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图] 转:世界传世名画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3-24 11:48 编辑

菲利普·卢泰尔堡  1803年  英国  英国名画  伦敦  泰特美术馆藏

】《阿尔卑斯山的雪崩》
这是一幅以严谨的手法描绘阿尔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风景画。画家十分注意造型与色彩的关系,近景的暖色与中、远景的冷灰形成对比,产生了纵深的空间感,块状的山岩造型及不同斜线的构图,造成了雪崩的动感与恐怖气氛。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雪崩的奇异与壮观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山崩地裂、气势逼人的自然威力。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3-24 11:53 编辑

居斯塔夫·莫罗  1856年  法国  象征主义名画  私人藏


阿波罗和九个缪斯

莫罗的作品以很强的隐喻性著称。女神阿波罗裸体坐在树前,神色庄严,似乎正启动着某种灵感。背后是九个缪斯不同个性气质的形象组合。写实的手法使画面充满了神话般的诗意。画家在这里强调了神话情节的庄重感与虚幻感,以浪漫气息与象征意义的结合,使作品具有了较深的含义。

阿波罗和九个缪斯——阿波罗被古希腊人尊崇为灵感之神,他具有给人以诗歌、音乐、和医疗天赋的神通。缪斯是希腊— 罗马宗教和神话中的一组女神姐妹,为宙斯和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所生,分掌史诗、悲剧、音乐、天文等方面。相传荷马就曾不时祈求一位或全体缪斯保佑
     众神都多才多艺。太阳神阿波罗更是才艺双全,他不仅英勇善战,箭法百发百中,能够预示世俗之人的命运,还是一位一流的音乐家。阿波罗的典型形象是右手拿着里拉,左手拿着象征太阳的金球。他很擅长弹奏七弦琴,美妙的旋律有如天籁。
    阿波罗有一次杀死了一个林神。事情的起因与女神雅典娜有关。一天,雅典娜捕获了一头鹿,就用鹿骨做了一支双管长笛。在众神宴会上她高兴地吹奏起来。她非常满意其他的神灵对她的称赞,可是一转身却发现了自己的死对头赫拉和阿佛洛狄忒却用手捂着嘴偷偷笑。她当时压下火气,并没有发作,私下里却很郁闷,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位仇敌嘲笑自己,是不是她们心怀妒嫉才这样的呢?虽然她这样宽慰自己,却始终放不下心。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独自一人走进弗里吉亚的森林里,在河边吹奏笛子。她一边吹一边低下头来观察自己在水里的倒影。一看到水面的形象,她几乎晕了过去。她发现吹笛子的人脸色发青,双颊肿胀,显得滑稽可笑。她一气之下,扔掉笛子,并且发下了一个恶毒的诅咒:谁如果把笛子捡起,他就会惨遭不幸。
