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金枫吟歪评红楼黛宝

——兼回应碧落凡尘妙帖:<<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碧落凡尘评说红楼人物的帖文——《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确实是篇好文章。吾读来觉着该文条分缕析、细微精妙,其思路及基本观点与吾之观点大致相同。在大多数人(尤其是文学女士们)对薛宝钗的一派声讨鞑伐之中,凡尘女士对这位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一名大家闺秀别有一番新意地予以一个起码是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当然我读《红楼梦》是粗粗的、浅浅的,远莫如凡尘女侠的既精致细微又那么情真意切,且能有如此独到之心得或见解。这,也是我佩服文学女士凡尘姑娘的地方.我特为此妙帖献上无比娇美的鲜花两朵:一朵国色天姿的牡丹、一朵水灵皎洁的莲花。


黛玉是曹雪芹文学世界与心灵圣地中的的一位景泰兰瓷瓶儿般晶莹剔透的美人儿,也可以说是曹氏精心设计的一个文学道具。林MM可以被人们心仪,却绝难为在现实生活中或潇洒、或煎熬的女子们效尤,更不会为今日的男性们所真正喜欢、乃至真心爱恋。以芹圃先生的理念与标准(由林MM的口中所表述)而言,在如今这物欲横流的当代,人们、尤其是男子们恐怕是更为污浊的了。宝哥哥这般脾性的人物断断不能活在今世,而林MM既已不能为一、二百年前的那个时代所容,就无不可能在今日之世界上存身立世的了。


黛玉既是活在红楼里的一个文学造型,作为文学典型人物欣赏,博得了至今多少性情中人的赞叹与崇敬。
若是这个黛玉原型真的还活在如今,恐怕是绝无有人愿意与之亲密相处的。说句冒天下之大不违的话:即便在《红楼梦》那个时代的大观园内,经过黛玉与宝玉二人的拼死相争,又意外地获取了老祖宗贾母的理解与特别恩准,二人终于结成秦晋之好,其后发展与结局未必就真的美满或圆满。为什么?我观宝玉毕竟是从脂粉堆里滚出来的多情种子,一旦拥有了黛玉,便极可能是他们二人甜蜜爱情由此而淡化、弱化的开始,乃至其后必然走向破灭。以黛玉的才情之高与她对爱情之极度理想主义追求同宝玉的玩世不功及封建大家庭纨绔子弟本性二者之间的无可避免的激烈冲突,注定了他们的结合最终必定会是一场悲剧。此,对黛玉姑娘尤其如此。


所以我的结论是:现在的人们闲暇之余读读《红楼》,感叹、感叹,乃至赞美、赞美林黛玉,不过只是一种纯粹在精神审美层面上去享受、享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那种高雅而微妙、撼人心灵的、极其虚幻的“感情生活”罢了。此外还我始终认为潇湘馆里孤芳自赏的林MM除去弱不禁风的天稟不足、体质不佳的缺陷之外,其它各方面也并非尽善尽美:其生性孤傲、个性极强、排异性极强……
。这些不能不让我怀疑她是一位同他人(异性或同性)均难以与之相处的唯我中心主义者。这,本身也是她的个人悲剧的根源之一;而薛宝钗,
则与之相对应——倒实实在在是从那个年代起直至而今,为世俗绝大多数人易于接受、亲近乃至爱恋的很不错的青年女子。红楼中的宝钗若是生在穷苦人家,其为人处世就更不会有黛玉特有的那种清高、孤傲与脱离现实。这个“宝钗”或许就会成为一个有如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的那位“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铁梅姑娘——勤劳善良、勇敢机智、人见人爱的普通人家好闺女。宝钗就是一个在其生存的现实世界里生存、生活并游戏着的真实人物。她的身上也必然具有任何常人共有的两面性——优点与缺点、完美与缺陷永远相辅相成地并存在她的日常言行之中。



总之,我以为今日评价黛宝,均不宜将他们予以现实化与生活化;我以为也只有今日的“薛姑娘”们还实实在在地在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或欢声笑语与愁眉苦脸、或融洽与不融洽地与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混沌的现实世界之中。
有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在前,俺不敢轻易说此话题。要说的话,则有感于国民性,甩下一句:“我们都是赵姨娘!”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并没见评论“歪”在何处?所说所论,正经得很。
耿直的说,也没看到艺术在哪里。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赶明儿俺不忙了,也评红楼梦人物。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回复 5楼 的帖子

期待中~~~~
天山脚下西海青沙龙
原帖由 tian295 于 2009-5-7 09:24 发表
并没见评论“歪”在何处?所说所论,正经得很。
歪就歪在这一反绝大多数后来人(尤其是红学评论大家们)评论的基调——扬黛贬宝而改作抑黛扬宝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