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最诱人的幽魂 情迷日本艺伎

10月中旬的京都,红叶刚开始,有点儿青涩的味道,其实京都真正吸引我的不是红叶,而是这座古城浓郁的日本风情。日本的花道、茶道以京都为繁盛之地,要看“真正的日本”,必须到京都。京都与东京不同,后者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夷为平地,在这片重建起来的现代化迷宫里早已无处寻觅旧日本的踪迹。而由于梁思成一纸书信得以保留的京都,却守住了旧日日本的幽魂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0-12-15 16:02 编辑

艺伎,就是日本最迷人的幽魂。只是说时至今日,在整个京都只有不超过250名合格的艺伎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清水寺山下一条老街,有丽江大研古镇感觉,但是很纯静,人少。
2.一个艺伎正陪人逛街,我举起相机拍照,她很有礼貌的对我微笑,还摆出pose让我拍
3..她转身的那一刻,不知怎么竟然想到徐志摩的那首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0-12-15 16:13 编辑

3.到京都,一定要去到去祗园。传说祗园的花见小路边上,有一条艺伎居住的街道。
2.花见小路街道两旁是纵横方向能通风的用细细的方材建成的格子窗,整条街的格调是复古的,典型的日式风格。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未完待续。
沙发,想起了在日本的那几天,我也拍了好几个艺妓!~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欵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何姐姐不妨贴出片片来欣赏。
很想知道当代的艺伎与过去的艺伎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年轻的那两个还有一眼,那几个老妖精看上一眼够你恶心半拉月的。
顶水笺mm一下。
这不是一群如花么?
歌妓到底有什么魅力,使文人们这样的恋想?我慢慢意识到,其实,文人心目和想象中的歌妓,并不是我们今天头脑中被道德改造工程填塞的乱七八糟的歌妓,也不是我们今天大街上报纸上看到的供那些贩夫走卒聊解性饥渴的妓女,甚至也不是朱自清眼前的“在秦淮河里挣扎着”的歌妓。想到《琵琶行》中:“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那些真正的歌妓可是棋琴书画,诗词曲赋,低吟浅唱样样通的。她们可是从小熏陶训练,一颦一笑,莲步粉臂,掌要小,身要娇的淘汰出来的。他们可是《水浒传》中那个皇帝也要撇开三宫六院来相会的李师师的。我曾看到30年代的一本书里说,就连肌肤的体温也是有要求的,可谓增之一分长,减之一分短;她们的毕业考试并不亚于考研考博,顺利毕业的才能够进入名楼,不及格只有站马路的份。

    所以,风流文人交往的她们,层次是高贵雅丽的;所以柳永为什么“赢得青楼薄姓名”不以为耻;为什么“唐代著名文士诗人,除了个别正统派人物外,多数与有才情的青楼女子交往。……她们的才华、美貌、风度(是)……封建社会的顶峰。诗人们所迷醉的正是她们身上兼备的这些丽姿美质,聪颖才华。”(李小江编《女性观念的衍变》 河南人民出版社)于是,也可以这样说,那些歌(妓)女,那些真正能在历史文学的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歌(妓)女,应当是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结晶;而那些从社会历史的日常生活流中传衍下来的歌(妓)女,则可以说是比故宫长城价值一万倍的从身到心的文化生命体、鲜活的生命体文化。比如,日本的歌舞伎就是其极致,就是典范。
年轻的那两个还有一眼,那几个老妖精看上一眼够你恶心半拉月的。
老程 发表于 2010-12-15 17:52
老妖精是国宝,谁敢说不是?!~~~~
顶水笺mm一下。
老西安 发表于 2010-12-15 19:47
谢谢西安兄友情顶帖!嘿嘿~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0-12-16 11:48 编辑
这不是一群如花么?
ironland 发表于 2010-12-15 21:28
她们是如花,从歌到舞,到茶道,插花,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往艳丽里开着~~
回复吹笛兄:谢谢来吹笛!

还问:这里的妓和伎是否通用?

