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真宁愿丛校长是一个凯迪网名

@
     这几天来网上力挺一个大学校长的毕业季讲话,原想必是第N个根叔。今天(就在20分钟前)终于上网又看到了,于是翻开看了它。边看边啧啧,难怪网上不得不力挺。看了觉得这校长能说、敢说。我习于网惯,网惯就是上网解气,很痛快发泄的习惯;何况还是大学校长,激愤了还引经据典的,可以说无一字无出处,是很佩服。

     但看完了全篇,便觉得这讲话如果放在凯迪还行,但作为大学校长在校园毕业季这样给自己台下全院的学生讲,说的话就不及格。

     丛校长怎么讲话?最耀眼的是他敢这样说:“不要别人做梦你也跟着做梦,被别人忽悠着做梦,做与别人同样的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啧啧,怎么样?丛校长牛吧!路人都会自然联想到党中央号召全国做“中国梦”,丛校长这里偏说“不要别人做梦你也跟着做梦”、不要被忽悠着做梦、不要做与人一样的梦...

     他就不怕党中央封他的网?习主席撤他的职么?

     转念一想:一国之长,日理万机,小小校长的毕业季讲话,领导人甚至摸不到边,看都看不到;即便是看到了人家不会那么小气,会为一个丛校长丢自己的身份。
  
     这就是说:丛校长这番尖利的一番破梦话语,泼辣酣畅;那一位习领导是看不到听不到的,其实就是一股脑都是倾倒给台下莘莘学子,劈头盖脸、清汤挂面的。丛校长是在说“怎么样,我敢说吧”,不是说给大哥听的,是说给四哥五哥六哥们看的。语不惊人不算毕业季讲话,这样说话是来邀招满堂喝彩的。

     其实,说这话题,这样说这话题,这个收获的时刻却来开题,有这个必要么?丛校长这不是芙蓉是什么呢?

     大学校长对学生演讲,是专业人说专业的话,要说跟大学有关的话题。,比如学校、学习、学术、学养、学品和学风什么的。大学生是精英,至少是有系统知识的年轻英才。大学是理性、理想和谦谦人格,校长是设计师、是组织者、是导师。大学是什么,大学校长的讲话就应该是什么。

     因该给学生以人文主义方向和知识伦理信心,而不是发牢骚,不是芙蓉。

     所以,看完了,觉得这篇文字署名的“丛校长”更像一个网名。

     我还在想,如果有条件,可以把美国大学校长的毕业讲话找来看看,或者民国校长的毕业讲话,或者印度的也行,乃至拉美的,甚至埃及的呢~!我猜想的结论是,不会这样歇斯底里、颓废和粗鄙,这样网络愤青。

     这两年,自从华工出了根叔,所有的校长一到毕业季都根叔了。校长们平时干什么去了?这个时刻给学生几句芙蓉的话就把一切校长原本的责任都推倒了?

     有人说校长也是人,那意思是说现在巨大体制下校长也只好做一个体制人力夫。我不认为这样。我觉得校长不是人力,而是人格;不是物化,而是圣化;是一个普遍价值的感召力,具体是博雅学者,是惶惶恐的知识人,是生命智者和学术哲人。

     丛校长这个时候打人情牌,姿态低与地面平齐,尽可能常人化。丛大大跟着悲情学生,说:“面对滚滚而来的浊流,如果你不能总是抗争,你是否可以选择偶尔抗争;如果你不敢积极的抗争,你还可以选择消极地抗争;如果你不能勇敢地表达,你可以选择含蓄地表达......”

     他自己平时是这样做的吗?这是他做校长的做人做事标准吗?

     他如果平时是这样对人对事,他如果选择这样往上做(他是校长,应该做得人格更高大)。如果是说的这样,此刻毕业季面对学生就会表现睿智、从容和自信、高雅,乃至调侃、风趣和幽默;而不是这场演讲中的青颈暴跳、顾左右而言他。

     设想我们大学校长们毕业季的演讲,都应该是一词一句,从容高雅,闪烁智慧之光,语调坦然幽默,给人愉快轻松。

     大胆猜想一下,这场报告完了,台下学生必然泄着气扛起铺盖卷离校们,满嘴骂骂咧咧的......。这就是丛校长这个学子四年毕业季讲话,所提供的一副精、气、神乱乱糟糟的毕业季吊丝形象~

     我真宁愿丛校长是一个凯迪网名。
附:政法大学丛日云毕业典礼讲话

(被认为是今年最有现实感、最有分量的毕业典礼致辞)

      人生多歧路,你将如何做出选择?

2013届的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喜庆的日子,是你们的成人礼,是你们人生的一个新的开端。
    你们将披戴上一副庄重的桂冠和礼袍,那表示你们成为了“学士”。在中国传统的语言中,成为“士”,那就是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学以居位曰士”,“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士有各种,而“学士”,就是以学问和才智获得“士”的资格,受人尊重的人。
    所以,我衷心地祝贺你们,祝贺你们十几年求学终成正果!
    昨天,我儿子通过博士答辩,完成学业,也与你们一样,在这个毕业季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我对他的担忧与期望,也就是对你们的担忧与期望。
    我是他的父亲,也是你们的丛大大。

    你们今天毕业走出校门,明天就是社会大学的开学典礼。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毕业与开学,但是,只有这次毕业与开学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与今后的漫长旅程相比,你以前的学习生活只是学步而已;与即将开场的人生大戏相比,此前的学习生活只是序幕而已。
    你们即将进入的这个社会,是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人生舞台,你们将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享受你们的人生。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险恶的江湖,污浊的泥潭。
     这江湖深不可测,远非你们所能想像。你从此闯荡江湖,就像你当初学步一样。这江湖重新塑造你们的力量,你们可能还没有足够的估计。你如今要义无返顾地闯进去了,却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这些天,怀着几分激动几分惆怅的你们,都在憧憬着自己灿烂的未来,美好的人生。你们听到的,都是美好的祝福和高调的期待与嘱托。
     但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你们的丛大大,我却怀着几分忐忑,只能讲些适合大多数同学的低调的临别赠言。
     先秦时代有一个思想家杨朱,有感于人生歧路重重,歧路之中还有歧路,人很容易迷失,于是放声大哭。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面对歧路,大哭而返。
     人生多歧路,这是人的宿命。如果严肃对待人生,不得不一次次面对歧路面前的困惑与焦虑。人生就是无数的选择。从人生终极目标的选择,大的发展方向的规划,直到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选择、迈出每一步的选择。你的选择构成你的一生。
    正确的一生,还是错误的一生。