    无辜的林神玛息阿——女神库柏勒的随从——便成为了咒语的牺牲者。雅典娜刚走,他就经过这里,无意中捡起了笛子。他刚把笛子放到唇边,笛子便自动演奏起来,声音美妙动人。他追随女神库柏勒走遍了整个弗里吉亚。他的美妙笛声打动了无知的乡野村民。他们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妙的音乐,于是说就是天神阿波罗也未必能用他的里拉琴演奏出更为动听的音乐!得到这样的奉承与赞扬,玛息阿太高兴了,居然想不到去纠正这种说法。这话不久就传到了阿波罗的耳朵中。阿波罗一听火冒三丈,马上派自己的仆人去下战书,邀请玛息阿和他进行音乐比赛,他规定胜者可以用任何方式惩罚输者。玛息阿现在长笛在手,谁也不怕,更何况如果打败了太阳神阿波罗,他就可以成为天庭之中最优秀的音乐家。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比赛开始,由阿波罗组织缪斯当评奖团。两位都各自演奏三首。他们都拿出自己的最大的本事,尽力打败对方,可是缪斯们对两种乐器都十分欣赏,就判双方打成平局。
    阿波罗心有不甘,他看了看两人手中的乐器,忽然心生一计。他向玛息阿厉声喝道:“你能不能学我,演奏你的乐器?把它倒过来拿,而且还要边演奏边唱。这样才叫真本事。”
    很明显,笛子不能倒过来吹,更不能边吹边唱;玛息阿拒绝接受这一挑战。但是阿波罗却装着什么也没有听见,倒拿起里拉琴,边奏边唱赞美奥林匹斯山诸神的歌曲,歌声悦耳动听,缪斯们不得不判他为胜方。玛息阿无奈之下,只能接受了这个判决。赢得胜利的阿波罗尽管表面装得温文尔雅,可是当他说出他的惩罚时,连评奖团的缪斯们都惊吓得目瞪口呆,而玛息阿则是吓昏了过去,好胜的太阳神阿波罗对玛息阿做出了十分残酷的报复:他活生生剥下玛息阿的皮,把他的皮钉在以他命名的河的发源处的一棵松树上。
    同样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有一次宴会当中,喝多了美酒的潘非常轻率地夸夸其谈,说他演奏的乐曲可以和阿波罗媲美,而且借着酒劲,他还向这位奏里拉琴的神祗挑战,要和他一试高低。音乐家阿波罗自然不畏惧,山林之神特摩罗斯担任比赛的裁判。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裁判席上安然就座,他撩开耳边的树条,凝神聆听。当比赛开始的信号一发出,醉酒的潘就吹起了排箫。他奏着自己编的乡村小曲,得意非凡,喜气洋洋,也让碰巧在座的忠实门徒弥达斯国王听得心旷神怡。潘吹奏完毕,便轮到太阳神了,于是,山林之神特摩罗斯便把脸转到了阿波罗这边,他身旁所有的树木都随着他一起转动。阿波罗站起身,头戴桂冠,身披拖地的红紫长袍,左手抱着里拉琴,右手五指轻轻拨动琴弦,特摩罗斯不等一首听完,就立刻裁判演奏里拉琴的阿波罗是这场比赛的优胜者。所有的听众都接受这一裁判,连牧神潘也低下了脑袋,可是弥达斯不服气。他小声嘀咕,最后干脆大声质问,说裁判山林之神特摩罗斯有偏心。阿波罗悄悄走到了这个傻瓜国王跟前,揪住他的双耳。他轻轻一捉,那两只耳朵变得又长又尖,里外长出灰色绒毛。两只长长的驴耳装饰在这个可怜的国王的头上,因为这副模样,他羞得无地自容。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3-24 11:59 编辑

