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救市不如济贫

  
  
  水仙长在咖啡杯里
  
  乱为房贷担保而陷入困境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在取得850亿美元政府注资后的短短数天时间里,其高级管理层便在加州的阳光海滩上挥霍了由全体纳税人买单的44万美元。其内容除豪华套间外,佳肴、美酒、SPA和修脚趾甲也一应俱全。而在地球的其他角落,那些朝不保夕的业务员们却在挖空心思地向忧心忡忡的客户们解释继续投保的种种好处。值得一提的是,使整个保险行业因肆无忌惮的坑蒙拐骗而声名狼藉的无固定底薪业务员制正是AIG旗下——友邦保险的一大发明。
  许多迷信制度的人总以为制度的强制力可以将人性的恶质面加以约束。但在企业家精神与金融纪律都为短期追求而打破的今天,这种把亏损当“学费”,鲜廉寡耻地滥花纳税人金钱的光荣传统从正斯大林同志的墓穴里漂洋过海来到了民主资本主义的核心阵地——自由女神脚下。
  事实上,早在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和其他欧洲左派经济学家们就已敏锐地发现,资本是个从头到脚都滴着污血和脏东西的怪物,为了追逐高额利润,道德、荣誉、亲情都可以成为肆意践踏的对象,甚至触犯法律、杀人越货也在所不惜。更可怕的是,这种短期利润的背后,是整个社会从物质到精神的长期损失。前一种损失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衡量,即一个社会在一定生产能力下,在一定时间中创造的物质财富总是有限的,因此资本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往往会造成一小撮及其富有的特殊利益者,以及绝大多数毫无购买力的贫困阶级。当生产的理由——消费达到了某个临界点后,因追求利润而过度投资的剩余产能便成为了虚耗财富与资源的无底洞,这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当生产相对过剩现象发生后,随之而来的便是 “降价——亏损——减收——再降价……”的通货紧缩循环。所幸的是,在通货紧缩循环的中后期,普通人的绝对购买力将通过物价的剧跌而得到提振。于是,新的一轮经济周期重新开始,可这一过程毫无疑问是漫长、痛苦甚至带有血腥味的;在无形的后一种损失方面,资本的滥用往往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加剧社会的对抗性冲突,这在繁荣时期也许能被个人财产的增加所掩饰,但当危机降临时,却可以把社会推向解体的边缘。1929年大萧条时,许多产业工人重新变成自耕自食的小农经济从业者便是最佳例证。
  马克思的错误就在于,看到了病根在市场,却开出了错误的药方——取消市场。事实上,现代经济学已经给出了更好的答案:让穷人也能够消费。一方面,穷人也和种群中的弱者一样占了人群的绝大多数,而这些人往往也比富人更具消费的欲望。另一方面,人们常说“穷生邪念”,指的就是在生活的困厄面前,穷人没有抵御堕落的资源,当面临“坚持道德等于死,放弃道德等于生”的两难选择时,人性的弱点往往已经决定了最后的取舍。
  然而,现代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并没有像马克思预言的那样,爆发无产阶级革~命,那是因为,资本主义做到了这一点。可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其方法仍然是把成本向外分摊的一个过程。除了在殖民主义时代那样赤裸裸地掠夺外,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确立的美元体系更是一把看不见的刀子,在全球范围制造赤贫与动/乱: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全球石油的开采成本(未算中间成本)从20世纪初的1美元一桶涨到了1970年代的10美元一桶,可美国投资者仍然通过掌控大量期货市场的空头头寸(一方面也是套期保值需要),使石油价格一直保持在十多美元的低位。这就直接导致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限产行为,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又大力抬高工业品(特别是武器)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价格,这样一来一去,许多国家在对外贸易上便遭受了惨烈的损失。而1971年前后,美元解除金本位制,更为美国大肆印刷钞票制造全球性通货膨胀从而不知不觉地从大家手里偷走财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管1980年的滞涨局面似乎已经预示着这种模式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已走到路的尽头,可是随后中国、东欧、俄罗斯重返世界市场又使金融资本主义者找到了绝佳的套利场所。然而,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美国、英联邦、欧盟、日本十几亿人高高在上享乐,中国、印度、越南、拉美、东欧三十亿人充当劳工,全球贫富分化激烈加剧的情形,这样一来,十九世纪的伦敦被扩大到了整个地球的范围。
  随着日本、美国、西欧纷纷进入人口老龄化,甚至负增长的时代,以往为满足发达国家而形成的全球产能,已明显过剩。这样一来,全球的总供给将大大超过总需求,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即将成为现实。因此,以放开银根和向金融市场注资为内容的策略,除了透支全球现行货币体系的信用外,似乎并不能取得力挽狂澜的效果。因此,扩大全球总需求,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事实上,我们可以算这样一笔帐,以2001年全球劳工组织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那么,从事贸易行业的发展中国家劳工大概有2.4亿人之巨,假设中国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即6000万人。那么,我们以2006年农民工平均工资1000元人民币/月为基准,按7.5元人民币兑1美元,每年工作300天(实际上远远不止,此处为取整方便)换算,这些人的日薪只有可怜的5美元多一点,而在澳大利亚,最低时薪也需10澳元(相当于6.3美元,按一天八小时算,就是50.8美元),可见中国工人薪金之低。假设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中国工人增加1美元的工资,这样就可以为中国工人提高近20%的购买力,按第一年4倍的乘数效应,中国工人的总需求就可以增加540亿美元,以2007年的中国GDP三点四万亿美元记,这多出的消费能力就占了1.6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每年为劳工补贴增加1美元的补贴,那么到第十年,工人的工资水平就可以增加到每天14美元,按乘数效应递增的规律,将乘数系数扩大到6.5倍,那么中国工人的总需求就可以增加到11250亿美元,这就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三分之一了,而拉到内需带来的就业增长和产业创新还没有计算在内。更重要的是,这笔钱是中国政府完全出得起的:因为这十年中国总共只需投入9000亿美元,平均下来每年也只要900亿美元(实际上,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累进投入过程)。相比之下,中国一年的公务消费就有近1000亿美元。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达成协议,以合作分摊的模式向穷国的穷人发放消费补贴,那么拉动全球需求的同时,也可以逐步消除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国际经常账目失衡现象。这样一来,济贫投资的回报率将远远比救助富人要高。
  当然,从长期来看,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将全球紧密地连为一体,因此,政策的同步性就可以达到很好地保障。为消除贫困和动/乱的根源,全球还应在制度建设和公共管理上加强以下方面的合作:
  
