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女孩被后妈砍掉手臂 今年高考609分

11年前女孩被后妈砍掉手臂今年高考609分——爱让断臂女孩拥抱世界 

    2005年07月16日  深圳特区报
  
【本报讯】据《成都晚报》报道,相信很多成都市民对发生在11年前的一桩人间惨案还留有印象——1994年7月5日晚10时许,年仅7岁的女孩左小翠被后妈敖晓芳用菜刀砍掉右手臂(从右肘关节上端断开),敖晓芳行凶后还把左小翠的断手切碎扔进了一条污水河里。

整整11年过去了,左小翠现在怎么样了?如果她能够坚持学业,算起来今年正好该高考了。可是,那个遭遇如此重大打击、家境十分贫寒的农村女孩,会不会正陷入更加凄惨的境遇?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2005年7月5日下午3时,我们寻访到了家住华阳镇河池村4社的左小翠—映入我们眼帘的,除了家境相当贫寒属意料之中外,别的全都出人意料!当年那个躺在病床上浑身伤痕累累的断臂小女孩,已成长为自信、从容的美丽少女。面对记者,她拿出《高考成绩单》——“语文106分,数学131分,英语133分,理科综合239分,总分609分。”她说,“发挥得很不理想”。

18岁少女左小翠身穿一件碎花短袖衣衫,右肩下那截细小柔软的断臂,若无其事地暴露在阳光下。随着“小主人”的需要,这截断臂还不时被抬起、放下,帮着完成诸如“靠”“夹”之类的动作。

她显得过分平静、过分流利地聊起了11年前的那段经历。可能这11年来,她说的次数太多,已经有点像在“背书”了:“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爸爸娶了后妈,后妈又生了个弟弟。只要爸爸和后妈吵架打架,后妈就狠狠地打我。那次我不知道为什么,爸爸砍了后妈三根手指头。后妈养好伤后,就砍掉了我的右手臂。那时候我还不满8岁。”

小翠出事后不久,远在北京打工的亲妈罗利忠赶紧回到家乡。但是,由于“自身都难保”,在照顾女儿到伤势基本稳定后,这个没有经济能力的亲妈再次离开了女儿。这以后,左小翠的爸爸与被判刑的敖晓芳离婚,之后又再次结婚,不久又生了个孩子。

小翠回忆起自己刚离开医院那段时间,“除了怕,还是怕”。她说,整天躲在奶奶家或邻居家,不敢出门,更不敢回到曾经变成“血泊”的那个“家”!睁眼闭眼,面前全是鲜红色的还在流动的血!床上、席子上、枕头上、衣服上,地上……

爱的接力棒之一:

给她成长的土壤

时间:1994年9月1日(伤后2个月)当时状况:断臂女孩极度自卑关键人物:华阳镇河池小学徐芸芳老师等行动:让身心受重创的孩子当班长

值得一提的是,亲妈罗利忠在医院照顾左小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一直“狠心”地**小翠用左手练习写字。妈妈说:“小翠,你要牢牢地记住,将来要想不成‘废人’,你就得付出比正常人多很多倍的努力!”

转眼间开学了,左小翠怯生生地重新走进了华阳镇河池小学二年级课堂。“快看!断手杆!”很快,身体变残疾的左小翠被不懂事的孩子们包围了,她无处躲藏,只得放声大哭。这一切被班主任老师徐芸芳看在眼里。

上课铃响了,徐芸芳老师面对满脸稚气的小朋友,宣布了一个决定:“从今天起,左小翠同学担任本班班长。”老师还同时宣布,正因为左小翠是班长,老师对她的要求就要比其他同学更加严格,因此她每天必须多写两篇小字。

七八岁的孩子对老师的权威是绝对信服的,见徐老师如此器重断臂女孩,便再也没有人嘲笑左小翠了,甚至对她还投以几分羡慕的眼光。对于老师额外规定的练字任务,左小翠不知哭了多少次;她毕竟还是个小孩子,左手写字又确实太艰难。但铁面无私的徐芸芳老师对此却从没松口。每天上语文课,徐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小翠写的小字向同学们展示。

专家点评:徐芸芳老师的举动称得上感天动地了,值得大书特书!刚刚遭遇创伤的小女孩,面对无法躲藏的歧视,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对自我认识的全面否定。而这位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让她当班长,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土壤,通过关注她、爱护她,让她坚强地面对自己、感受自己!在最关键的时刻,孩子的自我意识没有受到严重创伤。

爱的接力棒之二:

