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將拯救一切《以斯帖記》敍事技巧的探索(一)

本帖最后由 杜雅萍 于 2010-11-2 10:55 编辑



美,將拯救一切



《以斯帖記》敍事技巧的探索(一)




序言|我是誰?我們是誰?


在比海洋還遼闊的歷史中,“我是誰” ?在不可測透的命運中,“我們是誰”?《以斯帖記》一直在問的就是“我是誰”、“我們是誰”。在身份迷失的異邦,我還存在嗎?連名字都已經刷上波斯的顏色,“以斯帖”與“末底改”,還有猶大本質嗎?在食欲、權欲、與性欲的汪洋大海中,吞噬一切來者不拒的世界裏,貞潔與公平,節制與恩慈,還可能倖免嗎?連這些事件發生於何時都沒搞清楚,連雅威的名字都沒有出現一次的!上帝還在嗎?
“我們不見我們的標幟 ,不再有先知;我們內中也沒有人知道這災禍要到幾時呢!” (詩篇74:9)
是的,淪落異邦,旗幟沒了!先知沒了,聖殿沒有了,只有……”。
“我是誰”?“我們是誰”?《以斯帖記》一直在追問著。一句話,我們還是神的百姓嗎?我們還有救嗎?整卷書在處理一個老問題——身份如何尋找?在這身份的錯位與歸正的張力中來回擺動,並在其張力間解答。
那麼,身份又靠什麼來體現呢?也就是說,作為神之民,如何體現在異邦之中?最起碼,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又如何來挖掘,來表現?這些挖掘、體現,是否又真能如願以償?也就是說,人的願望能與立約的意圖相符嗎?
本文旨在討論《以斯帖記》那充滿技巧的文學手法,看看敍事人是怎樣將這身份找回——透過文學來表現神學。即用慣常的文學手法來分析,透過分析文學手法來看主旨! 這樣來回應舊約神學中心議題——認識雅偉。[1]
並在其約下的生活: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2-3)
叙事中的主角就在這種張力中尋求身份的歸正,不過,這種追尋,是否圓滿如意呢?也就是說,書中人用盡一切辦法,目的來體現自我身份的價值,但是否真的找回?甚至在他們自我認為是在守約之時,果然如此嗎?
本文標題為——美,將拯救一切!因為,美人以斯帖是個關鍵人物,也因著亞哈隨魯王的愛美之心,故事波瀾起伏,最後的塵埃落定。故本文將圍繞“美”,從敍事技巧的幾個方面來探討,試圖透過這些方法來挖掘、來展開故事,看看主人公如何實現身份的追尋,以及在这过程中,是如何理解(或误解)、实践(或破坏)约。
最后,在叙事人的眼中,“所谓事件就是人类行为和神的安排共同的作用的结果”[2]。那么,叙事人对事件会抱持怎么样的态度呢? “在公开事件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潜伏的力量在操控着世局,于是,双重诱因也就更明显了。”[3] 叙事人对主角会是怎样的评价呢?




























第一部分|王若以為美!


