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原创首发]小蔡姐姐

 

 

 

 

丽丽认识小蔡姐姐的时候她已经守寡快三年了,还拉扯着两个男孩子,一个三岁,一个四岁。在那时候十七八岁的丽丽心里,二十六岁的小蔡姐姐怎么都不该跟“寡妇”二字联系起来。

小蔡姐姐很靓丽。她的靓丽不是漂亮,不太漂亮,颧骨有点高,嘴巴有点大,小蔡姐姐长得是那种叫做“有味道”的美。当然,丽丽是以后才懂得什么样的美叫做有味道的。那时候的丽丽只是非常喜欢跟她在一起,听她说,听她笑,听她讲故事。小蔡姐姐笑起来一脸的灿烂,似乎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能让她美丽的脸罩上乌云,当然那是小蔡姐姐刚搬来时候的印象。丽丽也是个善感的女孩子,她和她在一起不仅开心,而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小蔡姐姐从小就没有了父亲,跟舅舅长大的,舅舅是个著名的话剧艺术家,自己又没有孩子,不用说,舔犊之爱都在小蔡姐姐身上。小蔡姐姐当然也传承了舅舅身上的艺术细胞,她说话的时候喜欢做手势,喜欢在屋里走动,形容一个她喜爱的事件或东西的时候,那种姿态让丽丽觉得如果自己不跟着喜欢简直就罪过了,就太没细胞了。

她和她在一个不大的、但很考究的四合院里共处了五年。丽丽现在仍然把那个四合院看作她的生身之地,尽管她不是在那儿出生的,但她在那里住了很多年。

小蔡姐姐住外院的三间南房。小蔡姐姐管她的妈妈叫婆婆,两个男孩也跟着叫婆婆。小蔡姐姐上班的地方很远,在“山上”——西山的地质队,平时回不来,周末回来,所以平时是婆婆带着两个外孙——辛辛和地娃过日子。辛辛和地娃长的不一样,辛辛像爸爸,地娃像妈妈。妈妈长得好看可地娃不怎么好看,有点像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两只眼睛不对劲儿地大,而且因为淘气老挨打。周末经常听到小蔡姐姐说着说着嗓门就高了:“怎么哪怎么哪?”这就预示着地娃快挨打了。不过那时候的孩子皮实,挨打就挨打了,不像现在的孩子爱记仇。可是丽丽见不得地娃挨打,就跑过去护着地娃,跟小蔡姐姐说别打了。小蔡姐姐深深地看了丽丽几眼,就说你有空来找我玩吧。就这样,丽丽跟小蔡姐姐熟悉了起来。

小蔡姐姐的卧室是三间南房的东边那间,她把它布置得很有情调。门帘是一幅蓝白色小碎花布,床单被子是那年头还不多见的色彩鲜艳的大图案花布,晚上在台灯的照射下,整个房间的色调暖暖的。小蔡姐姐讲话剧:“董行佶演的阿巴公,最后是这样的,他的财富不是丢了吗?他怎么表现一个吝啬鬼积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没有了那种样子?他在舞台后部,靠着幕布的地方从这头窜到那头,嘴里在哀叫:天啊!我的钱啊!然后绝望地向前面伸着两只手说:你们谁见到我的钱了?我的钱哪儿去了?我应该到哪儿去找我不应该到哪儿去找?董行佶那个嗓音,厚极了好听极了,一辈子都忘不了。”“童超叔叔演的庞太监,买康顺子那场戏,你说他怎么琢磨的太监那个嗓音?又尖又沙哑,像鸭子叫:我可不要死的!怎么着?哈哈!又活啦!”我俩一起大笑。聊过几次天后,话题慢慢地就转到阿伟哥哥身上了。阿伟哥哥的照片一直摆在小蔡姐姐的床头柜上,很英俊轮廓很分明的一个大男孩,只活了25岁,死在了地质队。丽丽后来学着写东西的时候,写过一首《山的怀念》纪念小蔡姐姐讲的阿伟哥哥:

你倒下了

在进击顶峰之前

我拾起你的地质锤

把你的背囊挂上双肩

转过脸来

最后一次

面对这座山

不需要同你告别

虽然明天,我要走得很远

云带飘垂,在半山前

小鸟跳跃,在青草尖

山间的小路曲曲弯弯

通向天边

地质队员的路

没有终点

你说过

假如有那么一天

你愿意埋骨深山

在山的怀抱里

你会感到温暖

在山的怀抱里

你会香甜地安眠

我走了

我把你交给了大山

祖国的山峰

脉脉相连

不管走到哪里

你都跟我相伴

山体是你宽阔的双肩

清泉是你明亮的双眼

岩浆是你沸腾的血液

林涛是你深情的呼唤

哦,只要是在山里

你就和我在一起

直到永远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小蔡姐姐已经搬走了,但丽丽仍然生动地记得四合院里那些温暖的夜晚,那些温暖的夜晚里小蔡姐姐讲的阿伟哥哥的故事:

