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这样发展丰富的

“范跑跑”、“王十元”……真TMD生动。

还有继续丰富的余地

将打倒王十元的斗争进行到底!
========================
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我们确实可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但是我觉得,一篇这样的文章不应该全部是揣测,应该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当然对于该文的作者来说,让他能采访到王石是在是强人所难,只是提醒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无论多英明的脑袋,如果全凭揣测写成的东西肯定不是非常可信的。
我们确实可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但是我觉得,一篇这样的文章不应该全部是揣测,应该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当然对于该文的作者来说,让他能采访到王石是在是强人所难,只是提醒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无论多英明的脑袋,如果全凭揣测写成的东西肯定不是非常可信的。
原帖由 童志刚 于 2008-5-27 15:04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img]
“范跑跑”、“王十元”……真TMD生动。
还有更狠的呢:王十的爸爸是王九,王九的爸爸是王八。所以王十是王八的孙子。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我记得那时刘少奇是写成刘少狗的,彭德怀则写成彭德坏。
俺也来说几句:
1。万科在第一时间作出捐款决定,又派人亲赴灾区,值得赞许。
2。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如果做了好事反倒挨骂,以后谁还敢做好事?
3。王石只是在错误的时间说了正确的话,(就像鲁迅笔下那位喝孩子满月酒时说孩子终究会死的人一样)不应该受到如此漫骂。
4。很多企业从不捐款,为什么都没人去说?
轻听夜雨 水绵绵 琴隐隐  
仰望星空 光灿灿 月悠悠
今天看了点资料,万科成都公司第一时间也做了不少事情的。
说白了 ,一向以秀功见长的老王,这次给万科起了副作用。
后面再如何补救也多少有些晚矣。
一个商人,最终的智慧还得是深入体味民族传统文化,不管好坏,首先得适应。否则,遇到危机,多年累计的形象一朝坍塌。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原帖由 心中有刀 于 2008-5-25 18:45 发表


“地震后万科都做了些什么?”

——概括起来,万科大致做了几件事:(1)关心员工,特别是川籍员工的下落和安全;(2)包机一架次,运送救灾物资;(3)挑了一个比较小的受灾点,直接帮助解决一些当地百姓的吃喝困难,并清理建筑垃圾;(4)请一些上海同济的“结构专家”或“抗震技术专家”同赴灾区考察;(5)公开宣布万科的捐款金额。

看来,说万科什么都没做是不行的,但它好象也没做很多。

万科员工自发的捐款行动,不能给万科记功,其间道理,跟公众给民政部账号汇捐款,不能算成民政部救灾一样。包机的事情细节不够清楚,没让人看明白究竟是那架飞机上的救灾物资全是万科出钱采购的,还是万科负担了那架飞机的航空运费。此外,上海同济的专家是否收了万科支付的报酬才随队前往灾区的,也很要紧:如果是,那专家的爱心不如万科,万科该受表扬,专家该被点名;如果不是,随行的专家没收过万科一文钱,那该表彰的是专家,不是万科。
几天前看了这个回帖,觉得有话要说,只留了个印。现在来说说。

记得心中有刀曾说过我喜欢概括(大致如此,没去找原话)。或许吧。看有刀的概括,觉得颇不全面,而且有主观之嫌。

1.万科在地震当天即捐200万。(或许有刀是觉得这200万大家都知道就不用算到万科地震后作的事情里了?在我的观念中,在地震第一时间的反应更能看出一个公司的责任感。这个时间、这个数额,国内没几家公司做到。)

2.万科在震后3个半小时内确认了成都万科业主的受伤情况,以及它的员工受损情况。(有刀是有意还是无意漏掉了万科对客户的关注?或者是因为万科在成都的业主都没受伤你就觉得不关心了?天,没受伤是多好的消息!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吧?每一个商家都应有这种意识和责任吧?有多少做到了?)

3.王石在13号发挥他的影响力多方募捐。员工开始捐款。(不知道大家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捐款的?)

4.除了飞机,万科还租了十几台大型机械供灾区使用吧?那可是灾区最需要的。(飞机上的东西是不是万科出的钱很重要吗?包飞机不用钱?)

