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灌水]博客日记《上海女孩》之中文版翻译

[原创]博客日记《上海女孩》之中文版翻译(连载)
文章提交者:网络战士001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由于从其它网站转载的日记不是按照原始日期顺序排列的,所以只好从这篇开始,由于在下水平有限,不可能完全表达原文意思,为不妨害对原文的理解,也把英文附在后面:

   上海女孩
   2006-7-1 星期六
   看来,Adina已不可能得到了,所以我决定花一些时间去追Ceecee。但这个星期由于Ceecee在忙学业上的事走不开,我只好给Cara发短信邀她出来吃午餐。
   我在六个月前或更早时间在一堂课上看到她,她的聪明、自信和艺术气质吸引了我,我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追到她。于是我们成了朋友,常一起去听音乐、看艺术展览等。她属于上海女孩中最好的哪种。
象她这样的上海女孩通常很容易就分辨出来。当我走进教室,向课桌旁的人扫一眼,就能相当准确地找出当地女人。有一种类型的女人,比如Ceecee或Cara,她们是那种很明显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上海女人”。她们如此容易分辨出来,所以我每当与她们套近乎时常用这句话开始:“你是上海人,对吧?”
    顺便说一下,这是一种很好的能很快拉近距离的示爱方式,因为“你是上海人,对吧?”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你是一位时髦的、现代的女人,漂亮而自信,我熟悉这一点。我能感受到你的这种个性和自信。我知道你是这样的。” 上海女人有着微妙的心理,她们乐于听到和记住这种奉承。
   中国男人,总的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当我对上海女人说“哦,你是上海人?”,班上的那帮迟钝的家伙通常会大吃一惊,并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这表明了中国男人是多么的迟钝和缺乏想象力!但我很高兴这一点,因为这是他们的性能力决定的而象我这样的花花公子在这方面却很棒。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上海女人都是这样,完全不是。这个城市有很多娴静的、腼腆的、传统的女人,然而通常她们都具有这种 “上海态度”,当我问这样的女人 “你是上海人?”她们几乎都会这样回答:“当然!”并带着某种自豪感。相当于说“我怎么会是从其它地方来的呢?你认为我看上去象从其它地方来的人吗?”
   总体上,上海人看不起上海以外其它地方来的人,但对来自中国以外的人又另眼相待——如果他们是白人。特别要提的是,对非洲和印度来的人,我发现,他们往往得不到中国人的尊重,我的一些诚实的学生(相当少一部分人)会承认存在这种种族歧视。大多数人不会承认这点,如果谈到任何关于中国负面的东西,他们会很敏感,讳莫如深。这就是在课堂上我不得不小心的原因。当我谈到上海人的势利时,我一般会说我感觉到它存在,但接着一定补充说其它城市的人也是一样的。伦敦人是这样的,但我不知道其它城市是否这样;要点是你能对中国提一些批评,前提是只要你说其它国家也有这些缺点,而者更坏。真正的情况是:公开批评中国的缺点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听到事实真相。
   中国人的种族歧视或许更明显地从一个神话故事体现出来,这个神话不时有人谈起:他们猜想天上的一位神仙烤炉师在造人,“他让黑人留在炉子里时间太长了,而白人的时间又不太够,而我们中国人,他烤得刚刚好。”
   中午刚过后Cara和我相会于南京路的一家三明治小吃店,她的衣着橙黄相衬,色彩艳丽,引人瞩目。她做了一个前卫的让人惊异的发式,上面交织着红色和烫卷的头发。她修长而纤细的腰身、丰满的胸脯、爽朗的笑容,让她格外动人。
   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她说她已受够了她的男朋友,他太呆板了,她已决定到国外求学,但她愚蠢的男朋友反对她冒这个险,不同意她的计划。因此,她已决定分手。这让我高兴,从中我看到了我的机会,没有了背叛的负疚感她更易上手——她向往国外,追求起来就不会有麻烦。
  除开性方面的需求外,我确实喜欢她,喜欢她的这份热情、她的聪明、她的艺术气质,还有她的自信。我曾问过她何时培养出她这种另类风格,因为我知道在高中时期,这是严格禁止的。在她大二时,她告诉我她是学校里第一个打破理学生标准发式的人,当她这样做后,系主任批评她,叫她不要理过于时髦的发型,要求她理回原来标准统一的发型,就象其他女生的一样。她拒绝了。
接着,她告诉我,系主任威胁说:“我要把你父母叫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到这里我不得不打断她,以确认我没有弄错——她是在谈大学里的而不是高中里的事吗?但确实是大学里的事,就象许多我听过的中国大学里的荒诞的事一样,这也让吃了一惊。“那你怎么回答?”我问她。她说她父母总是支持,甚至鼓励她要成为她自己,她就这样回答系主任的。
   她父母真好,我说,大多数中国父母管制自己的孩子太严,决定孩子学什么、吃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穿什么,决定孩子去哪里工作、跟谁约会。她父母是少见的开明的那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她告诉我其它一些关于那位可恶的系主任的事。一位学生上课时偷了另一位学生的钱包,并被当场抓住。上课老师把偷钱包的学生叫到一边问她为什么要偷,对她说:“如果你需要钱,就问我借。”但那位学生偷钱包不是为了钱,而是因她感受到其他人对她的轻视于是偷钱包以泄愤。那位“小偷”的解释让老师担心起她的精神健康起来,于是他转而采取关爱方法教育她,对她照料有加,送她去看医生而不是公开羞辱她(但仅仅是看普通医生,中国基本上没有精神健康方面的专家。)那位“被偷者”也接受了老师的处理方式。
   但后来那位系主任知道了这件事,插手进来,认为那位“小偷”必须得到惩罚,于是把她开除了,她的结局成了这样。“这样以后,她的一生就完了,” Cara说,“开除她那她永远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她告诉我那位系主任继续他卑鄙的恶行,解雇了那位老师。这让人震惊。
   中国社会是充满了很多荒唐事的社会。然而虽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态和荒唐,中国仍然是一个过度自尊和充满国家主义狂热的国家。
   伴随着它的顽固的自尊,是一种弥漫性的受害者心态。把中国所有的不幸都归疚于其他人,从19世纪西方国家的入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到现在普遍意识到的“西方”的歧视。
   但这就是逻辑选择。中国必须找人怪罪,因为面对事实真相会将会让许多人心理崩溃。真相就是中国人凶残地对待他们自己,撕裂和伤害自己的同胞。所有中国人的病态都是由它的政府造成,它的组织机构和制度;由它的国民,一句话,从主席到平民。有多少中国人能面对这个真相?他们怎能承认从1949年后他们的政府给人民带来的除了灾难、杀戮、死亡外没有其它东西?对这些不幸负责的人其实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中国社会充满了深深的拒绝接受现实的心理,中国人对现在的中国了解得最少的就是他们自己。中国人,总体来说,对他们的社会不了解并且不愿意去了解。举个例子,上周我曾问过50个人在Shengda大学发生了什么,但没有人知道。他们简直不关心,也没有兴趣去了解真相。闭上眼睛,漫无目的得过且过。每个国家只会得到它应该得到的政府。
   对于Cara,至少她有一个广阔的视野,一个更成熟的洞察力。这里的荒诞的生活不适合她,这就是她想出国的原因。“如果我留在这里只有凭‘关系’才能办成事,那么干脆不去做——我不能仅仅想得到一个好工作假装去喜欢人,我不想拍别人的马屁。”她对我说她很快就要分手的男朋友劝她留在现在的工作上,因为象她这样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通常就意味着一个安全的港湾。“但我再也不能忍受这份工作,”她说,“这种靠‘关系’去办成事的工作。”
   我承认那不是合适她的工作,补充到:“但我想这表明了你男朋友是真的关心你,因为他想让你平安。”我这样说是想显示我是多坦率的一个人,关且试图让她认为我对他们不和不感兴趣,若因她的男朋友呆板无趣而贬他为垃圾,那不是继续交往下去的正确方式。实际上我是想说:“你真是个白痴!与这样一个男人相处这么久。”我改用这种方式说出来以表示尊重她的选择,尽管有些言不由衷。“但我想他真的不了解你。”这个暗示,当然,才是我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她继续说:“我不得不依靠我与政府工作人员的‘关系’去让他们给我们拨钱…,当然那意味着…你知道我不得不…当他们…当那些领导…”我现在不能确切回忆她当时怎样说出口的,但她的意思是很清楚的:“关系”就是她的肉体,那些政府工作人员找上门来,如果她不愿意fuck or blow,那毫无疑问她们的音乐厅就别想拿到一分钱。
   她想出国,我不能责怪她,这是最好的最光明磊落的解决办法。
   那是一个愉快的、令人有暇想余地的午餐,在聊天的表面下,还有更多的东西在进行。在交谈中我们彼此互相试探,她想甩掉男朋友的想法并非是一时心血来潮而决定的。我们的午餐结束时,她邀请我参加第二个周末的一次活动,我希望,那将是伴随着晚宴和上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8 9:31:01编辑过]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为什么我是一个**
   2006-5-26 星期五
   人们开始关注我写的东西,我有些吃惊——但感到满足,确实如此。
   关于我写的博客,这里有一些评论。一个名叫“eee”的说:
   还好,他是在《欲望上海》而不是在《欲望都市》里表演,而且他充其量只能表演一次。在这里他保证被人们当作一个的“新泽西猥琐男”,一个“走下坡路的失败者”,一个“Mr. Short Penis (短阳具先生)”,或者任何一个让女孩们讥笑并令人厌恶的角色。
   他就在上海,一个自称为Mr. Big(大先生)的人,对他自己有严重的东方生殖器崇拜情结也不害臊。
   把你的经历概括为《一个40岁的老处男——直到我把处子之身献给了上海》,或者《老外大展雄风——中国女农民同我困觉》,怎么样?