主題語的使用



《以斯帖記》整篇中,“美”這個詞一直在出現,敍事人像一個枯燥的老頭,反復彈唱著這主題曲。不過,這確實是敍事人的技巧,可以說,每次這慣常用語的出現,就像從地上冒出的一個信號——事件將要發生嶄新、甚至巔覆性的改變。
一、美,拯救了亞哈隨魯王(1-2章)
1、美,遭到破壞
第一章,亞哈隨魯王舉國通慶,炫耀他的統治幅員遼闊,帝國榮華無比,故此,大擺筵席。亦為了顯示出他的英明與威榮,將一切美好之物,都展示給一切首領,以及波斯和瑪代的權貴看,並以美好之物來款待通國上下,甚至將美酒賜下,各隨己意,不勉強他人。這可謂歌舞昇平,繁榮自由,好一個完美的帝國。
没想到,樂極生悲!那寬容又兼威榮的王,極力追求完美,卻遇見一件美中不足的事,美竟然遭遇破壞。他最親密的老婆瓦實提,不買他的帳,她不願將傾國容顏展露給眾人看。我們不得而知,這頗有個性的皇后,為何會如此看不上國王?這使得眾人心急如焚!國王竟被皇后挑戰。美麗的故事,像皇帝的新裝——美,不能圓滿!
接下來,我們看到,一慣喜歡聽從謀士的亞哈隨魯王,採納了米母幹的建議:皇后不願出賣色相的剛烈行為,將成為各省臣民的害處,帝國的眾夫人也將東施效顰,藐視自己的丈夫,朝綱盡亂!这不禁让人覺得滑稽,帝國的男人,是不是缺乏自信?管不住自己的老婆,非要讓老婆在賓客面前露露色相,才能帶來自尊?
這樣,皇后因美惹禍,被貶冷宮!一向賢明的君主,以米母幹的話為美,下達公文,為了“無論丈夫貴賤,所有的婦人都要尊重他(丈夫)”。眾首領附庸文雅般,隨聲附和。問題總算得到解決,不美的事得到處理,王國又恢復了“完美”!
2、
不如為王尋找美麗的處女
雖然,皇后瓦實提被打進冷宮,但她那美豔並沒有消逝,亞哈隨魯王好像被美折磨得不可終日,非得找到美人為止!眾大臣也就投其所好地建議王,尋找另一個“美”來代替原來的“美”——讓美貌的處女填完王的心!
當然,王以此事為美。于是,一個美的尋索——找回——展現之旅開始了。以斯帖的故事也就展開了!
3、
王愛以斯帖甚於愛眾女
毫無疑問,以斯帖是因她的美貌獨壓群芳,也使希該喜悅,她就此被召入宮,受寵於龍顏。不過,聖經敍事人像前面一樣,總在美中安設一些伏線,讓人警惕,這美是不是又會出現不足?以斯帖是容貌俊美的女子,但她那身份像個謎團:當介紹她出場,卻是把她放在一個男人下面,這男人是猶大人,和她一樣具有波斯的名字,是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隨著耶哥尼雅(約雅斤)而被擄到波斯的。這男人是她伯伯的兒子,她的堂兄,卻作了她的父親,這關係相当暗昧。叙事人這樣介紹以斯帖,令人感到不安!美女就是美女,這樣说不就行了嗎!但敍事人沒有像許多美麗的故事一樣:“王子遇見意中人,這意中人又恰是奴隸,因此,王子和美女之间開始了不俗的愛情”!
而叙事人為什麼偏偏要介紹一個末底改?這美女與末底改是什麼關係呢?叙事人好像是要告訴人:沒有末底改,就沒有美女,就沒有故事。這到底是福,還是禍呢?故事繼續留給我們懸念。
選美大賽中,為以斯帖的出場,整整用了一大段的準備。這些準備工作以美為能事,香品、上好的房屋。美女們與王共度一宿,竟要經過十二個月的潔淨,並且所用去的沒藥油、香料和其他潔淨物,数量之大,都為了那愛美近乎癲狂的亞哈隨魯王。
在2:10-11节,就是选美大赛的中间部分,又有一段看起來相當離奇的介紹,象1:19-20節一樣,也即是每次介紹以斯帖的時候,都要出現末底改,這種交替出現,總令人不安。
美!要帶來什麼後果呢?尋求美的王,遇見另外一個男人,也即是他的岳父,會是福是禍呢!敍事人交替地介紹以斯帖和末底改:
1-4節,找美女來滿足王的心
5-7節,介紹以斯帖的身世
8-9節,美女遇希該喜悅,別人不知她的身份
10-11節,介紹以斯帖的身份,按著末底改的意思,隱藏著身世。
12-14節,美女被王召見之前的準備,別人不知她的身份。
15-18節,以斯帖被召見,遇王喜悅,被立為皇后,代替美女瓦實提。王不知她為猶大人的身份。
19-20節,美女按末底改的吩咐,在眾人前隱藏身世。
21-23節,美女的岳父,給王帶來祝福,在朝門行走,本來是為了關心以斯帖的安全,卻拯救了王。
這一段落中故事層出不窮,情節跌宕起伏,透過主題語“美”來演繹,也收到了完美的結局——亞哈隨魯王因美獲救。
接下來在第二段落中,看看這主題語怎樣演繹著故事。
二、美,拯救了末底改

