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Inception 情节逻辑完全解析(电影《盗梦空间》的影评)

本帖最后由 梵谷 于 2010-9-11 14:30 编辑

盗梦空间 Inception



导演: Christopher Nolan
编剧: Christopher Nolan
主演: Leonardo DiCaprio / Joseph Gordon-Levitt / Ellen Page / 渡边谦 / Tom Hardy / Dileep Rao / Marion Cotillard / Cillian Murphy / Tom Berenger / Michael Caine / Lukas Haas / Pete Postlethwaite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官方网站: www.inceptionmovie.com
上映时间: 2010-09-01
语言: 英语 / 日语 / 法语
又名: 奠基 / 全面启动 / 潜行凶间 / 心灵犯案 / 记忆迷阵 / 记忆魔方


剧情简介 · · · · · ·   http://site.douban.com/106310/ 盗梦空间豆瓣小站
  道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与同事阿瑟(约瑟夫·戈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和纳什(卢卡斯·哈斯 Lukas Haas 饰)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渡边谦 饰)的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齐藤利用。齐藤威逼利诱因遭通缉而流亡海外的柯布帮他拆分他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在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重返美国,柯布偷偷求助于父亲迈尔斯(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吸收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艾里阿德妮(艾伦·佩吉 Ellen Page 饰)、梦境演员艾姆斯(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和药剂师约瑟夫(迪利普·劳 Dileep Rao 饰)加入行动。在一层层递进的梦境中,柯布不仅要对付费希尔潜意识的本能反抗,还必须直面已逝妻子梅尔(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处处破坏,实际情况远比预想危险得多……      © 豆瓣

Inception 情节逻辑完全解析
2010-07-16 20:40:54   来自: 黑白光影
Inception / 盗梦空间的评论   
转帖自豆瓣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47868/

  Inception 情节逻辑完全解析 (有不明白地方的进,没看过的别进)
  
  Inception就好象是玄幻小说,你必须接受它里面的无数天马行空的设定;但是它是最好的玄幻小说,因为在它的设定下情节无懈可击。所以首先要解释片中提到的所有设定:   
  
  1. 首先,片中一共有六层世界。如果我们把片子中小组计划的现实世界作为参照物的话,按照做梦依次向上分别是:现实世界,第一层梦境,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第四层梦境,limbo(迷失域)。
  
  2. 正常人活动在现实世界,做梦的时候在第一层梦境。如果要进入第二层梦境,也就是梦里的梦,必须要服用一般性药物。在服用一般性药物的情况下,要从梦中醒来(不管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所谓的‘kick’,也就是重力下坠的冲击。第二种就是被杀死。当然,等药物效果过期也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3. 如果要进入第三层梦境,也就是梦里的梦里的梦,一般性药物就无效了,必须要加强型药物。但是加强型药物的副作用是如果在梦里被杀死不能醒来,而会进入Limbo(后面解释什么是limbo),所以只能用 Kick的方式来苏醒。
  
  4. 所谓的Synchronize a kick (协同刺激),也就是说要在各层同时刺激才能把梦中人唤醒。比如说对于在第四层梦境活动的人需要在第一至四层同时Kick(刺激)才能使其在第一层苏醒;如果只在第三和第四层Kick(刺激)则其会在第三层苏醒;而如果中间有某层没有同时Kick(刺激),比如只在第一,第二和第四层Kick(刺激)或者只在第一和第二层Kick(刺激),则活动在第四层的梦中人不会苏醒,这也就是所谓的Miss a kick (错过刺激)。所以当片中小组计划侵入深层梦境的时候,每一层必须留人醒着负责Kick(刺激),而且用音乐的结束来协调同时Kick(刺激)的时刻。
  
  5. 层与层之间的时间以大约二十倍的数量延缓。在台词中给出的约数是现实世界十小时的航班,在第一层梦境是大约一个星期,在第二层梦境是大约六个月,而在第三层梦境是大约十年。
  
  6. Inception的片名,直译是开启,在电影里面是一个盗梦术语,不是指在梦中偷窃情报,而是指把某种想法植入目标人物使得他觉得这想法是自己本来就有的。而Inception必须至少要在第三层完成。这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在片中目标人物的梦中看到,第一层梦境很浅,意识很多,是整个城市,第二层是一个酒店,到了第三层只有白茫茫大雪里的一个堡垒。在意识越少的梦境里面植入效果越强。
  
  7. 每个梦都有一个梦主(Dreamer),他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梦境。梦境中的场景可以由专门的设计师设计然后告诉梦主的,所以设计师不一定是梦主。理论上来说进入这个梦境的人都会带来自己的一些意识投影,但是除了目标人物之外其他人都知道自己在做梦所以意志不会被迷惑。而设计师设计的梦境不能太离谱有不现实的场景,否则目标人物就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他的投影会对侵入到他梦境的其他人发动进攻。当然,如果目标人物的投影是经过特殊防盗梦训练的话,即使梦境场景很真实侵入者也会被投影围攻。
  
  8. 迷失域(Limbo)不是一个梦境,也不因人而异。只有在服用加强型药物而且又在梦境中死去时才能进入。Limbo里面时间无穷尽。而且这个世界里只有之前到过这里的人留下的一些场景碎片,在日本人去之前只有leo夫妇到过,所以开头结尾日本人的迷失域里的房子和之前leo对他进行盗梦时给他造的一样。进到迷失域里面如果死亡会回到现实,但是问题是在迷失域记忆会丧失记不得这种方法,所以进入迷失域是不得已的选择。
  