   很不错,这是一个非常准确到位的评论。这也是我继续写博客的原因之一。这个城市充斥着平庸的男人,而他们怀抱中的女人却很出色。但我的确没有把自己当成什么“大先生”,我完全是一个普通的人,相貌平平,也没有什么钱,我只是很惊诧这里的女人为什么那么容易上手。

    “Shutty”说:
   哎!离开中国时我对中国的许多问题难以理解,特别是关于那些外国白人的,他们是些什么人?是一些在自己的国家混不下去不得不远离家乡的社会渣滓,是一些毫无做人原则、猎艳成癖的专门追逐年轻幼稚女孩子的下流胚。
   你可以看到,那个家伙是多么的高傲,他居然不屑于在博客里贴出自己的像片和名字。
   当我看到那个网站时我是多么的困惑,我甚至不知怎样去描述当时心中的感受。但很不幸,那个人写的东西是真的,因为我在中国就曾遇到过象他那样的人。

   Shutty说得很对,在中国象我这样的人多的是,我敢百分之九十肯定我们是一群狗杂种,但实际上我还称不上**(什么人才配得上呢?),也不是那种不被社会认可不得不远走他乡的人。
   诚如她所言,这是很令人困惑的,因为是真实的。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这点我想我是诚实的:我希望中国女人在读到这些东西后至少会变得聪明一些,对这种事多些戒心。我的博客建在这里,因为在中国博客站点会受到审查。
   我的许多中国女性朋友与外国人谈恋爱,开始时那些女人会告诉我:“他与众不同。”但根本不是这样,因为我们都善于欺骗和撒谎。
   举个例子,几个星期以前,我在一家餐馆吃饭,饭菜不错但啤酒不怎么冻(这是上海市区特有本质的另一种表象)。当时有两个外国人坐在我邻桌,旁边陪伴着一个中国女人。其中一个男的看上去象是半工半读的学生,留着小胡子,在那里滔滔不绝,胡侃海聊,自鸣得意。他尽说些无聊的话题,我也不怎么去听,直到听到他说:“我认识那个人,那家伙的名字叫S***”
   他说那个叫S***的家伙常吹牛,总是炫耀他有多少女人,怎样同时追求到三个女人,那些女人怎样喜欢他但他或许只对其中一个叫“Sarah”真心…;他后来说他怎样做了一些小动作——我听得不太清楚,戳穿了S***的把戏,于是S***很快就被开除了,“那些女孩写给他的情书只有被踩在脚下的份了…”。
   当那个喋喋不休的人指名道姓说到S***时,我竖起耳朵仔细听,因为我对那个名字很熟悉,我不仅认识他,而且还认识和他谈恋爱的一个女人——Mona,那时Mona已同他分手,但分手后她又有些犹豫是否合适,她感到她仍在爱他。
   Mona是我的一位前情人,至今我们还保持友好的关系(说实在的,我打算把写博客的事告诉她。)
我告诉过Mona最好不要相信那个家伙,当然我也把在餐馆偷听到的话告诉了她,把那家伙的劣迹向她复述了一遍,让她明白那家伙是个什么人——我就是这种人。
   偷听到那人的谈话纯属偶然(尽管总有一些弱智认为有人消息灵通是由于有目地四处打听)。我坐在那里一边听,一边想:为人处事要慎重原来是那么不容易做到,我们常背后对别人评头论足,并自信地认为这是不会泄露的,其实那人常常就在听力范围之内,或者在象我与他们之间这样仍可以听到的距离。
   同时我也想到那些本性堕落然又可宽恕的家伙——把那地方当作欢乐场的人,我也一样。如果那个夸夸其谈的人不是那样高声说话、抑扬顿挫,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当然我就不会有这些想法了。当我看到那位同他们一起的女人时,我感到惊讶,她也是一位本地人,尽管她当时的表情相当开心。我设想——同时也希望——她应鄙视象S***那样的人,鄙视她旁边那个口无遮拦的家伙,鄙视所有虚情假意赞美她的人;还有象我这样的也同样应该遭到鄙视。
   我真的不觉得自己高傲,就象我不认为我是Mr. Big(大先生)一样,相反,我认为自己行为的很龌龊。但人的本性是不易改变的,我写下这样至少能让其他人了解那些象我这样卑鄙的家伙的为人。
我没有上贴照片是因为我不想让人认出来。如果我被认出来了,别人就自然知道我笔下的那些女人是谁。这也是我没有上贴她们的照片和用她们的真名的原因,我对她们我还有一些尊重,尽管在笔下我没体现出来。
   我猜测Shutty可能是一位西方女子,我不知道我的猜测有没有错。在中国,一个西方女子在那里的处境是很尴尬的,象我这样的人对在那里的西方女子基本上是不屑一顾(绝大多数都这样)。对我们来说,你们不会引起任何的注意,没有人会在意你们存在;你们根本不在那里。

   我的意思不是要宽恕这种态度,但事实就是这样。对中国女孩来说,白色人种的男人就是好;对白种男人来说,白种女子毫无吸引力。为什么我们会讨厌她们?因为她们太聪明太机智,懒得搭理我们这无耻之陡。而且通常来讲(更准确地说),白种女人的身体是不能同中国女人相比的,白种女人穿上紧身性感的衣服,如果在欧洲城市,会有不少男人对她们频送秋波,但如果是在上海,我看都不看一眼。

   关于肤色和种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很难说得清楚的,这是一个很大问题。在中国,白种人是上等人,广告牌里都是美白润肤霜广告,女孩们都搽防晒霜以保持皮肤白嫩。

   Stuart说:
   你怎能去链接那种网站!就算那家伙所说的有一半是真实的,利用中国女孩的天真无邪欺骗她们,这是多么的无耻!多么的恶心!