第一段落,以亞哈隨魯王獲救而告一段落,第二段則以末底改的獲救與高升為結束。第兩段故事的基本結構與第一段相類似,末底改救了亞哈隨魯王,那兩個伺圖謀反的太監,也遭了該受的懲戒,被掛在木架上,末底改的名字寫進了史冊。
接著,哈曼被王抬舉,爵位高居萬人之上。敍事人在介紹他出場時,與末底改作了對比:末底改有功而無賞,哈曼卻無功受祿。另外,哈曼原來是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看來,哈曼正如末底改一樣,自己的身份未見得很重要,在於他是誰的兒子,他的宗族是誰。
高升的哈曼扮演著王的角色,所有的同事卻要向他屈膝以示尊重。當他看見猶大人末底改不識時務,向他不跪不拜時,他也象王一樣怒氣填胸,甚至,大發憤慨,從王那裏得到禦令,要將與末底改同族的猶大人,無論老少、婦女、孩子,通通殺戮滅絕。這點極像瓦實提故事的重演,她違抗王命,導致王下令來維護男人的權益;末底改違抗的也是一個極不重要的命令,哈曼就像王一樣小題大作。在他的自尊受損之下,要將寄居他們中間毫無地位的奴隸,通通處死。這是哈曼的建議,而王也接受了。
敍事人將那像主旋律般的片語“王若以為美…….”繼續呈現出來(3:9節)。哈曼還以一萬他連得銀子,作通國猶大人性命的交換。
王當然以此為美,因為他有同感,自尊被挑戰的情感是多麼不好受,更何況,這些不聽話的民,實在影響帝國的完美,都當革除。還加上一條,可以讓哈曼隨意對待猶大人。
風聲一出,猶大人通城慌亂,王與哈曼正坐下飲酒。
這主仆幾番得意,盡情享受他們的美事,而另一個人卻倍受折磨,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如野狗般在城中行走,痛痛哀號。
看來,美,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必須接受醜陋;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二個人的美酒,由各省各處的猶大人的眼淚所換取,這有點象烽火戲諸候,妲己的一笑,是由各路諸侯風火趕來救駕的傻樣換來的。這代價實在太大了。
故事繼續往前,末底改到底是末底改,在以前所費的功夫——為以斯帖進宮的準備,在女院前邊天天行走( 2:10-11),為以斯帖所操的心,如今該收果子了。他的悲痛並不象許多人一樣,在面對絕頂之災時,就絕望。而他好象知道,絕境總有機會逆轉,難怪,他會拒絕以斯帖那種類似上刑場前的一頓飯的安慰。他好像知道,以斯帖成為王后完全屬於意外!是的,奴隸怎能如此高升呢?如今,奴隸又怎能會激怒帝國的丞相呢?一切都是意外!那麼,也有可能從意外中獲救!正如禍因是猶大人,那麼,猶大人這一特徵也將成為獲救的因素。故此,他會對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此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在的機會嗎”?
果然,以斯帖被說服,將自己皇后身份放下,再次回復成猶大人。與末底改一樣,三晝三夜禁食!甚至,願意抱著珠碎玉歿的決心去見王。
三天禁食之後,以斯帖穿上朝服,違抗禁令,擅入內院見王。沒想到,果然意外發生了,以斯帖冒險成功,蒙王特赦。更蒙愛美人甚于愛江山的王應允,“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看來,王法均可冒犯,但王愛美之心不可輕視,(對比於瓦實提而言),以斯帖冒犯王法,卻成全王愛美之心。她與王的侍臣一樣,投其所好,說:“王若以為美 ”。她的要求也非常簡單,也就是說,冒犯如此大的王,竟為了一椿美事——今日帶著哈曼來赴筵席。看來王伸出手中的金杖絕無錯誤,是的,愛美斷不會失誤!
席前,王非常納悶,難道就為了一頓飯嗎?於是,他再次象作詩一樣問:“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
原來,美人不同之處,早在剛進宮時就凸現出來。“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所派定給她的,她別無所求。”就算是國中一半,也非她所想要,因她更有所求,更有所要,她要王明日繼續帶哈曼再赴筵席!
這次,可把哈曼樂透了,不但蒙王寵愛,與君把酒臨風,饑餐俘擄肉,也受到豔後殊遇,看來一切都那麼順利,一切都那麼美好。今日只是有一件美中不足的事——末底改仍坐在朝門,不識好歹。連皇上都寵愛有加,皇后都另眼相看,我今天多麼榮耀,誰與相爭?該死的末底改,踐踏他不就象一條野狗嗎?於是,他的妻子以及一切的朋友,象一切趨炎附勢的人一樣,既無創見,甚至在關鍵時刻,成為禍根。在他們鼓動之下,哈曼的虛榮心大大得到滿足,效法王,連處死別人的辦法也一樣。“不如立一個五丈高的木架,明日求王將末底改掛在其上”。哈曼以這話為美。
這邊的他正做黃粱美夢,享受那殺人的快樂,正在為自己那完美的人生歡呼。那邊的王卻睡不著覺,當他百無聊奈的聽著下人在念歷史時,發現他自己竟然有一件美事沒做——沒有給救駕的末底改,有任何的爵位與尊榮。
因此,他大大地激動,也不管院子裏伺候的哈曼,曾與他一度把酒臨風,欣賞那滅掉末底改通族的完美計畫。於是,問哈曼:“王所喜悅的人,當如何待他呢?”正中哈曼之懷:“王所喜悅的人當然是我!”最合理的推測,也只能是他。誰曾與王共赴皇后之筵席?而且還有一次盛筵正等著他呢。
然而,真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哈曼萬萬沒有想到,王竟然喜悅末底改!哈曼真懷疑自己的耳朵,末底改,不是馬上要變成被宰殺的動物嗎?為何會榮升到比我還尊貴呢?哪怕是豬圈的豬高升,也不會是末底改。
王命難違,哈曼照自己說的,將朝服給末底改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裏的街市,在末底改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
美事又逆轉,現在很不是滋味的人換成了哈曼,而末底改在享受他的榮耀。哈曼如鬥敗的公雞,急忙回到家中。這次他的妻子與謀士們可真說對了:“他如果是猶大人,你必敗落!”也不知他們從哪里得到啟發,竟如此解讀哈曼與末底改之爭,原來是二族之爭,而且勝敗已定——奴隸勝於將軍。末底改獲救了!從此,命運大大逆轉! 那等著哈曼的命運是怎樣的呢?
三、美,拯救了以斯帖
正當他們還在議論紛紜,連想對策的時間都沒有,鴻門宴再次展開。這次的筵席不是喜樂滿席,哈曼在喝每一口酒都是苦,吃每一口菜都是澀的,那份惶恐可想而知。
王仍舊問以斯帖要什麼?要江山?還是要什麼?以斯帖說出了真正的需要——不過,在說出這些要求之前,仍然用了格式化的主題語:“王若以為美”。對於一個追求完美的君王來說,正中下懷。
當以斯帖說:“連我自己的性命都危在旦夕! 當然自己的宗族也將被剪除殺戮滅絕!” 是的,“我們被賣為奴也就算了,但假若我死了,皇上卻大受損失,敵人萬不能補足。”
就是,連美人的性命都沒了,那些江山給誰?美又將失去!王焉能滿足呢?亞哈隨魯王當得知是哈曼的計畫時,義憤填胸,大大受侮辱,帝國之內豈能有此事!這簡直是欺君之大罪,甚至是矛頭直指王,要奪王這所愛。
哈曼大呼救命,可憐的他,假如真知道以斯帖是猶大人,或許不敢出此毒招,這個政治謀略如此差勁的宰相,難道不知道末底改與以斯帖的關係嗎?宮廷內外盡都瞭解的人他,卻會為此蒙敝?
該絕哈曼,痛苦之餘無選擇的地方,竟然伏在皇后以斯帖所靠的榻上,本來就一肚子怒火的王,見狀更是隨性而發:“他竟然敢在宮內,在我面前,淩辱皇后嗎”?當然,他知道這話是借題發揮。其實,是因自己無知,而被蒙蔽的那種恥辱,發洩在哈曼身上。這種驕傲人的恥辱感一發,可想而知,後果會是怎樣。哈曼死在自己所做的木架上,王的忿怒止息了,美又回復了!
美!拯救了以斯帖。
四、美 ,拯救了猶大人(8-10)