  9. 梦可以嫁接。也就是说A,B进入C的第一层梦境(这一层的梦主为C)之后B可以带A进入B的第二层梦境(这一层的梦主为B)。
  
  设定大致就是这样,下面我们来看情节。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是leo和他女人的事情。这两个人是梦境世界的先驱者,当年结婚时许诺要一起变老,对于梦境世界的共同追求使得他们在自己身上试验。他们在实验中进入了女人为梦主的第四层梦境。人的第三层梦境世界东西就很少了,第四层更是什么都没有。因为只有两个人实验所以前面几层没留人不能帮他们kick,而由于时间延缓的效应,在现实中入睡一天在第四层就是五十年。所以他们在第四层梦境世界中携手共老,闲暇之时只有随便创造东西玩。五十年之后他们在梦境中老死了。以为他们是服用了加强型药物的,所以双双进入了Limbo迷失域。迷失域中女人贪恋着无时间尽头的厮守就认为这是现实,不想回现实,而leo却想着自己的孩子想回现实。最终说服了女人和他一起卧轨自杀,他也不确定这样就能从limbo脱身,所以自杀前把怀疑一切,尝试一切的想法灌输给了女人,这是他的第一次inception。在迷失域自杀之后,他们回到了现实,可是那个inception的副作用产生了,那就是女人开始怀疑现实其实是梦境,认为只有死亡才能脱离。于是女人自杀而造成是leo杀的假象,终极目的是想让leo也被处死这样可以一起脱离梦境。可怜leo只能抛弃了孩子们而逃亡国外。而leo的潜意识里面充满了他老婆的影子(就是shade那个角色),只要他再从事设计梦境的工作,那个他妻子模样的影子(代表了他潜意识里的悔恨和对杀死妻子梦境工作的怨恨)就会出来坏事。
  (leo和妻子经历了第四层梦境和limbo两个世界,最明显的证据是在limbo卧轨自杀回到现实时两人都是年轻的,而在第四层梦境两人有老年的样子。)
  
  话说leo在国外随便接盗梦的工作,接到了一个窃取日本大亨情报的工作。这就是开头的枪战戏,也是简单的梦中梦,所以这里只有一般性药物,梦里死了立刻就醒。结果团队的设计师先出错在梦境中穿帮,然后又在现实中出卖了他们。日本人却看重他的能力,反要雇佣他进行inception:让竞争对手公司年轻的掌门人切分自己父亲留下的基业,许诺他可以让他回国看孩子。所以他找了新的设计师小女孩和新的团队。对于inception的计划是在年轻掌门人心中播撒对于父亲的好的印象。leo在讨论中提到说反面的东西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如果年轻掌门人恨父亲的话,反而会把企业做好来证明自己比父亲强。
  
  这次Inception的地点选在悉尼飞往美国的十小时航班上。这对leo来说不成功便成仁,因为他在美国因为谋杀妻子被通缉,而日本人许诺说只要他完成任务就会在飞机上打电话解决这个问题。
  
  一进入年轻掌门人的第一层梦境就出了问题。这个人被其他盗梦专家训练过,梦境虽然是小女孩创造的,但是目标人物的意识会化身武装人员对异常梦境里的人物进攻。更重要的是这次inception要在第三层梦境实行,而leo之前并没有把加强型药物的副作用给大家说。这时候只有华山一条路完成任务了。印度人留在第一层负责kick,他们进入了第二层的酒店,小帅哥留在第二层负责kick,其余又进入了第三层梦境的雪堡,目的是让年轻掌门人自己见到他们设计出来的父亲而接受想法。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leo的妻子的影子再次出现搅局,开枪击中了年轻掌门人,这时候年轻掌门人没死,只是昏迷,情急之下,小女孩提出把年轻掌门人嫁接入leo的第四层梦境,在那里用‘kick’,加上第三层的电击把年轻掌门人唤醒。于是,小女孩和leo进入leo的第四层梦境,在那里小女孩把年轻掌门人kick回了第三层梦境(同时第三层有人对他的身体电击)。在雪堡深处,年轻掌门人听到了设计中的父亲的最后遗言:I am disappointed that you tried… (意思是我对你极力想试着成为我这样的人很失望),也就是说让他作他自己别管公司。打开保险箱之后他看到的是自己最珍爱的和父亲照片中的纸风车,对父亲愧疚之下自然会实现同样在保险箱中的伪遗嘱分拆公司。到这里inception的任务圆满完成。第三层梦境世界的爆炸kick,第二层的电梯kick,第一层的落水kick同时进行。小女孩,小帅哥,印度人等人成功脱险到第一层。只有日本人死在了第三层梦境世界,所以跳过第四层直接进了迷失域limbo。
  
  与此同时,leo在第四层梦境世界终于狠下心来杀死了妻子的影子,也在争斗中被影子刺中身亡,同样来到了迷失域。在这里他见到了日本人,并且说服他用枪杀死leo然后自杀而双双回到现实。
  (从梦境世界到limbo记忆会不太好使,所以leo说他忘了第一次进迷失域之前和妻子在第四层一起老去的事情,他第二次进迷失域见日本人的时候也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来的目的——日本人回不了现实不能实现许诺的让他回家的报酬了。)
  