   我该说些什么?当然是觉得很恶心,但我觉得开心,无数个其他白人与我一样,他们觉得这样很开心。
   但干这种事的不仅仅是外国男人:
   河南省南阳市,17名女中学生被一个中年男子“买处”,这引起了人们对农村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因为他们父母外出打工,缺少监护和家庭教育。这是广东省一家报纸报道的。
   去年九月,有两个女孩的父母向学校领导报告,说他们的女儿穿上新衣服并有来源不明的零用钱,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给过女儿。
   经过反复询问,她们说钱是一个男子给的,作为交换,她们献出自己的童真,学校领导报了警。调查发现,学校里有10多个女孩也向那个男子“卖处”,她们后来给了警察那个男子的电话。
   那些受害者是由Xiao Mei, Xiao Bao和 Xiao Tong介绍给那个男子的,她们之间无亲缘关系,另外有三个女孩也曾向那个男子“卖处”。当她们获得“卖处”的报酬后,承诺给那个男子介绍合适的女孩
   我要说这件事比我所做的任一件事都要恶心,当然,这仅是一个特例。从那个男子的特殊癖好中,可以知道许多中国男人如何卑鄙地对待女人的。那个男子犯下的是刑事罪,而我只是道德上的问题,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我的观点是:这个事件反映了中国男人普遍的性心理——处女膜崇拜!
   我写的东西是否真实,你相信与否,都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是我写的是上海是怎样一个生活现状,我们是怎样一个人。就这样:我也不打算去改变它。女孩们都很随意,这个星球上90%的男人,只要有可能,都会利用这种机会,无论来他来自哪个国家,哪种文化。只要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干这种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发信人: 洛之秋 (lzq), 信区: RGForum
标  题: CNN力挺流氓外教?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hu Sep  7 11:18:08 2006), 本站(yjrg.net)

多亏了上海张学者的大力引荐和诸多网友的义务翻译,“欲望上海”的博主最近俨然成
为了比特世界的新宠。不靠露乳房,摆S型,或性爱录音,仅仅用英语书面语就能让广大
同胞内分泌紊乱,这种事情在华人网络上还是头一遭。事情的起因几乎不用赘述了:前
帝国主义教师靠着英语霸权,不仅在上海滩睡了我们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姑娘,还援引中
国女孩们的口大肆嘲笑了本国男同胞的生理功能。这几乎比旧上海租界那个“华人与狗
不得入内”的惹眼招牌更让大伙忍无可忍了,于是侠肝义胆的网友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
网络大追杀,誓死要驱除洋鬼,保护我们的姑娘,捍卫我们的长度。

那些驻华的外国记者可不是吃干饭的,能送“芙蓉姐姐”上《纽约时报》,就能把Chin
abounder(“欲望上海”的博主ID)搞成国际事件。于是在9月1日,孩子们的受难日这
天,CNN网站上赫然贴出了一篇“流氓外教遭到中国网络追杀”的报道。国内网民反应也
相当迅速,仅仅是在第二天,一篇从DoNews传出的文章《从“美国主流媒体CNN力挺流氓
外教”谈开去》立刻风靡各大论坛,并成功地引发了各路愤青的膝跳反应:“这还得了
,洋鬼子们沆瀣一气了不是?”笔者历来不信编译过来的外电报道,于是找来CNN原文读
,却根本找不到“力挺”的字样。CNN只是在报道的结尾,略带幽默的说网上至少还能找
到一个Chinabounder的忠实粉丝,她是留学华裔,公开表示欣赏“欲望上海”的文风。
但习惯用裤裆思考的热血青年才不管这些,“CNN报道某女孩力挺流氓外教”立刻被置换
为“美国主流媒体力挺流氓外教”,并还能由此“说开去”。

当然,原贴作者还有另一个证据,那就是CNN的压题照片:“一个在网吧上网的中国男人
抽着烟,把赤脚抬放在桌子上,从其面部表情来看,估计是在看一部A片”。作者还借题
发挥,感慨说中国民工寂寞了只能在网吧里看欧美A片,而欧美人士却能不费吹灰之力来
中国和学生少妇们翻云覆雨,“这种差别和对比显然是强烈的”。当时笔者读到此句时
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立刻点开CNN的链接,却发现那照片是从侧面拍的,那个爷们上网的
仪态的确不雅,但电脑屏幕上一片白光。这作者竟能透过人物表情知道看的是A片,其修
为实在骇人听闻。另据笔者观察,照片上的耳机挂在一边,若是看猛片,这“没有声音
,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啊”?

CNN的报道其实有一个爆炸性的披露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根据电邮采访,Chinabounde
r承认自己并非一个自然人,而是由一个英国男人、一个澳大利亚女人、两个中国男人和
一个日本女人组成的研究小组,他们希望用这种网络行为艺术的方式来考察中国网络用
户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这个博客可能本身就是骗局,几千万中国网民成了他们试验
室的小白鼠,他们扔一个小蚱蜢到笼子里,看白鼠们能不能以为这是小狗。结果具有讽
刺意味的是,心理实验的最先受骗者竟然是上海的心理学教授!或者,张教授也是这场
网络闹剧的合谋者?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CNN的报道其实有一个爆炸性的披露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根据电邮采访,Chinabounde
r承认自己并非一个自然人,而是由一个英国男人、一个澳大利亚女人、两个中国男人和
一个日本女人组成的研究小组,他们希望用这种网络行为艺术的方式来考察中国网络用
户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这个博客可能本身就是骗局,几千万中国网民成了他们试验
室的小白鼠,他们扔一个小蚱蜢到笼子里,看白鼠们能不能以为这是小狗。结果具有讽
刺意味的是,心理实验的最先受骗者竟然是上海的心理学教授!或者,张教授也是这场
网络闹剧的合谋者?

===========================

事实上,这个故事并没有让人想象中的“一石击起千重浪”。

原因是国人对目前女性气质的判断有了非常世俗化的见识,许多人表态了其中的性游戏是玩家彼此的游戏心态,而没有过多的口水谴责。

另外,我个人看其博客的内容,却发现博主对一些中西不同文化的差异解释有非常鲜明的立场观,这种“固定的立场”似乎证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博客被刻意的编造痕迹。

因为一个私人化的心声,往往会显得漫不经心的情理杂乱与概念模糊,而博主的西方化教养所培养的人格特征却非常的鲜明和独立。

用真名讲真话。。。我怀疑 用马甲玩丑话。。。我理解 用真名说慌话。。。我见证 以真理的名义。。。我祈祷
现在中国心理学界有些人不学无术,全世界丢丑,我都不愿评论了!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流氓外教事件调查:套中设套网友疑成实验对象

2006年09月10日02:16   南都周刊

记者 杭晓琳 实习生 周长天 上海点击查看上海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报道

8月26日,博士张结海发文,揭发一名在博客上称玩弄中国女性的外教,网友群情激愤,试图揪出博客背后的人。

8月31日,有外报报道称,博客作者给美联社记者发信,称博客写作实为行为艺术,设这个套只为测试公众态度。网友一片哗然。

9月2日,张结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发文的目的之一也是在测试公众自卑心理。这似乎成了一个套中套。

事件发展一波三折,套中套迷雾重重。但无论如何,公众却已经成了几道测试的“小白鼠”。

又一场始于网络的“通缉”开始了。8月26日,上海社科院心理学博士张结海撰文揭露:一名在上海担任外教的英国人,在其博客Sex and Shanghai(欲望上海)中披露与诸多女人交往的过程和细节,并公然表示了对中国男人的轻蔑。

张结海撰文时的愤怒,是怒那些女人的纯和蠢,更怒这位英国人利用外国人在中国的各种优势,大行其乐,完全不顾教师的身份和素养。于是,张结海号召众人齐心,找出这个被称为流氓的外教,并将之驱逐出境。

文章在张结海的博客挂出后,迅速出现在一些人气较高的论坛上,并以更为迅疾的速度被四处转贴。网友们愤怒了,“通缉令”充斥了虚拟世界里的中国网域,“破案”的决心已经超出了数月前“虐猫”事件中的众志成城。