5.建筑安全评估。(问问灾区的人,是否想知道自己的房子还能不能回去?清华和同济的专家有没有收钱我确实看不出来,但是,是否他们收了钱万科的做法就不值得赞扬呢?当然,你可以说那是它应该做的。没错,是应该做的。这正是我的观点:当灾难发生时,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最专业的,这样,能够发挥的效力最大,能够帮到灾区的也越多。如果万科忙着都跑去废墟上挖人,我觉得还真不如检测房子,让成都万科的业主至少敢回家。而且,万科不仅仅只对万科自己的房子作检测)

6.不知道有刀说的受灾小一点的地方是否指遵道镇?不知道有刀的标准是什么,希望不是以死亡人数来分级。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整个遵道镇登记居民有两万三千人,其中登记镇居民1215人,下属10个村一个社区。地震死亡人数482人。房屋损毁90%以上。死亡比较集中的是镇欢欢幼儿园,86名学生仅有22人幸存,5名教师死亡。镇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房屋局部倒塌,剩余部分都是危房,教学工作全部停顿。”在网上看到一些人以遵道镇风景秀丽而指责万科有图谋,我真不知道地震的那些地方有哪个不是风景秀丽。万科搭帐篷、修水管,解决吃喝问题。如果灾区到处都有这样的公司该多好?政府大规模的在灾区搭帐篷是从哪天开始的?

7.公开宣布捐款金额,万科的捐款除了在自己的网站上写,没到处宣扬吧?在网站上公布捐款金额是万科例行的做法。当然,别人可以说那个数字还不够丢人的呢。

8.我以为,从万科震后做的事情来看,万科迅速做了它最专业、最该做的事情。其震后的一系列行为是值得称道的。不应该因其捐款危机而扩大化抹煞其他。

9.捐款引起的轩然大波的确是王石的失误,但我不以为是数额上的问题,更不能因此得出责任感不强的结论,而是对局势的判断失误以及言论失误。说实在的,如果我有万科那么多钱,我捐点做个样子就行了。其他的全部拉下去自己搞,有资源、有能力,何必假借他人?自己去做可以保证每一分都用在灾民身上。

10.有人说万科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不知道除了再多捐点钱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能否比万科已做的反应更好且更快?
王十元、范跑跑、韩脑残,……还会有吗?俺仍在观望中。
原帖由 平头百姓大非 于 2008-6-3 19:09 发表
王十元、范跑跑、韩脑残,……还会有吗?俺仍在观望中。
把三人列在一起,容易让人误解他们是一类人。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范这人不用提了。
王这人不了解。
而韩寒,我蛮喜欢这小伙子的。多数时候他的见识都比许多年长于他的人深刻。反感给人乱起侮辱性外号。不是反感大非。我当然知道大非仅是转贴而已。
原帖由 初十 于 2008-6-3 00:47 发表


、、、

记得心中有刀曾说过我喜欢概括(大致如此,没去找原话)。或许吧。看有刀的概括,觉得颇不全面,而且有主观之嫌。

1.万科在地震当天即捐200万。(或许有刀是觉得这200万大家都知道就不用算到万科地震后作的事情里了?在我的观念中,在地震第一时间的反应更能看出一个公司的责任感。这个时间、这个数额,国内没几家公司做到。)

2.万科在震后3个半小时内确认了成都万科业主的受伤情况,以及它的员工受损情况。(有刀是有意还是无意漏掉了万科对客户的关注?或者是因为万科在成都的业主都没受伤你就觉得不关心了?天,没受伤是多好的消息!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吧?每一个商家都应有这种意识和责任吧?有多少做到了?)

3.王石在13号发挥他的影响力多方募捐。员工开始捐款。(不知道大家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捐款的?)

4.除了飞机,万科还租了十几台大型机械供灾区使用吧?那可是灾区最需要的。(飞机上的东西是不是万科出的钱很重要吗?包飞机不用钱?)