  至此,leo的心结解开,他的对妻子死去的悔恨因为回忆起了和妻子在第四层梦境世界白头到老的幸福而被冲淡。日本人在飞机上醒来后也兑现了诺言打了电话解除了他的通缉。
  
  最终的结尾是开放性的,陀螺不知道停没停,但也无伤大雅。假如这作为参照的现实的确是梦境的话,那也只不过把六层世界变成七层。如同电影中出现多次的循环封闭上下楼梯一样,电影中的多层世界也不过就是增加了维度的莫比乌斯圈,1到2到3到0到1到2到3到0…….. 如此往复。
  
  如果对我的解释或者其他地方有疑问的话请回帖。我会编辑更新。
  
  补充一下关于老臣的情节。Forger在第一层梦境伪装成富二代老臣,除了套取他和父亲关系的情报之外,还设下了在第二层梦境诬陷老臣的伏笔。第二层里面的老臣是富二代意识里面的老臣的投影(projection),所以如果富二代心里面认为这个老臣是中心的话投影就会表现出忠心的,反之亦然。所以forger在第二层和日本人说他在跟踪老臣的投影根据投影的表现判断富二代有没有上套。这个套的目的是让富二代认为第三层梦境中那些自己意识投影的私人军队是老臣意识中的投影,所谓台词中的让他自己击破自己的意识防卫来完成inception。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网易的解梦手册,那也是我写的,更详细一些,地址是:
  
  http://ent.163.com/special/inception6/
  
  
  imrains:
    有两个疑点:
    1. Kick的顺序,我理解Kick应该是发生在N层,然后把N+1层中的人拉回到N层。所以我对最后在Cobb第四层的Kick不太认同,他们在第四层Kick怎么能唤醒第三层的人;
    2. 你说在Limbo里面死了就回到现实,那当时完全Saito在第一层中弹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紧张啊,直接告诉他你到limbo里自杀就OK了。而且,如果这么容易的话,没必要一层一层的安排Kick,完成任务后大家一起都死了,然后再LImbo里再死一次就好了...
  
  回答:1. 如设定中所补充的,对N层睡眠的人体电击+对N+1层活动的人体kick可以模拟N层的kick。当然要同时。所以最后第三层的队员不知道目标人物什么时候在第四层跳所以不停地电击昏迷的他。
          2. 进入迷失域会失忆,所以leo直到最后才记起他曾经和自己的妻子在第四层白头到老过,而且第二次进入迷失域的时候也是凭借日本人一句熟悉的台词才想起自己来的目的。
  
   漪木:
    我一直想不通的就是leo怎么就从第四层来到了老年日本人的面前(迷失域),”被影子刺中身亡",这个桥段还真的记不清楚了呢。
  
  回答:嗯,其实leo是故意用言语刺激影子来刺杀他。影子刺了他之后也被小女孩枪杀。小女孩还提醒快死的leo要找到日本人。刺有动作没有镜头,因为要保证这片子PG13的等级划分。有刀刺入身体镜头就R级了,票房损失啊。
  
  朱时茂:
    我想听楼主说说陀螺.
    Cobb说这是我老婆给我的, 她在你说的第四层把它锁在保险柜里, 然后Cobb让它在保险柜里转动起来. 然后就是最后一个镜头.
    它是一种象征(特别是保险柜段落), 还是关键的道具?
  
  回答:陀螺如果转起来一直不停就说明不是在现实。所以无论在第四层还是在迷失域都会转起来不停。leo女人在第四层和迷失域都把陀螺藏起来,是不想让这个东西提醒自己这不是现实。然而leo找到了被藏的它,因此知道女人不想离开的心意,因此想用inception来改变她的心意。这是很容易的,因为当leo和他老婆最初实验的时候,leo是梦主也就是设计师。此后陀螺就一直被leo带着。
  
  seren
    但是日本人花那么多功夫最后好像只是免费帮助富二代竞争对手解决了父子情结嘛。。。。。。
  回答:日本人的拆分公司的目的达到了,请看关于完成任务的那一段。
  
   LX抛出异常
    一个小小的问题,应该是如果他知道整个梦境的结构,那么shade也会知道,然后潜意识里shade就会来找他。这和如果他设计,那么shade就会来坏事儿有点不同。
  回答:嗯,对。shade不管怎么样都会出来坏事,但是如果leo设计的话,shade就会知道所有场景结构坏事更容易。
  
   chibababa1
    but limbo中的日本人为毛那么老?因为limbo中的时间会更加放慢么?可是他也只比leo早去一下下啊
    还有,如果在limbo里面回失忆,不知道自杀能回现实,为啥leo和老婆去的时候,他知道要用卧轨自杀来回去?
  
