了初中。初中简单的英语课程一度令这些孩子们认识到原来世界还有一些人可以讲着我们目前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去唱歌、聊天,真是有趣的世界。

正如前述,国防工厂子弟校又能给这些孩子们提供什么良好的教育呢,于是就有了说普通话的英语教师呵斥他的学生为“臭狗屎”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孩子们将不学好英语视为还击武器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孩子们因为如此而被赶出教室流落于山间田头的事情,如此如此,孩子们痛恨英语,痛恨迂腐的教师,疑惑老师们和书上的不一样,又如此如此,孩子们初中毕业时将出路放在了国防工厂的技校上,因为这种学校不考英语,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比身边的老师可亲多了。就这样,技校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又因为当时国防工厂的背景和根据国务院“三线企业向大城市集中”的指示而向重庆搬迁的原因,技校成了一条就业捷径,一时间三、四十个的招生名额竟引得成渝各地的数百名考生集中于这座远离城市的小县城,子弟校高中竟成了落榜生们的接收场所。孩子们当然也以能考上技校为人生骄傲,孩子们的第一人生次竞争就在这种氛围中展开了。我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

   我拥有这群孩子所拥有的一切典型特征,痛恨英语,痛恨老师,渴望着技校的生活,于是我考了,位列第二十余名。考上了,当然高兴。慢慢地认识了身边的同学,当时不认为我的同学有什么过人之处,现在想想,其实是我无知。这些人中,有的文科出众,文章被市报采用;有的理科拔尖,三年技校时间能自学高中数学甚至大一高数;还有些则体育出色,代表市足球队参加省运会并获得亚军,现在明白可以用“精英”二字来形容我的同学们。因为在那三年的时光中,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把三块长约15厘米、宽约5厘米、高约5厘米的铁块用锉子锉成三个特定的铁条,然后再通过打孔等工序组成一把手钳。整个过程绝大部分都通过手工完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手上磨起了水泡简直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昏倒的更是有之。在那样一个同龄人还在因为读书而与父母讨论着家务事该谁做的时期,我们却在那个到处都是机床的实习工厂中干着以快速培养出技术工人为目标的“工作”。就是这样,我们以柔嫩的肩膀和正在发育的身体所拼命生产出来的“作品“却被那些所谓的实习老师换成了年终聚餐桌上的羊肉和酒。这是何等的反讽?!读到第三学期结束,整个工厂搬迁至重庆,终于可以到大城市了,终于可以看飞机了。就这样,穿着我们同学之间很流行的咔叽布工作服到了大重庆,是大重庆呀。这里有我们那儿见不到的游戏机,有我们那儿见不到的大楼房,有我们那儿见不到的繁华街道,心中那个乐呀,就象小时侯我和我的同学们能凑在一起吃火锅。

   很快,我们从这种兴奋中感觉到了与我们设想相差甚远的异常。在这个城市中,技校连职高都不如,更别说中专了,技校变成了与工读学校无甚区别的一个概念,我们引以为豪的技校生身份终于在这座喧嚣的城市被这喧嚣的空气撕得粉碎。与此相反,被我们称为“差生集中营”的子弟校高中却宣布准备让这些差生迎接高考,原来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大学之梦竟然落在这些竞争失利者的头上,而我们这些胜利者却只能接受当工人的命运,这又是何等的反讽?!终于毕业了,不管怎么样,终于毕业了。尽管子弟校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没有人考上大学,但那些人参加高考的事实却象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我们的心上。必须做出继续读书还是当工人的选择。
  
  我变成了文盲中的高级知识分子

   参加了一年的成人高中复习班,也就整整学习了一年的高中课程。在这一年中,工厂没有安排我们这届技校毕业生下车间,因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连工厂自身的人员都安排不过来,更别提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技校生了。我们也就乐得轻松,每月拿着90块钱的“工资”,继续干着我们自己的事。我因为这一年的学习,虽不能说完全能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相比较,但应付对于普高毕业生再简单不过的成人高考也还是足够了,就这样,一年后,我放弃了工厂已经安排的工作——机修工而毅然去了一所连本地人都很少知晓的成人高校就读,专业是国际贸易。在90年代初、中期,国际贸易方兴未艾,可真的是黄金专业。现在想想,其实那不是真正原因,也许真正促使我去读这个专业的原因是想读出来给那个曾经称其学生为“臭狗屎”的老师看的,尽管幼稚,但谁又能说那是我的错呢?