就在网友们和媒体四处搜集线索时,事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8月31日,某境外媒体转载了美联社记者的通讯,该记者声称博客作者Chinabounder通过邮件接受采访,并宣称博客内容纯属虚构,只是一场恶作剧,目的是想检测中国网络警察的反应,他们有计划地把网页地址发给一些人,借此调查“文化大革命”的精神是否存在,看看现代中国有了多少改变。更令人意外的是,发信者称Chinabounder不是一个人,而是由一个英国人、一个澳大利亚女人、一个日本女人和两个中国人组成的五人行为艺术小组。

本报记者随后根据美联社记者提供的地址,给Chinabounder发去邮件,在核实这一消息的同时进一步询问其此次行为艺术的创意来源及目前公众反应是否已达到其研究目的,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对方回复。

在Chinabounder限制了博客的浏览权限,并销声匿迹后,事件的另一主角张结海成了公众关注的唯一。有人责其用意不真,有自我炒作之嫌;有人哀其被人戏弄,无意间成了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而张结海对此事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从最初的誓将“流氓外教”连根拔起,到之后冷静分析“事件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再到9月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叙述其撰文披露博客的真实用意,令整起事件一波三折,戏剧性色彩更为浓烈了。

第1场 流氓博客现身网络

张结海说,发现这个博客纯属偶然。此前他正在进行一项调查:外国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研究。8月上旬,一位网友在张结海的博客上留言,说是有个老外写的博客,建议张去看一下。

张结海点开了网友提供的链接,“Sex and Shanghai”,这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名字。熟悉美国电视剧的人会忍不住联想起那部著名的“Sex and City”(欲望都市),不熟悉这部电视剧的人,也可以望文生义地猜到“Sex and Shanghai”将会呈现怎样的内容。

果不其然,缓缓呈现在张结海面前的,是一个所谓的英国人,在上海洋洋自得地周旋于一群中国女人中,这些女人美丽、聪明,其中大多数是他的学生。“所以,你们看,这个星期六我和Star在一起,星期天我和Yingying在一起。中间我通过MSN和Cherry联系,打一个电话给Rina,用SMS挑逗Tulip。Suasn我给她发了一封Email调情,并通过Wendy的博客向她求爱。”

这是Chinabounder在博客里自爆的繁忙的周末,而令张结海更为愤怒的是这位外教公然在博客里袒露心迹:我们不谈爱,不谈婚姻,甚至不谈住在一起。

很明显,这是一个热衷于在女人堆中玩乐的男人,当然,也可以进一步贴上标签:这是一个热衷于在中国女人堆中玩乐的英国男人。而这位英国男人在享尽齐人之福的同时,还不忘讥讽中国男人。“这表明中国男人是怎样的一条感觉迟钝的、缺乏想象的鱼。”(This goes to show what a stolid and unimaginative fish China Man can be.)

而随后这位Chinabounder对中国社会的贬议,令张结海的愤怒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地达到了顶点。

“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告诉大家一个外国流氓的故事,并号召各位国人同胞一起行动起来,将这个外国流氓清扫出中国……”8月26日,张结海撰文《网络追逐流氓老外大行动》,文章即出,一呼百应,网友们怀着同样无比愤怒的心情寻找着Chinabounder的蛛丝马迹。

“普通人也许是气一个老外玩弄了那么多中国女人,而我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的教师身份,这样的人不能成为老师,尤其是在中国。”张结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普通人对这件事是否个个愤怒?愤怒的原因是否一如张结海所言?记者随后采访了八位网友,其中三位是女性,五位是男性。

中国的外教引进制度以及跨国交往的频繁,成为流氓博客所述内容的现实基础。

三位女性在得知此事时的反应:

Dancer:如果双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什么可气的?就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我能理解男人们的群情激愤,但是他不写出来,这些事情就不存在了吗?成熟理性的男人在愤怒之余,应该去想想,为何那么多女孩子喜欢和外国人交往。至于他在博客里写这些内容,也很正常,谈不上心理变态,这就好像有些女人用身体写作,是一样的。

Linda:不愤怒,感觉没什么意思,一点感觉都没有。

Melody:称不上愤怒,我本来就觉得外国性开放程度比我们高很多,可能中国人一些本身的思想观念就束缚住了手脚,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外做的是有辱国格,伤害我们人民尊严的事情。那中国人还经常会跑去日本嫖妓呢,这不是性质一样嘛。

五位男性在得知此事时的反应:

Zong:我觉得愤怒,对这个老外没有廉耻甚至道德感的行为表示愤怒,同时我也感到悲哀,为那些被玩弄的女人们。

Alonso:没有愤怒,因为平时最烦民愤了。

Lethe:我觉得,这个博客作者脑子大概有问题,而这个张博士,脑子更有问题,要么就是想炒作。会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本来就不大正常,而去管人家的性生活,就更加吃饱了撑的。

Niu:我没有愤怒,只是感觉上海的女孩子太悲哀,为了出国,什么都不管了,如果多一些自重、自尊,他再流氓也不会得逞啊。到现在还通过这种方式出国,不是太老土了吗? Qian:我想先知道真假,不清楚真假就急于愤怒,开始判断对错,不是很可怕吗?不过若此事是真的,双方又都出于自愿,那些女生知道他有多个伴侣而不介意,那就是他们自己之间的事了,我有什么好愤怒的。我并不认为非婚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是怎么可耻的事情,当然,觉得可耻的人可以愤怒,这是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但即使觉得愤怒的人,也请不要把自己的情绪随意变成行为,因为你的价值取向,没有权利强加在别人头上。唯一或许会让我愤怒的,是如果这个人用了欺骗手段,而不是那些女生自愿的。

第2场 可能是个圈套

接下去事态的进展,是一个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的过程。张结海说,在他撰文披露博客之前,已经有人在寻找Chinabounder了,那些更早看到博客并更早感到愤怒的人,已经在四处打听这个老外的踪迹。

而张结海在撰文前,也循着博客上的蛛丝马迹,尝试着找出Chinabounder。“他曾经和一个女生到天平宾馆开过房间。并且提到,那个房间没有窗户。大家知道,宾馆里极少有房间没有窗户(我就从来没有遇到过没有窗户的房间),但是,我到天平宾馆核实过,他们那里确实有没有窗户的房间。”张结海在文章里罗列了一些线索和自己的调查结果,但显然以他个人的力量尚不能找出这个外教。

而随着张结海的撰文呼吁,网友和媒体介入调查使得更多线索涌现出来。“他应该是在上海的某语言机构任职,而不是像他自己在博客里描述的任职于复旦、同济、交大和上外,”张结海说,“可能他班上有来自这些高校的学生,他就声称自己是这些高校的外教。”

有网友进一步怀疑,说Chinabounder的特征与上海某知名英语辅导机构的某位外教相符,对此,张结海却并未急于去求证,而是在博客上回复,不要轻易怀疑别人。

张结海每天在博客上公布调查的最新进展,但从8月27日至30日,公布的只是有哪些网站在关注此事,以及他个人的一些感慨,并无实质性的调查内容。直至8月31日,张结海在博客上透露:我们查到一个最新留言。从留言的时间上判定,他很可能已经不在中国。作出这个判断的人是一位在国外从事IT业的郑先生。一位美国朋友分析其语言习惯,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英国人。作出这个判断的是美国的Ms. Ross,她说他肯定不是英国人。我们已经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认定他不是英国人。

也就在同一天,某境外媒体转载美联社记者通讯,声称Chinabounder通过邮件表示,博客只是一个恶作剧,是一个行为艺术,并且博客作者是一个五人小组。随后国内某媒体联系到了这位美联社记者,并要来这封邮件,由此刊出《博客疑为5名行为艺术家所写》。

这篇报道让早已沸腾的虚拟世界突然陷入安静,人们不知道Chinabounder所言是否属实,联系美联社记者的这家国内媒体的总编在自己的博客里表示怀疑,认为这是Chinabounder迫于压力瞎扯的。而网友们在陷入片刻思维停滞后,也迅速恢复冷静,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若是为了研究,为何要限制博客的浏览权限,让大家留言,看中国人的反应,不正是他们的研究目标吗?”