  回答:1. 日本人是在第三层死的富二代醒过来之前很久就死了,leo虽然是在第四层死的,但是明显可以看出是在第三层富二代醒过来之后死的,这一段时间加上两层(3到4,4到limbo)的时间延缓,所以日本人比leo老很多。所谓limbo里面时间无穷尽,也就是因为limbo的时间延缓倍数很大,虽然具体数字在电影里面没有给出。
  2. 他们也不确定,只是试一下。实际上,因为他们是先驱者,所以很多问题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比如,第四层的时间延缓倍数就超出了他们的预计没有准备,不要然他们不会在第四层滞留五十年。leo卧轨时候一直说在等火车,但是不是很确定火车会把他们,带到哪里就是这个意思。而后来leo老婆的怀疑也来源于此,既然你不确定,为什么不可能是从limbo卧轨自杀死了之后还是一个非现实世界。
  
  ZephyrO:
    第一层梦境很浅,意识很多,是整个城市,第二层是一个酒店,到了第三层只有白茫茫大雪里的一个堡垒。
    ---------------你怎么不说第四层也是整个城市啊,不要误导别人好伐------
  
  回答:嗯,我的意思是:小女孩设计第一层梦境里,富二代的意识幻化成大城市中的很多人,第二层只有酒店中的少数人,第三层之只有雪堡中的保安。第四层是leo设计的梦境,里面的城市是空无一人,是他和妻子之前创造的,其他人进入的时候,不管是早前的妻子还是小女孩,除本身外都没有带来其他的人物projection。
  
  shoujuan
    1。 cobb 和妻子在limbo的时候,他是怎么知道那不是现实,而需要自杀回到现实 世界的?
    2。 在 limbo 里面,只有自杀才能回到现实吗?他杀可不可以?在梦境里面他杀是可行的。
    3。 为什么是模比乌斯环呢?没看出来梦境是循环的。
  回答:1. 之所以知道不是现实有多种途径,比如陀螺转不会停,最后日本人在limbo里面转的时候就没停。至于为什么知道自杀。前面chibababa1的问题已经回答过了。
  2. 他杀似乎是可以的。因为最后暗示日本人举枪在limbo里面先杀了leo再自杀回到现实。
  3. 第一层楼上到第二层楼上到第三层楼,第三层楼再上回到第一层楼。这样的意思,现实,四层梦境,加上limbo每个都是一层楼。
  
   阿兵♨降龙伏虎
    难道所有人都认为是开放式的结局?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puzzle,
    我认为结局只有一个,另一个结局在电影中逻辑上会有问题,
    导演不公布结局正是因为电影本身是一个智力题
  回答:嗯,我也倾向于认为最后陀螺会倒下来。但其实如果不倒的话总还是可以完满解释的,比如Limbo有两层之类,因为关于梦境的真正结构即使是片中人物也是一点一点从实践中学到的,所以没有不可能。不过那样就太无趣了。
本帖最后由 JACK 于 2010-9-13 06:16 编辑

这是电影吗?

电影是什么?

不由想起一位热爱多普达手机的台湾人,骄傲的告诉我在台北,有多普达手机培训班,一期三天。

呸!

需要培训才能使用的手机,本身就是个烂设计。

电影呢?

看过其他影评,说这部片子能让中国导演跪倒。

能让人跪下,只有神。

玩意一旦神圣,就不是个玩意了。
本帖最后由 梵谷 于 2010-9-13 07:39 编辑
这是电影吗?

电影是什么?

不由想起一位热爱多普达手机的台湾人,骄傲的告诉我在台北,有多普达手机培训班,一期三天。

呸!

需要培训才能使用的手机,本身就是个烂设计。

电影呢?

看过其他影评 ...
JACK 发表于 2010-9-13 06:09
呵呵,Jack兄看过这部片子吗?看过再作评论吧!(该影评开头已经提示:没有看过的千万不要进来。不好意思啊!)我是上周五看的,这确实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和奇诡想象力的电影,有点类似于《黑客帝国》,值得一看!
JACK兄在其它地方看到的影评,说这部电影能够让中国导演跪倒,这种说法确实是有点过头了。但是,以中国导演贫乏的想象力及其电影技术上的末流状态,要想完成一部类似于黑客帝国、阿凡达、盗梦空间一类的电影,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内心来说,我还是喜欢黑泽明、基斯洛耶夫斯基、法斯宾德、大卫.林奇、维姆.文德斯、金基德、宫崎骏、岩井径二、侯孝贤、杨德昌等导演的电影。但是,我从来都不排斥譬如蝙蝠侠系列、星球大战系列、蜘蛛侠系列、黑客帝国、阿凡达、盗梦空间等这一类优秀的商业电影,作为大制作的商业片,在电脑特技的运用上和剧情的构思方面,它们都不失为欧美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呵呵,Jack兄看过这部片子吗?看过再作评论吧!(该影评开头已经提示:没有看过的千万不要进来。不好意思啊!)我是上周五看的,这确实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和奇诡想象力的电影,有点类似于《黑客帝国》,值得一看!
梵谷 发表于 2010-9-13 07:36
抱歉,抱歉,真没看到这句话。

如果放在标题,我就不进来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4# 梵谷

这么比不太公平。

俄国电影这些年突飞猛进,证明了自由对艺术有多重要。

中国电影若能享有自由,也定会有好收成。
4# 梵谷

这么比不太公平。

俄国电影这些年突飞猛进,证明了自由对艺术有多重要。

中国电影若能享有自由,也定会有好收成。
ironland 发表于 2010-9-13 22:32
同意,自由对于艺术创作尤其是电影艺术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抛开电影审查制度背景来比较中外电影,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确实是有点不公平。我也相信,如果没有体制的桎梏和阻碍,中国电影绝不至于堕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定会有好收成!
电影看过了。不看这影评,还真不怎么懂。
其实,很想看电影怎样玩 M. C. Escher 的~~~~
发信人: kevinyx(此心安处是吾乡), 信区: movie
标  题: 诺兰谈《盗梦空间》的编剧【转载】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0年09月14日10:43:26 星期二)