看过一些流于市场关于艺伎的书和电影,艺伎的行为是多往恶里行事的。
1.白日里,这些街巷安静空落,没有行人,两边的门窗紧闭,夜幕降临时,居酒屋外的纸灯笼便点亮了狭小街道的混浊空气,三弦的音乐和轻盈的咯咯笑声从竹帘背后走漏出来,深寂黑色的夜,屋内是厚白的粉妆、华丽的和服、娇艳的头饰、舒缓的舞姿,灯火下,是梦幻般的凄美。
2.被常年累月的人来人往磨到光可鉴人的石板路边排列着小小的木制居酒屋、老饭馆以及艺伎居住的传统木屋。

3.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一定不是为了来祗园观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舞妓,也称京都舞女,是以轻歌曼舞娱乐观客的传统演艺群体。身着传统日本和服,脚穿高跟木屐,脸和脖颈都以白粉厚抹。与之相映的是京都艺妓,她们都是日本京都文化中,亮丽明艳的人文奇景异观。只不过,京都的舞女和艺妓,有很大区别。二战前,很多家境贫困的女孩,从5岁或10岁开始从师学艺,12岁或15岁左右出师为舞女,然后再边演边学艺,学日本传统舞蹈,学三味线琴,学京都方言。到20岁时转为艺妓。

2.京都街头,到处都已经见到身着和服的女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12-16 12:50 编辑

到京都玩时恰好是个什么节日,所以路上有很多女生穿着和服。偷拍了一张。

如果我们的最后一个王朝是明朝,那现在街上会不会能看到较多的明式服装?
据说外国人对艺伎的评价会很极端,有的惊为天人,有的认为是可怕扑粉玩偶。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12-16 12:59 编辑

清水寺












清水寺前卖清水烧瓷器的店







卖HELLO KITTY和甜品的商店


茶馆


学校门口
据说外国人对艺伎的评价会很极端,有的惊为天人,有的认为是可怕扑粉玩偶。
ironland 发表于 2010-12-16 12:51
艺伎在我眼里懂玄学,所以惊为天人和扑粉玩偶蛮恰当。
梁思成一纸书信得以保留的京都……
------------------------------
咱们自个儿的北京啊……

-------------- 分界线 -------------

有良知的日本人,为此感激涕零,《朝日新闻》曾专门发表文章《古都的恩人是中国学者》,张布梁思成的大恩大德。日本古建筑权威福山敏男说:“梁思成先生是我们日本的大恩人,是他在‘二战’中向美国提出了保护奈良和京都的建议,我们的古都才得以免遭滥炸而保存下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12-17 21:28 编辑

艺妓的最好诠释大概在川端康成的《雪国》里,不过说实在的,我没看懂,隐约觉得吹笛兄说的有道理,但又觉得并不是李师师、柳如是、陈园园一类的人,她们似乎是一群具有日本特色的特殊职业妇女,重在艺不在色,据说越老越值钱,可又不能没色。中国人的思维不太好理解,就像日本的武士道,西方的骑士,我们的侠客,有相似有不同。

我刚从泰国到新加坡,看过两场人妖表演,我极力克服恶心不适的心理反应,尽量往一种文化的角度思考,因为这种东西我们古已有之。泰国的国王与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公开的合法保护地,并不是所有的人要都是被迫的,有些是自愿的,并且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这个行业在泰国历史很短,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当然不可能有太多的文化,可就其独特性而论远比艺妓要独特得多,人是很复杂的,总是有一些奇特的需求,性倾向是个大课题。我挺佩服泰国国王对于人性的宽容,当年把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一路驱赶到泰国的这些可怜的人接受下来就不容易,毕竟这是一个佛教的国度,又为他们建立起可以厕身的职业,真是需要气魄的功德啊。

顺便跟大家打个招呼,我从十二号匆匆出来,没想到在泰国住了三家酒店,房间都没有网线,无线上网奇贵,还不太稳定,爬上新加坡才有网络服务。
仅看照片,艺伎的嗲功看不出来,样子也不如饭岛爱那样风情万种。
第二张PP就一堆花布和服抢眼,跟东北的花袄有一拼~~~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24# 杨林


在泰国时,导游介绍说自己的同学就有当人妖。

印象较深的是,他说不要看不起或可怜人妖。人妖敢于寻找真实自我。生命虽然较短,但却美丽快乐。反正人都是要死的。他们或许活得比郁闷正常人更好。正常人可怜他们时,他们恐怕也在可怜正常人。
24# 杨林
杨兄如此敬业,让人佩服。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祈等杨兄贴新马泰见闻片片~
人妖结婚时是男性身份还是女性身份?
24# 杨林  


在泰国时,导游介绍说自己的同学就有当人妖。

印象较深的是,他说不要看不起或可怜人妖。人妖敢于寻找真实自我。生命虽然较短,但却美丽快乐。反正人都是要死的。他们或许活得比郁闷正常人更好。 ...
ironland 发表于 2010-12-17 21:59
你说得太对,我也有这种看法,回来后把他们开心的笑脸发给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