   在那个学校读了一年后,发现那里的老师和同学都与我想象中的差远了。教我们外贸英语的班主任是本地一所大学毕业的专科生,自己都弄不懂的语法问题却一概说是学生的错,心就没放在教学上,与前已提及的那位老师没有本质区别,其他老师也都差不离;同学也都是没有考起大学的落榜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学习氛围,在这儿读书仅是想混个文凭,然后父母会想办法弄个工作。而我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也仿佛是个异类,他们认为在这种学校能学到什么知识,还不如趁此机会多认识些人,以便以后能互惠互利;老师也认为我课后太多的问题是成心刁难。即便在这种环境中,我仍没有放弃我心中的梦想,天天泡在教室中啃着那几本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并不难的中专英语教材。慢慢地,我发现同学中也有象我一样想学点真本事的,于是,我向他们请教英语,他们则问我西方经济学等我比较拿手的课程。就这样,马上要毕业了,心中充满了期待,但究竟是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在那两年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的交往并不多,绝大部分时间是用在了学习上。在同学的怂恿下,决定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可是个天大的新闻,原来可还没有谁如此不知天高地厚跑去参加这类考试。很快,分数下来了,符合大部分人的期望,才30来分,但却刺痛了我的心,原以为普通高校学生能过的考试我也能过,现实却使我清醒过来,真的还有很大差距。在那一刻,我做了个决定,我还要读书,而且是去本地最好的学校,去学我最怕的英语。毕业了,在毕业聚餐会上,看着因为毕业而兴奋不已的同学,看着他们四处互赠留言,我也破了例高兴地与他们喝酒、大声说话,发泄着两年的郁闷。在那个场合,我也很高兴,因为还能读书,还能继续接近我的梦想,这儿的生活即将结束,我又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9月,我拿着那张专科毕业证书一个人提着个大包去了本地一所出名的外语院校,我要在这儿实现我的梦想,但就在那一刻,仍不清楚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报名时,老师说我没有提前去招办报名,无法取得学籍,因而也就没有报名资格。天啦,我疏忽了,我的确没有在当年3月份去招办报名,因为那时还没有拿到毕业证,因而也就无法以第二学历身份取得免试资格直接入学。不行,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阻断我的求学之路,我要直接找校长,于是径直提着那大包冲向二楼校长室。运气真好,校长正在与另一位老师谈话,我静静地站在门外,直到他们谈话结束。约过了半小时,谈话终于结束了,校长注意到我,问我什么事,我说了我的要求,他沉默了片刻,说学籍之事不符合规定,但只要我能以旁听生资格入学,他可以说服招办老师让我入学,但必须写下保证书,保证毕业时不得索要毕业证书。哎,心里一松,手里的包一下掉在地上,就一张保证书就能圆我求学之梦?太简单了。就这样,我以旁听生的身份坐在了那所大学的教室了。现在一想起那位校长,心里立刻充满了感激,真的,他才是我心目中的老师。也正是因为这位老师,才为我的考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所大学里,老师和同学都是那么的可亲可敬。老师们在上课时的认真教学和下课之后的耐心解答,同学们课里课外的刻苦认真,让我明白这才是大学,这才是我所追寻的天堂,这才是我所寻觅的理想之邦。终于,我拿出了超于别人的精力和时间钻进了书本中。无奈,没接受过普通高中教育的空白和前一个专科的落后师资使我在第一学期的摸底测试中位列倒数第二,全年级共有80余人呀。我真的很差吗?在那段时间里,自卑和郁闷情绪占据了整个心灵。不可能,我不会如此之差,肯定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我这样告诉自己。于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成了那段时间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主要内容。如此过了几周,我开始从自己的学习方法上找原因,听力去听VOA、BBC;阅读去看CHINA DAILY;词汇去背新概念;口语去站英语角;精读去练高级英语。第一年末,我的综合成绩终于摸至全年级中游。这给了我极大信心,因为我可以学好英语,我并不比别人笨,我还可以更出色。第二年,我在学校背后的大山腰租了民房,开始了我的梦之旅。尽管学校离家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但我仍然坚持一个月回一次家,以全力追逐我的过级之梦。那时,过专业四级是我的最终梦想,因为是成教专科,能过公外四级就已算不错,可前一年的成绩已经给了我极大信心,我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更出色,我要打破定势,我要证明给我自己看。在这种心态的鼓励下,没有了黑夜白天的区别,我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我自己选定的路。考试那天异常平静,没有什么不平常的感觉,以至于现在想不起当时的完整情形,只记得考完了去借了三本卫斯里的小说看了整整两天没有睡觉,尔后整整睡了两天没有上课。成绩出来了,85分,没有想法,很正常,应该过。专业六级在这时已失去了吸引力,专业八级才具有挑战性。成绩出来一周后,我已经转入了专业八级的复习过程中。专业八级毕竟是英语级别中最高的,远超乎了我的想象,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第一次仅考了40多分,具体什么分数已无法回忆,现在仅能回想起拿到成绩单后和同学去喝了几瓶啤酒,好象是7瓶,吐了,据同学说还说了很多胡话,大概是还考之类的,把同学吓住了,但清醒后很高兴,因为自己知道一次新的征程又开始了。
  