转自时光网


许多许多的作家,在他们的抽屉里都躺着一部写到一半的大部头。他们希望“将来有一天
可以拾起来完成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真正做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身兼导演和编剧
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很久之前的一个草稿,如今却变成了一部暑期票房巨作,同时也是今
年原创剧本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这看起来是多么伟大的胜利。“我在我16岁的时候就开始
构思这个故事,”诺兰说,“当时我想把它拍成一个恐怖片。多年来我反复考虑过多种形
式,最终,大约10年前,我终于决定下来我想让它成为什么样子,《盗梦空间》诞生了。


白日梦Day Dreaming

      在诺兰产生了这个灵感之后,他已经获得了奥斯卡还有美国编剧协会的最佳编剧提
名(《记忆碎片》、《黑暗骑士》)。如果说在他体内有什么东西一直在呼喊的话,那就
是“原创”。虽然诺兰表现得像一个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但其实,他的教育背景包含了文
学。他听取了他父亲的意见,在真正从事职业(例如拍电影)之前,先取得一个学位,于
是便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就读文学专业。他明白,在这里学习塑造人物和叙事技巧,会对他
以后升华到电影创作的位面大有裨益。在加入学校的电影社团之后不久,诺兰开始拍摄16
毫米电影(这融合了他文学和电影方面的智识),这些短片开始在小型的电影节上映。

      在学习期间,诺兰阅读了格雷厄姆·斯维夫特在1992年写的书《Waterland》(注,
原文这里有一个错误,《Waterland》小说是1983年写成,1992年被改编成电影),这本书
立刻成为了他的最爱,并且直到今天还激励着他的创作。“它所展示的东西在当时的我看
来极其震撼。”诺兰说,“它安排了一系列平行的时间线,毫不费力地讲述了整个故事,
穿插了历史和跟现代比较相近(最近和次近)的各种时间线,而且还把这些时间线拦腰截
断。到最后,不夸张的说,就是作者不用把句子写完,你去自行补充完整。”诺兰也留意
过尼古拉斯·罗伊格的电影,分析过艾伦·帕克拍摄的《迷墙》。“这是一个‘截断象征
和比喻以营造叙事效果’的绝好例子。”他说,“我总是感到自己想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指的是这些文学和电影的实验,想要尝试并且学会这些技巧,然后给予观众一个更
加符合主流的体验。能够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被“平铺直叙”的条条框框(这几乎是
电影中唯一存在的一条法则)所束缚,这给人强烈的解放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盗梦空间》的想法在诺兰脑中继续成型。上世纪90年代有一系
列探讨“真实的本质”的电影在戏院上映,鼓舞着他丰满自己的故事。这些电影包括《黑
客帝国》、《极光追杀令》、《异次元骇客》,还有,他的原话“某种程度上《搏击俱乐
部》也是”,甚至是他本人的紧接着上述电影之后上映的《记忆碎片》,也是探讨了一个
对他自身和周围的世界存在着双重错觉的角色。差不多就在这时候,原本是恐怖片的计划
,被转移到了梦的领域。“影院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非常像梦的体验。”诺兰说,“我一直
被梦所吸引,想要拍部关于梦的电影。因为我觉得,想象力作用于梦的方式和你自创的故
事之间有一种联系,看一场电影也跟经历一场梦差不多,而在影院欣赏并接受这一点,应
该是种未知的体验。”

      梦也在视觉上影响着诺兰的创作。“在梦中,我常能得到一些奇妙的画面,或者是
一些小元素,醒来之后我会立刻把它们写下来。”他说。虽然他承认,他的梦在故事元素
上的启发很少,但他又很快表示,他相信人脑在睡梦中也能解决问题。“我总是在睡前想
东西,”他说,“以那种意识状态,我常常能在真正睡着之前获得灵光一现。如果你想剧
本想到要撞墙,然后在上床前告诉自己:‘好了,别想了,该睡觉了。’然后你也确实不
再去想了——但这往往解放了你大脑的另一个部分,恰好给了你答案。”

偷换“偷盗片”Heisting the Heist Genre

      诺兰起初把这电影设置成一个偷盗片(heist film)。一个由Cobb(莱昂纳多·迪
卡普里奥)率领的商业间谍团队,通过梦来侵入毫无防备的人,偷走他的想法。就这本身
来说,已经足够拍成一部电影,但好导演有更高的追求。“我一直感兴趣的,是层层穿透
某个人的心理。若是仅仅从那里取走什么东西,那实在不够吸引人。”他说。所以诺兰给
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目标,他给这帮偷盗专家的任务是,在他人的脑中放入一个想法,
一个在正常情况下本该抗拒的想法,但是经过他们的计划,这想法却会生根发芽(incept
ion),最终使得目标人物按照他们雇主的需求行事。这是一个天才般的创新!“你需要在
人的意识中安放一个东西,让它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成长,你就必须先预知它如何以混乱的
方式成长——这看起来是我们从前提出发能得到的更大的结论。”他说。

