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小解

蒿里小解

《蒿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曹孟德遗有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是汉代送葬时所唱的挽歌,其歌曰:蒿里谁家也?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歌中解释了“蒿里”的含义,即阴间也,人死而精魂归于蒿里。
据说这首挽歌源于汉初的田横,横自刎,门人作《薤露》、《蒿里》哀之。至李延年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故称挽歌。也称长短歌,言人命长短不可妄求也。 
到了魏晋,挽歌因其动情为名士耽爱,推而广之用于日常宴饮游乐场合。如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挽歌,时人目为“道上行殡”。此风流于诗歌,有挽歌诗,上承乐府,下开隋唐。

蒿里之名与蒿里山有关,蒿里的信仰亦与上古的山川信仰有关。
蒿里山,位于泰山前麓(泰山南,海拔198,与社首山相连),此山古称“高里”,为禅地之所(泰山以祭天,泰山下小山云云、亭亭、梁父、蒿里均有禅地功能),故为鬼道属地(颜师古注《汉书》)。《汉书》载汉武帝“亲禅高里”, 1931年马鸿逵部曾在此山挖出唐玄宗、宋真宗禅地玉册。魏晋时期,“高里”转称“蒿里”。山上旧有森罗殿大庙,司地狱,俨然酆都世界(《醒世姻缘传》六十九回有述及)。

“蒿里老人”,由相关信仰产生的神明,为古代随葬明器,多以陶俑形象出现;1977年武威西夏墓曾出土蒿里老人画像,峨冠褒衣,束带拄杖,有庄重儒者之风。《秘葬经》载“蒿里老人”凡葬皆用,宋永熙陵、永定陵明器中皆有“蒿里老人”。
标题党?还以为内急了呢。
梁父明明是山名,不清楚为啥会产生是人名的说法。

这篇似乎不应该在茶楼。我转到阅读沙龙去。
哈哈,俺也以为是躲进蒿里小解~~~检讨,反省中~~~
梁父——忒像人们对梁姓男子的称呼了,父、甫相近,俺也一直以为是人名呢~~~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俺也以为是躲进蒿里小解
俺是前两天读“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才搞清梁父是山名的。如果不是山名的话,这句诗就不好理解了。再结合后面的几段里的“湘水深”“陇阪长”,可以肯定梁父是山名。
俺坦白,俺看着标题进来,以为是野外方便呢,结果看不懂。俺承认,俺低俗,不但低俗还没文化。俺这就面壁去。
这怎么可以随便乱解滴涅?乌搞人家楼主一篇正解,什么三急方便之解,也亏得能联想,敢联想,如此乌搞,解放军从此不敢再提了。
说到蒿里,既是山名,必有方位地望的概念,不知道最早崇拜蒿里山的族氏是哪一支,深究此点可能很有意义。就如泰山封禅最早应该是一族氏的山川崇拜,后来演化成象征王土一统的祭奠。蒿里作为封禅的必经之地,又是怎么专门和死亡联系起来的?细想起来,还是觉得魂归蒿里可能是比较早的方位崇拜留下的。它应该比封禅的历史还要久远。
今天,我就是高瑜
俺是前两天读“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才搞清梁父是山名的。如果不是山名的话,这句诗就不好理解了。再结合后面的几段里的“湘水深”“陇阪长”,可以肯定梁父是山名。
梅茗 发表于 2009-7-31 10:45
嗯,俺一向粗心,只知道《梁父吟》也作《梁甫吟》,古辞已佚,于是望题生义,以为早先是悼念梁甫这个人的。现在也只记得“二桃杀三士”一句~~~囧!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老李好兴致,赞。
不过,这类问题已有人梳理了,网上搜了一篇,未及细读,不知可否供老李参考: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8323477
梁父(梁甫)是山名,小书《青梅煮酒》也曾提及,因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之故也。
以为只有俺一人会误会呢!
老李好兴致,赞。
不过,这类问题已有人梳理了,网上搜了一篇,未及细读,不知可否供老李参考: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8323477
梁父(梁甫)是山名,小书《青梅煮酒》也曾提及,因诸 ...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7-31 13:01
所提供的网站,阅读需要付钱.
好像不需要付费吧?上面注明是“免费在线阅读”,只是需要注册并登陆。
13# 周泽雄

只让读第一页,要继续,就得充值......
本帖最后由 驾一叶之扁舟 于 2009-7-31 15:46 编辑

呵呵,俺一看就知道是在考证那首诗歌的名称,北海的鱼和俺在专业方面有点共同语言。尽管俺实际上啥都不行。
谢谢周兄,很有参考价值。
嘻嘻,这题目……俺联想翻飞
看来这题目颇具声色,实在是意料之外的事,哈哈。
都别谦逊了,这个,俺不懂。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