     以往,家长、社会、学校几乎为你规划了一切。从今以后,你要独立选择你的生活道路。
     人生之路只能一个人走下来,没有依傍,没有导师。哪怕你一直在随大流,那也是你的选择。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在80年代的中国风行一时,如今很少有人关注他了。但他有一句话还是需要提起的,“人是自我选择的”。人选择成为自己所是的,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就在于你与众不同。所以,每个人首要的选择,是应该成为你自己。
     不要别人做梦你也跟着做梦,被别人忽悠着做梦,做与别人同样的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要选择成为你自己,意味着不断地超越自己。你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拷问自己,为自己树立至高的标准,追求最高的境界。

     在这个毕业季,同学们听到最多的祝愿就是成功、幸福,但没有正确的价值准则,成功就可能是一剂毒药;而幸福如果抽空了公共意蕴,就不应该是政管人的追求。因为我们政管人属公,我们是天生的社会政治动物。
     我们的人生与这个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你们这代人有过一个安宁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但你们的未来可能面对着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
     你们如果关注社会动态,就能看到天边在积聚着乌云,就能听到乌云中酝酿的风暴。
     敏锐的人都能看到,风云变幻,暗潮涌动,前途莫测。

     最近北大一位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致词时向同学们提出几个严肃的问题:本拉登到底是恐怖主义分子,还是神圣的殉道者?金日成究竟是流氓还是政治家?斯诺登究竟是叛国者还是人权卫士?人们都知道这位教授的答案。
    你们该如何回答这几个问题呢?在我看来,如果在第三个问题上有所困惑尚可原谅,但前两个问题竟然还是问题,这本身就是令人担忧的大问题。
     面对可能到来的社会大变局,你将如何选择?
    当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是不是一个明白人?
    龙应台女士在《大江大海——1949》里,记录了无数人在那一刻的选择:走还是不走?走,是一辈子;不走,也是一辈子。无数人的悲剧就从那一刻所做出的选择开始。
    国家走了一段弯路,对你来说,就是毁了一生。
    面对一些小人物被命运所裹挟的无奈处境,龙应台感慨地说: “一滴水,怎么会知道洪流的方向呢?”
    但我想,你们是政法大学的毕业生,是政管院毕业的学士,你们应该比普通人更有能力识别洪流的走向。

    人们感叹,一片漂零的树叶,无法阻挡汹涌而来的大潮。
    但即使是一片树叶,你是否有过挣扎?你向哪个方向挣扎?
    如果中国再来一次义和团或红卫兵运动,如果重庆模式成为中国模式,你们能不能清醒地说不?如何你没有这个见识或勇气,能不能至少做个无害的逍遥派?
    面对滚滚而来的浊流,如果你不能总是抗争,你是否可以选择偶尔抗争;
    如果你不敢积极的抗争,你还可以选择消极地抗争;
    如果你不能勇敢地表达,你可以选择含蓄地表达;如果你也不敢含蓄地表达,你可以选择沉默。
    如果你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了配合,但你还可以把调门放低一些。在你主动的或被迫地干着坏事时,能不能内心里还残留一点不安和负罪感。这一点儿不安或负罪感,仍是人性未泯的标记。
    即使你不去抗争,但对其他抗争者,要怀着几分敬重,即使没有这份敬重,也不要在背后放冷箭,使绊子,助纣为虐。
    我希望,你们在大潮袭来时,选择站在理性一边,文明一边,选择站在人民一边。

    当你们走出校园的时候,你们面对着一个特殊的社会。这个社会,已经是一个高效率的大染缸。
    当年,墨子看见人家染布,白的进去,五颜六色的出来。他哭了。
    你们应该理解,我们今天看着尚有几分天真纯洁的你们,走进这个大染缸时的心情。
    告别母校,意味着告别了纯净的生活,投入滚滚红尘,滔滔江湖。
    以后你们一次次受伤时,会念起母校,不管在这里经历过多少不快,这已经算是一方净土。
    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环境,你能不能做到举世皆醉,惟我独醒;举世混浊,惟我独清?
    我对此不抱多大希望,我自己也做不到。如果坚持那样的处世准则,也只好随着屈原投入汩罗江。

    但佛教的一个处世原则却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引:那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既有随缘,也有不变。不变是原则,随缘是通融。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能够实践的准则。
    有一句据说是哲学家黑格尔的话在中国广为流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成为人们犬儒主义处世哲学的圭臬,成为自己懦弱性格或投机行为的挡剪牌。其实黑格尔虽然谨小慎微,但还不至于这样猥琐。黑格尔的意思是说:现实的不等于现存的,在现存的事务中,只有符合理性的部分才是现实的。虽然这仍然有为现实辩护与妥协的倾向,但它毕竟还是有底线的,即,只接受现实中符合客观理性的内容。
    即使你必然受到污染,甚至不得不有所堕落,你是部分地堕落还是整体地堕落?尽情地堕落还是在抗拒中堕落?不情愿地堕落还是享受着堕落?
    有人说,我不可能堕落,你先不要这样说,人都是在浑然不觉中堕落的。
    据我的观察,当一个学生负疚地对你说,老师,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犯罪,这是毕业不到5年的学生;待他毕业十年以后,当你跟他说,小子,你现在每天干的事就是犯罪,他会表现出反感甚至愤怒,骂你老迂腐。
    毕业十年以后再见到你们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挺着大腹便便的身躯,挂着一副被酒色沤得浮肿的面庞,张口即出的是权力拜物教与金钱拜物教的信条。

