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备课笔记三则



原文】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广韵·衔韵》:“岩,险也。”接下来的问题是,在这句话里,险是险峻,还是危险呢?


姜氏:“把制封给段吧。”
庄公:“制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所以我不能封,其它地方随便挑。”


因为险要所以不给,这可能是庄公的真实想法。但当面明说,那是撕破脸了,好像跟当时的气氛不大合拍。


姜氏:“把制封给段吧。”
庄公:“制是个危险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所以我不能封,其它地方随便挑。”


这就是关心弟弟的口吻,非常符合一般理解的庄公外表仁厚,内藏奸狠的性格。——《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岩作为危险解,训诂上还是有依据的。
当然仍然可以按照杜预的注:


姜氏:“把制封给段吧。”
庄公:“制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虢叔为什么会死在那里呢?因为他倚仗制地山河险要,不修德政,结果身死国灭。我是怕弟弟重蹈虢叔的覆辙啊。)所以我不能封,其它地方随便挑。”


通倒也是通的,不过有点太啰嗦。




原文】祭仲曰:“……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今京不度”的度,就是“度量衡”的度,意思是长度。前面祭仲说京的城墙太长,于是得出这个结论。这么理解,比解释为“京的规模不合制度,不是先王的制度”似乎要顺畅一些。
祭仲、公子吕向庄公进言,要庄公处置叔段。很多传统的解释,倾向是贬他们的智商,庄公早就想好怎么对付弟弟了,还用得着你说?你们傻乎乎的看不出国君的用心啊。比如《古文观止》在他们的发言后就都批点说:“梦中。”
其实,真在梦中的,怕是吴楚材、吴调侯这些小文人。
按照政治斗争的一般规律来说,以下三点恐怕都没什么疑问:
第一,祭仲、公子吕早就知道庄公要对付叔段了。
第二,祭仲、公子吕知道自己建议庄公现在就对叔段动手,庄公是不会同意的。
第三,明知庄公不会同意,他们还是要说。
说,是跟庄公表态:“国君,我是您的人。”
段的势力,扩张势头那么明显,兄弟俩早晚要翻脸。祭仲、子封那个位面的人物,难道会看不出来?最高层斗得那么激烈,作为郑国的中坚实力派,躲闪观望是不行的,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必须要明确站队。
尤其是祭仲。庄公坐镇郑城,又有制地对京居高临下,若再加上祭地的力量,对段就是三面包夹之势,把弟弟吃得死死的;但若是祭仲倒向叔段,郑城的北面,就受到了威胁。如下图:

老师,图看不到哦。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邱晓云 于 2014-5-13 20:53 编辑


庄公:“制是个危险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所以我不能封,其它地方随便挑。”学术,思想,随笔,文化,哲学,历史,读书,批判$ n8 i& Z, O: m  ~) Y. i3 C& Q
学术,思想,随笔,文化,哲学,历史,读书,批判' L' f. ?$ s% A% f
燕谈7 }1 F! K. j$ l1 |" M4 t8 X) K
这就是关心弟弟的口吻,非常符合一般理解的庄公外表仁厚,内藏奸狠的性格。——《庄公 ...
刘勃 发表于 2013-3-31 12:47
其实那年庄公刚刚十三岁,京城太叔才十岁。二十多年后太叔叛乱被平定,后知后觉者们才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当年的对话里有那么深的机心啊!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