5.建筑安全评估。(问问灾区的人,是否想知道自己的房子还能不能回去?清华和同济的专家有没有收钱我确实看不出来,但是,是否他们收了钱万科的做法就不值得赞扬呢?当然,你可以说那是它应该做的。没错,是应该做的。这正是我的观点:当灾难发生时,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最专业的,这样,能够发挥的效力最大,能够帮到灾区的也越多。如果万科忙着都跑去废墟上挖人,我觉得还真不如检测房子,让成都万科的业主至少敢回家。而且,万科不仅仅只对万科自己的房子作检测)

6.不知道有刀说的受灾小一点的地方是否指遵道镇?不知道有刀的标准是什么,希望不是以死亡人数来分级。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整个遵道镇登记居民有两万三千人,其中登记镇居民1215人,下属10个村一个社区。地震死亡人数482人。房屋损毁90%以上。死亡比较集中的是镇欢欢幼儿园,86名学生仅有22人幸存,5名教师死亡。镇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房屋局部倒塌,剩余部分都是危房,教学工作全部停顿。”在网上看到一些人以遵道镇风景秀丽而指责万科有图谋,我真不知道地震的那些地方有哪个不是风景秀丽。万科搭帐篷、修水管,解决吃喝问题。如果灾区到处都有这样的公司该多好?政府大规模的在灾区搭帐篷是从哪天开始的?

7.公开宣布捐款金额,万科的捐款除了在自己的网站上写,没到处宣扬吧?在网站上公布捐款金额是万科例行的做法。当然,别人可以说那个数字还不够丢人的呢。

8.我以为,从万科震后做的事情来看,万科迅速做了它最专业、最该做的事情。其震后的一系列行为是值得称道的。不应该因其捐款危机而扩大化抹煞其他。

9.捐款引起的轩然大波的确是王石的失误,但我不以为是数额上的问题,更不能因此得出责任感不强的结论,而是对局势的判断失误以及言论失误。说实在的,如果我有万科那么多钱,我捐点做个样子就行了。其他的全部拉下去自己搞,有资源、有能力,何必假借他人?自己去做可以保证每一分都用在灾民身上。

10.有人说万科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不知道除了再多捐点钱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能否比万科已做的反应更好且更快?
回初十和尚:

你可能真的喜欢概括,就像我可能真的那么说你。概括都是主观的,不论是你的概括,还是你家孩子的概括,都一样。

下面是我对你的回帖的回帖:

(1)你说“万科在地震当天就捐了200万元”,我不知道此事,若果真如此,数字不小,但这跟王石有什么关系,总不能算作他捐了200万吧?

(2)你说“万科在震后3个半小时内确认成都万科业主的受伤情况,以及它的员工受损情况”,有刀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哪里有报道(可能万科自己的杂志上会那么说),这里不存在忽略不忽略的问题。万科跟我没关系,王石在我心目中也印象不深,假如他站在我跟前,我可能连哈罗都懒得说。成都万科关心业主安危,如果属实,那是好的,我不会说他们做得不对,但我觉得,对比别的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直接在地震灾区救死扶伤,我们不应该给万科式的关心打很高的分,不然良心就出问题了。

(3)王石如果在13号就开始积极募捐,那当然值得肯定,不过据我所知,他显然不是最早的募捐者和捐款者,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感谢需要考虑正确排序。

(4)万科出钱租了很多工程机械救灾吗,哪里有报道?飞机上的救灾物资如果不是万科出的,万科只是出了航空运费,那就不该把情况说成“万科提供了一架飞机的救灾物资”,就算那满满一飞机的物资价值竟抵不上运费,我们也不能那么说。

(5)关于建筑安全评估,得把它跟救灾义举联系在一起看,有刀先前的看法有什么问题?如果万科花钱聘请建筑专家到处看房子,然后不停地发布评估报告,让人们对该不该回家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万科自然是在做好事,相比之下,在灾区收费看房的专家的人格高尚程度自然被比下去了。反过来,如果万科根本没花钱,专家们全是在免费为灾区民众出力,那我们该铭记那些专家的名字,为什么要给万科记功?

(6)我所说的受灾较小的点,特指你先前转的帖子里提及的万科救灾地点,那确实是个小地方,没发生地震的时候它是,受灾以后,也还是个很小的地方,我没说错。从企业的实力来看,我不认为万科做了它能做的事,它出了力,但尚未尽力。

(7)万科对自己的捐款有没有公开宣传?我觉得有。我从不登录它的企业网站,王石也没派人跟我说这事儿,我就是从新闻媒体那里知道万科捐款的,你说万科有没有宣传?——虽然捐款之后适当做点宣传也无可非议。

(8)我不知道万科“最专业”的是什么事情,想了想,好象是从房地产市场上赚钱,这个抹杀不掉。别人都在救灾,它专注于赚钱,很值得夸耀吗?我觉得不。至于万科“最该做”什么,我不知道,也没打算强求万科知道我的想法或按我的方针办,反正王石眼里的“最该”跟我的不一致。

