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君子如诗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4-15 23:25 编辑

我从来没有为一个我不认识的当代画家写过东西,因为我写的一些画评、书评大都是被逼的,这个被逼也是因为作者与你熟悉造成的,而熟悉的作者自然好写一些。介绍田黎明没有现成的文字,只好闲扯几句了。

我与田黎明不熟悉,本来也从没想过通过我的文字介绍他,他不需要我的介绍,无论是在美术界的政治地位,还是绘画的艺术成就,都无需我置喙。多一嘴少一嘴对他没关系,对我却有拍马屁之嫌,我不会做此等尴尬之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我向收藏界的朋友重点推荐过两位国画家。起因是他们向我问起,如果在当代只选一位山水画家、一位人物画家,应该选谁?我回答说,山水选陈平,人物选田黎明。那时他们的画价都在两三千块钱一尺。

话说出来就要负责任,当然没人同你打官司,而是有些朋友听了我的话之后,真的去买这两个人的画,买回来之后又看不明白,挂上一段时间还是不明白,就送到我这儿或是调换些其他画家的画,或是原价再卖给我。我这儿就成了中转站、蓄水池。两千年之后我还在陆续做这一类事,在两人的画价一路飙升到了一万一尺的时候我还收过几幅,再涨的时候我就没收,也没人送了。

我没多少精力关注艺术品市场,我的准确信息不是来自拍卖市场春秋大拍、四季小拍的结果,因为那太不真实。真实的信息来自那些常年从事经营与收藏的人。

最近开始有人从我这儿以好几倍的价格要买回以前送到我这儿来的田黎明作品,我就知道市场又大涨了。虽然明知道市场是涨了,我也斗不过这些常年在市场一线刀枪剑戟巧舌如簧的家伙们,我的一批精彩的藏品迅速易主了,算下来虽是赚了不少,可画没了,要再买回来,以卖出价的双倍也不可能,心情多少还是有点惆怅。

不说阿堵物的俗事了,介绍画家吧。中央美院搬去花家地不久,我去找朋友,一时没找到,就在大楼中闲逛。碰到了田黎明,自然我是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可他主动向我点头示意,并告诉我要找的人在哪个房间。那时他已经接任中国画院院长的职务了,美院的教授在院里都不太嚣张,可也没看见比田黎明还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他给我的印象好极了。

田黎明某种程度算得上主流画家,他有主流画家的能力,也画过重大题材,在全国美展获过奖,这些我不欣赏。我欣赏他对中国画所进行的小心翼翼的手术,从材料语言到技术试验,由生涩到成熟,田黎明完成了一个画种的完整生命变异过程。

那些千人一面的乡村少女静若处子,叫人邪念顿收,百看不厌。总是有树叶筛下的光斑落在少女的脸上、身上,散发着阳光持久的香气,绿色很干净地洒布在合适的空间当中。这些画看着叫人高兴,中国画终于柳暗花明了,不用声嘶力竭地讨论变革突破什么的了。

田黎明的绘画使我想起忘了那个人说的一句话,“把女人当山水画,把山水当女人画。”他的那些村姑、高士都置身于山水之间,永远离不开小溪、池塘、湖泊,永远和荇藻、荷花相伴随。呆呆、傻傻的人物,永远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这个世界里没有竞争,只有天籁,忘我、忘机。

当阳光灿烂地演绎出一番含蓄、温馨的淡泊气氛之后,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山水如画,画如山水,彼此间不可代替。

都市题材也是田黎明喜欢的,偏蓝调的忧郁,白领亚文化的意绪,默默的酒吧放纵,行走中双手悄悄接住的阳光,街道与房间被无处不在的玻璃幕墙似是而非地凌乱分割着,感情似乎也在被分割,城市图画直是如此令人迷离恍惚。

我不了解田黎明,我也不想去了解他,我只是喜欢他的画。

2011.4.15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4-15 17:29 编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这些画像老照片。
田黎明的光线让人印象深刻。
确实是好画,有空还请杨兄介绍一下当今的画坛潜力股。
都是辫子姑娘。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好文章!
“这些画看着叫人高兴,中国画终于柳暗花明了,不用声嘶力竭地讨论变革突破什么的了。”------我把这句话改一下:这些孩子看着叫人高兴,中国教育终于柳暗花明了,不用声嘶力竭地讨论变革突破什么的了。------等到这一天到来,我立马回国再当老师。