  1、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降低目前商品、股票、外汇等投资领域的杠杆率;
  2、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使之更多地在世界范围内担负起必要的社会责任;
  3、坚持自由市场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4、促进全球各国民主化建设,保证真实、独立信息的自由流通;
  5、强化联合国权威,制订全球性的最低人权标准(如禁止童工协议、最低工资、失业及医疗保险等),高福利国家削减福利,低福利国家增加福利,促进全球人口自由流动;
  6、恢复美元金本位体系,减少各国货币汇率波动。
  
  也许有些人面对这样的方案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是笔者想说的是,在20世纪初的美国,工人们同样不享有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养老金等福利,可是仅仅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这一切却成为了全世界的人都愿意享有的东西。是的,不要说不可能,因为一切事在人为。
制造业劳动力的价格是由农业劳动力价格决定的,在中国当下,尤为如此。可以很简单地想象,若广东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平均工资能保证在3000元,那么,全中国的农业游离人口就会乌泱泱地涌入那里,而这只不过是想象,不会真实发生,因为,要么因劳动力持续涌入,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工资价格就自动降低下来;要么,一定是广东省政府颁发政令,禁止外地人口涌入广东打工,或者比如限令那些那些行业禁止使用外地劳工。
平均地价由劣等地决定这是人人皆知的经济学原理,劳工价格也一样。但我在这里想谈的是,这一轮全球救市真不如济贫,毕竟这些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太严重了。比如在广东造鞋,运去美国卖,然后空船回深圳继续装货,就这个过程便浪费了近30%的油料。而生产这些鞋的中国工人,却十年没涨工资,直到2004年闹农民工荒以后才开始改善。这样失衡的经济体系,总有一天会结束。
“假设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中国工人增加1美元的工资,这样就可以为中国工人提高近20%的购买力,按第一年4倍的乘数效应,中国工人的总需求就可以增加540亿美元,以2007年的中国GDP三点四万亿美元记,这多出的消费能力就占了1.6个百分点。”
帐不是这样计算的吧?据我所知,现在是鼓励老百姓消费的高昂的奢侈品,日用品的消费并不能刺激增长消费需求,所以才有消费券,购买家电补贴等政策。
当然,福利政策如果向穷人倾斜,那真是体现了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能力。
消费券其实也应该算作广义货币(M2 or M3)的一种,目的是(在一定有效期内)鼓励国民消费,清空库存,往往由国家以记名形式向在册人口发放。现在让农民买家电、汽车,个人认为和1980年代计生干部去农村宣传“国家给你养老”是一个性质。本人倒是认为,在滞涨来临的大背景下,国家应该把新印的钞票发放到每个人手里,鼓励消费的同时,清空存货,配以透明的M2公布制度,从而改变民众的远期通胀预期才是。人们经常说,股市不差钱,差信心,但是一个国家面临如此多,如此深刻的社会问题,怎么有信心可言呢?答案还是在这个国家的制度上。
原帖由 咖啡杯水仙 于 2009-4-10 00:50 发表
比如在广东造鞋,运去美国卖,然后空船回深圳继续装货,就这个过程便浪费了近30%的油料。
如果确信这的确是“浪费”的话,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就经济本身自有的机制而言,纵然未必讲究“公平”,但一定在持之以恒地追求效率。也就是说,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会出现,或者不会长期出现这种“浪费”问题的。或者说,即使微观上有着”浪费',但整体上获得并保证了效率。

