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转帖] 奇怪,底层右派为何仇视大锅饭制度?

转帖] 奇怪,底层右派为何仇视大锅饭制度?






林肯总统 于 2012/12/2 11:37:5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底层右派总是喜欢说自己不怕竞争,喜欢竞争.嘲笑毛左是懒汉,无能.

注:底层右派是指支持私有制,支持市场经济,但靠工薪收入为生的群体.也叫流氓无产者.上层右派则是具有同样理念,但掌握着大笔资产,主要靠资产收入生活的群体.顶层右派则是具有同样理念但掌握政府权力的群体.


然而,这个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地区,正好是大锅饭制度最彻底的地区.

  这是一个没有穷人、近乎完美的国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同世界”竟在这雪地国度里实现……
    丹麦人富裕,人均国民所得3.46万美元,全球排名第七。
    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怀特2006年7月发布的《世界快乐地图》报告,丹麦在全球178个国家中,列名快乐国家的榜首。
    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丹麦地处北欧,气候严寒,即使最南端,也在中国黑龙江省以北。每年一月,日照仅五六个小时,人们每天在零度以下摸黑出门,摸黑回家。
    纵使天气恶劣,丹麦父母却无惧暴露孩子于户外。有一令很特殊的街景经常可见,明明很冷,父母却把内载婴儿的娃娃车丢在路旁,自己跑去购物或喝咖啡。他们不怕小孩冻着,刻意锻炼他们的体魄。这画面传递出这个国家的社会状态:他们不怕小孩被偷、被绑票,因为社会的互信度很高,福利佳,人们不必争夺资源。
学费全免12岁以下没有成绩单
    在这个国度,弱势群体与富人同样受尊重。
    根据2006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丹麦贫富差距为世界第二低,仅次于阿塞拜疆。
    丹麦基本上没有穷人,因为每个丹麦人,都在同样的起跑点上。这体现在丹麦的社会福利与教育两方面。   
    丹麦学校不选模范生,12岁以下没有成绩单,老师与家长鼓励孩子发展天赋,不鼓励比较。
    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不但如此,读书还可以领钱。18岁以上学生可领生活津贴,金额多少视学生是否居住家里而定。
    “终身学习”在这个国家不是口号。是因为没有学费的障碍。在丹麦,即使读私立学校,政府也补助75%的经费。因此,在丹麦进私立学校不是象征贵族,而是去学习特殊才能如艺术、体育。
    如果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想学上网,可向政府申请上门教学;如果想装计算机,政府不但予以补助,更会盯着计算机公司上门安装,直到老人能使用为止。
  活到老学到老
  这里,职业不分贵贱,没人后悔入错行。
    当黑夜将近20小时的冬季来临,便是丹麦人学习的季节来临。
    丹麦是有名的“club国家”,尤其入冬后,人们充分利用黑暗时刻参加各类学习俱乐部。在仿佛童话故事般的新港,一整排宝蓝、鹅黄、橘红、浅绿色的老木屋前,我们遇到了丹麦最大报《日尔兰邮报》的编辑欧亚尼。
    欧亚尼聊起,他报名了飞行学校,冬日时分。同学先共聚上100个小时约三至四个月的飞行理论,到了春夏则遨游蓝天。飞行在丹麦是非常广泛的活动,普通上班族,假日摇身一变成为飞行员,学习者从17岁到60岁都有。
    丹麦副总理为农校出身,部长中不乏高中毕业者,但通过终身学习,他们同样可以治国。
    当农夫也好,当工匠也罢,这就是丹麦的价值体系。走访皇家哥本哈根瓷器工厂110位工匠及24位与职业学校合作的学徒,拿着彩笔,聚精会神地涂上釉彩。这里每件器皿釉彩,都由一位工匠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器皿底座上签字。该公司画师平均工龄24年。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艺术指导索伦?尼尔森说:“很多来这里的人厌倦读书,但他们有很棒的艺术天分。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职业平等,孩子也有机会了解各行各业,使得这里因为“入错行”而不快乐的人大大减少。
收入多半交税政府非常廉洁
    不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丹麦是典型的“三高国家”——高收入、高福利、高税收,所得税率高达50%~70%。这些税收被大举应用在社会福利与教育上。
    根据统计,丹麦的社会福利占政府支出的29%,各部门教育支出近GDP的7%。
    为什么丹麦人民愿意缴高额税款?为什么高所得者,不想办法逃税避税?
    哥本哈根机场执行长尼尔斯听到我们的问题后哈哈大笑,他说:“缴税是社会责任。我也算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但我愿意缴税,因为我不想在路上看到穷人。”
    这里,有钱人乐意缴税,帮助能力差的人。
    议员彦斯说自己每赚i00元,有60元要缴税,但他说:“这不是财富问题,是立场问题。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帮助能力较差的人。”
    这是一个吃大锅饭而又有竞争力的富裕国。丹麦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叶片公司()、船运公司(马士基航运);它的生物医药、工艺与设计闻名全球;其猪内、培根与火腿、草地与草种等农牧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丹麦人非常无法容忍政府官员贪腐或享有特权。举例而言:2005年5月,丹麦爆发低阶移民官收受中国留学生贿赂的丑闻,其中一件贿赂金额约7.5万元人民币,竟被称为“丹麦30年来最大宗的贿赂案”。
女王自己上超市
    就连丹麦皇室,也必须遵守法律并维持俭朴生活。皇宫为灰褐色哥特式建筑,外观朴素,四栋建筑分别为现任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与王夫、王储、二王子以及宾客的住所。民众与车辆可自由穿梭在四栋楼中问,象征平等与亲民。小王子寝宫楼下就是文物馆与纪念品展示区,人来人往。
    周末,女王经常只带两位随从.静悄悄走进教堂内祈祷。一位见过她走入教堂的丹麦民众说:“看见她只带两个人出现在面前,我吓了一跳,那真是神奇极了!”女王甚至自己上超市买东西。
    对丹麦人而言,最有权力的人和最没有权力的人之间的距离很小。这是一个非常平等的社会。“在丹麦,老板绝不可能叫秘书倒水。如果他这样做,秘书大概会把水倒在他的脸上!”丹麦最大烟草公司皇家烟草市场发晨总监汉斯?豪斯克夫告诉我们。
    因为身份平等、机会平等,社会安全又透明,所以丹麦人都能安心做自己的工作。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12-2 18:14 编辑