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      1881年   法国  印象派名画   第戎美术馆藏

1879年8月23日,维苏威火山爆发.jpg (103.16 KB)
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远处是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这副作品运用古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背景出的地平线从左至右向下倾斜,这种方向的斜线造成的心理感受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消极的结果,前景的四名妇女构成的三角形与中景出的三个人构成的圆形县城对比,这里的三角形可不是什么通常的稳定之类的说法。这幅作品的关键之处就是对光的恰当的处理,集中的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的是心理的恐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费迪南德·格奥尔格·瓦尔德米勒    1834年    奥地利  现实主义名画      温特图尔  奥斯卡·赖因哈特收藏馆藏

阿尔卑斯山附近的桑特林山.jpg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欣赏了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欣赏了
人约黄昏后 发表于 2011-3-23 23:21
还是看画养人,接下来会越来越好看的,本想找点文字,太费神了,若发大家比较熟眼的,我尽量找点文字配上。
凡.艾克  1434年 81.8×59.7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尼德兰画家,是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纪北欧后哥德式绘画的创始人。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因其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誉为“油画之父”。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这幅画的画家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不仅再现夫妇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而且对室内的环境什物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显示了画家特殊的造型才能。



作品赏析  《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中的人物手势动作、环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义,十分有趣:阿尔诺芬尼夫妇的手势表示互相的忠贞,托着妻子的手表示丈夫要永远养活妻子;而妻子手心向上表明要永远忠于丈夫。华贵衣饰表明人物的富有;画面上方悬挂的吊灯点着一支蜡烛,意为通向天堂的光明;画的下角置一双拖鞋表示结婚,脚边的小狗表示忠诚,女子的白头巾表示贞洁、处女,绿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红颜色象征性和谐,窗台上的苹果代表平安,墙上的念珠代表虔诚,刷帚意味着纯洁;画面中间带角边的圆镜代表天堂之意。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画家都一一收入画中,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中心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这种精微工整细腻的油画世界罕见,也只有在尼德兰的细密画中可以见到。据说这种精微的描绘连现代摄影家都为之惊叹,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荷兰的风俗画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创作背景  画家在这里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俩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显示了这位画家所特有的书籍插图画的功力。

  阿尔诺芬尼,这个在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为骑士真实人物,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他举起了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以及两人之间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赞颂。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尤其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见附图局部);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这种物理学上的游戏,显示了画家在运用所谓光线反射方面的知识,请注意在凸镜面左侧的那扇窗户的弧形表现。小镜框的四周镶刻着十幅耶稣受难图,图象细小得几乎看不清了,还有两人头顶那只金光闪烁的吊灯(见附图),其刻画之精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这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统画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正是这幅画的特色。后来荷兰的风俗画,尼德兰的类似绘画,都得益于这种画法的启示。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幅名画的作者杨·凡·艾克(1380年-1441年)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尼德兰市民美术的奠基人,《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风俗画和室内画最早的先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弗雷德里克·阿瑟·布里奇曼  -- --  美国  浪漫主义名画  伦敦  马塔夫美术馆藏

阿尔及利亚的下午画家描绘的是阿尔及利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风情。下午,炎热的阿尔及利海滨附近的居室内,女主人疲惫地躺在榻上,孩子在地毯上玩耍,黑人女佣在弹唱着,另一白人女佣在绣花……。画家描绘了一个宁静、平和的家庭风俗画,以明亮的色彩,典型的阿拉伯纹饰及人物的情绪,表现了炎热下午一个家庭生活的场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普珊  1638-1639年 85×121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阿尔加底的牧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欧仁·德拉克罗瓦   1834年  法国  浪漫主义名画   巴黎  卢浮宫藏



阿尔及尔的女人德拉克罗瓦曾赴摩洛哥旅行访问,他到达阿尔及尔时,不仅观察了它的外部世界,还走进人们居住的内室,甚至被允许进入女人的闺房。他用绘画语言来表现充满异国情调的生活。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以敏锐的目光,捕获着阿尔及尔女人闺房里的每一个细节和颜色,他以和谐的东方色调,描绘了闺房的特点,中间色调子与强烈而饱满的色调对比并用,营造了温馨而静谧的情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让-弗朗索瓦·德·特鲁瓦      1734年  法国  罗可可名画   巴赛尔美术博物馆藏



让·弗朗索瓦·德·特鲁瓦(1679.1~1752.1)是洛可可时代的重要绘画代表,一位著名的装饰画家、肖像画家和风俗画家。14岁时移居意大利,后因在艺事上功成名就,被法国任命为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他一生主要从事宫廷装饰画,曾为法国哥白兰挂毯厂设计过两大组装饰图案,引起了宫廷的关注。除此以外,他的拿手画技是表现贵族宴乐生活场景。这一类题材,几乎所有的洛可可画家都画过,接受过雇主订货。