    在个人生活领域,我希望你们选择健康向上的人生,选择做一个有良知的文明人。
    当然,坦率地告诉你们冷酷的现实,并不是让你们应该选择消极和放弃。人们常说,我们虽然长着黑色眼睛,却用它寻找光明。没有光明和希望,那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绝望的人生。
    我们需要在出世的精神境界与入世的生存智慧间达成一个平衡。
    我们需要了解人性的全部缺陷,同时也要努力发现人性的崇高;尽管这个现实的世界多有黑暗,但我们敞开精神世界迎接阳光;虽然我们能够直面人生的暗淡,但仍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激情与向往;这个社会经常令人沮丧,但我们不该放弃希望;虽然自知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的努力依然顽强!
    你内心的一片净土只属于你,只要你守护着它,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进入。
    曾有一位西方人面对放弃的忠告时说,我不是要改变世界,我只是不想改变自己。也就是说, “你不能决定明天的太阳几点升起,但你能决定几点钟起床。”

    同学们,在向你们告别的时候,作为老师,我对你们有十分的感激,也有几分的不安。
    我们是在“西方文明通论”的课堂上相识相处的。这门课是面向全校同学的,但政管院的同学给了我特别的理解、关爱和支持,我也把你们当作我的嫡系。
    但是,我的学术水平还不能满足你们求知的渴望,四年中对你们或有忽视,或未尽职,没有满足同学们要我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的要求,更没有与同学们经常在校园小聚畅谈,爬山游泳,登野长城,赏蟒山红叶。望着你们,不免有一种愧疚袭上心头。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你们的离开,留给我的,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学们,你们就要远走高飞了。今天,我们注视着你们离开的背影,而追随着你们脚步的,是我们永久的牵挂!
    不论你们是聪明乖巧,还是鲁钝耿直,不论你们是否高富帅和白富美,你们都是我们的学生。
    我们关注你们的成功,关注你们的幸福,更关注你们是否走在正路上。
     愿上苍眷顾你们!
    再见了,同学们!

(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6月27日)
这位校长算是个清醒明白人,他不会把马列毛思想邓理论三代表和谐社会乃至中国梦这些在他看来不招边际的机会主义实践方法集合杂烩盲目灌输给学生,因为这些东东对这些学子的前途和未来而言是毫无用处的,无助于他们解决温饱跨入小康创业发家拜相称王。。

所以这顿最后的精神晚餐校长除了表达人文主义的鼓励关怀之外,不外乎希望学生恪守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将其作为个人的人生理想而终身的信仰。

当然这也是一种理想主义,因为无论是伴随人类几百万年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还是西方世界被人普遍认同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世界观的真命题,都让理想主义的理念很难在残酷的现实中成为一种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宗教狂热,在很多人看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永远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宇宙真理”,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如果要坚持这位校长所提倡的理念,那么正如老百姓的俗语所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要坚持一些东西,自然必须放弃一些东西,你若将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将金钱名利当做个人的刚性需求而孜孜不倦,那你就必须远离理想主义的单调框架。


这样一来,人性就不得不在弗洛伊德所阐述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元人格的框架中痛苦的徘徊挣扎。。
我觉得讲话很精彩,也是得体的、合适的。

胡适1932年北大毕业典礼演讲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3-7-21 21:51 编辑

【胡适1932年6月27日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1932年7月3日初载于《独立评论》】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困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人生的道路上满是陷阱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此段讲社会往往不能给我们做学问的环境。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此段讲理想容易幻灭,人便甘心为现实奴役。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认是"问题中人"而非"学术中人",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 ",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惜当时青年人最大的问题是养家糊口,生存都是难题,遑论其他?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何他,- -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l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所从事的职业往往并不能满足个人的志向,如果这份职业既轻松又赚钱,那么胡适的建议倒也不错。但当时的情况是"毕业即失业",职业尚无,哪里能有"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 --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 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今通译" 费希特",社科院哲学所梁志学先生译有《费希特选集》(已出至第五卷)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 
 
    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现实往往是劳而无获,因此理想也就丧失,心灵也就麻木了。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 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除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佛郎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 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绩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胡适继上文两年后,赠与大学毕业生的话。

哈佛首位女校长Drew Gilpin Faust在08级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3-7-21 21:54 编辑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早在2007年冬天,助理就告诉我要有这么一个演讲。我没有什么准备,只是想随便与大家聊聊,或许对你们以后会有帮助。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多都去了华尔街?

    当我在Kirkland吃中午饭的时候,在Leverett吃晚饭的时候,当我在我上班时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甚至当我在国外碰见我们刚毕业的学生的时候,同学们都会问我一些问题。你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课程计划,不是提建议,也不是问老师的联系方式或者学生的空间问题。实际上,也不是酒精限制政策。你们不停地问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多都去了华尔街?为什么这么多哈佛毕业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到金融、咨询和电子银行领域去?

    这个问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回答,当威利萨顿(一个美国银行大盗)被问到为什么要抢银行时,他说因为那儿有钱。我想,你们在上经济学课的时候,都见过克劳迪亚·戈丁和拉里·凯兹两位教授,他们根据70年代以来他们所教学生的职业选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发现,虽然金融行业在金钱方面有很高回报,但还是有学生选择了其他工作。实际上,你们中有37个人选择做教师,有一个会跳探戈的人要去阿根廷的舞蹈诊疗所上班,另一个拿了数学荣誉学位的人要去学诗歌,有一个要在美国空军受训做一名飞行员,还有一个要去做一名治疗乳房癌症的医生。你们中有很多人会去学法学、学医学、读研究生。但是,根据戈丁和凯兹的记录,更多的人去了金融和咨询行业。Crimson对去年的毕业生作了调查,参加工作的人中,58%的男生和43%的女生去了这两个行业。虽然今年的经济不景气,这个数字还是到了39%

    高薪、不可抗拒的招聘的冲击、到纽约和你的朋友一起工作的保证、承诺工作很有趣——这样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理由。对于你们中的一些人,也许只会在其中做一到两年。其他人也都相信这是他们可以做到最好的一份工作。但,还是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其实,比起回答你们的问题来,我更喜欢思考你们为什么会问。戈丁和凯兹教授的研究是不是正确的;到金融行业是不是就是理性的选择;你们为什么会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看似理性的选择,却会让你们许多人无法理解,觉得不尽理性,甚至有的会觉得是被迫作出的必要的选择?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这么多人呢?