这个文章说丹麦人吃大锅饭,好像丹麦人都在国企,或者政府部门上班。
我相信文章中提到的丹麦著名企业,没有一家是国营的。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人比人得死  货比货得扔  嘿  呵。。。
北欧几个国家特点是基督徒比例很高,而且很多是著名的再洗礼派的,是绝对的非暴力主义着。他们税收率很高,但是政府很小,而且是坚定的市场经济。如果缺乏信仰,政府超级庞大,一大堆国企的中国要学北欧的高税收高福利,简直比东施效颦还可笑。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主贴作者把历史的前后、因果搞错了,这样可以混淆是非乱写一通。
参加交流
北欧是全球经济自由度极高的地区,去年丹麦的经济自由度还排在美国之前。
那里的民智也高度开化,北欧5国中已经出现了3个女性国家元首,现在丹麦的首相就是一位出身富裕,爱时尚品牌,但政治立场中左的美女。
福利国家只适用人口小国,中国再过300年都没可能。
本帖最后由 铁树朱蕉 于 2012-12-3 09:36 编辑

丹麦是什么体制啊,是共产党当政吗?这制度怎么像大陆四十年前宣传的共产主义社会呢,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人人有饭吃……敢情我们一直宣扬的东西,在人家那里已经变成了现实。
首先要定义,底层人士中,持所谓的自由经济思想的,才在本文中姑且称为“底层右派”,那么,这些人的人数大概是不多的(这里非学术讨论),这时又要看时间,如果在78年到现在这段时间,底层右派仇视大锅饭的原因,是来自大锅饭中苦难的记忆。

在这个时间以外,底层估计没有右派,因为,大家不知道大锅饭后会闹饥荒的。

随着大锅饭饥荒记忆的人老死,国家应该设立大锅饭实验区,让那些狂热分子去实践失败(如果实践成功,那也很好的,不必仇视)。这样才能避免大面积的悲剧,否则,大家及其容易集体犯错误的。
参加交流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饮食习惯
                  作者:王怡
  首先是不喜欢吃席菜,而宁愿随配合菜,当然更加偏向小吃。还不在于席菜的搭配是强加的,没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权,不能萝卜白菜各有取舍。更在于这种搭配是集约化的,搭配的背后是属于大众与时尚的潮流。饮食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对个人偏好充满了藐视和否定。当侍应生说这是最流行的吃法和菜肴,很少有人有足够的骨气可以拒绝。那些在对外关系上动辄说不的激进主义者,放在此时大多是咸与维新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经得诱惑,坚持说:我就是喜欢吃回锅肉,而且肉就是要肥一点的。
  席菜最与自由主义精神相悖的,是它的等级制。每一种席菜,几冷盘,几热菜,几甜点,这些都是外围赛。精彩的在后面的寡头体制,然后众星捧月的端出一道称王称霸的鲍鱼。菜品之间等级森严,长幼有序。这是餐桌之上对于人间秩序的模仿秀,和餐桌上食客们的位置遥相呼应。如果你是在坐在最下首边缘的那位,你基本上可以大致推测你就相当于边角上那小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五香花生米。
  随配合菜自然也有价格与偏好的差序,自由主义者不反对自发演进的差序格局,仅仅是反对差序格局的凝固和与公共权力相结合之后的科层化。在自由主义者的餐桌上,绝对没有哪一道菜是终身制的、领袖群伦的核心。