(9)王石是不是错了,王石一定很明白。如果他把自己的想法长期隐藏,那么他虽然没有说错,但想的仍不对。

(10)做得不如万科的人或企业,仍可以批评万科的。是这样。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1. 晕!难道有刀一直认为引起轩然大波的200万是王石捐的?王石捐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媒体能挖出王石个人捐了多少。而这200万与王石的关系,就是一个替人管钱的人在授权范围内捐出的数字。

2.请看52楼你引用部分。我只是做了点简单的算术。“但我觉得,对比别的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直接在地震灾区救死扶伤,我们不应该给万科式的关心打很高的分,不然良心就出问题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还是存异吧。

3.请看52楼你引用部分。“王石如果在13号就开始积极募捐,那当然值得肯定,不过据我所知,他显然不是最早的募捐者和捐款者,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感谢需要考虑正确排序。”ok,13亿个序号,我同意你的说法,万科排不到NO.1。

4.请看52楼你引用部分。至于飞机上的物资是不是万科出资买的,请根据以下文字判断。不过,如果你说并不明确就是万科买的,存异吧。“7:30,在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的全力协助下,万科武汉公司包下一架专机,向灾区送去急需的924口锅、卫生巾及护垫各1万片、3000个口罩、3000双手套、100顶帐篷、2100瓶84消毒水、5700袋板蓝根、1000盒止泻药氟哌酸、720瓶清凉油、600瓶风油精、60桶油、500斤盐、1万双筷子、200个水勺、10000个饭碗、4000个饭勺四大类共16个品种,共计8吨的赈灾物资,由4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陪同送往成都。剩余超载物资3076口锅等暂留武汉,再想其他办法运往灾区。”万科在包机之前还送了两批药品、食品等物资。

5.万科如何做的建筑安全评估,有没有发布评估报告,有没有告诉人们该不该回家,我只能根据上下文判断这个勘测是在四川省建设厅授权下做的。“13:30,王石带领国内结构专家队前往都江堰勘测灾后建筑情况。”这句话自己判断吧。存异。

6.“我所说的受灾较小的点,特指你先前转的帖子里提及的万科救灾地点,那确实是个小地方,没发生地震的时候它是,受灾以后,也还是个很小的地方,我没说错。”对这样的说法,我无语。

7.“万科对自己的捐款有没有公开宣传?我觉得有。我从不登录它的企业网站,王石也没派人跟我说这事儿,我就是从新闻媒体那里知道万科捐款的,你说万科有没有宣传?——虽然捐款之后适当做点宣传也无可非议。”存异吧。

8.“我不知道万科“最专业”的是什么事情,想了想,好象是从房地产市场上赚钱,这个抹杀不掉。”试着说一句:我不知道**律师事务所最专业的是什么事情,想了想,好像是赚钱,这个抹杀不掉。
“别人都在救灾,它专注于赚钱,很值得夸耀吗?我觉得不。至于万科“最该做”什么,我不知道,也没打算强求万科知道我的想法或按我的方针办,反正王石眼里的“最该”跟我的不一致。”万科在救灾中的所作所为全部免费。如果你觉得他为遵道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那么,存异吧。

9.从有刀的回帖中我明了了一些万科之所以遭到那么猛烈抨击的原因。这个话题我没有更多可说的了。
13亿个序号,我同意你的说法,万科排不到NO.1。
=============================
从前倒是有这样的排名的:七七抗战爆发,我家一个长辈率先捐款,拿的一号收据,现在的静安区志里还专门做了小传,称为:卢沟桥事变后捐款抗日第一人。现在有电脑技术,这个排名更好做了,只是这样捐款都要进电脑了,不太方便。
原帖由 初十 于 2008-6-4 10:45 发表
1. 晕!难道有刀一直认为引起轩然大波的200万是王石捐的?王石捐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媒体能挖出王石个人捐了多少。而这200万与王石的关系,就是一个替人管钱的人在授权范围内捐出的数字。

2.请看52楼你引用部分。我只是做了点简单的算术。“但我觉得,对比别的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直接在地震灾区救死扶伤,我们不应该给万科式的关心打很高的分,不然良心就出问题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还是存异吧。