    我认为,哈佛毕业的学生问我生活的意义的时候,是带着指向性的——你们把它看成是高级职业选择中可见、可衡量的现象,而不是一种抽象而深不可测的、形而上学的尴尬境地。所谓生活的意义已经被说滥了——它就像是蒙提·派森(MontyPython)电影里可笑的标题,或者说是《辛普森一家》里的那些鸡零狗碎的话题一样,已经没有任何严肃的含义了。

    让我们暂时扔掉哈佛人精明的处世能力、沉着和不可战胜的虚伪,试着来寻找一下你们问题的答案吧。

    我想,哈佛毕业的学生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你们不想只是做到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而且还想过得有意义。但你们又不知道这两个目标如何才能同时达到,你们不知道在一个大名鼎鼎的公司中有一份丰厚的起薪,并且前途很有保障,是不是就可以让你们自己满足。

    你们为什么要焦虑?说起来,我们学校这方面也有错。从你们进来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你们,到这里,你们会成为对未来负责的精英,你们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我们都要依靠你们,因为你们会改变这个世界。这些话,让你们个个都胸怀大志。你们会去做各种不平常的事情:在课外活动中,你们处处体现着服务的热情;你们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因为你们关注地球的未来;在今年的总统竞选中,你们也表现出了对美国政治改革的热衷。但现在,你们中的许多人迷惘了,不知道这些在作职业选择时都有什么用。如果在有偿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作个选择,你们会怎么办?这二者可以兼顾吗?

    哈佛毕业的学生都在不停地问我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关于价值、试图调和那些潜在竞争的东西、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认识等等。现在的你们,到了要作出选择的转换阶段。作出一个选择——或工作、或读研——都意味着失去了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每次决定都会有舍有得——放弃一个可能的同时,你也赢得了其他可能。对于我来说,你们的问题差不多就等于是站在十字路口时的迷茫。

    金融业、华尔街、招聘就是这个困境的标志,它带来了比职业选择更广更深的一系列问题。不管你是从医学院毕业当了全科医生或者皮肤科医生,从法学院毕业进了一家公司或者成了一名公设辩护律师,还是结束了两年的Teach for America项目,在想要不要继续教书,这些问题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困扰你们。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你们知道你们所受的教育,让你们不只是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而活,而且还要为你们周围的人而活。现在,到了你们想办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了。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使哈佛毕业的学生焦虑——这个原因和第一个原因相关,但又有所不同。你们想过得幸福。你们一拥而上地去选修成功哲学幸福的科学,想从中找到秘诀。但我们怎么样才能幸福呢?我可以提供一个不错的答案:长大。调查数据说明,越老的人——比如我这个岁数的人——比年轻的人感到更幸福。但可能你们都不愿意等。

    当我听着你们说你们面前有如何的选择时,可以听出来,你们在为搞不明白成功和幸福的关系而烦恼——或者更确切地说,什么样的成功,不仅能带来金钱和名望,还能让人真正地幸福。你们担心工资最高的工作,不一定是最有意义、最令人满足的工作。但你们想过没有,艺术家、演员、公务员或者高中老师都是怎么过的?你们有没有思考一下,在媒体圈里该怎么生存?你们是否曾试想过,在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研究生学习、写了不知道多少篇论文之后,你们能否找到一个英语教授的工作?

    所以,答案就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但是不管是画画、生物还是金融,如果你都不试着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生活的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尝试别的选择,但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这个。

  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我把这个叫做职业选择中的停车位理论,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和哈佛毕业的学生说这些。不要因为你觉得会没有停车位,就把车停在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你可能喜欢投资银行、喜欢金融、喜欢咨询,它们可能是最适合你的。也许你和我在Kirkland碰到的一位大四学生一样,她刚从西海岸一家很有名的咨询公司面试回来,她问:我为什么要做这行?我讨厌坐飞机,我不喜欢住酒店,我不会喜欢这个工作的。那就找个你喜欢的工作吧。要是你醒着的时间里,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幸福的。

    但是,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你们要问这个问题——问我或者问你们自己。你们选择了一条路,也就选择了一份挑战。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到达那儿。这是好事。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们的错。关注你的生活,思考怎样才能把它过好,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对:这些也许是博雅教育给你最宝贵的东西。通识教育让你自觉地生活,让你在你所做的一切中寻找、定义价值。它也让你成为一个自我的分析家和批评家,让你从最高水平上掌握你生活的展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博雅教育让你自由。它们赋予你行动、发现价值和作出选择的能力。不要静止不动,要随时准备接受改变。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你们的未来在自己手中。

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3-7-21 23:09 编辑

  【正文】
  尊敬的Faust校长,哈佛集团的各位成员,监管理事会的各位理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朋友,以及最重要的各位毕业生同学,

  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同你们一起分享这个美妙的日子。

  我不太肯定,自己够得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人这样的殊荣。去年登上这个讲台的是,英国亿万身家的小说家J.K. Rowling女士,她最早是一个古典文学的学生。前年站在这里的是比尔?盖茨先生,他是一个超级富翁、一个慈善家和电脑高手。今年很遗憾,你们的演讲人是我,虽然我不是很有钱,但是至少我也算一个高手。