      他还决定把观众也作为这个复杂计划的一员,加入到这部电影中来——就好像把他
们也变成了犯罪同伙一样——他以这种方式,宣告了自己在这个类型片中的野心。“偷盗
电影的一个迷人之处,同时也是我把它作为模板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大多数电影中,向
观众解说的形式都会充满疑点、无聊、狡猾、难以忍受——但是在偷盗片中,却是戏肉所
在。”诺兰说,“它成了带来乐趣的一个部分,因为这就是偷盗片必备的一环,而且他们
的讨论,他们对事情的计划,变成了你接着去看这个故事的理由。”

      这种类型片的一个模式是,在一个特定的点,观众开始停止接收信息,之后仅作为
旁观者来体验,一直到行动末尾。他们会保持着新鲜感,并且被周密的计划所折服。诺兰
巧妙地颠覆了这个套路,他没有把观众挡在外面,而是决定全程都带着他们。这个微小的
改动,使得观众跟片中角色一起,在任何意外发生的时候都会冒汗。有了这么一个值得去
探索的美妙世界,诺兰就开始坐下来写那个他认为是快速剧本的东西。“我会写到第80页
,然后苦苦思索‘该怎么继续?’”他说,“因为缺少了什么东西。”这是十年前。

破解Cracking It

      缺少的那部分,在诺兰的事业进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清晰。“我发现,我
对‘是什么促使我要拍一部电影’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所改变。”他说,“我把《记忆碎片
》写得像一个谜题盒子。我醉心于构造,醉心于我弟弟(乔纳森·诺兰)的那个短篇故事
。”诺兰将电影的成功归功于演员盖·皮尔斯,是他给人物带来了更加高层次的情感。“
我写了角色的心路历程,我真的很想去像他那样思考,”他继续道,“但这并没有让我的
剧本成为这个片的核心魅力所在。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做得不太好的演员,他没有体会到处
于那种状态的悲情,那会使得这部电影干涩无味,人们不会喜欢它。”诺兰在看完《记忆
碎片》的成片之后明白,是皮尔斯的出色表演打开了这个故事,这个意外的情感投射令观
众比自己所预想得更加入戏。“真正把我与它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想法,不是构造把戏的
聪明劲儿,而是作为角色的感受。”他说。“回顾我拍过的片子,即使它们一部大过一部
,我还是感到我必须要与片中的角色有非常强的情感联系,才能使我在漫长的拍摄岁月中
保持兴趣和激情。”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盗梦》上。他在拍完了别的电影之后,就回头
转向这个计划。“当我回到它身上时,我明白我失去了与它的情感联系,因为我已经变了
。”

      最后,在诺兰创作的早期曾经困扰过他的一个问题,是Cobb的动机。他计划了整个
行动,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和可以回家。但是“家”对Cobb来说是什么概念,早期还不明确
。在《盗梦》躺在抽屉里的期间,诺兰成了一个丈夫,也做了父亲。“我的生活发生了变
化,对我来说重要的东西也变化了。”他说。诺兰一旦意识到了这种变化,新的情感成分
被加到了Cobb身上——他要纠正自己的人生,回到家人的身边。正如诺兰所说:“这就是
我所能想象的最高的情感。”

围绕情感的创作Embracing Emotional Writing

      编剧们在写人物情感的时候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是,需要作足够的平衡来保持严肃
剧和通俗剧的界限。剧情可以用一句话简介概括出来,用卡片标识,但人物情感的创作需
另觅它径。“在我的电影中,有一些段落是必须坐下来让情感从我的笔下流出来——用一
种非常情绪化的方式说出(台词),然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修改,直到它们真实可信。”
诺兰说,“我必须感受到我首次迸发那个感情。然后你得冷却下来,你把它分析、解构、
重组为电影的一部分。对我来说这窍门就是真情实感,我所拥有的唯一的法则,就是如果
我自己感受到它——如果你真的体会到了像你所写的那种感情在自己身上的反应——你就
知道,至少对于你,它是真的。”据诺兰说,他并不认为所有的电影工作者在这方面都做
到了纯粹。“在其他人的电影里,我——作为一个影迷——所反对的情况是,我本该在观
影的时候得到某种情绪,但我却并不相信电影的作者在分享这种情绪。”他说,“他们只
是以为观众会。而我认为,你能感受到这种疏离。所以每当我发现我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没
有反应,却还在对自己说‘没关系,观众会喜欢的。’我就知道我走入了歧途,我就抛弃
它。”

      尽管在毫无防备的生意人脑中植入一个inception牵涉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技术,这项
工作最终还是归结为,检测这名生意人的情感,并且找到一种方法能够促使他违背自己最
初的意愿。这是诺兰在从情感投射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剧本时所想到的概念。“它就这么来
到了我脑子里,我是说探索梦的世界,追寻梦的意义,这是很私密的事情。”他说,“我
觉得这更像一次叙述的经验。一队人马要编造一个故事,就好像拍电影的人聚在一起开始
工作——或许只是因为我自己沉浸在这样的事情里面,我感到了更多的相似性。”这不仅
仅是依赖于技术来计划他们的犯罪,更像是对个人的入侵。“这应该是人类的经历,而不
只是个跟一场间谍活动相关的经典McGuffin符号。”他说,“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剧本,因
为我现在知道这个故事中我在意的是什么,我希望如何与这个故事有情感上的联系。”