3.请看52楼你引用部分。“王石如果在13号就开始积极募捐,那当然值得肯定,不过据我所知,他显然不是最早的募捐者和捐款者,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感谢需要考虑正确排序。”ok,13亿个序号,我同意你的说法,万科排不到NO.1。

4.请看52楼你引用部分。至于飞机上的物资是不是万科出资买的,请根据以下文字判断。不过,如果你说并不明确就是万科买的,存异吧。“7:30,在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的全力协助下,万科武汉公司包下一架专机,向灾区送去急需的924口锅、卫生巾及护垫各1万片、3000个口罩、3000双手套、100顶帐篷、2100瓶84消毒水、5700袋板蓝根、1000盒止泻药氟哌酸、720瓶清凉油、600瓶风油精、60桶油、500斤盐、1万双筷子、200个水勺、10000个饭碗、4000个饭勺四大类共16个品种,共计8吨的赈灾物资,由4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陪同送往成都。剩余超载物资3076口锅等暂留武汉,再想其他办法运往灾区。”万科在包机之前还送了两批药品、食品等物资。

5.万科如何做的建筑安全评估,有没有发布评估报告,有没有告诉人们该不该回家,我只能根据上下文判断这个勘测是在四川省建设厅授权下做的。“13:30,王石带领国内结构专家队前往都江堰勘测灾后建筑情况。”这句话自己判断吧。存异。

6.“我所说的受灾较小的点,特指你先前转的帖子里提及的万科救灾地点,那确实是个小地方,没发生地震的时候它是,受灾以后,也还是个很小的地方,我没说错。”对这样的说法,我无语。

7.“万科对自己的捐款有没有公开宣传?我觉得有。我从不登录它的企业网站,王石也没派人跟我说这事儿,我就是从新闻媒体那里知道万科捐款的,你说万科有没有宣传?——虽然捐款之后适当做点宣传也无可非议。”存异吧。

8.“我不知道万科“最专业”的是什么事情,想了想,好象是从房地产市场上赚钱,这个抹杀不掉。”试着说一句:我不知道**律师事务所最专业的是什么事情,想了想,好像是赚钱,这个抹杀不掉。
“别人都在救灾,它专注于赚钱,很值得夸耀吗?我觉得不。至于万科“最该做”什么,我不知道,也没打算强求万科知道我的想法或按我的方针办,反正王石眼里的“最该”跟我的不一致。”万科在救灾中的所作所为全部免费。如果你觉得他为遵道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那么,存异吧。

9.从有刀的回帖中我明了了一些万科之所以遭到那么猛烈抨击的原因。这个话题我没有更多可说的了。
回初十:

1.搞不懂你为什么晕。有刀没有认为“引起轩然大波的200万是王石捐的”,根据媒体上的消息,王石说捐200万元是万科董事会授权许可的捐款上限。王石个人捐款多少的确不清楚,但完全没有必要把那个金额想象得很高。王石之所以惹来一片骂声,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万科职工的慈善捐款以每人不超过10元为宜。

2.同意存异。

3.在企业捐款名单里,论金额和捐款先后,万科的排名次序都不靠前;在个人捐款的名单里,王石的排名不知在哪里。这是事实。

4.我的52楼引用的都是你帖子的内容,但我不知道那些信息是从何而来的,所以,万科有没有出钱包飞机救灾的善举,请允许我暂不确认,好吗?飞机上的物资是谁掏钱买的,现在更争不清楚。

5.关于“万科如何做的建筑安全评估,有没有发布评估报告,有没有告诉人们该不该回家”,我判断不出什么结果。我赞成各自保留意见,但存下来的“异”首先是关于事实的,而非对事实的不同看法。你相信万科做了很多,而我不怎么信,也就不那么看。

6.你“无语”,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7.同意“存异”处理。

8.我想你一定同意,万科“最专业”的不会是救灾,对此,我们应该有共识。在我这个律师看来,最会赚钱的律师事务所一定不是最专业的。我不是最会赚钱的律师,也不是最专业的律师,这个抹杀不掉。我只说万科最专业的是在房地产市场里赚钱,没说它在救灾中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赚钱”,这也是事实。

9.我想表达了一些对万科和王石的批评,多少能够说明这家企业和这位企业家给我的印象,他们根本不是什么道德典范,虽然我并不期待他们是。对与此有关的话题,我还能说更多,谢谢你给了我表达的机会。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王石的角色错位