给孩子重生的希望

时间:1997年2月当时状况:10岁女孩即将面临失学

关键人物:华阳镇河池小学徐芸芳老师和华阳镇西南电器厂林世芬女士等

行动:提供帮助让女孩回到亲妈妈身边

虽然在学校里,孩子感受到了“爱”。但是,回到家里,情况并无太大改观。新的后妈虽然不像敖晓芳那样折磨她,但毕竟不能和亲生骨肉相比,只剩一只手的左小翠依然得每天含着泪水洗衣服、带弟弟。

断臂小女孩每天骑着破烂的自行车,独自前往七八公里远的小学校上学,经常连人带车摔进田里,天天迟到。到了小学三四年级,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残疾女孩已经面临失学甚至更苦难的境遇——家里不再给她交学费、伙食费等,家人多次扬言:“这个家,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徐芸芳老师到处打听到左小翠亲妈打工的地方,得知她的情况也的确苦,住的是集体宿舍上下铺,吃的经常都是白饭拌盐巴或者拌酱油。

就在事关小翠命运的这前后,华阳镇西南电器厂林世芬女士接纳了这对母女。她给没有文化也没有任何技能的罗利忠提供了一个打杂的工作岗位,每个月能挣三百多元。

另外,她还想法给母女俩找了个安身之处。眼看就要跌入命运深渊的左小翠,终于在1997年2月回到了亲妈罗利忠的身边。

专家点评:帮助孩子回到原本很爱她却苦于没有经济能力的亲生母亲身边,这意味着从根本上拯救了她,给了她重生的希望。

爱的接力棒之三:

母亲让孩子直面人生

时间:1997年12月当时状况:重获母爱的孩子一切依赖妈妈,缺乏自信心

关键人物:母亲罗利忠

说起自己的妈妈,左小翠说:“她很伟大,遇到再大的苦难,她也不当着我的面掉眼泪。她不仅鼓励我,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要勇敢,懂得感恩,有责任心。”

回到母亲身边的左小翠,条件反射般地把妈妈当成了最坚实的“保护壳”,恨不得就此蜷缩成一团,或永远躲在妈妈的羽翼下,再也不用独自面对外面“可怕”的世界。

1997年12月的一个周末,学校连放两天假,左小翠向妈妈撒娇:“妈妈,带我出去玩嘛!”妈妈立刻答应:“好啊,你想不想去都江堰、二王庙?那可是个好玩的地方!”在勾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后,妈妈拿出了省吃俭用很长时间才攒下的200元,递给小翠:“你自己去前边车站,可以直接买到去都江堰的车票。这张纸上写的是妈妈厂里的电话。到了都江堰,你一下车就找个公用电话,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再教你下一步该怎么办。”

左小翠回忆说,当时,她简直被妈妈的这个决定吓坏了——自己毕竟才11岁,刚上小学五年级,还是个残疾孩子!但是看妈妈若无其事的样子,她一边犹豫,一边就迈上了去都江堰的汽车。

下车后,按照妈妈的“遥控指挥”,她一个人真的玩遍了都江堰大大小小多个景区。其间,她还按照妈妈的建议,找了一个又便宜又安全的旅馆,住了一晚上。返程途中,她没能买到直接回华阳镇的车票。这时,她已没有那么害怕了,一路向好心人询问,之后先坐车到成都市内,再转了几次车。直到傍晚,她终于安全返回了家,手里捏着剩下的二十多元和在都江堰买的一只小小的“珍珠熊”。

罗利忠向记者坦言,那两天“紧张得心都揪到嗓子眼了”。但是,罗利忠坚信自己那次的决定非常正确:“作为母亲,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她与众不同!残疾人要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就不得不处处超越正常人!”

左小翠说:“我永远感谢我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坚信,我是最棒的!少一只手臂,并不影响我拥有整个世界。”

专家点评:母亲用心良苦,母爱十分伟大。教给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她明白自身的价值,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是妈妈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爱的接力棒之四:

为她撑起一片蓝天

时间: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当时状况:进入初中奠定人生基础关键人物:华阳三中老师郭翠华、张怀英等

行动:“命运是公平的,她拿走了你一部分,一定会在另一部分补偿你!”