  然后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喜欢吃宵夜。在一日四餐当中,唯有这一回是真正个人主义的。是对于美味的独自偷欢和津津乐道。因为宵夜是不需要讲排场的,宵夜最多的褪去了饮食的社会性和表演性,也没有人请客会请吃宵夜。所以它给我们留下和家人或知己一个单纯的陶醉机会。中餐和席菜是集体主义的,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不歧视集体,但在个人气质上往往对此留有戒心,不愿意在咀嚼美食时,和众人一道发出声音。
  自由主义者也就不太喜欢客人太多的地点。有的人比如我的妻子就更喜欢在众人面前进食,如果大家都吃得开心,自己就比较开心,胃口大张。有一种欲望会在人群之中随着人数的增长而增长,这是一切形式的集体主义者的共同点。

  所以有一种自由主义者最反感的形式,就是自助餐。我说的是那种人多势众的自助餐,尤其是自助式火锅。关于这种类型的可恶之处,我在《乌托邦之千年食堂》一文中有切肤之痛。乌托邦的气质正是我所以最反感的地方。尽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取舍,要什么就是什么。但由于所有食客在缴纳了相同的费用之后,一旦进入喧哗的大厅,就等于进入了一个模拟的共产主义公社或大食堂。无论你吃什么,吃多少,你的成本都为零(边际成本为零),自主选择的快感很快就被这种成本为零之下的各取所需的虚拟性埋没了,被令人生畏的人数规模吞噬了。你变得不再重要,在饮食的流水线上你有一种被喂养的家禽感。尽管你是付了费的,但那些袖手旁观的侍应生,看上去更像是大规模养殖场的技术人员。自助餐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食为本的。他背叛了类似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声称的一个起点:每一个个人吃得高兴,是一切人吃得高兴的前提。

  自由主义者,总是程度不一的保守主义者。所以在个人偏好和就餐场合的选择上总是不太喜欢频繁更换。自由主义者往往是婚姻的忠实拥护者,他不愿意喜新厌旧。在饮食上的这一习惯就是一种延续。我多年来在一家固定的面馆吃二两的牛肉面,直到他撤迁关闭。这就像一个英美式的判例,遵循的是"以前有人做过的事就可以依法再做"的先例原则。某种程度上,自由主义者缺乏更多的冒险精神和改弦更张的动力,而对有历史的传统(路径依赖)存有"温情与敬意"。但保守不是顽固的反对变迁,直到在意外的因缘下进入另一家餐馆,觉得味道大好,这便形成又一个新判例。自由主义者的口味是渐进的,不会贸然从吃辣突变为吃酸。
  这和某些人又不同。他们喜欢不断更换就餐的地方,寻找城市中新近的时尚餐饮场所,他们不断地尝试,渴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及其他的人。这种人是社会的激进力量,倘若有关于堕胎或者安乐死的法案,他们一定会投赞成票。他们坚决支持申办奥运,也支持城市中心广场的改造。在王蒙的笔下,他们当然也赞成牛奶面包对坚硬的稀粥或豆浆油条的取代。而像我这样的自由主义者,虽然在心里也挺喜欢这样的人,但总是宁愿走在各种队伍的最后面。就像在餐馆里,自由主义者总是喜欢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菜品也有讲究,自由主义者不一定要反对"霸王别姬"这种名堂,但一定反感菜名的意识形态化,反对把就餐变成与就餐无关的事情。就像反对把体育变成与体育无关的东西一样。抗战时期的重庆有一道菜叫做"轰炸东京",尽管自由主义者也爱国,但自由主义者是不会吃的。一道菜叫做"万寿无疆"或者"三个代表",对不起,也是打死不吃。孔子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自由主义者反对过分的精细,反对对于佐菜和佐料的不尊敬。红楼梦贾府里那一道用了无数只鸡才配出来的茄子,和黄蓉用掉一整支云腿才煨出来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二两豆腐脑),自由主义者都是不爱吃的。自由主义者反对烹调中的专制主义,反对餐桌上的秦始皇,反对"满汉全席" 这种餐桌上的大一统梦想。
  自由主义者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素菜做成荤菜的样子。

