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之重“论文大国”之轻[转]

张 琰

    虽然中国SCI论文总数居世界第9位,引文数居世界18位,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引文数却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
  “我有一个朋友发誓要在中国所有的文学类核心期刊上都发表一篇文章,他最后真的做到了,确实在每本文学类核心期刊上都发表了一篇文章。结果怎么样呢?他却变成了大家的笑柄。大家都认为他像农民耕地一样地在搞学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给本刊记者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例子。
  成为笑柄的不仅是这位老师,同样还有核心期刊,中国目前的学术界虽然外表看来一片繁荣,实际—上的创新能力却不容乐观。在采访的过程中,无论是知名学者还是学生都对当前学术界虚假繁荣的现象感到十分担忧,核心期刊只是诸多问题中显在而突出的一个。
  被委以重任的“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主编蔡蓉华老师对本刊记者说出了“核心期刊”诞生的背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期刊数量增长很快,价格增长也很快,图书馆的图书订购费远远跟不上期刊数量和价格的发展,于是全国各个图书馆每年订购期刊的时候就不得不面临着削减订购的数量的状况。这给图书馆订购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我们不知道哪些期刊必须订,那些可以不订。就迫切需要有一个对期刊作出评价的参考工具,而我们国家当时还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实用的参考工具。于是在198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决定联合申报一个对期刊进行评价的课题。”
  正如蔡蓉华所说,核心期刊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一项研究成果。核心期刊的意义最初只有两个:一是为读者方便,可以提高效率,便于集中查找某专业的大多数论文:二是为图书馆优化馆藏提供方便,而后来却渐渐被视作一个评价体系而更为广泛地使用着。
  她说:“现在学术界对核心期刊众说纷纭,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于核心期刊的使用不恰当造成的。我们在选录核心期刊的时候,是用期刊中发表的论文的学术价值来评估期刊的,但现在反过来了,人们用期刊的高低来评定论文的水平。虽然这个做法从宏观上看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个体而言,肯定会产生问题。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不可能篇篇都好,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也不是篇篇都差。我们只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定量计算,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认真地看。让核心期刊成为一个标准是恰当的,因为核心期刊根本没有这个特征。”
  由此可见,核心期刊背后的问题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因此,核心期刊就充当了替罪羊。在这个评价体系当中,每个人都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受到评价规则制约,不得不按照规则行事,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链条以及一派“繁荣”的学术界。
  “核心期刊”折射虚假繁荣的学术界
  韩毓海教授给本刊记者讲了发生在1954年的一个故事。1954年,山东大学的两个在读的研究生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对当时“红学”研究权威俞平伯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当时,他们四处邮寄这篇文章但都没有结果。后来经过他们导师的帮助,最终在山东大学的《文史哲》第9期发表了。当时毛泽东在读到此文后,做批注称“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此后,这两位作者李希凡、蓝翎就成了学术界的名人。
  韩毓海教授说:“那是发生在1954年的事情,当时学术环境不如现在宽松。而今天,在学术环境如此宽松的情况下,却鲜有力量的质疑之声,学术圈里是一团和气。大家各自闭门造车,你写的文章发在核心期刊上根本没人去看,有的人干脆找来几个哥们互相吹捧一下。如此一来,发表数量再多的核心期刊论文,真正有价值的却并不多。我看到一些论文,觉得真是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在争论子虚乌有的东西,却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说老实话,大家都心知肚明,根本是废纸堆上堆废纸,垃圾堆上倒垃圾。”
  中国目前有各种学术期刊一万余种,并且每年这个数字仍以极快的速度递增。据有关资料显示:以SCI论文为例,中国SCI论文增长明显,数量已由1991年的8997篇上升到2003年的49788篇,平均4.74年增长一倍。论文数量占世界份额也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991年的1.3%上升到2003年的4.5%,每5.98年增长一倍。但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虽然SCI论文总数居世界第9位,引文数居世界18位,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一单篇论文平均引文数却只有3.01次,居世界第124位。
  “核心期刊”何去何从
  目前,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无疑显示了中国学术自我检讨的努力,但大多数批评并不是着眼于探究学术失范的深层次原因,而更多的是情绪化地进行道德审判,急于将某些人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仿佛道德的审判一结束,学术批评本身就完成了使命。此类道德式的批判固然必要,但其意义却十分有限,因为道德上审判往往遮蔽了学术失范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韩毓海说:“学术界,一旦有个‘界’,那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核心期刊’象征着文化权利,这个权利必然被少数人所把持,这不可能有利于学术的进步,而且还会演变成公然的学术造假。”
  创新能力的丧失和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学者们认为造成目前学术界腐败现象频发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也是中国学术的真正危机所在。
  今年3月份,由国内109位知名学者、教授联名写了一封关于抵制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开信。记者采访到了其中一位,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智良。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的现象这几年特别突出,知名教授抄袭、剽窃、造假等问题,大家公开和私下都在批评,这次以教授联名的方式呼吁,希望学术单位,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从我做起,不仅是自己,还要教导学生和其他人,对学术腐败进行批评,再不这样做就很危险。”
  苏智良说:“我国学术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但可喜的是,现在逐渐地形成了一些民间的评估体制,比如史学会、哲学学会、文学学会等,这些民间的学会组织应该承担起评价评估的责任,但是目前我们大多数评估都是由政府出面进行的。比如说一些国家的社科项目评估、国家社科成果的评估,表面上说是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在做,实际上还是个官方的机构。没有利益关系的,民间的评估机制,如果形成这样的评估机制,也许就会好一些。”
  吊诡的“核心期刊”命名权
  何祚庥院士对“核心期刊”质疑重重,他问:“谁封过这些杂志就是核心期刊呢?现在,绝大多数国内的核心期刊都是自封的。据我所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没有这个规定,其他部门也都没有。那么,这些期刊凭什么来标榜自己是核心期刊呢?”
  作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主编的蔡蓉华对此也表示疑惑:“我从来没见过哪本期刊上写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这样的字样,如果要是有这些字样的话,说明是我们编的《总览》中收录了这个期刊。但事实上,我们也从来没有被授权说可以给某个期刊的封面上打印这些字样,至于一些期刊上赫然写着的‘中文核心期刊’都是期刊的自发行为。”
  针对此问题,本刊记者专门咨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管理司,一位姓徐的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某些期刊封面上写着‘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字样,并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而事实上,新闻出版总署对他们这样的做法也并没有什么规定和监管。我们只管规定在期刊封面上必须标注什么,而没有关于期刊封面上不许登载什么的规定。”
  另外,对于一些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说他们是有所耳闻的,但是“对于版面费这个事我们也没法管,我们没有规定说不允许他们收,收多少也没有具体的标准。而新闻出版总署也没有任何一部门负责管理此项问题。这应该是一空白吧!”
  今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开发表声明,取消了老百姓信任已久的“3·15”标志;“全国牙防组”这样公然印在牙膏包装上的“权威认证”也终于消失;学术界的“核心期刊”是否也会在不远的将来消失呢?那么,还有多少类似的打着“权威”旗号的评估认证体系在自我标榜中大行其道呢?

