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这两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

  
[第一次在这里发文章,先发一篇旧文,测试一下。]
 
 
     工作这两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这则故事被戴尔卡耐基收录在他的《成功学全书》里面。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共勉。今天正好是美国独立日,总公司放假,所以才难得有时间写出来献给各位同学。

    当富兰克林还是一个浮躁的年轻人的时候的,一位老朋友把他叫过去,对他说:本,你真是不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个和你意见不一致的人。当你在场的时候,你的朋友和同事们觉得很不自在;你不在场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愉快。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什么,因为那样既吃力又不讨好。因此你不可能接受新知识了,而你原有的知识又非常有限。
    富兰克林直面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失败,决心改掉粗野武断的习惯。他说,我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当我表达意见的时候,避免使用“无可置疑”“显而易见”“当然是这样”这些独断的词汇,而改用“我认为”“我想”“我假设”“至少我在当前的情况下是这么认为的”。当别人发表一个我不以为然的意见的时候,我不会直接说那是错误的;我会说:在某些情况下,你的看法是对的,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事情似乎有些不同。当我反驳别人的意见的时候,我会说:我倒有一些看法,但是不一定正确,我经常会犯错,如果我错了,我愿意我被纠正过来,让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护短的习惯,如果你粗鲁地给他指出,必将会伤害他的感情。我们既讨厌别人说我们的房子不好看,衣服不漂亮,手表不准确,也讨厌别人说我们的知识面不够宽,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当你毫不留情地纠正他的错误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击,你可以向他搬弄伟大地爱因斯坦和不朽的康德,但是你无法说服他,因为你已经伤害了他的感情;如果我们能巧妙委婉地指出他的错误而不伤害他,他可能会很乐意接受,并且以自己乐于接受不同意见宽宏大量而自诩。
    当我一开始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觉得很别扭,非常不符合我从前一贯的性格,但是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越来越来像我的风格了。50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听过我说过什么武断的话来。我用谦虚的方法表达意见,反而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在以后的有我参加的场合,气氛都变得融洽多了。以后,在提交新的国会议案,修改旧条文的时候,我的意见能够得到同胞广泛的支持。我不是很善于言辞,还经常说错话,但是总的说来,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同胞广泛的重视。
 
                                                                                                                                                             2005-07-04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修身者,智之府也,此之谓乎?

这个富兰克林的故事也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谢谢楼主。

让人不明白的是:楼主到底是才参加工作两年的年轻人还是“50多年过去了”的老年人呢?

俺是灭绝师太
金秋,似乎第一段“工作这两年”,是楼主自己的话,后面好像全部引自卡耐基的书,“50多年”可能是耐基的口气。

谢谢梅茗为我作出的答复.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那主贴就不能算是楼主自己的文章了,因为80%—90%都是引用的。
俺是灭绝师太
富兰克林的这个故事, 原自他的自传. 耐基只是转述,没有完全按照富的原文来转述. 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也没有完全按照耐基的原文转述,完全凭我的记忆写下了这段文字.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这个故事提出了三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交流和交往过程中的粗鲁行为?在交流过程中,你的意见或观点可能是对的,但当你用伤害他人感情的方式表达你的正确意见或观点时,你的行为是粗鲁的。

    第二个问题:人有护短的天性,是天性都是好的、应该张扬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当我们的天性有利于交往或交流中平等地对待他人,这个天性就是应当被克制和纠正的。天性可以被纠正。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我们的第二天性。当它形成并能够用来克制我们天性中的恶的倾向时,它就是我们一贯的品格,就是美德。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6-10-23 17:49:00的发言:

    这个故事提出了三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交流和交往过程中的粗鲁行为?在交流过程中,你的意见或观点可能是对的,但当你用伤害他人感情的方式表达你的正确意见或观点时,你的行为是粗鲁的。

    第二个问题:人有护短的天性,是天性都是好的、应该张扬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当我们的天性有利于交往或交流中平等地对待他人,这个天性就是应当被克制和纠正的。天性可以被纠正。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我们的第二天性。当它形成并能够用来克制我们天性中的恶的倾向时,它就是我们一贯的品格,就是美德。

[em17]当然,这里的交往方式,还有一个生人与熟人之分,工作环境与休闲环境之别;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场所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