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1977的什么

最近常有人问:你是77级的吗?看了高考1977吗?是不是很感动了一把?

知道这个片子,因为主流媒体,尤其是上海的主流媒体鼓吹得很多。也就是因为如此,一直心存疑虑,不是很有观看的欲望。

今天陪内子到市中心逛逛,到了一个影院附近,见那里的广告上说是50岁以上的可以20元优惠。于是就进去看看。

电影一开始,是农场放映纪录片,有邓小平的镜头,下面的青年们群情激动。借着停电的情节,把这个情节翻来覆去了几遍。

是有那么回事,老邓复出的亮相,是在一场足球赛上,在场的观众也曾起哄过一阵子,因为老邓是故意在比赛进行中抵达的。可是纪录片镜头只是一闪而过。当年第二号走资派、右倾翻案风头目的黑印象还是牢牢的刻画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时候,看电影的人哪里有这样激动欢呼。

看到这会儿就开始有点恶心,预感片子的主题大概并不是高考本身了。

果不其然,以后的台词中老邓被念叨了几十次,甚至在最后知青们去赶考时还用了很长的一段画外音,来强调领袖的恩情及嘱托——高度怀疑这段画外音是在审片的时候加上去的,因为和画面的配合效果实在是太差了。

想当年直到进了学校,政治学习的时候还是要歌颂英明领袖的,只是不是邓。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要歌颂领袖。

1977的高考确实是使几十万人改变了命运,比如像我这样的。更使千万计的人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很可惜,这个片子触及到了这个主题,又逃离了这个主题。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下一轮总理也是77级的吧,过河拆桥这样的活干熟了,就不能说高考只是为了改变命运那么低俗了,否则,把未来的总理主题也搞得那么低调,不就没法英明了嘛!
浪费了40银子。
当年换别人掌了权,也得恢复大学考试制度。换句话说,谁掌权都得改革,否则就无法继续伟光正了。
同学观看了有主创人员参加的试映式,在现场很激动的给我打来电话:我看了高考1977,看的唏嘘不已,感慨多多,你一定要去看看。
能让一个大男人唏嘘不已,又是亲历过那场高考,我在上海第一天放映的唯一一家影院去看了这场电影。
的确唏嘘了一把,尤其是看到一群赶考的知青们在茫茫雪地狂奔着,向着改变命运的道路狂奔,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因为这让我想起了我家姐妹的高考之路,那比影片所表现的要崎岖艰辛的多。
影片太主流太高调了。没有反映出那个历史时期社会的阴暗,人性的扭曲,连当初唯一的高考阻力老场长最后也很牵强的成了热情的支持者。
至于知识改变命运,对农村知青来说,高考是脱离战天斗地的一条途径,其实即使是招收清洁工售货员这些不需要什么知识的城市工作,只要能回城,知青照样趋之若鹜。高考对于知青是多了条回城路。而知识改变命运在那个时代并不突出。
问同学,怎么电影表现的都是一派正气,一堆好人呢。同学说座谈会上也有人提出过,主创人员回答,曾经想过让老场长成为一个对立面,但最后还是把主调光明美好了一下。
至于一再强调邓的功劳,电影是要审查的,审查是希望通过的,歌功颂德一下领袖人物是可以理解的。
电影散场后和同去的朋友聊起了我们的高考之路,他说,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我感觉要比这个电影精彩的多,或许以你这个为蓝本,就没这个高考1977了。
电影表现的那场经历很悲壮,而我们经历的不只是悲壮,还有惨烈,悲哀。
写下来,不是为了比较,而是为了记录,真实的记录那曾经的一段历史。
这就动笔
等待快乐大姐的回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个影片已经触及到的主题是,人有权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政府单位无权干涉。可是政府单位干涉个人自我选择至今仍然是主旋律,只好把主题改到知识改变命运上去,而且你改变了以后,还必须不停的对领袖感恩戴德——尽管把你的命运任意搞惨也是领袖、甚至是同一个领袖的干活。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回复 4楼 的帖子

等着看。
急切地请求大姐慢慢写,不急不急。
回老木匠,高考似乎给了人们一种选择,可是即使具备了参加高考的能力。但最后选择的权利却不在我们手里。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悲哀。
回楼上,这下不写也不行了。
原帖由 傻瓜也快乐 于 2009-4-10 22:39 发表
回老木匠,高考似乎给了人们一种选择,可是即使具备了参加高考的能力。但最后选择的权利却不在我们手里。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悲哀。
回楼上,这下不写也不行了。
所以我说是“开始”有这个概念了。

1977的高考还是沿用老的办法,不公开成绩,由学校来挑,政审仍然是主要的权重因素。1978年的高考才首次公布成绩,不再政审一票取决。

我现在最好的同事,是我的校友,77年被政审刷下(不法资本家出身),78年才被录取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虽然鄙人和1977年高考一点缘分也没有。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七七级已经成了政、商、学界居于险要地位的人物。他们本身参加高考时,就已经是遭遇了红卫兵、上山下乡运动的折磨,按理说,应该对这个体制的弊端深恶痛绝,怎么这些人现在反而成了这个体制最有力的支持者了呢?如果说这是改革的路径依赖,我同意,可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发展模式大转折的今天,这些人为什么还在维持这样一个不科学且不可持续的模式呢?
大概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观点的一个证明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因为10楼所言的缘故,没有去看这电影。

但在美院,那两届的考生是传奇。20年后老师还会说起他们。据说有个家伙画了15分钟,效果和4课时一样。

不过现在美院扩招得厉害,不知老师还有没有闲情说这些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