考上初中后,左小翠进了郭翠华老师任班主任的班级。后来,她才知道,自己是郭老师主动“要来”的惟一的一个学生。

刚离开乡村小学,再次面对十分陌生的团队,肢体残疾的左小翠重新陷入恐惧。开学第一天军训,断臂的她无法完成“俯卧撑”,当即引来同学们哈哈大笑。

郭翠华老师告诉眼泪汪汪的左小翠:“你去帮老师收军训费、校服费吧。”她随手就把全班同学交的钱,全部交给了左小翠,转身就忙碌去了。当时,空荡荡的课堂上就只有左小翠一个人,她知道,这是老师给予自己莫大的信任!接下来,郭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左小翠交的几十元如数退还给她,并对大家说:“左小翠的这笔钱,由我来交!我希望,以后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关爱左小翠。我不希望再有任何同学嘲笑她。”

与此同时,英语老师张怀英则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来鼓励左小翠:尽量给她创造与正常孩子一起拼搏竞争的机会。有一次,左小翠想竞争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预赛”,没想到第一轮学校选拔就发挥失利,仅得了第四名,而全校参赛名额仅有3个。张老师四处奔波努力,终于为左小翠要来了一个名额。那次英语竞赛,小翠拿了一个三等奖。

为此,张老师看似漫不经心地对左小翠说了一句影响她终身的话——“命运是公平的。她拿走了你一部分,一定会用另一部分来补偿你!”

专家点评:初中老师的行为相当于为左小翠撑起了一片蓝天!仅仅局限在自我认识、大家同情是不够的,一定要让她通过自我行为的表达来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这包括老师放心地让她保管钱财、鼓励她参加各种竞赛并最终获奖等行为,都会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并获得真正的“自信”。

爱的接力棒之五:社会支持+自我动力=出类拔萃

时间: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

当时状况:面临“高手如云”“免费照顾生”如何超越自己

关键人物:逐渐成长的左小翠本人,棠湖中学校领导及众多师生

行动:贫困,残疾,不能掩盖我的优秀

真正让左小翠有机会“腾飞”的是高中被特招进了重点中学棠湖中学。

左小翠说,自己中考的成绩其实上不了棠湖中学,而且妈妈当时面临经济困窘,根本供不起她继续读高中。这个时候,学校领导通过当地媒体了解到了左小翠的情况,不仅破格录取了她,而且还免了她三年的学费!

进入棠湖中学后,左小翠以“倒数第一”的成绩被安置进了张端午老师的“实验班”。面对高手如云,逐渐成长起来的左小翠不再如小学、初中那样惶恐、害怕了;尤其对于自己那截断臂,她的态度越来越坦然了。只要有同学好奇询问,她都能平静回答:“是我7岁时被后妈砍掉的。”

独臂女孩在长达3年的高中生涯中,刻苦学习,几乎所有的假期都在学校寝室里埋头读书。其间,她参加过四川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她用一只手制作的FLASH动画《来自天国的请柬》(3分钟时间)获得了全省二等奖。高中三年里,她顺利考上了“火箭班”,学习成绩从最初的“倒数第一”稳定在了全班乃至全年级的前列。同时,业余时间她还喜欢打羽毛球、骑自行车。

说到自己身体的残疾、家庭的贫困,左小翠心态已很平和。她说:“我不会把残疾、贫困视为耻辱。只要你优秀,只要你有闪光之处,就值得别人尊重。”

专家点评:这所重点中学免费破格录取残疾女孩的举动,让我们确信人间处处有真情!一个人遭受了重大挫折,并不等于一定会倒下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来自社会的支持!人在被歧视的状态中,自我评价很容易就会下降;反过来讲也一样,就像这个女孩说的“我的努力充满动力”。人的成长、成功,都来源于对自我的认可、自我的努力!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