上述那位媒体总编在博客里也提到了张结海态度和情绪的陡变:第一天时言之凿凿,义愤填膺;第二天说“事情本身不重要,关键要唤起国人警醒”,这位媒体总编认为张结海的变化可能出于他得知Chinabounder的博客只是一个行为艺术,自己无意中成了一个试验品。

“哪怕是个行为艺术,也要感谢他们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只有自傲,没有骄傲,是我们始终在矮化自己。”张结海说,他的朋友们还在调查,有一些线索暂时不能公布,“不过我认为,这件事情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现象一直存在,而我们还不自知。”

事件发展急转直下,而网友们如何看待这个尚不知真假的行为艺术,又是否如张结海所言,能通过这个行为艺术意识到那些问题?

Dancer:这件事从头至尾就没有意义,不管是不是行为艺术。

Linda:可能是我对事件双方都觉得不可信,所以没有立足点,无法对这个结果产生感觉。

Melody:如果真是一次行为艺术,我觉得拿这个开玩笑不好,艺术应该给人带来幸福,这样做有点过分。

Zong:呵呵,这年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不过这么做,是对公众感情的玩弄,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今后对这类事情麻木不仁。

Alonso:如果行为艺术属实,我觉得非常好,被愚弄的人活该。我不觉得他们过分,没有张结海这样的道德家加入事件,这个博客也不会有人关注。

Lethe:这种研究方式看来是蛮有效的,引起了相当可观的公众反应。不过我不关心这类事件,而且觉得博客作者没有必要为自己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Niu:如果是一次行为艺术,我只想知道,他们想得到什么结论,这是我唯一关心的。

Qian:我觉得如果作为一个研究,这个小组应该把它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果他们是出于严肃的学术目的,要调查受众反应,我觉得互联网不是合适的选择,因为根本不能确定样本,而且也无法对海量的网络反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因此作为研究,根本没有价值。既不能产生研究成果,又在客观上误导了相当数量网民的情绪,我觉得很不应该。

在本次事件中,张结海博士扮演的角色相当醒目。

第3场 博士之意不在博客

如果Chinabounder由一个英国男人变成五个不同国籍的男人和女人已让人大跌眼镜,那么张结海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自白,令整起事件看来更像一出包袱不断的闹剧。

“我就是想通过披露这个博客,观察公众的反应,从而完成我对中国人自卑心理的研究。”张结海用双手比划着,他是如何将这个博客视作鱼饵,又如何让公众上钩,最后如何完成他的心理学分析。

“你对这个‘流氓外教’的行为感到愤怒吗?如果你愤怒,那么你自卑。”张结海做了一个比喻:如果一个城里人去到农村支教,并在这个村子里玩弄许多女孩,村里人知道后一定会无比愤怒,斥责其欺负农民;反之,如果一个农民进城后当了老师,同样玩弄了许多城里女孩,人们得知这一消息,不会爆发集体愤怒,只会好奇这个农民如何具备这么大能耐,是长得很帅,还是能言会道?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城里人自认为是强者,而强者怎会觉得被弱者玩弄?如今我们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弱者,所以会不自觉地将他的行为贴上欺辱的标签,并深感愤怒。”张结海说,中国人在面对外国人时,骨子里是自卑的,但无人肯承认这点,所以他要用这个博客,让国人无法回避这个事实。

早些时候,张结海曾发表过一篇《中国男人精神问题白皮书》,在他的博客上,这篇文章的开头用蓝色字体标注着:此文被各种媒体广泛转载,一度为全球中文网站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文中,张结海悉数了中国男人在面对外国女人时所产生的“精神阳痿”症状。而浏览其所写的文章,其中不乏与“中国人”这一集体概念有关的:《揭秘外国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中国人的两大致命缺点》……

“如果我不是长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我不会关注那个博客。而我在看到这个博客的时候,直觉这是一个契机,能帮助我进行研究。”张结海说,在进行“外国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研究时,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而现在他们可能要延缓这个研究,因为“流氓外教”事件让他们对女性外国人的访问陷入了小小的麻烦中。“我们要好好研究这次事件中的公众反应,打算出本书,甚至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我愤怒,所以我自卑》。”

过去几年,互联网在中国发生了戏剧性的增长。1.2亿多人经常上网。在对每次的“网络追杀”事件的分析中,有外电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有点无政府主义,并已经成了网络攻击者的一种工具。

张结海的话令记者意外,这与他在8月26日那篇声讨Chinabounder的文章中激愤难平、誓言捍卫国誉的形象,有着天翻地覆的转变。

“有人说你炒作,现在你自爆醉翁之意不在酒,你不怕别人怀疑你,这个博客也是你策划的吗?”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想出名吗?目前我所做的研究国内无人在做,我只要继续研究,迟早有一天会出名的。有些人说我炒作,但是看了我以前写的文章后,却发现我一直在关注着这些现象,但为何以前我写的文章没人关注,偏偏说到一个‘流氓外教’,引来这么多人的注意?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大家深思。”

“找到Chinabounder,不是你写那篇文章的真实目的?”

“我披露这个博客,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引起大家反思;第二是反省我们的外教引进制度;第三才是找出这个人,把他赶出去。”

“既然你能这么冷静理性,文章中的愤怒,是怎么回事?”

“那些愤怒是真的,不过现在看来,有些言辞是过激的。我当时保有80%的理性,20%的愤怒情绪,我愤怒说明我也自卑啊。”

“公众对这件事的真实情感流露,成了你研究的对象,并且你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研究他们,你觉得这么做妥当吗?”

“中国人太善于用心理防御机制保护自己,我今天做的事,就是摧毁这种机制,让中国人的弱点和伤口暴露在外,这就是我的目标。敢于承认弱点,才是强者,而最可怕的就是不承认、不反思、不面对。”

结束采访前,张结海说,这件事不仅是他做研究的契机,也是心理学家走上公众舆论舞台的契机,“以前但凡遇到公众事件,总是法律、经济方面的学者出来说话,却从没人想到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心理学者只能出现在那些娱乐节目中做着低级的心理测试。这件事后,也许大家会发现公众事件中心理学的作用。”

也许有人还在追查Chinabounder的真实身份,在真相能够被披露前,让我们先假设Sex and Shanghai真的只是一次行为艺术,那么张结海的参与,让这次事件成了一场网络心理测试的较量。而那些由头至尾都成了被测对象的网友却有些难堪了。

Dancer:无论是谁,处在他的角度都会利用这件事情做研究吧。既然他一直在研究这类现象,遇到了这件事,没理由不利用的,相信他拿出来的也不止这一个例子吧。

Linda:如果是真的,是不是有点作秀啊,没必要提升到这种程度吧。

Melody:怎么觉得这事儿一波三折的,想要研究可以换其他方式吧。

Zong:呵呵,为了研究国人心理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噱头,这样的途径有很多,但通过此种方式有点不妥,是对国人的侮辱和蔑视。

Alonso:这是张博士听说“行为艺术”一说后,恼羞成怒的胡乱掩饰,恰恰暴露了自己的自卑心理。

Lethe:如果真的是研究,那么这个方法也是蛮有效的,只是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的感情。

Niu:利用网络测试,并不能得到公众的真实想法,他所采集到的反馈,可能有大量的虚假成分。这种调查,如果通过网上和直接调查相结合,可能真实性更强一些。现在的网络言论,发泄大于理性。而且,如果我发现自己对此事的真实情感反应成了别人调查的目标,下意识会觉得不愉快吧。

Qian:在纯粹网络的环境下,你能确定这些发言背后是多少个人、还是多少个IP?能确定这些人的身份是同质还是异质,能统计出整个网络上多少肯定、多少否定、多少中立的观点比例吗?你有手段来核实这些吗?不具备,你根本不具备。公众的反应,应该是挑选和中国社会阶层分布状况相类似的一定样本,在一个环境里给他们选择,看他们的反应,而不是这样漫无目的地发出去。

(博客主人似在设套,心理学博士像是设了套中套,本报报道是否又会被人认为是在套中套上继续设套,谁知道呢?)

