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钱钟书的“中国有三个半人”论出自哪里?

早就听说过下面这句话:
“中国只有三个半人:两广算一个人,湖南算一个人,江浙算一个人,山东算半个人。”
据说是钱钟书先生说的,但我搜了搜,找不到来历,也许是他私下说的,不知道是在什么话题背景下说出,也许他并不愿作为一个成熟的见解写进文章。
俺也等着呢?
贴一篇张一一的有点恶搞得帖子,为此话题张罗张罗人气

张一一:丑陋的山东人
  侮骂和恐吓,如何能让我屈服;袭击和泼尿,又怎可使我低头?今天和今天以后,我将为真理和正义,继续去战斗,昂扬地行走。
  ——题记
  丑陋的山东人
  钱钟书先生说:“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湖南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两广人我已丑陋了一广,江浙人我正在酝酿,湖南人早挨了我杀威棒,山东人今夜请将我遗忘。
  山东人很有些历史。山东人的历史,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的男盗女娼”。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山东,那可是“孔孟之乡”,仁义道德的发祥地啊。大伙儿同样别忘了,中国历史上那几个最著名的强盗,隋唐时的秦叔宝和程咬金,那可是响当当的“山东响马”;两宋时的宋公明和李铁牛,那就更是“梁山草寇”的强盗头。而此前网上盛传的一份“妓女执照申请书”,便足以窥见古代山东娼妓业的兴盛。张一一先生窃以为,用“仁义道德”和“男盗女娼”来描绘山东人,实在是再风雅不过,而山东籍的两位巨贪杜世成和胡建学,便更是此间杰出代表。
  山东人的大男子主义。受“孔孟之道”毒害太深,“三从四德”以及“男尊女卑”的封建余孽,在山东那可是根深叶茂。山东男人大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的女人都把男人伺候得五脏咸宜无微不至的,但臭男人们往往就是那个贱,你越是逆来顺受,他越是得陇望蜀,总幻想着“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所以古代山东的娼妓业会那般发达。“打老婆”的事情,或许每个地方都有发生,但表现最突出的,那一定还是我们亲爱的山东人。
  山东人俗。巩俐、陈好、范冰冰、秦海璐、王艳、倪萍、盖丽丽、黄晓明、夏雨、聂远、黄海冰、柳云龙、郭晓冬、马天宇、李雪健、唐国强……如此庞大的娱乐明星阵容,甚而至于连成龙、林青霞、刘雪华、焦恩俊、刘德凯、姜育恒、大小S、伊能静、张帝等等,据说归根溯源都要属于山东籍,孔孟之说丢一旁,娱乐明星站中央,这除了能表明曾经“很厚重”的山东人已变得越来越俗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山东人土。别看巩俐、陈好、范冰冰、秦海璐们如今都还衣裳性感模样妖媚,但在她们出道之前,一个个都土得掉渣,所以老谋子当年一眼就相中了让巩俐在《红高粱》演黄脸婆丑化中国,所以范冰冰注定也只能在《还珠格格》中扮丫环伺候人家,“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分人物一分才”,我们不能强迫李湘演处女、也不能冀望宋祖德扮贵族,便是同一道理。山东人不但穿得土(以演员黄渤之流为证)、吃得也土,山东人吃的那个什么“鲁菜”,既没营养,又很难下咽,张一一先生当年曾上书有关部门在“中国八大菜系”中开除“鲁菜”,多年过去,居然还是没有成功,斯诚有关部门极大之失职也。
  山东人意气用事。“大秤分金,小秤分银”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作风,曾寄托着多少少男少女鲜花盛开的一个英雄梦。然而,拉帮结派的江湖义气虽合乎道德和情感,或许就与法制时代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驰。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的优点,往往就是他的缺点。”不够与时俱进、还沉醉在水泊梁山梦境中打打杀杀的山东人,得到了仗义之名,也许就失去了自由之身,所以山东人的刑事案件每年都居高不下。
  ……………
  夜已深,睡眼已朦胧。谨以此文,献给9500万山东人。
---------------------------------------------------------------------------
山东人土、俗、爱意气用事基本都对,鲁菜也难吃。但其中举例全不着五六。
不以籍贯论英雄,也不能以籍贯论狗熊。
其他不论,俺觉得山东的官员们、学者们是最能与时俱进的。别的不说,山大的马列毛邓江胡研究最红最新。谁当政研究谁,吹捧谁。有关出版物雪片似的,最早最快最多的落下来。