阿伟呀,他这个人怎么不知道为自己着想?怎么对人那么好哇?回北京探亲,每次在火车上都把座位让给别人,自己就那么站着,站回北京……爬山的时候,他总开路,要不就殿后,把吃苦的事都留给自己。有一次,那山很陡,一个人一脚没踩稳,滚了下来,不远处就是万丈深渊,阿伟在最后,情急之下用身体挡住了他,两个人一起往下滚,万幸,被一块石头挡住了。两人都一脸的血,爬起来,连话都说不出了,浑身发抖……没事的时候,我俩就躺在山顶上看云,一看一天……我刚跟阿伟好的时候他家不同意,说著名演员、导演的外甥女一定特别风流吧,后来见到了我,没想到是这么一个一脸稚气的天真的小女孩……我俩好的呀,一时一刻都不愿意分开……为什么学地质去地质队?浪漫呗,没想到那么苦……后来他病了,在地质队,血癌,没法治。我不信。他那么年轻、那么健康、那么有活力、那么高高大大的,怎么会得这个病?什么叫灭顶之灾?你不懂……那些日子怎么过来的?他说你要为两个孩子活下去,把他们培养成人……

丽丽喜欢文学作品,但她从小蔡姐姐那里第一次真切地体验了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真实的爱情、生离死别。那些夜晚好象她们三个人在对话,阿伟哥哥也加入了进来,不过他话少,只是默默地看着。

生活在继续。小蔡姐姐每周都要去山上上班,再在周末赶很远的路回家,而婆婆越来越老了,家里的日子挺艰难。小蔡姐姐问丽丽:你能帮我写份材料吗?我想请求组织帮助调回城里上班。丽丽当然帮忙。丽丽这样写:我们把青春都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了,我丈夫才二十五岁就牺牲在地质勘探第一线了。我现在是真正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两个孩子很小,老母亲风烛残年,我上班很远,户口在郊区,这一切都使得我这个孤寡家庭雪上加霜。现在该是组织上为我着想的时候了。小蔡姐姐拿上这封信,自己闯到部里,要求见部长。秘书问什么事?小蔡姐姐把信递了上去。秘书看了信,说放心,一定转达给部长。据说,部长看了那封信,很感动。很快,小蔡姐姐的工作调回了城里,在一个科研部门上班——挺幸运,碰到一个后来也一直有口皆碑的好部长。

回了城里,闲暇多了些,有人开始给小蔡姐姐介绍对象。小蔡姐姐一律不见,她说要守着阿伟。别人劝:你还年轻啊,不能这样过一辈子。小蔡姐姐问丽丽,我见不见呢?丽丽能说出什么来。后来小蔡姐姐见了,一个画家,那人很喜欢小蔡姐姐,对她很好,小蔡姐姐从一开始的无所谓,到慢慢地动了心,最后和那人结婚了。结婚后不久,小蔡姐姐搬走了。两个孩子跟继父相处得不错,还跟继父学画画。小蔡姐姐搬家那天,丽丽也去帮忙,她看着她把阿伟哥哥的相片郑重地包好,吻了吻,郑重地放进箱子里。

小蔡姐姐婚后回来过,因为那时婆婆和两个孩子还住在这里,后来都搬走了。丽丽和小蔡姐姐失去了联系,她只有她俩在四合院里的一张合影了,在葡萄架下面,两人换着衣服穿照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5 18:17:37编辑过]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
那时候的社会风气真好!小蔡姐姐调回城里上班,什么关系都不用找,什么礼也不用送,打份报告就成了。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儿?
俺是灭绝师太

回金秋妹妹:是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事。

版面乱七八糟,编辑了好多次才弄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4 14:36:15编辑过]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
LZ,中间有些文字是乱码。[em07]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没乱码,编辑以后有了乱码。
俺是灭绝师太
谢谢金秋和PSY小朋友的提醒.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

九命大姐一篇短文,涵盖了太多的信息量,假如扩充,几可是部长篇小说.

一个疯狂的时代,一幕永恒的爱情,一曲命运的悲歌,一场缘起缘落的友谊......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谢谢周熙先生鼓励。希望您多提意见。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

是的,我要提一个十分严重的意见!

您的版面,确实有那么一点看起来不够轻松~~可以考虑段落之间再空行哦

[em01]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以下是引用兮兮在2006-11-14 22:11:00的发言:

是的,我要提一个十分严重的意见!

您的版面,确实有那么一点看起来不够轻松~~可以考虑段落之间再空行哦

[em01]

天哪,今天发的时候,为了段落问题战斗了将近一小时,一调整就变成重复发贴,越删越重复,最后只好把全文都删了再重新贴的。

[em56][em58]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

先放在记事本上短行,再复制这里应该比较好.

九命大姐不必挂怀,我们开玩笑的,没那么严重.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严重欢迎九命写故事!要不然可惜了.

质朴温馨美丽,这是我读后的感受."小蔡姐姐"的命也应该算不错的吧.

回周熙:谢谢指点。知道是玩笑。

回逍遥:谢谢你勉励。不过我没法比你,细节全忘记了。没有细节写什么故事呀?只好写这样粗线条的东西。

谢谢梅茗妹妹指出我的笔误和对小文的鼓励。我用的这些表情图片还是你转的呢,我收藏的。连雅萍妹妹那样的资深真名网大侠还问我从哪儿找到的这些图片。

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

九命姐笔下的小蔡姐姐讲起话剧来,真是活泛啊,音犹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