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李克强展示城镇化决心

于泽远




    李克强坦承,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很多,不少问题没有现成答案,不同地区的差异也很大,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解决。
  中国候任总理李克强昨天再度展示他推进中国城镇化的决心。他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说,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将于明年3月出任中国总理的李克强不久前透露,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要明确长远方向和战略任务,提出一些重大思路和举措,以指导全国以及各地的城镇化。
  李克强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思考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他在北京大学师从经济学家萧灼基攻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是关于农村如何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1998年主政河南后,李克强提出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战略。
  2002年12月,李克强在河南首次完整地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构想,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谋划中原城市群,突出城市特色和产业支撑,推动农民进入城市,增加就业,这在当时引起争议。但李克强强调,河南要解决好究竟是市长创造了就业、给了钣碗,还是就业繁荣了城市、养活了市长的问题,实现城镇化加速发展,不能搞平均主义,要走不平衡战略。2009年,中原城市群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河南全省的59.7%,综合竞争力位居中西部省份的首位。
  河南的城镇化思路逐渐被中共高层采纳,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将国际合作引入中国城镇化建设
    随着仕途升迁,李克强对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的城镇化道路也有了更全面的思考和施展抱负的平台,并将国际合作引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
  今年5月3日,中国和欧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李克强到会向欧盟国家介绍中国的城镇化规划和路径,并与欧盟领导人宣布建立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重点推动双方在城镇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李克强后来在一个座谈会上回顾他5月的欧洲之行说:“我到欧洲去访问,对方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跟他们讲中国的城镇化前景,他们就会兴奋不已,觉得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有合作的机会。如果只跟他们讲产业,讲中国要加快哪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哪些产业的层次,他们就觉得是在与他们竞争,就会琢磨怎么搞反倾销来限制我们。”
  今年9月后,李克强基本接替温家宝行使总理职权。9月7日,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座谈会上,更加详细描绘了他的城镇化思路。
  李克强说,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中国要继续以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工业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主要标志,尽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会面对粮食安全、能源资源支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和挑战,但这条路是绕不过去的,中国只能沿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走下去。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刚过50%,其中还包括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若按城镇户籍人口统计,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
  在强调城镇化“是一篇具有全局意义的大文章”的同时,李克强也坦承,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很多,不少问题没有现成答案,不同地区的差异也很大,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例如,城镇化如何与现代化进程衔接;如何解决人多地少对中国城镇化的制约;如何推进户籍改革,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如何解决城镇化的资源支撑,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子;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等等。
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有效释放我国内需巨大潜力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座谈会上,国家行政学院介绍了研讨班举办概况,黑龙江、浙江、河南、云南等省及青岛市政府负责人作为学员代表,谈了本地城镇化情况和建议。大家认为,研讨班题目选得好,时机选得好,研讨深入,很有收获。在听取发言后,李克强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一个事关长远的大战略,要放在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来思考。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问题十分重要。
    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从世界上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高收入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率很高,同时农业现代化也达到相当水平,因此,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而且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会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立足国情,借鉴经验,探索前进,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李克强强调,城镇化是我们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按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差距也是潜力,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从而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这正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讨。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最大表现在城乡差距,同时城市内部也存在着二元结构的问题,甚至表现为城市中最突出的差距。比如,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较多困难,城市和工矿还存在不少棚户区和困难户。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会阻滞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甚至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近几年,我们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50%是棚户区改造,并努力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方面可以惠民生、促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抬高城镇化门槛,使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还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
    李克强说,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来带动,也会给工业化提供支撑。要抓住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结构调整的机遇,把发展城市经济与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构建创新转型的大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他强调,工业升级需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更是密切相关,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相互联系,会形成大量的服务需求。要顺应这一趋势,做大做强服务业,推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服务业这个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增强就业创业的活力。
    李克强强调,推进城镇化,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城镇的发展和繁荣,也难以支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夯实“三农”这个现代化建设的根基。
    李克强指出,推进城镇化需要统筹谋划布局。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考虑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空间均衡发展的要求,抓紧制定城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实行差别化政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特别是要提高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在促进东部地区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同时,对中西部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要研究加快培育新的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长极。
    李克强强调,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改革。推进城镇化,要努力在改革攻坚中破解深层次矛盾。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问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持续发挥城镇化效应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全体学员,同期举办的部分省辖市市长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全体学员,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本次研讨班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
第一,城镇化的提法有问题,使原本混乱的城市化更加混乱。二,希望先土地私有化,不要变成强迫城镇化农业现化代。变成新一轮的对农民的剥夺。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李克强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


李克强强调,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50%,但总的看,城镇化依然明显滞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有关方面统计,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达到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


李克强认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际上有经济学家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有关方面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4455元,城镇居民为15900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6倍。按此测算,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进而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而相应增加的投资需求会更多。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5亿人,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城镇化蕴涵的内需潜力巨大。


李克强认识到,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现象又在显现,后者既包括城镇居民与进城农民工及家属之间在生产生活条件上形成的差异,也包括城镇历史遗留的棚户区困难群众与大多数市民之间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这是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也是潜力所在。推动解决这种“双二元结构”问题,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减少社会矛盾,释放出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潜力。
李克强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


李克强强调,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50%,但总的看,城镇化依然明显滞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 ...
douniwan 发表于 2012-12-6 13:02
李相当靠谱,这个点抓得很对,但是,希望不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是从人的角度,从人权的角度,从扩大人的自由角度来解决问题,如果人权问题不能实质性推进,政府权力不大力收缩,共党黑手会越伸越远。结果可能形成新一轮残民之举。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