转贴

本帖最后由 丹巴 于 2009-8-18 17:40 编辑

说说山东人  
你了解山东吗?了解山东人吗?看看下面就知道山东是什么样的了     
  一,山东人的老乡观念特别强。山东有句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个本来萍水相逢的人,只要一说是老乡,就会顿时去掉戒心,无话不谈。去年11月去广州,在回来的路上,就因为一句乡音,就跟在济南做化妆品一位美女聊了一路,回来以后又约时间请我吃过一次饭(吃饭时候我才知道她原来是济南惠春堂的董事长)。因此,跟山东人打交道,设法扯上老乡关系,或者通过老乡引荐,往往会收到很特殊的效果;     
二,无论多大的官,无论多有钱,每到年底,在外的山东人都会想办法赶回老家,就好象不回家过年,是一件天大的遗憾。这一点,胶东半岛的人尤甚;     
三,山东话分济南话和胶东话2大分支。山东17个地市,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方言,由2大分支衍生。而且,每个地市的每个县,甚至每个县的不同乡镇,方言都有明显的区别。山东话很土,土得掉渣。胶东话比济南话土。这也说明山东人忠厚 。大多数山东人很难改掉自己的方言,这种对方言的迷恋,反应出山东人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很多山东人来说,讲普通话是一件很别扭同时也是非常可笑的事儿。因此,除非是职业要求,一般山东人很难割舍自己的家乡话。     
山东人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忠诚度比较高。山东尽管北有黄河天险,南有泰山天然屏障,又近中原之地,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扼守南北要冲,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翻看历史可以发现,古来的帝王中没有一个是山东人。即使水泊梁山的草寇宋江,也只敢说是替天行道,日夜梦想的就是杀人放火引起朝廷重视以后被招安。这种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渗透到了山东人的骨子里和血液中。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一代又一代山东人不变的追求。     
很早以前,看过一本德国人写的论山东人的书,他给山东人的评语就是:山东出好官。这里所谓的好,大概就是指的忠诚度比较高吧。中国政界有句话,叫山东人保边疆。大家可以看一下,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黑龙江省委书记等这一圈中国边疆省份的一把手无一不是山东人。山东人的忠君思想延伸到日常的百姓这里,就是对自己的上司忠诚。进一步推而广之就是对朋友忠诚。因此,山东人出卖朋友的人极少,一旦被发现,就会为人所不齿。     
山东人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名轻利。在这点上,大概跟上海人正好形成鲜明对照。对山东人来说,利益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但面子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面子与利益形成冲突,我相信,大多数山东人会忍痛舍利而求面子。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这里所说的面子,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虚荣摆阔之类的东西,而是一种以精神上的或者说是人格方面东西为主的混合物。比如,你帮别人做了事,别人给你一定的酬谢,按理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绝大多数山东人会因为担心落个贪利的臭名,而百般拒绝。再比如,朋友之间小聚,不论什么原因,山东人到最后往往会争着埋单。不是山东人不爱财,而是山东人爱面子胜过了一切。尽管吃亏以后也会痛骂,但下次还会照旧。山东人最感到自豪的,不是自己做了多大的官,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自己的人品不被人挑剔。这大概就是儒家文化熏染的结果吧。     
       
  这种重名轻利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山东人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大家可以看一下充斥中央电视台的山东产品广告,就基本可以领略山东人这种名重于利一掷千金的性格特征。想当年,老家山东的谭希松接手央视广告部主任以后,专程来到山东,得到山东几家企业老总的支持以后,策划了震动全国上下的残酷的标王争夺战。      孔府宴。     孔府家、、齐民思、秦池,均以大手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秦池这样一家山东贫困县的小酒厂,居然敢以6600万和3.2亿的天价先后两次夺标,创造了中国广告史上的神话。我相信,6600万也好,3.2亿也好,都并非来自精确的计算,纯粹都靠的是一种感觉。这种做法,好坏姑且不论,大概也就是山东人才肯吧。
说一说山东人与酒的关系。  
    
  在很多外地人眼里,山东人都是嗜酒如命的一群。有本研究山东的人书,里面专门就有一章,叫:酒缸里泡大的山东人。所以,外地人一旦遇到山东人,第一反映就是能喝酒喜欢喝酒。去年到海南,海南的朋友在吃饭时,看到我不大喝酒,倒是周围的来自河南河北浙江北京的朋友很能喝,就觉得难以理解。我告诉他们:山东人不是嗜酒,而是怕别人喝不过瘾。因此,来了朋友,山东人会没命地劝别人喝酒,大有不喝烂醉誓不罢休的气概,好象所有的交情,自己对朋友所有的感情,都凝聚在了这酒里。而在自己家里,或者是去了别人那里,都是基本不喝或尽量少喝。在山东人看来,酒不过是加强交流的气氛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工具而已。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象山东这样一个酒类消费大省,除了青岛啤酒以外,没有多少品质很好的酒。我想,这大概就是通常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吧?因为只是个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所以,只要能喝的面红耳热,把朋友连同自己一起喝倒就足够了,哪儿有空去细品酒的优劣呢?我记得我从很少的时候,父亲就用筷子蘸酒让我习惯酒的味道,到如今,酒龄也算是有30多年了,可我仍然无法区别一瓶五粮液与一瓶高粱大曲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只要能醉人,什么不是酒啊?  