尤其喜欢最后那张双手托腮的,还有那张穿红衣服挎着篮子的也喜欢。
回水笺:老照片的感觉来自于部分作品的人物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这是田黎明青少年的生活记忆。他是安徽人,先当兵后从事美术工作,然后又进美院进修,一九八九年才考了卢沉的硕士研究生。他与陈丹青是一种类型的,进美院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教美院的学生了。

回铁妹:田黎明的用光是国画界最出色的一位,其实从明代西方传教士将西画带入中国开始,中国人画肖像就开始注意明暗的技巧了。上个世纪初徐悲鸿、吴作人一批人将法国的油画古典写实技法带回中国,刘海粟、林风眠、关良等人又将印象派、野兽派的画法介绍到中国,都对中国画如何用光产生过影响。但具体到实践中,只有李可染的山水画,田黎明的人物画,在用光上有所突破。李可染用的是加法,田黎明用的是减法,相比之下,田氏犹具说服力。

回克明兄:近十年很少有叫我激动的画坛新人了,可能是我眼力迟钝了,也可能是艺术的产业化造成了人才的早夭。回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直到本世纪初,我的判断力那个准确啊,几乎就没有失误。克明兄要想收藏的话,现在的确晚了点,不要听那些诸如什么时候入道也不晚的鬼话,现在的艺术品市场价格肯定是一个高点。潜力股肯定还有,一一介绍不过来,我会在燕谈就我的兴趣推出几个,但不做投资指导,我厌恶这个行当。

回风雨MM:我听到救救孩子的声音了,真不幸,美好的童年在伟大祖国只能从这些画中寻找了。

回雅萍:明早把辫子扎起来,对着镜子看看感觉如何。
我年轻时就扎了这样两根辫子。现在还是一头披肩长发,随时可以辫起来
这些女孩看起来很安静,但好像是照着一个人画的。
中间有个双手插裤兜里的都市男孩,特别新奇。
那个行走的男孩,现代的化“行如风”。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ee 于 2011-4-16 14:06 编辑

月初到华盛顿看樱花,更是看画。刚好有专题展出,是高更的画。高更,凡高,塞尚,是那个时代的奇才。说是奇才,是不俗套,个性鲜明。他们应该是现代绘画前锋。印象派处理光色作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但是,仍然固守传统造型与表达格局。高更,凡高,塞尚不但在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个性的表达,精神的传递震慑人心。我在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展馆多次留连,却未有机会系统地,一次过地看这么多高更的画作。曾经经商,投身绘画,漂流太平洋的海岛大溪地。
说了这些,是说,田黎明先生,在吟唱中国的大溪地之歌。美。
又认识一位中国名家,谢谢杨林兄评介。

高更作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4-16 16:50 编辑

EE兄对印象派及后印象派介绍的一段文字很美,在彩色照片出现之前,西方画家通过自己的眼睛把自然界的光色做出了如此准确的分辨,并能够通过材料表现出来,这是个奇迹。相对于中国画家很早就将意象表达的那么充分,同样都是了不起的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田黎明眼里心中笔底,就这么一个素净的妹妹~~~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9# 杨林

田黎明的光斑犹如他的商标,超好认的。

很喜欢他作品里的阳光,光亮耀眼如印象派。但沉静明澈气质却全然是传统精粹。我觉得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田黎明眼里心中笔底,就这么一个素净的妹妹~~~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1-4-16 17:22
嗯,我相信你说的话,虽然我从未向这方面想。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4-17 07:45 编辑

21# ironland
我不得不附和你的说法,作为职业画家,他的个人符号很自然地就建立了,虽然他说是因为几个很偶然的机会,引发他进行这种水墨色彩试验。可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要追求那一个终究追不上的美丽,他的一切美丽都是建立在这之上的,可惜现实不等于理想,理想不等于幻想。铁妹比我专业,绘画终究是要站在绘画的立场上,我这篇短文缺失不少东西。
邪念顿收,比较贴切,人物脸部富有特点,大大眼睛、厚厚嘴唇,动作稚拙,孩子般的童真,还有阳光,一种追求光明、纯真、稚拙的意境油然而生。
参加交流
24# 菜农
谢谢菜农称赞,也替田黎明领受阳光和鲜花。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4-17 11:10 编辑

同一张画,不同的光线,效果是如此不同。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4-17 11:08 编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其实,相比这些画作,杨林的文字更有意趣,好似临水照花,且是樱花,明净别致,细切生动~~~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28# 花间对影
红着脸接过花间老师授予的作文奖状,我会再接再厉继续努力的。谢谢!
29# 杨林

汗,千万别错把学生当老师~~~
不过我还真纳闷,你这个北佬怎么会如此江南?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