郭霞(中国青年报2008-06-04)

    近来王石和万科受到舆论的责备。就我而言,当看到王石那篇博客时,作为一个有过企业和NGO双重从业经验的人,我的第一感觉是,话说得都没错啊,不但对上市公司负责任,还说出了我们NGO人的心声。后来想想,觉得是时机有问题,可能没有考虑到灾难之中公众的情感。直到事情过去几天了,沉下来重新检讨时,突然发现,确实错了,但不是时机,而是角色。
    王石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还担任了很多社会公益机构的工作职务,做企业一流,做公益也实实在在,他因此曾被网络舆论追捧为“人民榜样”。然而这也是他麻烦的开始。
    “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
    在这句话中,“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这个分句,我们看到王石坐在万科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媒体说话。然而紧接着的后半句“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这就突然间坐到公益机构的媒体沟通会上来了。该篇博客的后续内容里,也有类似的挪移现象。
    企业的目标是长期和短期的利益,归根结底到赢利;而公益组织从事的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经营企业与管理公益机构,这两者无论从价值诉求、基本原则、执行方式、管理运作和效果评估上,都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是私人事务领域和公共事务领域的根本性差异而导致的,这个差异几乎不可调和。
    从这样的视角看,王石身上的难题就是,身兼数职、一人跨两界,如何平衡?而这种时候,尝试将企业行为和公共行为一起来表述和阐释,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现任美国财长Hank Paulson,他曾身兼高盛总裁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董事会主席,他不能够坐在高盛的发布会上去代表高盛讲解TNC的环保理念,也不能坐在TNC董事会里面说高盛的利益,更不能坐在美国财长的发布会上去帮TNC募资。但是,只要他明确地坐在某一个机构办公室里面,明确地站在这个机构的立场上发言,一般都是不会有问题的,即便有个别的媒体和公众会有挑战,但也不会太过影响主流公众的看法。不然,他就一定会被媒体说是在用TNC洗高盛的黑钱,然后贿赂总统当上财长的。
    回到王石身上,我们会看到他的表述中皆混有企业立场和公益机构立场。在一篇博客里面,甚至在同一句话里面,将私利领域和公共领域中即便是最专业负责的话说出来,也会失去各自的光辉和公信力。
    如果只是这样,可能还不至于引起如此大规模的言论攻击。在一个公共领域开放的国家中,很多企业家都参与在公共领域里面,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公益机构领袖,都有企业家的身影。久而久之,公众就慢慢习惯和接受企业家的双重身份了,他们自然就能用判断公共事务的角度去理解你坐在政府办公厅说出来的话或者坐在NGO发布会上说的话。然而我们的制度环境使我们缺少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公共事务长期只是政府的事,信息高度不透明,公众对公共事务很陌生,缺少公共权利和公共事务能力,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何为非政府机构。而同时,近年来由于愈来愈多的企业家捐资从事公益事业,企业家在媒体上逐渐成了公共事务领域活跃的角色。许多人就将此理解为老板们一边谋利一边谋名,要名利双收,认为公益只是企业利益的扩展。他们不清楚或是忽略了,现代公益事业往往正是随着市场和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企业家身兼企业家和公益人士身份本是成熟的市场社会极正常的现象。
    王石留给公众的印象就是一个著名企业家,在他博客的表述中,又并没有把企业董事长的身份明确撇开,公众自然理解为一个企业家在对他们说话。既然是企业家在说话,就要站在企业的利益出发点上,不应该在此探讨如何利用企业来推进公共事务的问题。鸡有鸡路,马有马路,公共事务领域与企业经营领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逻辑原则不同,既不能扭曲企业来适应公共事务,也不能扭曲公共事务来适应企业。王石正好处在这个困境中,一会儿用企业原则来谈论公共事务,一会儿用公共事务原则来谈论企业,结果两边不讨好。
    中国在互联网的刺激下,正从一个封闭社会中走出来,公共领域逐步向公众开放,长期被压抑的没有话语权的普通网民,还处于忽然自由带来的放纵与狂欢中,哄然参与干翻一个名流,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平等代偿。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官员,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大家面对公共舆论的兴起和公共领域的开放都有些手足无措。理性务实如王石者,也没有能号住公共舆论的脉搏。
    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老子云:“孰能浊而静之徐清?”水浑浊起来了,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之,不去乱搅,自然会沉清下来。中国公共话语领域的成熟,还待自然生长。
慈善也是一种不能过度开发的资源  
2008年06月06日 08:32:49  来源:现代快报  