阿克泰翁突然出现在戴安娜面前神话题材也是特鲁瓦钟爱的画题,他给神话的内容赋以浪漫的形式与绘画技法,表现人神结合的美感魅力。这幅画中表现的是神人阿尔泰翁化作鹿,驰过戴安娜等女郎的沐浴之地,使得戴安娜及其女友万分惊愕。画家在这里着意表现了戴安娜的美艳及其体态曲线的优雅与丰腴,众女友亦姿态各异。全画描绘细致、优美,充满了诗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V.A.谢洛夫  1908年  俄国  俄罗斯名画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阿基莫娃像阿基莫娃是当时俄罗斯著名演员。谢洛夫以绚丽的色彩、准确的造型塑造她的肖像,并且以卓越的技法和超常的悟性,展示出一个雍容华贵、典雅高贵的阿基莫娃形象。红色的背景衬托出女主人亮丽的衣裙,冷暖、黑白的对比及对饰物质感的描绘,体现出肖像的气质特征与身份。阿基莫娃面孔开朗、俊俏,略加修饰的眉眼,更显得楚楚动人、风韵十足。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罗  -- --  意大利  罗可可名画    威尼斯  圣罗科同信会馆藏

阿加尔得到天使的安慰提埃波罗的艺术,建立在意大利丰厚的民族艺术传统之上。他继承了威尼斯绘画大师委罗内塞的构样式、色彩与人物造型等艺术传统,甚至在富丽堂皇的服装处理上,也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这幅作绘了一个传说中的故事:受难少女阿加尔的悲惨遭遇,感动了天使,天使们过来安慰她……。画家运用了一种轻快的、富有幻想意味的和带强烈装饰效果的绘画方法,使得那广阔的空间、新颖明亮的色彩与宗教幻想般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水笺MM辛苦了。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保尔·勒鲁瓦  1888年  法国  浪漫主义名画   私人藏
阿拉伯舞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V.M.  瓦斯涅佐夫  1881年   俄国  俄罗斯名画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阿廖努什卡作品赏析  瓦斯涅佐夫33岁时在第九届巡回画展上展出了这幅画。这是以俄罗斯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富有诗意的绘画作品。画中描绘了一个农村贫苦少女的形象 。题材取自于俄罗斯民间故事,描绘了一个女孩的悲惨命运。一个乡间姑娘,孤苦令丁,无依无靠,在幽静的林中河畔,绝望地遐想。画面极富幻想性,形象感人,惹人爱怜。
  传说阿廖努什卡是一个质朴善良又美丽的姑娘,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她从小就饱尝了人 世间的不公和悲哀,后来由于女巫的捉弄,使她失去了弟弟,又离开了自己的恋人。画家将孤独的少女置于密林深处的池塘边,抱膝陷入沉思,上帝啊!你为何这么不公平,善良的人为什么落到如此境地?少女的不幸与周围自然景色构成充满悲悯的诗意。画中蜷曲的 少女姿态和冲向天际的林木互相映衬,显得格外真实感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提香 油画 1546年 98×78厘米

阿列提诺肖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夏尔·朗代尔    1890年    加拿大  浪漫主义名画   私人藏
阿拉伯少女 这是一位贫穷而朴素的少女。布包袱显然很重,为了能扛起它少女把垂发的肩膀一侧压地很低,直至向一面土墙靠去。而没有穿鞋的脚,似乎在体会土地的结实。深绿色的衣衫没有给她增添光彩,但棕色皮肤却衬托出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瞳孔漆黑,眼白晶亮,安详地凝视着观者,让观每望一次便会有一次震撼。生活的艰辛并未磨掉她的灵气与生活的勇气,她就这样倚在墙上,望着远方,面容静穆,充满了夜色也掩盖不住青春的活力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3-25 19:00 编辑

真蒂莱斯基  油画 1629-1639年 138.5×216厘米   现存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年7月8日出生在罗马,她的父亲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是一位技法娴熟并且受到高度推崇的画家。阿尔泰米西亚的绘画知识绝大部分是从她父亲那里学习到的,她的许多作品展现了与他的风格极其相似的一些特征。与父亲一样,阿尔泰米西亚并没有接受过常规的艺术培训。

