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做优做美城市公共空间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利用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城市社会生活的真实舞台,还是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的必然途径。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城市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作为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在不少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城市公共空间总体供给不足;城市公共空间被占现象严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不优;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效率不高。最近,笔者赴新加坡考察了当地的城市规划工作,感悟颇多,最有感触的就是新加坡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面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的诸多问题,新加坡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迪和借鉴。
  提升规划理念,全面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魅力的体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新加坡从概念规划到开发指导规划都明确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区域公园、邻里公园、绿地广场布局均衡,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空间景观,而且创造了市民喜爱的公共活动空间。主要道路均已形成林荫大道,行道树排列整齐,使街道成为城市中的绿色走廊。我们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也应充分认识到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城规划时,从宏观层次到中微观层次,从整体城市形象到微观的公园、广场设计,都要强化公共空间的规划内容。在老城规划修编中,考虑到用地紧缺的现实,可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以小型公共空间为主导,扩大公共空间比重。同时,加强规划管理,对于影响城市景观、占用公共空间的各类违章建筑一律予以拆除。
  注重地下开发,充分挖掘城市公共空间。地下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立体化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能够提高城市集约度,增加城市开敞空间和地面绿地,使环境更为优美宜人。新加坡在城市规划的地下空间开发上,注重点线结合,在全国范围内规划了地铁等地下空间开发网络,在地铁换乘枢纽等节点,设置宽敞明亮的大型商场,并与地面建筑的一层架空部分相衔接,使城市的经济载体功能与居住功能相得益彰。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包括规划中的),也应尽快将地下空间开发纳入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结合地铁交通设施、商业设施、人防设施等通盘考虑,注重地上地下相协调。同时,积极推进建筑底层架空、“拆围透绿”,充分利用各种细节空间,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系统,创造优美的立体空间景观。
  丰富设计手法,营造怡人城市公共空间。从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经验来看,有了一流的空间规划,还须有一流的建筑设计。我们在全面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水平的同时,要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园林绿化。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绿色使人安宁,绿化体现文化。加强园林绿化,是美化城市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二是注重历史遗存保护。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可能会留下极具特色的历史古迹,将古迹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相结合,不但能延续城市文脉,丰富公共空间内涵,而且能促进老城区经济的发展。三是注重滨水空间的开发。水是生命之源,滨水地区是最宜人休闲娱乐的地方,应属于公众所有。我们一些城市对此类区域却尽可能的用作商业开发,无论从城市整体升值,还是从城市特色打造来看,均得不偿失。为此,政府应当转变观念,将滨水区域划入公共空间的范围,精心加以打造,使全体城市居民均能享受其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完善体制机制,切实维护城市公共空间。目前国内城市公共空间出现被侵占和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还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和经营机制不活。借鉴新加坡经验,一是要完善管理体制。新加坡拥有600多平方公里土地,400多万人口,但实行一级政府管理体制,除了私人拥有以外,全部资源及其管理权限直接属于国家,实践证明这种管理体制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与建设是富有成效的,很具有借鉴意义。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有序、整洁的新加坡,其背后是严格的城市管理执法。早在30多年前,新加坡就通过了《公园及树木法》,严格禁止私人乱砍树木。相比而言,我们在城市管理有些领域,特别是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方面,还处于无章可循和有章难循的阶段,加强、加快城市管理建章立制显得尤为紧迫。三是创新经营机制。公共绿地和空间是广大居民的共有资源和场所,在新加坡基本全部对居民免费开放,而国内大多大型公园绿地都售卖门票,影响了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权益。对这些场所,在压缩相关编制和人员的同时,要积极创新经营机制,通过丰富经营性服务、提供技术性服务,逐步减少公共空间收费范围,降低收费价格。同时,在开发过程中,注重运用经济杠杆,协调好企业与公众的利益关系。
  强化观念引导,共同关爱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起居室”,需要有广大居民的使用及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受传统的“居家安乐”思想影响,国内许多城市居民往往过于关注住宅院墙内的私密空间,而参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空间使用和城市建设导向。在新加坡,一般家庭居民的居住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而在国内大多城市居民倾向购买14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这导致国内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面积与公共空间面积之间矛盾很大。因此,在提升规划理念与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媒体宣传,更新百姓的生活观念,引导居民注重户外公共活动,充分认识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共同关爱和支持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仇和邀余秋雨“规划昆明” 全力打造文化强市


    昨天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会见了前来参加企业家精英论坛的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戏剧教育家余秋雨先生,诚挚希望助推昆明成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
  仇和向当代文化、文学大师余秋雨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目标、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方向,发展人、改造人、提高人,把公民变成经济发展的主体、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荣的主角、社会进步的主力。提高公民在市场和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加快人口变人手,人手变人力,人力变人才,人才变资本,资本变财富,财富保民生的进程,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的变革和进步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人们的信念、理念、观念,思想、思维、思路不断与时俱进。昆明文化资源集聚,需要一手抓文化事业发展、一手抓文化产业打造。希望余秋雨先生帮助谋划、策划、计划,助推昆明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发挥海内外文化资源人脉优势,大力宣传昆明。
  曾经多次来昆的余秋雨表示,此次昆明之行,不仅听到更亲眼看到了昆明正在呈现的大变化、切身感受到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
  市领导张红苹、黄云波会见时在座。
  首席记者 吴晓松 通讯员 杨飞(昆明日报)
候补委员按得票数排列,李小鹏倒数第一,仇和倒数第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