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家苏州书店和一位书店主人

何珂玟 蓝色书店的主人









张甜甜/文 姚永强/摄



  蓝色书店,是苏州爱读书、爱买书的人心中一方文化乐园。开业11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经营文化书籍,书店主人何珂玟也成了不少爱书人的朋友。
    最艺术的蓝色实现爱书人的梦想
    喜爱读书的小孩,从小大抵有这样一个愿望:以后长大了要当图书管理员或是自己开一家书店,但是真正长大之后几乎再无人想起。何珂玟实现了这个愿望。
    何珂玟祖籍湖南长沙,1987年入学苏州丝绸工学院,学的是工业电气自动化,无关文化。但是,在大学二年级时,当上学生会副主席的他就在学校里创办了读书社,实际上就是个书店。大学毕业后,离开苏州、重回苏州、进外企、当白领,兜兜转转一圈,何珂玟辞职重回书店行业。他将此称为“书店情结”。
    何珂玟先是回母校接手只有一张营业执照的“丝院窗”书店,开了一年时间,认识了不少同行好友,后又与朋友一起合伙开出了当时也极负盛名的“企鹅书店”。前书店、后茶座,他们参考了国外书店配咖啡厅的经营理念,在中国就换成了茶座。何珂玟说:“那真是一段快乐时光,大家连家都不回了,就睡在茶座包厢里,一人抱一本书看,生活真的挺好。”
    一年之后,因为经营理念不同,何珂玟退出了企鹅书店。本打算去南京,一个朋友用十梓街上一家经营不善的书店门面留下了他,“只是一个买书卖书时认识的朋友,比较谈得来,他也不要我交房租,只说赚了钱分一点就行。我真的很感激这个朋友。”利用这个门面,何珂玟以经营特价书重新起步,开出苏州第一家特价书店。以何珂玟的挑书眼光购进出版社的库存图书,以六五折的价格出售,书又好又便宜,因此特价书店的生意相当火爆,“营业时间都要交警在门口维持秩序。”此后,苏州的不少私人书店也相继开始经营特价书。
    半年之后,1997年10月,何珂玟重回“企鹅书店”店址,独立开出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他为它取名“蓝色书店”,主营学术、文化类书籍,“七彩颜色中,蓝色是最有思想、最接近艺术的颜色。”
    温馨会员制造就“铁杆粉丝”
    蓝色书店开张,何珂玟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会员制,来店购书的顾客加入会员可以凭积分享受折扣,零售则不打折。短短时间内,蓝色书店已拥有四五千名会员。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何珂玟无法预见这些会员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
    1998年,文化市场进入苏州,就像一家大超市可以挤垮一大批小杂货店一样,文化市场的挺进是对苏州私人书店的一次大冲击,无数私人书店纷纷倒下,蓝色书店则挺过了这个难关。一方面,蓝色书店对经营图书进行了调整,走更高档、更艺术的路线,避开文化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何珂玟说:“和会员的支持真是分不开。”在蓝色书店陷入困境之时,一位会员找到何珂玟恳谈:“我也看出来了,现在书店很困难。我给你出两个主意,一是号召所有会员,这段时间买书都不打折;二,我手头上有三五万元,你要是资金紧张就跟我说一声,绝对没问题。”
    “真是感动得不得了啊!我跟他说,他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是蓝色书店给会员打折是定好的规矩,不能改,那钱,我真急用的时候再请他支援。”何珂玟说,虽然最后并没有找会员借钱,蓝色书店撑过了那段时间,这份情意真的难得。
    后来还有一次,蓝色书店因为销售违禁书被查封,停止营业,封条都贴上了门,何珂玟自觉无望:“我都没去打听,也没找人通关系,坐在家里几乎就等死了,心想,这回书店是肯定开不下去了。”但是会员们不依,多方反映,终于让书店又重新开出来了。“重开之后,会员回来买书,谁谁谁跟我说他去找了某某部门,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只好使劲儿说谢谢、谢谢。”
    在经营蓝色书店的日子里,何珂玟和前来买书的很多顾客都成了朋友。“有个老同志挺关心我的个人生活,问我结婚没有,我就说明年就结婚,他连问了我三年我都这么答。他急了,有一天就拿了个红包来塞给我,他说‘我也搞不懂你到底结没结婚,要是已经结了这就算我补上的,要是还没结你就先收下、留着’。我推辞不过,答应他,结婚的时候肯定请他,请他当证婚人。”结婚时,这位老同志果然来当了证婚人,前来喝喜酒的大部分是会员。
    “第一收银员”替读书人挑书
    开书店,何珂玟最喜欢的感觉是“替读书人挑书”。去进书时,“用读书人的品性挑书”;顾客到店里来买书,为他推荐适合的书,“开书店不是卖书,就是和读者打交道,书店是思想交流的场所。”
    早年,何珂玟每天坐镇收银台,一边收钱一边给顾客挑书;现在,虽然店里招了专门的收银员,何珂玟依然自诩“第一收银员”,谁都比不过他。直到现在,只要何珂玟坐镇店里,营业额保准翻番。