  我很感激哈佛大学给我荣誉学位,这对我很重要,也许比你们会想到的还要重要。要知道,在学术上,我是我们家的不肖之子。我的哥哥在麻省理工学院得到医学博士,在哈佛大学得到哲学博士;我的弟弟在哈佛大学得到一个法律学位。我本人得到诺贝尔奖的时候,我想我的妈妈会高兴。但是,我错了。消息公布的那天早上,我给她打电话,她听了只说:"这是好消息,不过我想知道,你下次什么时候来看我?"如今在我们兄弟当中,我最终也拿到了哈佛学位,我想这一次,她会感到满意。

  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还有一个难处,那就是你们中有些人可能有意见,不喜欢我重复前人演讲中说过的话。我要求你们谅解我,因为两个理由。

  首先,为了产生影响力,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重复传递同样的信息。在科学中,第一个发现者是重要的,但是在得到公认前,最后一个将这个发现重复做出来的人也许更重要。

  其次,一个借鉴他人的作者,正走在一条前人开辟的最佳道路上。哈佛大学毕业生、诗人爱默生曾经写下:"古人把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偷走了。"画家毕加索宣称"优秀的艺术家借鉴,伟大的艺术家偷窃。"那么为什么毕业典礼的演说者,就不适用同样的标准呢?

  我还要指出一点,向哈佛毕业生发表演说,对我来说是有讽刺意味的,因为如果当年我斗胆向哈佛大学递交入学申请,一定会被拒绝。我的妻子Jean当过斯坦福大学的招生主任,她向我保证,如果当年我申请斯坦福大学,她会拒绝我。我把这篇演讲的草稿给她过目,她强烈反对我使用"拒绝"这个词,她从来不拒绝任何申请者。在拒绝信中,她总是写:"我们无法提供你入学机会。"我分不清两者到底有何差别。在我看来,那些大热门学校的招生主任与其称为"准许你入学的主任",还不如称为"拒绝你入学的主任"。很显然,我需要好好学学怎么来推销自己。

  毕业典礼演讲都遵循古典奏鸣曲的结构,我的演讲也不例外。刚才是第一乐章----轻快的闲谈。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是送上门的忠告。这样的忠告很少被重视,几乎注定被忘记,永远不会被实践。但是,就像王尔德说的:"对于忠告,你所能做的,就是把它送给别人,因为它对你没有任何用处。"所以,下面就是我的忠告。第一,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前人。要感谢你的父母和支持你的朋友,要感谢那些启发过你的教授,尤其要感谢那些上不好课的教授,因为他们迫使你自学。从长远看,自学能力是优秀的文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将成为你成功的关键。你还要去拥抱你的同学,感谢他们同你进行过的许多次彻夜长谈,这为你的教育带来了无法衡量的价值。当然,你还要感谢哈佛大学。不过即使你忘了这一点,校友会也会来提醒你。第二,在你们未来的人生中,做一个慷慨大方的人。在任何谈判中,都把最后一点点利益留给对方。不要把桌上的钱都拿走。在合作中,要牢记荣誉不是一个守恒的量。成功合作的任何一方,都应获得全部荣誉的90%

  电影《Harvey》中,Jimmy Stewart扮演的角色Elwood P. Dowd,就完全理解这一点。他说:"多年前,母亲曾经对我说,'Elwood,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么做一个聪明人,要么做一个好人。'"我做聪明人,已经做了好多年了。......但是,我推荐你们做好人。你们可以引用我这句话。

  我的第三个忠告是,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罢休。生命太短暂,如果想有所成,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是超级的一根筋,我的目标就是非成为物理学家不可。本科毕业后,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待了8年,读完了研究生,做完了博士后,然后去贝尔实验室待了9年。在这些年中,我关注的中心和职业上的全部乐趣,都来自物理学。

  我还有最后一个忠告,就是说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应该只考虑兴趣爱好。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你的物质生活和得到的承认,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你出手相助、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

  在贝尔实验室待了9年后,我决定离开这个温暖舒适的象牙塔,走进我眼中的"真实世界"----大学。我对贝尔实验室的看法,就像别人形容电影Mary Poppins的话,"实际上完美无缺"。但是,我想为世界留下更多的东西,不只是科学论文。我要去教书,培育我自己在科学上的后代。

  我在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好友兼杰出同事Ted Geballe。他也是从伯克利分校去了贝尔实验室,几年前又离开贝尔实验室去了斯坦福大学。他对我们的动机做出了最佳描述:

  "在大学工作,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他们生机勃勃,充满热情,思想自由,还没被生活的重压改变。虽然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他们是这个社会中你能找到的最佳受众。如果生命中曾经有过思想自由和充满创造力的时期,那么那个时期就是你在读大学。进校时,学生们对课本上的一字一句毫不怀疑,渐渐地,他们发现课本和教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于是他们开始独立思考。从那时起,就是我开始向他们学习了。"

  我教过的学生、带过的博士后、合作过的年轻同事,都非常优秀。他们中有30多人,现在已经是教授了。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有不少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其中就包括哈佛大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即使现在,我偶尔还会周末上网,向现在还从事生物物理学研究的学生请教。
 
  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还有一个难处,那就是你们中有些人可能有意见,不喜欢我重复前人演讲中说过的话。我要求你们谅解我,因为两个理由。

  首先,为了产生影响力,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重复传递同样的信息。在科学中,第一个发现者是重要的,但是在得到公认前,最后一个将这个发现重复做出来的人也许更重要。

  其次,一个借鉴他人的作者,正走在一条前人开辟的最佳道路上。哈佛大学毕业生、诗人爱默生曾经写下:"古人把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偷走了。"画家毕加索宣称"优秀的艺术家借鉴,伟大的艺术家偷窃。"那么为什么毕业典礼的演说者,就不适用同样的标准呢?