19岁成都断臂女孩独闯福大

海峡都市报  阮友直

   18日,是福州大学本一批新生报到的第二天,来自成都市双流县华阳镇19岁断臂女孩左晓萃,一大早就独自携着行李出现在福州火车站新生接待点。
   11年前,这个8岁的小女孩,右手臂被继母狠心地砍断了;11年后,她又坚强地站起来,以理科609分的高分,考上了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这11年,她是怎样趟过苦难的暗流?
   昨日,记者来到福州大学新校区独家采访了这个坚强的女孩,记者发现这个女孩的故事不仅仅局限于救助,而是对童年时的她这个遭遇过重大创伤的孩子,社会该怎样伸出援手抚平这种伤痕?
   不搞特殊参加军训
   昨日,在前往福大的路上,记者一直在想,这可能会是一个多少有些心理创伤的女孩,交流时需要百般细心。因为很多童年时受过各种类似打击的人,成年后一般都比较敏感,很容易受到伤害。可是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记者眼中的左晓萃无须小心翼翼,她是那么阳光灿烂,说话井井有条、富有自信。
   昨日下午3时40分许,福大新校区的食堂门口,“一二三四”的军训口号声异常嘹亮,成排成列的新生正在进行紧张的军训。很快,记者就在人文社会科学院的队列里,找到了正在练习队列的左晓萃,她穿着一身迷彩服,满脸是汗,夹杂在队伍中间,丝毫察觉不出她是个残疾人,只是在摆臂时才暴露出她的缺陷,当记者的镜头对准她时,她没有一丝难为情,而是非常配合地给摆了个“Pose”。
   在训练间隙,左晓萃与记者渐渐谈开了。16日,她从成都乘火车出发,经过44小时的长途奔波,她终于来到了这个梦想的沿海城市———福州,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出省,她的母亲本要护送她来榕,可是,考虑到往返费用,她就以“锻炼一下自己的意志”为由把母亲给谢绝了,独自一人背着挎包,拉着一个行李箱,于18日凌晨6时安全到达福州。学校早已有人在这里迎候,她很快就被热情的学长接上,一切报到手续顺利进行。忙完了这一切,给母亲发了条短信报了平安后,就投入到军训中。
   由于左晓萃有断臂缺陷,学校让她申请“免训”,可是生性好强的晓萃,执意要参加。于是,她顶着烈日,与同学们一道加入到军训的队伍中。初来乍到,虽然她还不习惯福州的气候,也吃不惯福州的风味,但她自信地说:“这么多年,我们都挺过来了,这算不了什么困难!”
   继母砍断她的右臂
   说着,左晓萃就给我们回忆了11年前的受伤情景。
   那时候她才7岁多,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因为爸爸和妈妈已离婚了,妈妈没有经济能力抚养她,就让她跟着爸爸一起生活,后来有了后妈,后妈对她和爸爸都不太好,爸爸经常与继母打架,每当继母被爸爸打了以后,继母总要在她身上的同样的位置进行报复。
   1994年5月的一天,爸爸与继母又发生口角,爸爸拿起菜刀把继母的右手三根手指头给砍断了,继母被送往医院成功进行了断指再植手术。出院回来后,继母对她出奇的好,还给她买了新裙子。有一天晚上爸爸到外面喝茶乘凉,左晓萃正在家看书,继母一反常态关切地问她,“怎么还不睡呀?”接着晓萃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突然,一阵剧痛将晓萃从睡梦中惊醒。此刻,继母正拿着一把血淋淋的菜刀,疯狂地砍她的手臂。
   晓萃本能地哀求道,“阿姨,我错了,求求你不要砍我”,但是继母无动于衷。晓萃看到整个床上全是鲜血,当时她可能年纪还小,不懂事,就从床上爬起来,她怕血流多了,会死去,就把手抬了起来,一看,原来另外一只手不在了,她想往外跑,可房间外面灯还亮着,她怕继母还没有走,于是,她就从后门逃了出去。
   后门有一个自留地,穿过自留地就是她奶奶家,她跑到奶奶家,看到大姨在看电视,她喊了声“大姨”之后就晕倒了。晓萃很快被送到医院急救,终于脱离了危险,但被砍下的断臂连同菜刀被扔进了一条污水沟内,等警方找回时,医生确认已经被完全污染了,没有进行断肢再植手术的可能了!
   妈妈拂去女儿阴影
   晓萃出事后不久,远在北京打工的亲妈妈罗利忠赶紧回到家乡。当看到那个曾经被自己宠得像小公主一样的女儿,如今却被砍成了残疾时,罗利忠心如刀割。
   在遭受断臂之后,左晓萃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心理上非常自卑。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让她坚强起来。罗利忠在医院照顾左晓萃时,就存心要扮演一个“狠心、残忍”的母亲,她一直逼晓萃用左手练习写字。妈妈说:“晓萃,你要牢牢地记住,将来要想不成‘废人’,你就得付出比正常人多很多倍的努力!”
   转眼间开学了,左晓萃怯生生地重新走进了华阳镇河池小学二年级课堂。“快看!断手杆!”很快,身体变残疾的左晓萃被不懂事的孩子们包围了,她无处躲藏,只得放声大哭。这一切被班主任老师徐芸芳看在眼里。
   上课铃响了,徐芸芳老师面对满脸稚气的小朋友,宣布了一个决定:“从今天起,左晓萃同学担任本班班长。”老师还同时宣布,正因为左晓萃是班长,老师对她的要求就要比其他同学更加严格,因此她每天必须多写两篇小字。见徐老师如此器重断臂女孩,便再也没有人嘲笑左晓萃了,甚至对她还投以几分羡慕的眼光……