    自然资源不能过度开发,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这一点如今已是共识。慈善呢?是否也属于一种不能过度开发的社会资源?对于这一点,最近屡次上演的逼捐事件,似乎已经模糊了原本应该很清晰的答案。

    6月5日,万科股东大会16亿A股以99.8%的赞成率通过向灾区追加援建1亿元的计划,之前捐款200万引起舆论大哗,到如今增加一亿援建,恐怕多少有舆论压力的作用在里面。在此次股东大会上,万科董事长王石为自己此前“捐200万是合适的”这一言论给万科品牌形象带来的伤害作了道歉,并表示此前在博客中与网友的论战是“不合适”的。

    我不明白王石为什么道歉,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只是在董事会的授权下作出了捐款200万的决定。需要说明一下,万科年度慈善基金预算是1000万,其中800万已经用于捐助年初的雪灾,所以王石有权决定的捐款只剩下了200万。至于股东大会追加预算,王石个人又捐了多少,那是另外的事。王石做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情,却因为200万捐款被多数网友认定太少而遭受连番指责甚至唾骂,最后不得不一而再地出面道歉,这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更可怕的是,此次万科和王石对舆论的妥协,还让慈善资源在压力下被过度开发。

    慈善也是一种资源,也应该有节制地开发,对于个人来说如此,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正如翁虹在其博客中所说:“慈善不是比赛,不能看一时一地,也许一个人多年来捐了很多次款,但你只看到他一次捐出的数额并不多,就说他没有爱心,这是很不公平的。”其实在此次赈灾中,不仅随意公布捐款人名单和数额已经屡见不鲜,而且还有很多网民列出了诸如“外资企业铁公鸡榜”“作家捐款排行榜”这些透着杀气的榜单。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列出这样的榜单,慈善说到底是一种很自我的选择,爱心不应该被任何东西绑架。

    好了,现在你列出了这些榜单,上榜的企业和名人迫于压力不得不追加捐款满足很多人的逼捐心理。但慈善这个社会资源,其总量是相对固定的,不可能因为舆论压力而无限放大,对于这些被逼捐者来说,他们这次的捐款超过了自己的心理预算,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那么,在今后舆论压力没有这么大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少捐一点,从而达到一种慈善总量的平衡。当然,最坏的结果是,这些被逼捐者已经厌倦了这种没有尊严的慈善,从此不再热心于慈善事业,那么,逼捐反而就因过度开发慈善资源而成了涸泽而渔。

    没有人愿意被绑架,慈善者也是如此;没有人有权绑架他人,即使有着善意目的的舆论同样也是如此。慈善需要尊重和宽容,慈善资源需要呵护,而不是貌似正义的逼捐和过度开发。(赵勇)
王石也没有什么错,问题偏偏在于,他那一刻太正确了,正确得让国人突然不喜欢他了。
咱们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家国一体,无论哪个社会层面,内心里还是追崇一个“义”字。从现代企业治理肯定是不成的,但在危机处理上,偏偏又需要企业拿出那么个姿态来。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这个歉应该道。

王石无条件道歉是在股东临时大会上对股东说的。对股东来说,王石当然应该道歉。因为他的言论给万科造成了危机,影响到万科的美誉度,甚至可能影响股东的利益。

对王石个人来说,第一次见到他对自己捐赠的表述。“历年他都将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公益活动,2001年至2008年6月,他已用税后个人收入捐赠了1200多万元,而2001年至2007年底,他的收入总额是1938万元,用于捐赠的比例远远超过了收入总额的三分之一。他的广告收入百分之百用于公益事业。王石还表示,他所获得的管理层激励的收益中用于公益的只会比三分之一多,不会少。”

这个说明和表白很让人觉得悲哀。还真像冯仑说的要脱下裤子。
王石确实绝非远离慈善的人,很可惜,这次事件估计要列入企业家危机管理教材案例。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原帖由 兮兮 于 2008-6-6 18:23 发表
王石确实绝非远离慈善的人,很可惜,这次事件估计要列入企业家危机管理教材案例。
赞成!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