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灌水]天伦之乐之困惑

 
   天伦之乐从面上看似乎是人人向往,人人追求的事,也是没人否定的的人间美事。其实天伦之乐面对着很多困惑,不少天伦之乐变成了天伦之苦,真正的天伦之乐是很难很难的。
 
   天下父母生儿育女,除了望子成龙之外,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晚年能享受天伦之乐。但究竟有多少父母心愿能实现呢?这是困惑之一。
   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培养、投入阶段,充满憧憬与希望,可以说是全心全意、无私的,甚至可以为子女牺牲自己的一切。[当然也不排除依然还有极少的父母不可能做到,我母亲就是一例]不说子女小时候的吃、喝、拉撒、病痛的艰辛,不说子女在成长过程逆反心理出现阶段的费神之苦,就说千方百计送子女上大学,不惜变卖家当供读完大学。当子女大学毕业就业后,有多少父母享受到真正的天伦之乐呢?答案是的确极为少数。
 
   天下的儿女,应该说大部分还是孝敬父母,还会牵挂着父母,也希冀父母能有好的晚年,但即便有了父母的心,要尽儿女的责任,实在很难,这是困惑之二。
   作为儿女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开始待遇是较低,而且必然要维持自身的生存,想要回报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在解决生存问题后,就会想要有自己的事业,还想大干一番。要创业首先要敬业,要敬业就要抛弃一切,必然要全心全意投在事业上。对父母理所当然有所分心,不可能有太多的顾及,父母为子女能有所成就,也不会苛求。儿女在维持自身的生存及创业阶段,是很难给父母回报的,更谈不上让父母享受什么所谓的天伦之乐。
    创业阶段每个人不一样,有长有短,有的也要好多年才能初见成效,甚至有的奋斗了一辈子,也难有所成就,父母就在苦苦的等待着,等待儿女有所成就。等到儿女事业有所成就,想要孝敬父母,遗憾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在。
    即使有能在短期内有所成,能把父母接到身边,这也很难说是能回报父母了。社会的激烈竞争,逼着你还要拼搏,依然要全心全意投在维护自己的事业上。这时也许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带孩子以及家里的事务,理所当然交由父母负担。自己早出晚归,承受着在外的压力,回家就会感觉很累,甚至连话都懒得说,很少与父母沟通谈话,父母无形中又成了保姆。
 
    代沟是天伦之乐的最大困惑,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自然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观念相处,就会产生争辩,双方互不相让就形成了沟壑,这种沟壑就是代沟。
    父母由于从儿女小时候开始,长期的管教儿女已形成了习惯。当儿女长大成人后,可在父母眼里却永远是小孩,要该掉原有的习惯似乎很难,这也就成了家庭矛盾的主要根源之一。    
    人一老,一般就会固执己见,看不惯新的事物,无法与时代同步,更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曾说过,过去的老人是社会的财富,他们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在信息时代中,经验是很难有借鉴价值,经验与老人自然要被淘汰的,老人也成了社会与家庭的包袱。我曾说过,天伦之乐的主动权在后辈,老人也是关键,就是基于这点。
    而后辈在推陈出新的时代中,赶潮流争当先锋,与老一辈人的观念格格不入,有一些甚至针锋相对,更甚者还看不起老一辈人,说是老土。在两种观念的对垒中,加深了代沟的沟壑,也就成了家庭矛盾的最大隐患。
    一个看不惯,一个看不起,是无法有安定的家庭。沟壑的形成,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大至对社会看法,小到家庭烦琐事,意见不同,矛盾不断,争辩不止。随着矛盾升级加剧,自然失去了家庭的和蔼。没有和蔼就没有安乐,天伦之乐自然变成了天伦之苦。
 
    在现实中,不可能像我奶奶在世时,以老人为重点的家庭结构[那时以老人为重点的家庭也并不多见],时代在发展,老人被淘汰中,天伦之乐也自然在淘汰,起码也是要被淡化,真正的天伦之乐实在很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1:19:5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