  我还要指出一点,向哈佛毕业生发表演说,对我来说是有讽刺意味的,因为如果当年我斗胆向哈佛大学递交入学申请,一定会被拒绝。我的妻子Jean当过斯坦福大学的招生主任,她向我保证,如果当年我申请斯坦福大学,她会拒绝我。我把这篇演讲的草稿给她过目,她强烈反对我使用"拒绝"这个词,她从来不拒绝任何申请者。在拒绝信中,她总是写:"我们无法提供你入学机会。"我分不清两者到底有何差别。在我看来,那些大热门学校的招生主任与其称为"准许你入学的主任",还不如称为"拒绝你入学的主任"。很显然,我需要好好学学怎么来推销自己。

  毕业典礼演讲都遵循古典奏鸣曲的结构,我的演讲也不例外。刚才是第一乐章----轻快的闲谈。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是送上门的忠告。这样的忠告很少被重视,几乎注定被忘记,永远不会被实践。但是,就像王尔德说的:"对于忠告,你所能做的,就是把它送给别人,因为它对你没有任何用处。"所以,下面就是我的忠告。第一,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前人。要感谢你的父母和支持你的朋友,要感谢那些启发过你的教授,尤其要感谢那些上不好课的教授,因为他们迫使你自学。从长远看,自学能力是优秀的文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将成为你成功的关键。你还要去拥抱你的同学,感谢他们同你进行过的许多次彻夜长谈,这为你的教育带来了无法衡量的价值。当然,你还要感谢哈佛大学。不过即使你忘了这一点,校友会也会来提醒你。第二,在你们未来的人生中,做一个慷慨大方的人。在任何谈判中,都把最后一点点利益留给对方。不要把桌上的钱都拿走。在合作中,要牢记荣誉不是一个守恒的量。成功合作的任何一方,都应获得全部荣誉的90%

  电影《Harvey》中,Jimmy Stewart扮演的角色Elwood P. Dowd,就完全理解这一点。他说:"多年前,母亲曾经对我说,'Elwood,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么做一个聪明人,要么做一个好人。'"我做聪明人,已经做了好多年了。......但是,我推荐你们做好人。你们可以引用我这句话。

  我的第三个忠告是,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如果你没有爱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罢休。生命太短暂,如果想有所成,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是超级的一根筋,我的目标就是非成为物理学家不可。本科毕业后,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待了8年,读完了研究生,做完了博士后,然后去贝尔实验室待了9年。在这些年中,我关注的中心和职业上的全部乐趣,都来自物理学。

  我还有最后一个忠告,就是说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应该只考虑兴趣爱好。当你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你的物质生活和得到的承认,都不会产生自豪。只有那些你出手相助、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自豪。

  在贝尔实验室待了9年后,我决定离开这个温暖舒适的象牙塔,走进我眼中的"真实世界"----大学。我对贝尔实验室的看法,就像别人形容电影Mary Poppins的话,"实际上完美无缺"。但是,我想为世界留下更多的东西,不只是科学论文。我要去教书,培育我自己在科学上的后代。

  我在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好友兼杰出同事Ted Geballe。他也是从伯克利分校去了贝尔实验室,几年前又离开贝尔实验室去了斯坦福大学。他对我们的动机做出了最佳描述:

  "在大学工作,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他们生机勃勃,充满热情,思想自由,还没被生活的重压改变。虽然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他们是这个社会中你能找到的最佳受众。如果生命中曾经有过思想自由和充满创造力的时期,那么那个时期就是你在读大学。进校时,学生们对课本上的一字一句毫不怀疑,渐渐地,他们发现课本和教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于是他们开始独立思考。从那时起,就是我开始向他们学习了。"

  我教过的学生、带过的博士后、合作过的年轻同事,都非常优秀。他们中有30多人,现在已经是教授了。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有不少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其中就包括哈佛大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即使现在,我偶尔还会周末上网,向现在还从事生物物理学研究的学生请教。

  我怀着回报社会的想法,开始了教学生涯。我的一生中,得到的多于我付出的,所以我要回报社会。这就引出了这次演讲的最后一个乐章。首先我要讲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现,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挑战。它是一个战斗的号令,到了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过去几十年中,我们的气候一直在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过去60万年中就发生了6次冰河期。但是,现在的测量表明气候变化加速了。北极冰盖在9月份的大小,只相当于50年前的一半。1870年起,人们开始测量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现在的速度是那时的5倍。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就这样产生了。科学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预测出我们的行为对50~100年后的世界有何影响。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了。这使得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8摄氏度。即使我们立刻停止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气温仍然将比过去上升大约1度。因为在气温达到均衡前,海水温度的上升将持续几十年。

  如果全世界保持现在的经济模式不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本世纪末将有50%的可能,气温至少上升5度。这听起来好像不多,但是让我来提醒你,上一次的冰河期,地球的气温也仅仅只下降了6度。那时,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以北的大部分美国和加拿大的土地,都终年被冰川覆盖。气温上升5度的地球,将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地球。由于变化来得太快,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都将很难适应。比如,有人告诉我,在更温暖的环境中,昆虫的个头将变大。我不知道现在身旁嗡嗡叫的这只大苍蝇,是不是就是前兆。

  我们还面临另一个幽灵,那就是非线性的"气候引爆点",这会带来许多严重得多的变化。"气候引爆点"的一个例子就是永久冻土层的融化。永久冻土层经 过千万年的累积形成,其中包含了巨量的冻僵的有机物。如果冻土融化,微生物就将广泛繁殖,使得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快速腐烂。冷冻后的生物和冷冻前的生物,它 们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我们都很熟悉。在冷库中,冷冻食品在经过长时间保存后,依然可以食用。但是,一旦解冻,食品很快就腐烂了。一个腐烂的永久冻土层,将释放出多少甲烷和二氧化碳?即使只有一部分的碳被释放出来,可能也比我们从工业革命开始释放出来的所有温室气体还要多。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局势就失控了。

  气候问题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在无意中带来的后果。我们太依赖化石能源,冬天取暖,夏天制冷,夜间照明,长途旅行,环球观光。能源是经济繁荣的基础,我 们不可能放弃经济繁荣。美国人口占全世界的3%,但是我们消耗全世界25%的能源。与此形成对照,全世界还有16亿人没有电,数亿人依靠燃烧树枝和动物粪便来煮饭。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享受不到我们的生活,但是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渴望拥有我们拥有的东西。

  这就是新的挑战。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到底愿意付出多少,来缓和气候变化?这种付出至少在100年内,都不会有明显效果。代际责任深深植根于所有文化中。家长努力工作,为了让他们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气候变化将影响整个世界,但是我们的天性使得我们只关心个人家庭的福利。我们能不能把全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能不能为未来的人们承担起责任?