那么,问题就是,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以至于价格信号被扭曲,致成“浪费”。当下明白可以解释的,大约就是货币的价格信号被扭曲了,本币价格严重低估,制造了非常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化竞争优势的假象。
楼主字写的不错,有空多到文教书院坐坐~~~
会计学与经济学在讨论微观经济现象时能说到一起,好比某农民少收了百分之十的粮食,他就少卖了百分之十的钱;但一说到宏观时,问题就出现了,会计学认为中国农民少产了百分之十的粮食,收入会减少,经济学认为他们收入会增加--------粮价会上涨超过百分之十。
主贴关于增加一美元工资的设想就属于会计学的算法----------增加百分之二十工资,可能造成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失业,哪里还会有乘数?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楼上眼锐!本人学的就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微观的领域——市场营销!所以比较重视会计学和个人理财、经营方面的得失。我认为,宏观经济太大太空,不如第一线营销人员感觉有效。我想,如果把为了救市新增的钞票拿来救济贫困人口,根据Kuznets发现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现象,劳工接受补贴后消费热情自然高涨,他们消费盘活的资本越多,乘数就越大,实体经济自然就能够带动起来。

[ 本帖最后由 咖啡杯水仙 于 2009-4-11 01:03 编辑 ]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不是凯恩斯的说法吗?现在也不被认可了,一般认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与库兹涅兹比率不是一回事吧?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如果真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会增加,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在减少,那也正好不适合证明你说的“劳工接受补贴后消费热情自然高涨-----乘数越大”。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重了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我觉得尽管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现在还是学界争议的话题,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事例来说明,比如原来东莞打工妹小A日薪7美元,假设她每天的财务明细表是这样一种格局:2美元寄给弟弟读大学,2美元存给父母,一美元付伙食费,两美元买衣服和鞋。这样一来,她的消费支出占了收入的3/7。如果每天补贴她一美元,也许她的财务明细表就会变成4美元积累,4美元消费,这样就增加了她原收入1/7的消费,如此一来这多余的一美元也许会养活更多的商铺(因为有很多的多余一美元),促进更多人就业,而信贷规模也将被拉动(假设企业借贷成本为0),这不就出现了乘数效应吗?

[ 本帖最后由 咖啡杯水仙 于 2009-4-11 02:21 编辑 ]
库兹涅兹比率是将各收入层的收入份额(即收入比重)yi与人口份额(即人口比重)Pi之差的绝对值 | yi - Pi | 进行加和,除以总人口数,即为库兹涅兹比率R,用来计算群体内部收入差距。这个计算方式留给中间收入群体的权数太小,两头过大,反映的是绝对收入差距,所以不如Gini系数来得科学。