事情尚未臻于完美,哈曼透過王對猶大人滅族的禦旨未解決。以斯帖與末改乘勝追擊,她在王面前的態度比前面更加可憐,儀仗俯伏在王腳前,流淚哀告。王仍然向她伸出金杖,以示殊遇。就此,以斯帖依然象以往一樣,“我若在王眼蒙恩,王若以為美,若喜悅我,”特別讓人留意以斯帖用的詞:“蒙恩,若以為美,若喜悅”。除了誰都使用“若以為美”這種固定主題詞彙之外,以斯帖加了蒙恩這一個事實,另一個詞“喜悅”則是太監及宮中其他人對以斯帖的態度(參2:9,15)。也是王自我對末底改的態度(6:6節)。三個詞都由寵愛衍生出來,也就是說,以斯帖完全將王對她的感受復述出來。一個追求美的王,為自己所寵愛的女人,什麼都可以做,正如他自己所講的,連國的一半都可以給你。王允許他們,可以隨意奉王的名與寫諭旨給猶大人,用王的戒指蓋印,傳遍書珊地。
末底改與以斯帖照做,猶大人大大獲救,還剪除、殺戮滅絕那要攻擊猶大人的一切仇敵,和他們的妻子、兒女,並奪取他們的掠物。
最後,末底改榮登宰相之職,穿著紫色白色的朝服,頭戴大金冠冕,又穿著紫色細麻布的外袍從王面前出來。這結局可謂完美。
以色列獲救,是透過末底改,而末底改救皇上的命是他榮升的關鍵一步,而他有這救駕的機會,都因皇上愛美之心而成。故此,末底改已不是自身的末底改,已經是猶大人整個民族的象徵,他的榮升,就等於猶大人的榮光;他的獲救,等於猶大人的獲救。
美!拯救了猶大人。
四、完美,在於猶大人遵行律法