主动与“被动”的创作Active vs. PASIV Writing

      展示和解说环节一直是编剧们的老大难问题,因为需要交代重要的情节点以及角色
信息,最好还是以令人愉悦的方式。诺兰承认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相信,让这部分变得
吸引人的关键在于,要以主动的方式而不是被动的方式来写。有趣的是,在电影中——不
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用来侵入梦境的机器被称为“便携式自动Somnacin静脉注射仪”,
即PASIV装置(Somnacin是电影生造的药物名称,而PASIV跟被动passive谐音——译者注)
。“解说环节的要求很高。”他承认道,“你必须让它渗透人物关系。你永远不希望自己
处在一场戏中,角色们在被动地接受信息,因为你不想让观众被动地接受信息。你希望他
们沉浸于剧情中。”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合作帮了诺兰很大的忙。他一场戏一场戏地梳理过剧本,
来摸清这个人物的情感真相和动机。“它所迫使我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将解说环节的每一个
节奏都充分戏剧化,每一个角色要获得一个信息,都是因为他需要这条信息。”诺兰说,
“电影在表现一个重要议题(例如困在梦中醒不过来了)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个节奏。我
之前总是在角色相对被动的地方,安排它作为中性的解说环节。但在跟里奥反复讨论过之
后,我得出结论,要采用戏剧化的矛盾冲突。这产生了一些跟以往不一样的效果,使得解
说环节对于角色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无生命的小物件被提升为个人的标志或者图腾,这在诺兰的创作中并非首次。“不
是我特别在意它。”他说,“《追随》大概是我第一次表现这个点子——一个人有一个箱
子,里面装着有象征意义的物件。”在这部诺兰的处女作中,一个小偷(名字也叫Cobb)
给一个偷窥者炫耀他从陌生人那偷来的纪念品,这些物品对于它们主人之外的任何人都只
是没有意义的普通玩意,Cobb偷它们只是为了好玩。“我觉得这很有趣,你会拥有一个无
生命的小物件,其中却灌注了各种情感共鸣和怀念。”诺兰说。

      在《记忆碎片》中,皮尔斯扮演的男主角Leonard有一套他妻子的遗物,在睡觉的时
候摆放在自己周围,以期自己能记住她被谋杀当晚的情形。当他不能再从中获得任何线索
时,他一把火把它们全烧了。这样的一个镜头使得诺兰可以通过动作和视觉能指(而不是
解释)来完成人物的展示环节。这表示Leonard既记不起当晚的事情,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承
载了什么回忆。“这东西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电影化的,因为视觉符号大概是最容易引起共
鸣,最容易灌注经历、记忆和感情的东西。”他说。

      在《盗梦》中,诺兰对个人标志的运用又进了一步。为了在体验多重版本的现实时
能够一往直前,盗梦小队的成员需要携带一样物品,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它的物理特性,用
这种方法来区分他们身处的“现实”,到底是真的,还是人造出来的。


睁着眼做梦Dreaming With Your Eyes Open

      在《黑暗骑士》大获成功之后,诺兰没有去度长假,而是把抽屉里的剧本找了出来
,并且决定要在2009年一月份之前完成它。“我不希望被那部电影的成功冲昏头脑,使我
自己害怕拍摄下一部电影。”他说。他的一部分工作需要躲在旅馆里写作,然后带着完成
的东西回家,以便以后继续深挖。“我发现我可以回过头来修改它。”他说,“我深信重
写的时候也要当做第一稿来写。如果我在写新的素材时遇到困难,我会回到这个剧本的开
头,寻找并提炼出我之前写过的东西。我常常发现,仅仅是坐下来改掉几个词,哪怕是很
浅表的东西比如删掉几个华而不实的形容词,你也好像对剧本更深入了一点。”诺兰还喜
欢在写作的时候听音乐。“我觉得,如果是振奋人心的音乐,然后我第二天或者隔两天回
来,再听这个音乐,就能够帮助我的大脑更快地回到原先的状态。”他说。

      抄写员通常每天工作六到八小时,完成10页的工作——一页的工作也包括对原文作
出的修改,也就是一个更长的草稿。就诺兰的指示来说,那通常是一张不正式的图表。“
我只会在与其它编剧——比如我弟弟,还有大卫·高耶——合作时,才会作概述。”他说
,“我自己倾向于从一开始就采用线性的方式来写作。那实际上就是我想作为一个观众直
接在银幕上看到的东西。我是以可视化的方式来思考的人,我会在墙上贴一张大纸,在上
面画韦恩图。”这些图表在统筹《盗梦》的复杂剧情时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时间线相
互缠绕,它们各自又以不同的比例在往前走。”他说,“所以我得画许许多多的时间线,
它们以金字塔式增长。但我不倾向于作太多的概述。”

      诺兰筹划剧情的时候搞得越来越复杂,他有点晕了。“我在墙上画满了夸张的图表
和时间线,试图标记出电影中发生转换的地方。有好几个星期,我感觉我就是在把我的脑
袋往墙上撞。”他承认道,“然后我回过身来,明白我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某些问题。在六
个月前,我获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你知道,你会面对新的问题,因为你知道你确确实实在
进步。最终,你明白了,‘这个东西现在不完美,我还有一大堆的事情想要对它做——但
它至少囫囵了,我能够把它给人看了。’”