  从逻辑上讲,自由主义者也是应当喜欢炖菜的。炖牛肉、炖莲藕骨头汤,炖一天一夜的老母鸡。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清静无为,善于等待,这样烹饪出来的菜品最有营养,又保持了完整的菜形。渐进的烹饪艺术,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但我在学生时代却不喜欢吃,作为典型的四川人,我唯独偏好火要大、油要辣的麻辣烫的食品,我喜欢看火焰在铁锅上飞腾而起的壮丽景观。直到毕业之后经济独立,感到白居不易,开始爱上了味美汤鲜的炖菜。炖菜缺乏的是高歌猛进的煽动性和外观设计上的噱头,没有入口即爽的感官刺激,但却温文尔雅,鱼鲜鸭肥,外可养颜驻容,内可滋阴壮阳。如果将爆炒煎炸烧比作是外家功夫,炖焖煨熬就是以静制动的内功了。
  所以二十五以前爱上炖菜的人比较少,二十五岁以前成为自由主义的人就更少。真正的自由主义,是一只耐得寂寞的老母鸡啊。

  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自由主义者在这一点上和共产主义革命家有难得的一致。自由主义者不喜欢请客,也不喜欢被请。吃的最高兴的是AA制。自由主义者也不喜欢在餐桌上给人夹菜,当然更不喜欢吃别人夹来的菜。理由并不是卫生问题,自由主义者不是完美主义者,在饮食上绝对没有洁癖。而且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不通情理的,并且讲究妥协和均衡,所以既然夹来了,吃还是要吃。
  对于分餐制自由主义者也是举双手赞同的。理由当然也不是卫生问题。自由主义者强调私有的产权明晰,摆在餐桌上的大鱼大肉都是程度不一的大锅饭。因为产权和份额不明。最典型的就是军队中的就餐方式,我在大学军训期间曾达到一生中的食量最大化。原因并不仅仅在于体能的消耗最大,而是整整一个班的人围成一圈蹲在地上,用一个面盆打来菜肴,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交了自己那一份伙食费,但那一盆菜尚未实行股份制,而是大一统的。所以一种产权不明的就餐方式把我们变成了一群食不知味的猪悟能。
  而分餐制是一种强调私有财产权的饮食文化,摆在自家的面前就是自家个人的,可以不慌不忙的吃。没有戒备,吃的乐趣就大增。至于有些非自由主义者觉得吃东西就是要抢着吃,才有乐趣。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要有勇气坚持自己那一份。
  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赞成以西餐的方式吃中餐。但请不要将此简单理解为餐桌上的"中体西用"或者"西体中用",那样会以辞害意,失去本分。

  烟酒有害,最好是不沾。但如果权衡利弊,非要选一种"最不坏的"的,那么自由主义者宁愿抽烟,而不愿饮酒。
  酒是一种天然的集体主义的媒质,酒精考验的干部和一醉方休的梁山好汉,都隶属于一个伟大的团体。个性张扬有如李太白,喝到二麻二麻时,也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见酒这样东西是独乐乐万万不如众乐乐的。劝君更饮一杯酒的举动,也常常让真正的自由主义者难为情。虽说嵇康刘伶等嗜酒如命的魏晋名士多少有些自由主义者的架势,但刘伶所谓便喝边说"死便埋我",那是根本不需要旁人来陪的。他们的酒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媒质,就连举杯邀明月也不屑为之。然而道一变至于齐、再一变就至于鲁。所以魏晋之人到了"感情深一口闷"和"三陪过后尽开颜"的今天,就不会喝酒了,他们也一定是改为抽烟。
  烟不同,虽然有时也要敬来敬去,但吞吐之间全凭自在,节奏自己把握。不会像饮酒一样互相窥视,做一些相互配合的暧昧姿势。所以烟是个人主义的,它以每个单独的主体为本位。不像酒是以一种"主体间性"为本位。所以抽烟比饮酒更具有隐私性。在这个意义上,自由主义者坚决反对在公众场合吸烟。

  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把饮食看作美好的私生活。像兰波的诗句,"生活在别处"。对我来说,最美妙的饮食享受,永远在离开人群最远的地方。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小国寡民,果然幸福。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瑞典人为什么不腐败