  虽然我忧心忡忡,但是还是对未来抱乐观态度,这个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我同意出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部分原因是我想招募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来研究气候变化的对策。我在那里干了4年半,是这个实验室78年的历史中,任期最短的主任,但是当我离任时,在伯克利实验室和伯克利分校,一些非常激动人心的能源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了。

  能够成为奥巴马施政团队的一员,我感到极其荣幸。如果有一个时机,可以引导美国和全世界走上可持续能源的道路,那么这个时机就是现在。总统已经发出 信息,未来并非在劫难逃,而是乐观的,我们依然有机会。我也抱有这种乐观主义。我们面前的任务令人生畏,但是我们能够并且将会成功。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答案,可以立竿见影地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它们不是挂在枝头的水果,而是已经成熟掉在地上了,就看我们愿不愿意捡起来。比 如,我们有办法将楼宇的耗电减少80%,增加的投资在15年内就可以收回来。楼宇的耗电占我们能源消费的40%,节能楼宇的推广将使我们二氧化碳的释放减 少三分之一。

  我们正在加速美国这座巨大的创新机器,这将是下一次美国大繁荣的基础。我们将大量投资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的新方法,大量投资能够捕获和隔离电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方法。先进的生物燃料和电力汽车将使得我们不再那么依赖外国的石油。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我们几乎肯定会面对更高的油价和更严厉的二氧化碳限制排放政策。这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美国有机会充当领导者。伟大的冰上曲棍球选手Wayne Gretzky被问到,他如何在冰上跑位,回答说:"我滑向球下一步的位置,而不是它现在的位置。"美国也应该这样做。

  奥巴马政府正在为美国的繁荣和可持续能源,打下新的基础。但是我们无法为所有问题都找到答案。这就需要你们的参与。在本次演讲中,我请求在座各位哈佛毕业生加入我们。你们是我们未来的智力领袖,请花时间加深理解目前的危险局势,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你们是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要求你们给我们更好的技术方案。你们是未来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我要求你们创造更好的政策选择。你们是未来的企业家,我要求你们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你们业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你们是人道主义者,我要求你们为了人道主义说话。气候变化带来的最残酷的讽刺之一,就是最受伤害的人,恰恰就是最无辜的人----那些世界上最穷的人们和那些还没有出生的人。

  这个最后乐章的完结部是引用两个人道主义者的话。

  第一段引语来自马丁?路德?金。这是1967年他对越南战争结束的评论,但是看上去非常适合用来评论今天的气候危机。

  "我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团结一心,抛弃种族、肤色、阶级、国籍的隔阂;我呼吁包罗一切、无条件的对全人类的爱。你会因此遭受误解和误读,信奉尼采哲学的世人会认定你是一个软弱和胆怯的懦夫。但是,这是人类存在下去的绝对必需。......我的朋友,眼前的事实就是,明天就是今天。此刻,我们面临最紧急的情况。在变幻莫测的生活和历史之中,有一样东西叫做悔之晚矣。"

  第二段引语来自威廉?福克纳。19501210月,他在诺贝尔奖获奖晚宴上发表演说,谈到了世界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人道主义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相信人类不仅能忍耐,而且会获胜。人类是不朽的,这不是因为万物当中仅仅他会无穷尽的呼喊,而是因为他有一个灵魂,有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写这些东西。他们的特权正是通过鼓舞人类,唤起人类原有的荣耀----勇气、荣誉、希望、自尊、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去帮助人类学会忍耐。"

  各位毕业生同学,你们在我们的未来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当你们追求个人的志向时,我希望你们也会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发声,在大大小小各个方面帮助改进这个世界。这会给你们带来最大的满足感。

  最后,请接受我最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成功,也希望你们保护和拯救我们这个星球,为了你们的孩子,以及未来所有的孩子。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在第一百八十六届学位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副校监、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这个下午,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我们新毕业的同学,在预备开展事业新一章之前,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这个毕业典礼是要庆祝你们学业有成,在香港大学攻读期间,努力学习,不断追求卓越。同时,大家也要向师长、家人和朋友致谢,感谢他们的教导,支持和鼓励,他们实在值得赞扬。然而,今天我们齐集这里最重要的是嘉许你们的成就。你们将多少青葱岁月放在勤学苦读上,换来今天的丰盛收获,你们实在做得很好!

  获颁授的这个学位代表着你们在事业旅途迈出重要的一步,走向成功。虽然我们不应将大学教育视为一纸就业保证,不过我希望我们已把你妥善装备,使你充满信心去迎接世界各种的挑战。无论你们选择走什么路,都已掌握成功之匙,你们现在应是一个成熟、思想独立的人,有能力作出明智的判断去解决难题,并且可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工作环境。

  有人认为香港现时充满变数,难以预测。踏入21世纪以来,香港面对经济困难,加上高失业率,就业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雇主对员工的要求愈来愈严格,不过,我希望这不会因此阻碍你追寻理想。反之,我认为你们应视此为稳扎根基的机会,努力不懈,磨炼技能为将来充实自己。

  事实上,一个人不应该期望可以很快很易取得回报,大学毕业生在机构里从基层做起,然后晋升至掌权位置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或者要经过多年才达到,但如果你现在努力累计所需经验,就能在未来有所收获。就如撒落在恶劣环境的种子一样,当条件有利之时,就可萌芽,茁壮成长,然后你现在必须努力汲取养分,充实自己。