      诺兰继续无数遍地修改着。他知道,当这个计划投入制作的时候,剧本必须要变得
更有条理。“许多不同的角色在同时处于不同的危险境地。你必须坐下来,跟角色之间进
行大量的交谈。”他解释道,“这非常难。我认为是有一个限度的,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
个体来创作剧本,你只能做到这么多了。之后,你就必须要让其他人加入。我常能感到,
跟我弟弟或者其他编剧——更多的是演员们——一起工作,有很大的价值。”就像结果所
显示的,演员的加入使得这些戏在持续进化,在不断的修改之下,诺兰最终寻找到了完美
的平衡。

The Unreliable Narrator 不可靠的叙述

      《盗梦》如同诺兰的其它作品一样,有种独特的黑色电影的基调。“黑色电影一直
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他说。“原因之一是,在主角身上通常存在着某种误区。经常
在一部黑色电影里,主角自身是他最大的敌人。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记忆碎片》,这
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毁灭。但如果简单说偏执狂的话,他们搞错了状况,把他们的价
值观、道德观、世界观投射到其他角色身上,比如‘蛇蝎美人’。这些人其实就是他们自
身的投射人物(projection,《盗梦》中译为防御者)。”

      被黑色电影的不可靠叙述方式所启发,诺兰作了如下的安排。Cobb召集他的小队去
执行危险的任务,在他指派完所有的工作后,他却忘了提及,他自己才是这个任务最大的
不确定因素。“呃,他不是忘了。”诺兰说,“里奥强烈要求走这条路,即让Cobb把秘密
主动地藏在心里。”导演与演员曾讨论用希区柯克的《迷魂记》来作参考,它让观众完全
地信任电影的主角——出于演员的讨喜表演和角色的专业技能——但其实他们信错了。“
你信任他们,”诺兰继续道,“因为他们自信、有知识、是专家,等等。但是,在《迷魂
记》中,最后却恰恰让你明白,‘啊,这家伙真被骗惨了,他根本不是我以为的那个人。
’这确实是一个迷人的路子。《阿拉伯的劳伦斯》是另一个经典的例子。他在电影的半数
部分是一个这么成功的带光环的主角,总是让你忘记在后半部分里,他会变得有多么黑暗
。这太迷人了,它挑战了传统的‘主角共鸣’的智慧。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很难,必须有真
正合适的演员。所幸的是,我们有。当然,我看着Cobb的所作所为,肯定想过:‘哇,这
个实在太刻意了,实在太反英雄了’。不过最终,里奥让我站在了他一边。”


结局? The End?

      诺兰的创作有一个特征,就是他能够打造令人难忘的结局。在《记忆碎片》中,他
提出了“无知是福”——Leonard不用去负担“到底是否达到了目标”这个问题,因为无论
结果为何,他都不会不满意——这个结果他甚至可以去重复一遍。“《记忆碎片》是更明
确的‘模棱两可’,它说的是对自己撒谎的人,以此来创造自己的现实。”诺兰说,“在
《记忆碎片》的结局,他说:‘我想我知道怎么回事了。’但是你们都已经看到了,是他
骗了自己。”

      到了《盗梦空间》,诺兰很明显又带来了一个独特的但对电影来说又是完全自然的
结局。“结局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总是希望结局能给我带来惊喜。”他说,“并不一定要
是个大逆转式的。我一直在为情感上的必然性寻找一个很好的平衡,通过某件你看不到要
来但是突然移入画面的小东西。这个,对我来说,就构成了一个最令人满意的结局。它同
时满足了你的预期,并且给了你惊喜。”

(原文作者:Jeff Goldsmith)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看电影是休息,不是脑力激荡。这么绕的片子,我还是抱头鼠窜吧。

看电影是休息,不是脑力激荡。这么绕的片子,我还是抱头鼠窜吧。


ironland 发表于 2010-9-14 14:19
他绕他的,我看我的,不求甚解,自得其乐。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好。

这个创意还是很牛的:进入他人的梦境,窃取他人的思想,或者给他人植入思想。另外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它似乎尽可能地不用电脑制作特技镜头,用常规的摄影方式通过布景来达到特技效果。

但我觉得电影本身很失败,一是故事的逻辑不严密,为什么要有这次行动,理由很牵强;二是人物刻画太失败了,几乎没有什么有个性的角色,戏演得最好的是那个外公,只有几分钟的戏。

电影本身并不难懂,比较糟糕的是观众不需要太多的思考,电影里甚至都没有什么悬念,基本就是被动地接受,当然可以假装惊恐。
RT @fqq1000 RT @carinla01: 看到对《盗梦空间》最经典的快评:它的伟大在于——广电总局不知道该从哪里剪它。

导演和主演哪个更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昨天在山上听同学说这电影值得看。准备十一间抽空去看看。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看之前听说很复杂,导致进了电影院就憋足了劲生怕看不懂,后来觉得也没有很难懂啊。。。。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昨天看的,觉得总体构思和创意不错,画面也奇特。但是,梦的设计太一般了,梦境之间缺少层次变化。更不解的是,为什么要弄成打斗片?打斗片好拍是不是啊?有本事,把玄幻的梦境弄成文戏不是更富表现力吗?一个好创意,就让他们打来打去从头打到尾打得个稀烂。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看过《凉宫春日》系列,回头再想这个片子,觉得一点都不神奇了。电影院初看,真是非常惊叹它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