    收银员不解,有时还会抱怨营业额不高,何珂玟便亲自示范了一次。店里来了一个顾客,挑选了两本摄影方面的书拿到收银台前,何珂玟一看,对他说:“你等一下,我带你去个地方。”把顾客带到摄影书架前,何珂玟啪啪啪找出一沓书递过去,“这些书你看看,觉得需要的就拿,不要的就放这儿。”最后,这位顾客离开时买了一包书。何珂玟笑了:“他买那两本书最多四十块,现在买了一包总得一两百吧。”这样一来,营业额自然上升,收银员不得不服。何珂玟解释,根据顾客的挑选可以判断他想学习摄影方面的知识,但是那两本书对他来说太浅了,他想学但是不知道挑什么样的书,推荐的对他来说是合适的,他就会买。“天天卖书总也得卖出点儿文化吧,就算不知道推荐什么书,至少你把他带到摄影书架那里,这就是服务。”为顾客推荐,但不推销,这是蓝色书店的规定,可以告诉顾客哪本是新书、哪本卖得好,但是绝对不与顾客谈论书的内容,因为“卖书的永远比不过来买书的。”
    明白顾客想要什么书、为顾客找到需要的书,是蓝色书店最强大的服务。不过现在何珂玟也颇有些苦恼,因为收银员流动太快,多少令这项服务打了折扣。去年蓝色书店从人民路搬到民治路的时候,因为自己抽烟,何珂玟一度想在收银台上装个脱排油烟机,重回收银台继续收银,后来发现这一想法实在不靠谱才作罢。
    进书、卖书,何珂玟说是“读者教会我经营”,他对书店经营的概念是“书店是为书架找书,而不是为书找书架。卖书的人,把店里的书架想象成顾客家里的书架,把自己当成主人,把书架填满,这样选出的书顾客肯定喜欢。”
    吴风雅颂美术馆又一方“自留地”
    开了11年蓝色书店,卖书已不能满足何珂玟经营文化产业的思想。因此,他开辟了另一块园地——吴风雅颂美术馆。十梓街29-1号,一幢小楼上下四层,地下室就是一个大书库,堆满了各类图书;一楼的“万和茶堂”,可作交友平台,弹古琴、听昆曲,品茶道;二楼做美术馆、画廊,扩展了书店功能;三楼可为会员办“家宴”,“人家在你这儿耗了一天总得吃个饭吧”;四楼还可住宿,方便外地来的朋友在此小憩几天。
    何珂玟强调:“这仍是一个书店。”吴风雅颂美术馆,其实是蓝色书店的延伸。“以前开在人民路的蓝色书店有茶座,边看书边喝茶,有(书)山有(茶)水。搬了之后的新店没有了茶座,没有了水,大家的交流没有了。”很多会员在书店认识,成为朋友,书店等于一个交友平台,何珂玟新建的吴风雅颂美术馆也将是一个大家可以在一起聚会、聊天的地方。“因为爱书的共同爱好聚合起来,这是最真的平台。”
    开书店,何珂玟给自己经营书店找的理由是“想把所有的书都提供给大家,想买的书,不用再去其他地方找”。但是,因为商业发展的必然态势,何珂玟有他的无奈,“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爱好来做事,有被人推着走的感觉,这时个性必须适度退出,收敛起自己的爱好。”所以何珂玟寻找另一块“自留地”,也是为爱书、买书的朋友留下的另一方乐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应该再在旁边开一家精武学堂,人生就丰满了。
不能只读书,还得习武才行。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诗人陶文瑜十多年前曾在苏州大学校门口办过一家小书店,不久即因经营不善而关门。后来陶投奔陆文夫去了苏州杂志社。陶文瑜在苏州名气很大,燕谈上大概没几个人听说过他。
这年头开书店不容易。
诗人陶文瑜十多年前曾在苏州大学校门口办过一家小书店,不久即因经营不善而关门。后来陶投奔陆文夫去了苏州杂志社。陶文瑜在苏州名气很大,燕谈上大概没几个人听说过他。
李旧苗 发表于 2009-8-3 11:49
这话说的,陶文瑜兄不仅来过燕谈,还发过很有意思的帖。很多燕友都有印象的。还有照片呢。
燕谈上一度有过一种我姑且称之为“苏式滑稽”的帖子……
这年头开书店不容易。
ironland 发表于 2009-8-3 12:19
现在开书店,我只能理解为不计成本地追逐梦想了。很可敬,也很悲壮。
这话说的,陶文瑜兄不仅来过燕谈,还发过很有意思的帖。很多燕友都有印象的。还有照片呢。
燕谈上一度有过一种我姑且称之为“苏式滑稽”的帖子……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8-3 12:32
是的是的。陶文瑜在燕谈的ID是wenyu,最近还被偶等狗仔8卦过。
苏州有这么好的去处,俺哪天去了苏州,苏州的网友可介绍俺去逛逛?俺去各城市,最喜欢逛书店啦。
荆者,是屈子流放之地,也是其“行吟泽畔、悲歌慷慨”而使其文学成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方,楚者,“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陶文瑜来过燕谈?还发过帖?这我倒还真没印象。不会是有人冒名顶替吧?我的梦想是:办报、办刊。有朝一日我梦想成真,楼上几位我可以聘为特约撰稿人,稿酬从优。
俺是这个书店的忠实客户,俺还是喜欢以前在苏州一中旁边的店。
去无锡后,只要回苏州,必去蓝色。
可惜俺的会员卡被偷窃了。。。
嘴上有龙!
蓝色书店的前身企鹅书店,最早开在苏州人民公园旁边,门面不大,但极雅致,也很清净,去的人不多,虽然规模远不能和后来相比,在我记忆中却印象深刻。企鹅书店搬迁至人民路,变成了“前书店、后茶座”,我记得很清楚,重新开张是在1996年的2月14日,那天是情人节,我和朋友去道贺,在茶座包厢里睡了一夜。之前,何珂玟在丝绸工学院开办的仅有几平方大的“丝院窗”书店,我也去睡过一晚上,是典型的枕书而眠,那时,“丝院窗”书店已不是何珂玟在经营,转手给了辞职不久的原丝院校报编辑。