最安静、最深沉、最戏谑的玩笑,是生命本身所开的玩笑。

一洋男人的感慨
 
【 阿波罗新闻网2006-09-09讯】  
何必

    联系到开篇沪上妇女摄像展览将要在德法举办,我真不知道沪上美女们要向全世界展现什么样的上海。看看上海妇联那套令人不胜其烦的说辞,通篇都表露着当今中国官场八股八卦的口气和文风,但相比起引文中白垃圾对沪上白领女人的立马横刀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云雨鸳鸯的骄人战绩,也实在很让人感觉表面上和实际上的的确确是冰火两重天。
  昨日,上海市妇女联合会透露,9月中旬,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办的“城市:让妇女生活更美好———中国上海妇女摄影作品展”、“城市与妇女儿童-展望世博2010———中国妇女儿童摄影作品展”将分别在德国、法国举行。据悉,“上海妇女摄影作品展”将在德国汉堡中央图书馆开幕,以女摄影家独特的艺术眼光记载上海城市的发展轨迹、上海妇女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也向外国友人展示上海女性卓越创新的风采,作品题材多样,表现手法新颖,反映城市变迁和妇女事业成功或体现妇女精彩生活。9月18日至22日,“中国妇女儿童摄影作品展”将在法国举办,影展以妇女、儿童独特的艺术视角,反映今日上海人的激情生活,展示妇女发展、儿童生长的环境,见证城市发展的印迹,为外国友人了解上海城市的发展、了解今日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打开一扇窗。(2006年9月9日《东方早报》)

  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大快人心的事情。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就情不自禁地为我们杰出的沪上巾帼英雄们击节喝采,为他们能够在全世界面前有如此地动山摇的本事而心惊胆战。

  为什么?昨天(9月8日),清华崔之元发给我一篇文章,看了同样令人触目惊心。虽然未经他的准许,但我看到他发的文字,是希望能够广泛传播,不妨将其内容完整展现,借着我的平台供列位开眼,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此文字。

  (同样顺便说一下,如果看我每天一篇的垃圾稿子烦了,请通知我一声,我会不再造扰。)

发件人:崔之元

  绍光(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温铁军将其数以百计的群发内容发给我。借此机会谨向上面列位表示谢忱。——老潘注),拜托你一定要把这篇文章替我转发给尽量多的人

= = = = = = 下面是转发邮件 = = = = = = =

  我拜托各位帮我传播这篇一位女性所写得痛快淋漓的文章,如能在印刷媒体上发表就最好,如不能,则帮我转贴转贴。

                     王小东

一本对中国人很生动的教材-----白垃圾自白的读后感

       夏雨天(女)/文

    最近,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外教CHINABOUNDER的博客“欲望上海”在网上引起“驱逐流氓老外”风波---该名英国男子通过教口语之便,成功勾搭许多上海年轻女子,过着唐璜一般的生活,上海真正成了他这样“西方流氓”(他这样称呼自己)的富贵温柔乡。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自己的祖国不值一提,可是在上海,中国人多崇拜白人啊! 这个博客先是在上海的外国人圈子里引起议论,后来引起心理学家张结海博士的注意。张博士读后愤怒之余,正在发起驱逐该流氓的努力。许多网友支持,也有网友以为性乱既然属私生活范围,驱逐似大题小作。我以为,到底能否把这个网上蒙面的老外赶出中国并不重要,因为这样的白垃圾早已泛滥成灾,多一个少一个于大局无补。但这个西方流氓的自白,倒真的是一本对中国人很生动的教材。

    几点感想:

    1) 上海中产阶级----中国的未来?

    美国生活7年,听多了西方传媒比如花儿街日报对中国报道的调子,其中很典型的一个就是---上海中产阶级,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这样的中产阶级人士有什么特性呢?他们时尚,个性化,积极进取富于商业精神,勇于学习西方的好东西。尽管中国有那么多社会问题,比如人口爆炸资源紧张,比如贪官横行法制不彰失业浪潮席卷全国,但在所有这些令人沮丧的底色之中,仍然有那么一末亮色---以上海人为代表的中产阶级! 他们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明天。民主化自由化现代化,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靠他们了。“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中国是我们的,也是上海中产阶级的,但终究是上海中产阶级的。” OK。这样的调子在天天读花儿街日报一段时间后我早就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了。

    不幸的是,白垃圾彻底动摇了,OOPS, 不,粉碎了我的公理系统。白垃圾的自白可以说是一付上海中产阶级社会生活的浮世绘,至少是一付云集上海中产及以上女人的”簪花仕女图“。这些女子一起喝杯咖啡吃顿饭借张DVD就可以轻易搞定,有些是新婚少妇,有些是毫无性经验的女孩,但基本都在白垃圾的攻势下对他迷得如痴如醉。我原来以为这样的年轻女子要么是经济困窘希望嫁人移民海外;要么是在校穷女生援交挣零花钱,谁知全然不是如此。从职业经济条件看,这些女子分别是外企职员,专业人士(有医生工程师,包括一个心外科医生),教师,事业机构管理人员,记者,海归等等;少数几个在校女生,家庭背景也相当不错,有政府官员的女儿,生活无忧通宵逛酒吧唱歌;也有富商家的姑娘,父母买一栋房子在上海让她安居乐业。从受教育程度看,都受过高等教育,而且都相当好学上进,上班上学之余还自己掏钱进修英语。除了工作读书这些正经事抓紧,这些女子也都很时尚,很个性化,很会享受现代都市的音乐会,酒吧,画展和时装展览---总之,一切都很符合花儿街日报对上海中产阶级的一般描绘,看得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上海还是欲望都市里的纽约。只是说象也象,说不象也不象---说象是所有的外包装,衣亮酒暖活色生香;要说不象,那精神状态是太不象了,不象到一个程度,我忍不住感叹:

    上海中产女可真是土得掉渣啊! 白垃圾胡扯什么她们居然都相信;按照白垃圾自己的说法,“我看都不会看白种女人。她们太了解我们那些胡说八道了……” 这些中产女其实过着可以说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却还是牢骚满腹:对中国,中国男人,父母,学校……总是觉得环境压迫自己,华男让人失望,而白垃圾说,“在西方,你们这样的女人会受人尊重,会活得有尊严有体面……”她们立刻照单全收……笑死人了!当她们感叹中国一无是处,对白男崇拜得五体投地时,她们居然没有想到,如果西方世界真那么美轮美奂,这白垃圾不远千里来中国干吗?

    这就是花儿街日报那样赞美的上海中产吗?这样孤陋寡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幻想,一点儿常识都没有,基本的逻辑推理都不会?这样一个脑子都被洗白了的社会群体,怎么会被赞美到那种程度,以至我几乎从来没怀疑过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呢?谁那么好意思吹捧他们呀?正百思不得其解间,忽然恍然大悟----好坏原来都是相对于评论者的位置而言,无脑中产崇洋入骨髓,一付免费妓女的心态,无怪花儿街日报青睐呢! 谁不爱白占便宜?

    看来让洋人拍手叫好的事并不都值得中国人拍手叫好。 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人和人的处境不一样,我们不能把西方传媒的印象照单全收。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白垃圾和花儿街日报一样,对这些上海中产女的“西化时尚有个性’赞赏有加,但他一边赞叹,一边说,”操就是操,她们对我就是操的价值“。操完了又把细节都记录下来上网吹嘘。也就是说,表面的欣赏,并不能遮掩实质的鄙夷。我忍不住想,被吹捧为中国将来的上海中产尚且是白垃圾眼中的玩物,实际仍然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境地,我们民族的前途在哪里呢?