23177 次点击
109 个回复

剑门碧玉 于 2012/12/10 13:14:5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标题:瑞典人为什么不腐败?
作者:何兵

    我在瑞典旁听过一起刑事审判。庭审结束后我问一位陪审员:你怎样防止自己腐败呢?他吃惊地问:我腐败?这怎么可能?我说:怎么不可能?他说:怎么可能……

    许多观察者都观察到,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势头迅猛的反腐风暴。我想借此机会,谈点瑞典的反腐经验。8年前,瑞典隆德大学提供一笔资金,邀我去访学。期间既不用讲课,也不用做课题,就是领你转转,让你看看,感觉在混吃混喝。临别前我颇有点内疚地问:你们花这么多钱请我,到底想干什么?一位教授告诉说:我们想让你知道,这世界上有比美国更好的制度。

    瑞典只有1000万人口,是个蕞尔小国。这样一个袖珍小国,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制度和文化自信?

    瑞典一位检察长介绍说,她当检察官32年,从未受理过一起官员腐败案件。一位警察讲课时说,他从警二十多年,只遇过一起试图向他行贿的。一个东欧国家的人,因为违章驾驶被他拦住,驾驶员试图给他500元瑞典克朗。警察说,我一把将他揪进警车。他违章驾驶,依法不过罚款,但他试图贿赂警察,被判刑二年!警察说,我根本不会考虑受贿,因为国家给我的工资,足以让我体面地生活。

    我旁听过一起刑事审判。庭审结束后我问一位陪审员:你怎样防止自己腐败呢?他吃惊地问:我腐败?这怎么可能?我说:怎么不可能?他说:怎么可能……几个回合后,他认真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地说:根本不可能,我上庭之前,不知道审谁;被告上庭之前,不知道谁审;庭审一结束,我们就形成判决意见。他想行贿也没机会了。

    瑞典官员不腐败的社会背景是,人民不贪财。

    归国前我到理发店理发。推门进去后,女理发师问:您预约了吗?我郁闷地问:理发还要预约?她查了查小本本,说后天下午还有个名额,您来吧。理完发后我才知道,一次最普通的理发,收费竟然300多元。但纵使如此赚钱的买卖,人家到下午4点就收工,决不加班。

    有次我和隆德大学东方系主任闲聊。“文革”期间他曾在中国工作很多年。我说,你们沃尔沃的老板应当很有钱啊?他说,这家伙不道德。我吃惊地问:为什么?他说:他那么有钱就是不道德。我这才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道德观:太有钱就是不道德。我不知道他的道德观是不是瑞典人普遍的道德观。但瑞典人不爱财物爱自然,是普遍的社会感情。

    大约一年前,我请瑞典大使馆的人到政法大学讲社会主义。一位叫马延花的女工作人员和我谈天:在瑞典开个好车,像做贼似的,生怕别人看见。瑞典人换车,通常还是用以前的那个牌子和型号,这样邻居就看不出你换车了。

    瑞典国民不爱财,官员不受贿的民风能够形成,在我看来应当有几个主要原因。其一,完备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使人民心中不慌不怕。上学不要钱,养老不要钱,看病基本不要钱。人们不用为生老病死“备战备荒”,拼死拼活。其二,瑞典税赋达到40%多,重税使国民失去追逐财富的动力。其三,政务公开,瑞典的政务透明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官员财产公开理所当然,首相请客吃饭,菜单需要上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经致电瑞典首相,指责反对加入欧元区的瑞典人,此信被公开。希拉克非常生气,再次致信瑞典首相,责问私信为何被公开?结果,此信又被公开。因为按照瑞典法律,这些都是政务公开的范畴。其四,社会透明,不仅公务人员要公开财产,企业高管也要公开财产。根据瑞典“不动产登记制度”,任何人在当地买房子,都必须刊登广告,包括房屋所在地点、交易时间、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价格、房屋面积及修建情况等,一应俱全。这样的广告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只是以备当前或今后有兴趣了解购房者财产状况的人查询。其五,民风朴素,瑞典民风不崇尚个人突出,崇尚自然朴素。企业不崇尚加班。一个经常加班的人,会被视为别有用心的人。在一个热爱自然而不是热爱财富的国家,官员腐败干什么?反之,在一个金钱至上的国家里,官员怎能不腐败?吊诡的是,这个不慌不忙、闲适自然的国家,竟然是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瑞典归来后,每当遇到某些“勤劳腐败”的上国高人,我就想到万里之外的那个蕞尔小国,羞愧地低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