[ 本帖最后由 咖啡杯水仙 于 2009-4-11 01:56 编辑 ]
原帖由 咖啡杯水仙 于 2009-4-11 01:50 发表
我觉得尽管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现在还是学界争议的话题,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事例来说明,比如原来东莞打工妹小A日薪7美元,打工妹存2美元准备寄给弟弟读大学,2美元存给父母,一美元付伙食费,两美元机动使用。这样一来,她的消费支出占了收入的3/7。如果每天补贴她一美元,也许她的支出明细表就会变成4美元积累,4美元消费,这样就增加了她原收入1/7的消费,如此一来这多余的一美元也许会养活更多的商铺(因为有很多的多余一美元),促进更多人就业,而信贷规模也将被拉动(假设企业借贷成本为0),这不就出现了乘数效应吗?
===============
你没搞明白边际消费倾向的意思,就在你楼上我抄了的呀: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会增加,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在减少,在你的例子里,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百分之百,在小A的消费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反而增加了。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楼上的,这是我在广东打工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加工资效应”:在2008年,我所在的公司因为黄金价格冲顶赚了不少钱,所以业务部(投行部门)全体员工都领了红包(少则一千,多则四千),结果大部分人几天之内就把多出的部分吃喝玩乐消费一空。我们公司投行部门底薪是一个月600,其余全靠做单,招的分析师、操盘手全是211类大学的毕业生。
简单说下我所在的公司收入情况,底薪600,拉客户超10万的,一次性奖励120元,出售黄金实物,1g提成1元,白银100g(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发行的奥运纪念银条)提成10元。我们的工资浮动额度非常大,按理说,消费应该偏向保守才是,可我们仍然花钱大手大脚,一方面固然是通货膨胀,和广州的高消费使然,但在另一方面是不是和我们本质上是低收入者,所以边际消费额有很可观的增幅有关呢?还请专家指导。
关于这个加工资效应,我也很奇怪,是不是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存在某种个人收入的心理临界点,过了那个临界点,高收入的人(自认为高收入)就会把钱存起来或者投资,或者送入财富的再生产领域。因为个人的身体和心灵对现有财务明细表上的消费一栏已经非常满意了。
原帖由 邱晓云 于 2009-4-11 02:03 发表

===============
你没搞明白边际消费倾向的意思,就在你楼上我抄了的呀: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会增加,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在减少,在你的例子里,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百分之百,在小A的消费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反而增加了。
这里太精彩了,稍为说一句。
邱老师的说法比较经典,好像教科书上有这样的描述,可能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做过统计,有事例支撑。

而我的感觉确实与水仙咖啡杯同样,当珠江三角洲的劳工的工资在1000元-2000元之间,工资每增加一点,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反而增加。
为什么这样呢?
找一个典型的打工仔做例子,例如一个像古尔浪洼那样的农民工,起初1000元工资,这个时候是保命阶段,这个时候人有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节衣缩食,到处寻找发达的机会,消费是很少的,而这种卧薪尝胆的行为终究会在某个行业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例如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终于学会了数控机床的编程技术,这类人才市场上不多,到处能找到工作,为此这个人在公司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工资增加到2000元,这时,他有信心了,他欠下的消费会补偿,例如这时他会找一个漂亮女工,买手机买漂亮衣服,很快财务出现赤字,但是因为有技术了,将来工资有保障,因此不怕负债。

随后,随着水平提高,工资继续增加,做了经理或者厂长,这是增加的工资部分用于消费的比例减少,可能储蓄增加,准备自己也做老板,这样这部分钱变成投资。

当然,这个需要样本统计。
参加交流
全民消费化是现代资本主义(尤其在福特主义之后)的基石,在这个意义上全民福利是资本增殖必须的;另一个要项是资本虚拟化,但应该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外向型和官办经济造就了中国的剥夺奇观,这一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替代方式和过渡手段,这是当前经济的最大问题。
好文章,回帖也受益。
俺很喜欢看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经济学文字。经济学的原理,体现了人类的人性欲望下的选择,往往能解释很多事物,比起一些抒情文学来得深刻。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原帖由 咖啡杯水仙 于 2009-4-11 02:20 发表
简单说下我所在的公司收入情况,底薪600,拉客户超10万的,一次性奖励120元,出售黄金实物,1g提成1元,白银100g(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发行的奥运纪念银条)提成10元。我们的工资浮动额度非常大,按理说,消费应该偏向保守才是,可我们仍然花钱大手大脚,一方面固然是通货膨胀,和广州的高消费使然,但在另一方面是不是和我们本质上是低收入者,所以边际消费额有很可观的增幅有关呢?还请专家指导。
意外之财,人们往往会不加珍惜奢侈消费。所以,股市刺激消费所言不虚。但固定收入的增加,则相对难以刺激,人们马上感到这是他份内所得,倍加珍惜。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