再说一说山东人的保守。  
    
  山东人的保守,大概全国有名。但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保守,其实系于两端:一是来自对规矩、制度、章法的敬意,二是不肯为了一时的利益去侥幸拿名声涉险。我认为,这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投机虽然可以取巧于一时,但后患也无穷。至于为一时的利益行险侥幸,我更觉得不值。大多数的山东人信守的是不求别人、不与人争而与自己潜力竞争的原则,按这种原则行事,可能是是速度慢了一些,但毕竟感到塌实和安逸。去年跟一位山西的朋友闲扯,说到这个事。山西的朋友打了个比方:广东人象一辆轿车,非常轻便,容易启动,但载重量少。山东人更象一辆大卡车,启动非常慢,也不轻巧灵便,但一旦启动,就后劲很大。作为一个山东人,我非常乐于接受这位山西朋友的观点  

说说山东的男人和女人。  
    
  一提起山东人,很多人会想到人高马大、山东大汉之类的字眼。所以,我认为山东出好汉的说法,一多半来自于水浒传的“流毒”。山东男人的好处,更多地不在于外表,而是骨子里的那种豪放和仗义。在有些地方的人看来,山东男人卤莽,做事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绕弯子,智商比较低。其实,这也正是山东男人的可贵之处。受孔孟的影响较深,山东男人都有着很强的是非观念,嫉恶如仇,并且相信别人跟自己一样有着对是非的判断标准。所以,一旦确认自己做事符合正义,就会无所顾忌。至于山东男人重名轻利重义气轻财帛,也并非是智商较低,不知道自己吃亏,而是他们相信好的名声不仅是人生世上的立足之本,更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取舍上,他们宁肯舍近求远。我认为,这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渗透了儒家思想的“鲁派智慧”。  
    
  说到山东男人,就不能不捎带说一下东北男人。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东北人中,山东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在黑龙江省,山东人大概占到55%以上。这些离开本土,跨海进入传说中的深山老林闯荡谋生的山东人,既秉承了山东人的忠厚,又把山东人骨子里的豪放不羁发挥放大到了极致。因此,通过观察东北男人,可以更深地去了解山东男人的天性。  

一直没机会去成都亲眼看一看,所以,无法把山东的女人跟四川的女人做个比较。但我一直对山东无美女的说法嗤之以鼻。小的时候,听说苏杭一带美女如云,一直心向往之。反观山东各地,且不说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一带城市,就是一些小小的县城,漂亮女子也随处可见。济南的巩俐、青岛的林青霞、倪萍、烟台的范冰冰,就是她们的代表。也许是看惯了的缘故吗?  

听人说,东北严寒,养男不养女;南方炎热,养女不养男。而山东地处南北分界,又是半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所以,养男也养女。山东女人,身材大多中等,容貌端庄,虽不娇媚但性情温婉,虽然拥有北方女人的刚强但又不失之粗放,而且性情大多贤惠,较少浪漫花哨和不切实际的念头,一旦认定某个男人,就会塌塌实实地跟他过日子,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望夫成龙上。丈夫成龙无望,就不折不挠地再把希望寄托在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上。这样的女人,不是内外美兼备吗?  

当然,山东人也有自己的毛病。比如,喜欢拉帮结伙;比如,喜欢吹牛;比如,惰性较大;比如,头脑有时候过于迂腐和僵化等等。但是,还是哪句话,缺点,有时候不过就是优点的不恰当延伸嘛。山东的最有名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江青也是山东人哦。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丹巴也是山东老乡?

丹巴这个名很好玩,百度上查了查,原来是藏语,翻译成汉语就是西宫娘娘的意思。
我觉得,这类毛糙的话,不像是钱钟书说的。也许,他只是顺嘴引用了别人的话,而被人误记成钟书格言。刚才查了下,类似意思别人早就表述过,钟书孤傲,向来不屑拾人牙慧,更遑论鹦鹉学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