故事本該到此就結局,猶大已成為列國的見證,許多人也加入了猶太籍。不過,尚有一個懸案,就是亞甲族與猶大人的世仇尚未解決。這兩個民族的鬥爭是以哈曼與末底改為代表透過亞哈隨魯王與以斯帖這對情侶來實現,兩族之間的世仇透過兩個來演繹。他們各自代表各自的族群利益,而亞哈隨魯王與以斯帖成為彼此之爭的棋子,用美來成就。那9-10章,完美就是回應猶大人與亞甲族鬥爭的結局,如何順服神的誡命,將掃羅不順服所失去的找回來(撒上15:1-9節),甚至直接回應出埃及事件(出17:16-17)。
9:5-10節,書珊城中,將亞甲族人殺絕有特別的交代,“又殺巴珊、大他、達分、亞斯帕他、破拉、亞大利雅,亞利大他、帕瑪斯他、亞利賽、亞利代、瓦耶撒他,這十人都是哈米大他的孫子猶大人仇敵哈曼的兒子,猶大人卻沒下手奪取財物”。(9:10)
當將這些殺戮數目呈現給王的時候,王仍然問美人以斯帖還有何需求?以斯帖在沒有忘記“王若以為美”這個注冊商標之下,要求將哈曼十個兒子掛在木架上示眾,王便允准。
於是,猶大人在書珊城“將哈曼十個兒子掛在木架上,再殺三百人仍然沒有下手奪取財物”(9:15)。也在帝國的各省也執行殺戮,他們“殺了恨他們的人七萬五千,卻沒有下手奪取財物”(9:16-17)
故事在本章的20-32節,把對與仇敵鬥爭的記述,作為普珥節來由的講解;第10章末底改高升所帶來整個民族的好處與和平,理解為遵行律法帶來的完美祝福。這就將掃羅失去的,他們把它得回來了!普珥節除了慶賀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日子,更是他們記述這群在異邦下生活的百姓如何遵行“妥拉”,並因之帶來祝福。
《以斯帖記》,實際就是要講這些完美之事,最起碼,他們是這樣理解的。

[1] 参谢品然《诠释与冲突》页6
香港 建道出版社
2005 一版

[2] 西蒙.巴埃弗拉特(Shimon Bar-Efrat)著 李锋译  页 2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一版

[3] 同上,页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