  第二次考的日子异常艰苦,因为所考内容中包括的听力测试难度很高,要求先听试题,听的过程中作笔记,听完后并不立即做题,而是做完别的部分后,再做听力部分,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听力及其应用综合水平,这对于一个成教专科学生而言的确很难。我意识到平时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内容已显肤浅,于是下课后向听力老师请教。当老师得知我欲过专业八级时,脸上惊讶的表情不亚于看见一个普通的小学生无知地向北大申请硕士学位,但其后得知我第一次考了40多分时,得知我志在必得时,给我讲了其中的关键部分。OH,感谢我的听力老师,她讲完之后,顿有豁然开朗之感。接下来,和以往一样,就是调整复习方案,这次容不得再次失败了,因为已离毕业不远,时间无多呀。唱着“白天不懂夜的黑”,又开始了专八之战。当同学忙着找工作或准备继续深造之时,当同学们在餐馆里举着酒杯准备各分东西之时,我依旧和着早晚之黑苦读着,除了考过八级,心里已经没有了其它想法,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一定要过这场考试!和考专业四级一样,第二次参加专八考试时心中也没有了过多的成败之想,只觉得考不过就算了,不考了,毕竟已经努了力,考不过也属正常。于是,考试前三天,踢球、看小说、上网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上了考场,居然一点都不紧张。下了考场,想想原来最担心的听力测试做的挺满意,感觉应该能及格;其它部分也挺好,也应该能过。考完后,回了家,应该轻松一下了。

   终于可以和原来技校的同学一起喝喝酒了,他们与我谈爱情,谈梦中的情人,我和他们聊我的考试和我的梦想,套句IT术语,不兼容,原来大家已有了些许的距离。想来正常,毕竟四年的时间能够改变人们对于各自梦想的诠释,用他们的话说,我已经成了文盲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哎,原来如此!
  
  我要成为真正的高级知识分子

   得知专业八级考试考了76分的消息,我已经坐在南方特区某外资公司的办公室里。在毕业后没几天就买了机票登上了南下的飞机,南下打工是单调的考试复习期间想的最多的内容。在重庆这座内陆城市里,好象容纳不了我这样的人,而且阴霾的天气始终象人心里的阴影挥之不去,总给人以不好的联想,而在靠海的南方,晴朗的天、广阔的大海则容易让人想起人生中明亮的部分,谁说联想或回忆没有色彩?

   经过一个多月的流离颠簸,在朋友的推荐下,顺利进入IBM的一家合资公司,担任进口担当。满以为我的国际贸易和英语双专业都可以派上用场了,谁知一进去就遭遇了下马威。进口担当就是负责公司所需货物的进口手续,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报关。对于该工作,没有前辈的帮助或是包容,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类似事务的人来讲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学校里所学的WPS等电脑课程在这儿,人手一台电脑且只能用LOTUS 1-2-3操作平台的IBM公司只能搏人一笑。于是,报关程序和电脑操作又成了学习第一要务。平心而论,学习方面我不逊于谁,但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就象基础学科就是在理论上为应用学科奠定理论基础一样,但我却象大多数刚走出校门的人一样犯了致命之误,对于人际关系方面欠缺最基本的认识。终于,这种错误造成了后来的结局。工作中,我的英语优势在中方雇员和外方雇主之间的沟通中得到了极好发挥,但我的本职工作是进口担当,而我在这方面远不如我的语言翻译。终于,我的主管,一个四川人,一个高中毕业的报关员和公司的专职翻译捏着我的一个失误告到了中方总监处;再后来,我对为一件无聊的小事而大吐川骂的那位主管诉诸拳脚,其结局就是我又重新出现在人才市场上,与众多脸上写满期待的同龄人们争夺某份工作。最终,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或者说是向这样的生活屈服了,带着我那跟了我四年的大包毅然决然地冲回了重庆,尽管可以形容为落荒而逃,尽管那段生活仅仅维持了5个月零5天……但我无法后悔,因为那是我自己的选择。