    2) 中国眼中的西方,西方眼中的中国

    前面已经说过,这些中国人眼中的西方,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白垃圾给她们灌输的西方观念是这样的——

    在西方,你们这样的女人会受人尊重,会活得有尊严有体面。比如说吧,你们的男朋友老是追着你们求婚,每晚给你们打电话,都是为着控制你们,不让你们享受生活;如果你们生活在西方,这样的苦恼再不会有! 西方是一个个人主义至上的世界,在那里你们的父母无法干涉你们,你们的男人无法控制你们,你们的政府也不会限制你们——在那里你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过着自由潇洒的生活! 白垃圾描述那些傻女们一听他这样说,眼睛都闪闪发光——

    好一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把自由和尊严的概念普及给中国女人! 笔者读到此处忍不住放声大笑,因为这些说教,在笔者长大成人的上世纪80年代,是何等的耳熟能详,是何等地被当时社会的众多名流精英知识分子所唱了又唱,而笔者当时又是何等地相信这些伪自由主义的谎言啊! 中国就是限制个人自由,就是不宽容,西方就是自由解放, BLAH,BLAH。而当笔者来到西方世界以后,看到的情形是什么呢?许多华女生活颠沛流离,为适应新环境如履薄冰,生活的艰难让她们渴望得到男人的扶持好在异乡的漂泊生活中有一点安全感。被男人追逐的”烦恼“倒是没有了,然而灰姑娘得到王子青睐也只是美好的童话,更多的华女不过是象九丹在乌鸦里描述的那样,“我需要一个男人来为我解决问题……可是每当我把男人看作我生命中的灯,向他们走过去,他们就一盏盏地熄灭了……” 这些渴望自由和尊严的傻女们,她们在中国有父母惯着有男友宠着尚且贪心不足,真让她们流落异乡,等待她们的是什么呢?

    白垃圾向华女们灌输的西方观念,可以说都很典型,比如——

    在中国,你们要事业发达,没关系不行,不奉承上司不行。中国真是糟蹋了你们的才智,令人绝望——我看到这里又忍不住要笑,美国人不是从来把NETWORKING当作人生头等技能来学习的么! 至于华女在西方,恐怕倒真是没有为不得不讨好上司而苦恼的问题,倒是许多人想奉承上司却不得其门而入——人家根本不带你玩儿! 至于说政府限制,一个华女跑到西方,升学就业都有身份准入问题,为绕过种种限制不知该如何绞尽脑汁,生存尚且不容易,谈得上什么展示个性呢!

    这种向中国女人灌输的关于西方的种种神话,说穿了就是洗脑。而洗脑的唯一目的,说白了也很简单----这个白垃圾在他的祖国什么也不是,他要在中国女人面前给自己带上一种文化光环,没有别的可以依靠,只有他的种族和西方背景。可怜的是,那么多上海中产女对这个简单的机关一直看不清楚。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洗脑在中国已经持续了20年,“西方社会崇尚个性尊重妇女人际关系简单……”这些说法其实多是一知半解乃至完全误解,但是拜中国传媒之赐,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一种STEROTYPE。难怪骗子屡屡得手。

    再来看西方眼中的中国。也是好几方面的内容——

     1。中国人性愚昧,性压抑,中国男人丑陋冷漠而且性无能,中国女人不能从中国男人那里得到爱情和性的满足,于是渴望和白男的性爱关系。滑稽的是,嘲笑中国人性愚昧的白垃圾却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性愚昧---在和一个女孩发生关系时,他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而是用体外射精避孕,女孩怕不保险还是服用了事后避孕药。他于是感叹中国人性愚昧,体外射精还犯的上吃避孕药么?男人在射精前也会分泌体液,主要成分是前列腺液,中间也会含有少量精子,所以体外射精并不绝对保险,这其实不是什么太高深的专业知识,但是的但是,白垃圾就是不知道,而且以不知道来感叹知道的中国人愚昧。而他所感叹的中国男人刻板不开化之证据,居然是中国男人普遍不同意由妻子养活,坚持认为男人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是重要的。美国今日心理学的调研表明,虽然美国家庭夫男现象比以前普遍了,但这样的情景对妻子非常STRESSFUL,被调研的美国妇女都表示她们希望丈夫出去工作,笔者在美数年,看到听到多起婚姻和事实婚姻关系因为男方长期不工作而解体,怎么连喜欢工作也成了中国男人的罪状呢?他说中国男人对女人冷漠,而和他上床的华女不少还有中国男友,白垃圾记载了好几个例子,中国男友每天晚上打电话给这些女孩子问长问短,于是他又骂道,“中国男人真喜欢控制人,操纵人!”这可有趣了,中国男人对女友寡言少语是冷漠无情,夜夜问安就是控制人操纵人,而他同时和多个华女有性关系并且把性细节都上网向全球广播就算浪漫温柔体贴入微?

    2。中国人扼杀个性,学校和社会不允许个人自由。据说是一个中国情人的发型比较独特,引发校领导的批评;奇怪,这个据说连发型自由都没有的社会,却居然允许女孩子背着丈夫和男友跟白垃圾性交;允许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在女学生中物色情人;岂不怪哉?

    3。中国歧视妇女,中国父母歧视女孩。中国女性的确在就业方面是受歧视的,笔者深有感触。但另一方面,中国女性在敬业方面有欠缺,也是事实。白垃圾说中国人普遍歧视妇女,中国父母普遍歧视女儿,唯一的证据是他的一个富家女情人抱怨自从有了弟弟,父母就完全忽视她。然而就是这个完全被忽视,完全不得父母宠爱的女儿,却在上海拥有一栋父母送给她的房子,晚上出去玩得晚了,母亲不停地打手机问候她,听说她有了白人男友,作母亲的又提出大家见见面看看人是否可靠——父母的付出她视若无睹,而她所信任所祈求关爱的白男情人却把他们的性事通通上网。艾,我禁不住感叹,真是个被宠坏了的富家女孩啊!

    4。政治自由问题。又是那一套,西方白人反专制,批评中国ZF不给人民以自由,同时感叹中国百姓无良知,不反对专制,对中国政治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其实,中国的政治限制很多,传媒不开放,很多事不是百姓不关心而是没有足够地获得信息的来源;至于说百姓不反对专制没有良知,他自己不懂中文,他知道百姓私下在聊什么?当他聊起山达事件其他中国人好像没有太多兴趣时,他又非常不满了——中国人啊,就是不喜欢关心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事。我就奇怪了,不是倡导个性解放么?那为什么每个人不可以关注不一样的事情,非要都关注一件事才正常?这时又不讲个人主义了,必须所有的人都统一到反专制阵线里来才是合格的中国人?