  父女二人都受到米开朗琪罗·梅利西-达-卡拉瓦乔画作中戏剧化的题材的影响,他们都运用光与影强烈对比(被称作明暗法,源于意大利语中的光线与阴影这两个词),以便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朦胧与写实的效果。阿尔泰米西亚的第一幅署名画作是《苏珊娜与长者们》创作于1610年,充分展露了她在画作中戏剧性地阐述故事与个性化的表现力。



    1630年,阿尔泰米西亚定居在那不勒斯,在那里,她的艺术风格与画作主题都发生了转变。她的创作题材中越来越少出现女性裸体,更多的是来自《圣经》的主题。并且从她的作品中越来越难看到卡拉瓦乔的影响。尽管出现了这些变化,她的绘画作品仍然受到罗马以及其他地方艺术资助人的赞誉。 1638年阿尔泰米西亚来到英国伦敦,她的父亲从1626年开始就一直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家。有些艺术史学家们坚信她可能帮助父亲奥拉齐奥完成了他的伟大杰作,即为格林尼治的皇后寝宫进行的装饰工作。她一直居住在伦敦,直到17世纪40年代早期,最终返回那不勒斯,她在那里继续从事绘画创作.作品是她稍早期画作的翻版,一直到1652—1653年之间的某个时候离开人世。


埃及之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查尔斯·斯普拉格·皮尔斯     1877年  美国  浪漫主义名画  华盛顿  史密斯索尼亚协会7 Y! R: i8 O- a1 l
    美国艺术博物馆藏

哀悼初生儿  这是一幕悲剧:年轻的父母亲哀悼自己的初生儿。画家把年轻的父母亲都描绘得很健壮,因为婴儿的夭亡,而悲恸万分地低下头去,灰色调渲染了不祥的气氛,年轻父母身上的黑衣,与整个情绪十分吻合;让人在沉重中看到了阿拉伯习俗中的另一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安妮-路易斯·吉罗代-特里奥松    1808年  法国  新古典主义传世名画  巴黎  卢浮宫藏

 安·路易杰罗德特德·特里奥松 Anne-Louis Girodet de Roussy-Trioson 法国画家。1767年1月29日生于蒙塔日,1824年12月9日卒于巴黎。作为J.-L.大卫的得意门生,他是跨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被放逐后他成为新古典主义的领袖。 他也是大画家达维特的高足之一。他比格罗大4岁,但与格罗同于1793年入达维特的画室。其时老师已结束他的革命活动,开始再度转向古代艺术的研究,并完成了巨作《抢劫萨宾妇女》。吉罗代本人虽受到老师那种严格的古典画风的教诲,然而当他开始独立的艺术活动时,法国艺术的浪漫主义运动已经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吉罗代和他的师弟格罗一样,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者。如果说吉罗代对于老师的遗风有所背叛的话,那也仅仅是背离了某些古典画法的形式规范,从艺术表现的实质看,他和格罗一样,并未跳出过老师的樊篱。


阿塔拉的葬礼作品赏析  画家运用古典主义手法,描绘了少女阿塔拉入葬的情景。年青的恋人抱住阿塔拉的脚不忍离去;画家娴熟地表现了这一幕生离死别的场景。古典主义的冷静手法,使人物刻划显得含蓄,他们将悲哀藏在内心,并不过于外露,更增强了悲剧性的艺术效果。画面色彩单纯而不失丰富,凝重而又富于情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阿尔玛·塔得玛   1887  英国  英国名画  威廉斯敦    斯特林和弗朗辛·克拉克博物馆藏

阿姆菲萨的妇女塔得玛醉心于女性题材的绘画,他常以女性题材去表达一种美的理念。这幅画中,他以离奇的场景,描绘了数十个性格、气质、神态各不相同的女性美感。看得出,他醉心于古希腊罗马的妇女生活题材,严格地遵循学院派的古典画法,刻意追求画面的视觉美感,并以自己的眼光去体现古希腊罗马时的妇女生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3-25 19:05 编辑

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的作品震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