   转眼新一学期又开学了,妈妈却没钱为女儿交学费,前夫也根本不愿拿出一分钱来。就在事关晓萃命运的时候,华阳镇西南电器厂林世芬女士接纳了这对母女。她给没有文化也没有任何技能的罗利忠提供了一个打杂工的岗位,并免费提供住处。
   可是不久,罗利忠一度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喉咙经常发痛,医生怀疑她患上了咽喉癌。罗利忠伤心欲绝,“万一哪天自己不在了,残疾在身的晓萃怎么办?”于是,罗利忠硬着心肠尽可能让女儿多学些求生技能。
   妈妈让她学会自立
   从那以后,妈妈决定每天吃饭之后,都要求左晓萃把自己的碗洗干净,第一次洗碗时,只剩一只手的左晓萃拿着洗碗布在水槽前站了半个小时,却不知该怎么下手。当她左手拿了筷子夹住毛巾用力搅动时,没有右手固定碗的重心,碗从水槽里滑落,她的手被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学会了洗碗后,妈妈又买回搓衣板让晓萃脚手并用,一次又一次搓洗衣服。1999年,晓萃考上离家5公里路的华阳三中,妈妈买来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要女儿学着骑,晓萃经常连人带车摔进田里……
   1997年12月的一个周末,学校放假,左晓萃向妈妈撒娇:“妈妈,带我出去玩嘛!”罗利忠立刻答应:“好啊,你想不想去都江堰、二王庙?那可是个好玩的地方!”在勾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后,妈妈拿出了省吃俭用才攒下的200元,递给晓萃:“你自己去前边车站,可以直接买到去都江堰的车票。这张纸上写的是妈妈厂里的电话。到了都江堰,你一下车就找个公用电话,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再教你下一步该怎么办。”
   左晓萃回忆说,当时,她简直被妈妈的这个决定吓坏了———自己毕竟才11岁,刚上小学五年级,还是个残疾孩子!但是看到妈妈若无其事的样子,她一边犹豫,一边就踏上了去都江堰的汽车。
   下车后,按照妈妈的“遥控”,她一个人真的玩遍了都江堰大大小小多个景区。其间,她还按照妈妈的建议,找了一个又便宜又安全的旅馆,住了一晚上。那个晚上,旅馆老板以为她“离家出走”,还专门给她做“思想工作”。返程途中,她没能买到直接回华阳镇的车票。这时,她已没有那么害怕了,一路向好心人询问,之后先坐车到成都市内,再转了几次车。直到傍晚,她终于安全返回了家,手里还捏着剩下的20多元钱和在都江堰买的一只小小的“珍珠熊”。
   左晓萃说:“我永远感谢我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让我坚信,我是最棒的!少一只手臂,并不影响我拥有整个世界。”
   不计仇恨感恩社会
   为了照顾好女儿,罗利忠早就放弃了再婚的打算。为了能真正锻炼自己,晓萃报考的高校全部都填到了省外。昨日,罗利忠不止一次地说:“其实我还有一个担心———她非要报考省外的大学,我实在担心她水土不服啊。残疾娃娃,全靠一只手,又没有人照顾她?特别是女儿没有社会经验,怕被人骗了!”可左晓萃却让记者转告她妈妈:“妈!你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我没有问题。”
   当被问及后妈时,晓萃竟然一点都不记恨她,她特别平静地说:“恨的前提应该是曾经有感情。我对她没有任何感觉,如同陌生人,所以恨不起来。”
   左晓萃告诉记者在这起悲剧中,尤其令人叹息的,还有一个苦孩子。那就是后妈的亲生儿子成儿。后妈砍断晓萃手的那年,成儿还不到2岁。后妈入狱后,父亲与后妈办理离婚手续,不久又再娶,再生下一个女儿。与后妈生活在一起的成儿,日子过得很苦,成绩也很差。
   对于这个“仇人的儿子”,左晓萃却只记得他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弟弟,对他疼爱有加。“只要一看见他,我就看见了当年的我自己。”这么多年了,左晓萃只要能攒出一点零花钱,就赶紧给成儿弟弟送去。今年,在左晓萃的帮助下,已上六年级的成儿今后的学费也都有了着落。
   左晓萃还告诉记者,4年后,她会争取去攻读研究生,目前已有一个企业的老总表示愿意资助她大学四年的学费,不少企业还想帮助她,都被她谢绝了。她表示等她以后学业有成了,她一定会回报社会,做好慈善事业。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

感人!但愿有这种悲惨处境的孩子都有好心人与社会的帮助,更盼着他们都能自立.

可在北京的街头,经常看见残疾的孩子趴在那里或跪在那里要钱.听说后面还有"老板",甚至有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那些孩子是弃儿,被成心弄了残废,好要钱.那景象本就惨不忍毒,听得我更是毛骨悚然.什么时候社会福利机构能将残疾人基本管起来,而不是靠好心人的街头捐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