    有趣的是,网上有人因为这个白垃圾摆出一付反专制的姿态而对他欣赏有加,我想问一句,他到底远隔重洋来中国是给中国人送反专制福音,还是另有所图?上海的白垃圾们,就是仗着中国人民的无权利在中国横行霸道——当张结海把整个事件暴光时,上海的洋人圈子里,有人咒骂张是F*L*G,有人说要中国政府把张送去劳改——这就是这群反专制斗士的民主素质?(不要以为白垃圾的论调多么新鲜,笔者在上海时认识一些洋人,这种腔调实在耳熟能详)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白垃圾观察到了 中国社会的许多现象,但他的解释很多都是非常片面的,甚至是妖魔化的,为什么呢?因为正如 中国人有对西方的STEREOTYPE一样,西方人也有对中国人的STEREOTYPE。而这个流氓对中国的STEREOTYPE,其实说穿了,就是一种冷战中形成的对”共产国家“的STEREOTYPE加上对东方人的种族主义STEREOTYPE。 冷战已经结束,国人对西方,已经没有防范心态;但是西方某些人的冷战STEREOTYPE并没有完全结束;而且在中国生活了几年后还有加强。任何的STEREOTYPE,其实都有一定的真实性,否则它首先就生存不下来;但任何的STEREOTYPE,也都歪曲了很多方面的信息。 一般来说,长时间切身的经历,可以让当事人注意到那些被歪曲忽视的信息,从而消除很多STEREOTYPE的POWER。为什么白垃圾的冷战STEREOTYPE在中国生活了好几年后不弱反强?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依我来看,那就是因为,和他接触的中国男女,为了讨他的高兴,都故意说他喜欢听的话,或者说,他身边的中国人,其实意识或潜意识里都明白这个冷战STEREOTYPE的存在,他们的故意迎合反过来又加强了前者。我称之为,中国人面对白垃圾的SUBMISSIVE态度--- 逆向种族主义的恶之花。

    3) 中国人面对白垃圾的SUBMISSIVE态度--- 逆向种族主义的恶之花

    冷战结束,国人其实生活在一种失败的阴影里。许多国人因此有对西方和西方白人的崇拜,渐渐发展到对白人的SUBMISSIVE态度。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要争先恐后去迎合西方白人的口味乃至偏见。故意作出一付姿态来,我们是和你们一致的,举几个例子——

    比如,前面已经讲到的抱怨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富家女;她并没有向白垃圾作任何物质的祈求--她享受着父母的物质赠与,一无所缺。她真的不懂得没有父母的照顾,生活对她会艰难许多吗? 但她要迎合”中国妇女受歧视受迫害“的神话;

    再比如,一个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年轻女子,向白垃圾抱怨,为政府做事实在太痛苦,上司为争取更多的经费拨款,数次暗示她应该和相关上级机构领导作“色情公关”;而她又实在不愿意出卖身体来保住这个饭碗。政府机关何等腐败黑暗,何等苦待自己的员工啊! 白垃圾当然会对楚楚可怜的女孩这样感叹。女孩的抱怨是否真实我极度怀疑(什么时候政府机关的领导对机关的前途关心到这种地步了,需知在各类机构中,政府机构的生存压力是最小的);即使是真的,也好讽刺----她不是不愿为饭碗而牺牲色相么,那她向白垃圾展示色相又能得到什么? 一个会为一点点可怜的虚荣而出卖色相的女人,会宁可丧失饭碗也要作贞洁淑女?还是要迎合“政府腐败黑暗”的神话?(不是说政府不腐败不黑暗,但不是那种黑暗法。各类公务员其实都捧着金饭碗,黑暗哪里黑暗到他们头上来了呢?)

    再有,女孩西西的男友每晚打电话来嘘寒问暖,西西说,“我才不喜欢他,都是他纠缠不清……”当白垃圾一说,“在西方这些讨厌的男人根本不敢来纠缠你们”,西西马上作出正面回应,“我讨厌被男人纠缠控制的生活……”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我也是上海女人,谁骗得了谁?上海男人其实是很容易打发的,与其说这些上海女人被上海男人纠缠控制,不如说她们颇花了些心计笼络住她们的上海男人。但不管暗地里怎么下工夫脚踩两条船(三角恋爱保持平衡也不容易啊)而不失脚,当着白垃圾的面,她们仍然要发嗲,要维持那个“中国女人被中国男人奴役控制”的神话;

    还有一个最有趣的细节,白垃圾问他班上几个新疆穆斯林,“你们赞成新疆独立吗?”蓝眼睛的穆斯林悄悄说,“是的,我们想独立。”众所周知,中国整个西部都属欠发达地区,英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甚少,新疆就更少。这些新疆穆斯林来到上海学习英文,难道是为回家从事独立运动打基础么?还是打算尽力融入东部汉族都市的现代化生活?都这样了,还说什么“人心思独立”的神话呢?

    够了,够了。从所有这些的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出,一群群中国男女,怎样自觉不自觉地迎合这个白垃圾对中国的冷战偏见和种族主义偏见。一个来上海打工的白垃圾,能给他们什么呢?其实他们也不期望什么真的好处。就是自己在心理上已经彻底垮了,不为别的,就为争取白垃圾的认同,所以他们撒谎也要迎合对方的口味。这就是一付典型的逆向种族主义的风俗画。——来自西方的白垃圾,时刻不忘胡说八道给中国女人洗脑以维持住自己的”西方光环“;中国的男男女女,越是迷醉于他的西方光环,就越刻意迎合他的冷战思维模式以求他的认同,直至“玉体横陈,花容自献”以换取一点点“融入国际化潮流”的虚荣心。这样一个正反馈机制运行得如此之完美,无怪白垃圾吹嘘自己数年内玩了79华女,好一个东方的性乐园啊。

    4) 乐园里的不和谐音----白垃圾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愤怒和仇恨

    在这个逆向种族主义弥漫的东方性乐园里,白垃圾如鱼得水乐不思蜀。但是的但是,有时他仍然感到一丝的危机。就是乐园里,也少不了一两声不和谐音——

    那就是中国人渐渐苏醒的民族主义情绪。他切齿痛恨之——

    对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希望海峡两岸统一的心情,他斥之为“无知狭隘”;他喜欢听人支持中国的分裂;当他的中国情人附和抵制日货和敦促日本为历史问题道歉的诉求,他忍不住大发脾气——高涨的民族主义是危险的,你们被谎言、愤怒和憎恨所教育,那未来是让人担心的! 为了说服情人放弃民族主义情绪,他诱导她,“你应该以成熟的眼光看待社会”——成熟到什么程度呢?成熟到学会把SARS风波和日本屠杀等量齐观。

    对于一个把性事看得无比重要的白垃圾,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与他何干,以至男欢女爱中都忘不了破口大骂? 有点不可思议,但我倒想到一种解释,白垃圾自己也某种程度地承认了----也许有一天,这个国家会不一样,愤怒的人们会把我们这些外国人赶走……

    如果说,逆向种族主义的洗脑和正反馈奠定了这个白垃圾的性乐园,则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转强,中国的统一和强大,虽然还很遥远,却似乎已经在地平线上出现几丝光线,隐约威胁着白垃圾性乐园的明天。白垃圾没有说错,“这未来是令人担心的。”的确,太让他这样的人担心了,因为,一个真正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国,将再也不是白垃圾们的乐园。

    5) 逆向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中国的未来

    如果说花儿街日报吹捧的中国希望土得掉渣让人灰心,我却从白垃圾的不安和切齿愤恨中看到了一丝半许另一种“中国的希望”。百多年来,我们和西方的差距,无论是政治体制经济水平科技发展还是军事实力,都是不争的事实。逆向种族主义是这种落差带来的精神压力的体现,但从白垃圾的自白来看,这样的精神状态只能让中国人中的精英一族丧失理智,乃至沦为白垃圾的性玩具。而另一种声音虽然粗糙,虽然不成熟,却在暗暗涌动着,积蓄着力量。我不知道中国的未来属于谁。但我知道,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愿白垃圾的自白,能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也认识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未来。


  这篇垃圾稿件应该是转引他人文章内容最多的,希望不会因此而招致什么知识产权纠纷。

  联系到开篇沪上妇女摄像展览将要在德法举办,我真不知道沪上美女们要向全世界展现什么样的上海。看看上海妇联那套令人不胜其烦的说辞,通篇都表露着当今中国官场八股八卦的口气和文风,但相比起引文中白垃圾对沪上白领女人的立马横刀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云雨鸳鸯的骄人战绩,也实在很让人感觉表面上和实际上的的确确是冰火两重天。

  我们也对上海年轻女人在日本逢日本男人便上床的报道和所作所为耳熟能详了。这才是货真价实的改革开放,观念的改革加上躯体的开放,果然是中国精神的领头羊。

  如果说中国的未来就在上海,上海的中产阶级代表了上海的未来,而上海的中产阶级中的女人们能够如此作为,我们大概也真是应该为中国的未来大肆乌鸦嘴一番了。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