   回家了,仍得找工作,但重庆的工作也并非想象中那样唾手可得,因为我的专科身份实在不足以支持我去那些只要统招本科生的公司参与竞争,还因为一些公司问我国家存在、承认专业八级这种考试吗,我无言以对。在他们眼里,只要是统招本科生,没过公外四级一样能从事翻译一职。一个没过公外四级的统招本科生和一个过了专业八级的专科生,这种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就象我的文章题目一样,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无力去扭转什么,只得找了一家仅有三个人甚至连公司招牌都不敢亮出来的公司,拿着每月600元包干的工资每天路经两条江、三座过江大桥、三个隧道往返于家和公司之间,干着翻译、出口业务员、进口报关员、电脑维修工、杂工的工作。现在想想,真要感谢这家公司,它教会了我一份工作不分贵贱、高低,只有会干,而且干得好才有资格去说,“这份工作没意思”,而不象某些本科生那样,眼高手低,什么都不会却蔑视一切。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就这样,半年后,我离开了这家公司,因为发现在完全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而且干得非常出色,甚至我的付出与我的收入远不能成正比时,我毅然选择了离开,即使找不着工作也得离开。就这样,我在三个月内,接连炒了两家公司的鱿鱼,我已经完全有资格炒别人的鱿鱼了。随后,一家猎头公司瞄上了我,在其引荐之下,我去了一家日本公司,任其重庆事务所的主任。事务所组建初期,带着一个同事,跑遍了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做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递交总部。于是乎,出差、考察成了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内容。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梦想又若隐若现地浮现在面前,工作之余难道就这样了?没有其它什么更深刻的内容了吗?

就在这时,得知一个专科同学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本地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我感觉到了“震惊”的情绪体验,而那个若隐若现的梦想又出现在了脑海中,莫非考上研究生才是我的梦想?经过一番理智的分析,终于做出了毕业以来又一重要决定——考研。沉重的危机感告诉自己,再过几年,尽管专业八级的证书仍然可以找到工作,但成教专科生的身份将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阻断自己的发展前途,惟有逾越这道屏障,才为上策;而逾越这道屏障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考研,因为现在本科生拈手可得,而自己获取本科文凭的方法仅有继续读成教本科或自考本科,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与其花费同样甚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倒不如背水一战,花同样多甚至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考研,反正我年轻,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这个念头一经形成,就成了最大的动力,促使自己做出全力考研的选择。于是,开始了考研的准备。首先,必须辞职,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这时,工作就变成了次要任务,考研的准备周期决定了辞职的具体时间。根据收集的各种考研信息,9月开始最为合适,我把辞职时间初步所定在9月。时值5月末,还有四个月时间,我的性格使得自己不愿过早进入角色,于是,通过其它考试热身成为当前主要目标。恰逢国际贸易专业的一个专业资格考试在9月底开考,报了名,开始了这个考试的准备工作。四门考试,轻松应付,9月底也如期辞职,一切尽在掌握中。我在曾经就读过的外语院校的后山租了民房,隔我曾经住过的房子仅一墙之隔,真是巧啊!回来啦,面对大山,颇有感慨。有了已成为研究生的同学的帮忙,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专业课参考书,历年考题,基础课参考书,对于一个重返校园的人而言,对于一个终于发现自己梦想的人来说,远比一份优厚待遇更为珍贵。转眼到了11月中旬,突然想起那个资格考试该出成绩了,打电话一问,四门考试综合分居然位列重庆市第一名,天啦,不可能吧,我只感觉全部能过而已,居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philipyen ,从初中生考上研究生博士生的人大把

可惜能找到好归宿的人几乎很少.

我周末就有几个女生,从师范中专一直读博士,又要继续做博士后了,呵呵

 呵呵,philipyen 好无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8 12:15:53编辑过]

    读了技校,还能存有一份上进心,现在能发展成这样,已经不容易了。不过,到底有多大出息,这还很难说。一般人的成功心理,就是不断往上爬,爬官是爬,爬学历也是爬,身份是成功或失败的标志。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偶有个同学中专卫校毕业,在一家铁路医院工作了十年,后来读文学研究生。学习煞是勤奋。

不知道该怎样定义出息与否,上进与否。社会看似给人规定了很多种选择,其实只有不多的几条,读书考试,升官发财,哪一样不是挤独木桥呢?

乌龙茶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我的要求很低,能有粥喝就不错了.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回PS,我谈不上成功,也谈不上失败。你有粥喝就行了,但我不行。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老婆孩子谁都要养的.时间问题.

可是,若贪婪可以得到之上的欲求,岂不是一种不智?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不奇怪,博士成虫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