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翻旧帖:教育方面的一些想法

**

    说明:此帖原发于凯迪,未引起注意。

教育方面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引起讨论、‘讨伐’


    我的看法:

    一、“重点学校”制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曾经起过较好的作用。
    我所指的‘一定的时间’,是指文革结束后的一段较长的时间。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是巨大的,特别是对教育思想和师资力量的破坏;文革结束后,百废俱兴,教育事业无法跟上国家发展的步子,而十年的断裂,国家急需的各种人才大量缺乏。于是,集中力量,办好少量的重点学校,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

    二、学校办得好或不够好,甚至很差,是客观的事实。
    集中必要的财力、师资,办好少量的示范性学校是必要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这类‘重点学校’太多,其后果是:第一,到处是重点,其实也就变得没有重点了;第二,于是,这类‘重点’学校也就变成为‘收费高的学校’的代名词了。
    重点学校应该是竞争的结果,不应该是官封的表象。

    三、中国目前的‘民办’学校绝大多数不是真民办。
    随便到那里了解一下,现在的‘民办’学校,大多有官方背景,其领导者大多是现任或卸任官员,他们和一些资本力量结合,办学的目的就是赚钱。
    一些公办学校兼办民办,虽然屡有禁令,但实际上是禁不了的,禁了的只是形式而已。

    四、而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一些人想办真民办,那是难于上天。其中原因:
    1、 要坚持‘党的领导’。这句话其实没错,问题在于:什么叫党的领导,现在的理解就是“要有现任或卸任的党的官员来做领导”,于是,真正有志于办学者没有决定权,这种‘民办’办了起来后,也就变质了。
    2、 要有硬件条件。这句话也在一定条件下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当一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育界人士真想办学时,由于他们的官方背景不‘硬’,资本力量未必买他们的账,于是,开始只能是因陋就简地办,这样,也就不可能符合现在所要求的硬件条件。
    说句不客气的话,当年革命战争时可以办‘马背学校’,大跃进时可以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今天就是不能办没有电脑、操场、实验室的学校——人发了就变了。
    这一点,最近北京那三十多所民工学校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说实话,这些硬件,在现今条件下确实有其需要,问题在于,对一些暂不可能创建的学校,可不可以用租借的办法暂且‘过渡’,而不是用大刀一挥了事——不准办。

    五、偶以为,只有真正的民办学校发挥了作用,在中国教育这一行业成为一支‘搞局’者,成为一支新生力量,中国的教育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到那个时候,学费也就不是谁说要涨就涨得了的啦!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产业化’,现在的‘教育产业化’,偶的看法是垄断条件下的‘非产业化’。
    2006年 9月 8日发
一二三四同感!
五点认识基本一致。但在现制度下,真正的民办不可能实现!
同意。呵呵,哪有真正的民办啊?
1# ys1937

老先生所言极是,不过教育均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尽管目前还仅仅局限在嘴上,但与以前相比,还是有进步了,以前可是提都不提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