《瞭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49期

核心期刊是个狗屁

     一些表述令人费解。

     蔡蓉华说:“现在学术界对核心期刊众说纷纭,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于核心期刊的使用不恰当造成的。我们在选录核心期刊的时候,是用期刊中发表的论文的学术价值来评估期刊的,但现在反过来了,人们用期刊的高低来评定论文的水平。虽然这个做法从宏观上看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个体而言,肯定会产生问题。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不可能篇篇都好,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也不是篇篇都差。我们只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定量计算,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认真地看。让核心期刊成为一个标准是恰当的,因为核心期刊根本没有这个特征。

    上面这段话,最后一句看不懂。

    何祚庥问:“谁封过这些杂志就是核心期刊呢?现在,绝大多数国内的核心期刊都是自封的。据我所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没有这个规定,其他部门也都没有。那么,这些期刊凭什么来标榜自己是核心期刊呢?” 蔡蓉华答:“我从来没见过哪本期刊上写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这样的字样,如果要是有这些字样的话,说明是我们编的《总览》中收录了这个期刊。但事实上,我们也从来没有被授权说可以给某个期刊的封面上打印这些字样,至于一些期刊上赫然写着的‘中文核心期刊’都是期刊的自发行为。”
     按何的说法,绝大多数核心期刊的“核心”字样都是自封的,蔡说一些期刊上写着“核心”字样是自发行为。到底是大多数,还是一些?即使不是大多数,总是有一些期刊在假冒核心。这也能假冒?我能不能在我家门口挂一个牌子,“江苏省人民政府”?还有,这些假冒的核心已经假冒了不只一两年了吧?这事没人管?

    再看新闻出版总署徐某的解释:“某些期刊封面上写着‘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字样,并没有经过我们的允许。而事实上,新闻出版总署对他们这样的做法也并没有什么规定和监管。我们只管规定在期刊封面上必须标注什么,而没有关于期刊封面上不许登载什么的规定。”按这个说法,没有同意或禁止假冒核心的相关规定,但也没有禁止假冒的监管。那就放心大胆地假冒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2 20:24:29编辑过]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看来这个问题是一片乌龙啊![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