——半年之后,1997年10月,何珂玟重回“企鹅书店”店址,独立开出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他为它取名“蓝色书店”

人民路上毗邻文化宫的门面由何珂玟接手后,他原先的合伙人之一、丝院校友李志宏,将企鹅书店搬迁至公园路原苏州图书馆(今苏州文广局)旁边,又维持了一段日子,但最后还是因为经营不善关了门。前不久,我看到苏州成立了一个名为“企鹅”的助学基金,发起人里面有李志宏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我认识的那一位,可能是吧,看来他还是对“企鹅”二字情有独钟。
陶文瑜来过燕谈?还发过帖?这我倒还真没印象。不会是有人冒名顶替吧?我的梦想是:办报、办刊。有朝一日我梦想成真,楼上几位我可以聘为特约撰稿人,稿酬从优。
李旧苗 发表于 2009-8-3 14:19
来过,我有印象,因为对照文章读了。但有一次碰到,说起此话题,该诗人不承认。
实体书店确实很难生存,不打折。前几天为寻一本书,走了沈阳四家大的书店均未查到,正巧刚办了个网上银行,按照网上指导,在淘宝网交了款,不仅书价不高,且无邮费,而且两天书就到了,过去一直在孔夫子买书,都得十来天。
来过,我有印象,因为对照文章读了。但有一次碰到,说起此话题,该诗人不承认。
剑影秋歌 发表于 2009-8-5 11:36
该诗人不承认?
我现在也习惯于网上购书,但逛书店的乐趣是网上购书替代不了的。
陶文瑜来过燕谈?还发过帖?这我倒还真没印象。不会是有人冒名顶替吧?我的梦想是:办报、办刊。有朝一日我梦想成真,楼上几位我可以聘为特约撰稿人,稿酬从优。
李旧苗 发表于 2009-8-3 14:19
给人事部一个链接:http://www.yantan.org/bbs/viewthread.php?tid=80220&extra=page%3D1%26amp;orderby%3Dreplies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回酒苗,人事部已经撤并了,现在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秋歌,永德,下次我们去苏州相聚,就选择蓝色书店作为接头地点吧。
秋歌,永德,下次我们去苏州相聚,就选择蓝色书店作为接头地点吧。
李旧苗 发表于 2009-8-5 23:55
蓝色书店自从搬家后就没去过,现在基本是网购。聚会随时可以,不必要一定选蓝色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