  请谨记你们是毕业自这地区内其中一所最优秀的大学,你们经过努力学习而获得香港大学颁授学位。有人可能会提出港大已不如往昔般卓越,我们已非最优秀学生的唯一选择。

  不过我可以肯定告诉你们这想法绝不正确。有大量证据显示港大仍然是香港最优秀学生心仪的学府,是最优秀人才的摇篮。无论是透过中七生的联招计划或是中六生优先入学计划,我们都不断地录取最优秀的学生。此外,我们的教育素质亦获得高度评价。今年初,在大学教育自助委员会的教育学质素保证过程检讨中,我们备受赞扬。所以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学位是颁授自香港最佳的大学。

  香港大学一直将卓越学术成就列为策略规划工作中首要及最重大的目标,我们亦已努力达标。我们屡获研究资助局给与最多金额资助研究工作,获资助项目的数量亦是最多。过去七年,港大六度在研究局角逐拨款项目上,取得最大额拨款,在经审阅学术著作的人均数目方面,我们的数字也是本地院校中最高的。

  你们应清楚记得我们的教学人员,尤其是微生物学的研究人员, 在今年沙士(SARS)一役中对全球的贡献,我们的人员是世界上率先鉴定出冠状病毒,以及他们盎然面对公众压力,全力协助全球医疗机构克制这传染病。校内其余师生,包括你们许多人在内都有参与其事,在课堂、宿舍以及社会上采取各种方法对抗沙士,从而显示出你们的领导能力。港大在这方面的贡献赢得国际推崇,全国赞赏。

  沙士爆发一事可能是你一生最难忘的时刻之一,我相信你可能仍忘不了在沙士爆发期间要应付毕业考试。不过你们应为此感到自豪,你们镇定的反应及社会责任感,帮助香港克服沙士所带来的可怕创痛。

  我们都同意一所大学应以其研究的质和量、优良的教学工作,以及对社会及重要界所提供的服务来评价,然而也要按我们的学生素质作出评价。还有一点我要提出的,就是一所大学所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来自他的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

  过去9 0 年, 我们的毕业生在政府、工商界及许多专业届都担当领导地位,我们相信你们能够跟学者们看齐, 秉承传统, 在社会上发挥领导才能, 也是自创校以来我们的毕业生之所以表现出色的缘故, 我希望大家能以身为港大毕业生为荣。

  你们可能是首批受惠着重问题为本技能和终生学习的价值和沟通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你日后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今天市场竞争激烈,你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世界瞬息万变,你们必须努力争先。

  我希望你们不要只着眼于香港,大学已教导你们要开阔眼界,大家应当以香港作为基地然后放眼世界,因此,在考虑未来事业发展时,也应将内地列入考虑。我们经常说,人才是香港最宝贵的资源,香港过去百年的成就全赖本地的人才素质和我们的独特的历史背景,你们可以视自己为本港优质的产品。

  你们大部分同学都有幸在这个糅合东西文化的现代大都会的文化熔炉成长,有机会明了中西文化的精粹,这些并非朝夕可达的事,这种体验令香港人处于独特的地位,能担当中国与西方的桥梁。因此,各位亲爱的毕业同学,请谨记你们是幸运儿,要好好利用你们的文化知识,善用你们在港大所学的技能。

  当然,你们的将来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别忘记港大的将来也掌握在你们的手中。港大的声望是我们最珍贵的财产,是经年累月努力积累而来,我请你们好好地保管这份财产。我们希望你能尽展所长,在你的行业或在社会成为领袖,这样,就能维持和提升大学的声望。

  虽然你们今天毕业了,我盼望你们能与母校保持联系。你一旦身为港大人,你永远都是港大一分子。我知道我可以寄望你们协助大学这家庭成长。我希望你们会珍惜与大学的这种终身关系,一如我们般珍惜我们与你的关系。因此,请保持联络,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继续致力争取卓越的成绩。

  为此我再一次代表大学谨祝大家好运,前途美满。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给毕业生的14点叮咛

各位即将毕业的同学:   
    首先恭喜各位同学即将完成学业从台大毕业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新鲜人或展开更高阶段的求学历程。学校曾经对校友及企业界做过广泛的意见调查以了解他们认为台大同学最需加强的能力,排名在前的包括: 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协调、抗压能力等。其中一位热心的企业界朋友更给我来了一封信,整理出‚14点给社会新鲜人的建议‛但愿能引导即将进入社会的准毕业生们思考的空间,并带来正面的影响,我认为这值得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参考,把全文整理摘录于下:   

    1.保持热情,别太在乎薪水、职位与升迁。____拥有热情,能量就源源不绝,热情会带来卓越。若付出多少,就想获得多少代价,将会大失所望,也会降低自己的热情,别太在意努力程度是否与报酬成正比。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保持学习与思考、努力工作、积极主动、创建差异性价值。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彼得‧杜拉克:‚热爱工作的人才会有所表现。‛事实证明,怀抱初衷、拥有热情的理念会让我们更乐于工作、主动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且是心甘情愿;这种积极心态所创造出的成就和被动的工作态度相比较,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
   
    2.不要太在意‚准时上下班‛。____看淡早一点上班/晚一点下班的现象,这并不是要抛弃家庭、全心奉献公司之意,而是让自己以更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今天的工作或当下执行的专案;晚一点下班,当天就把事务处理好、回想一下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不要摆出一付‚时间到就想准时下班‛的模样。这会让人不禁联想自己是个‚提早准备等待下班,而不是做好事才下班的员工‛,这样的联想对自己来说,绝不是好事,而且会限制个人成长及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3.尽量避免事后请假。____除非情况相当危及,尽可能不要有当天临时请假的情况发生,因为‚临时不出勤‛将造成团队相当大的困扰,这表示有人得多做另一个人的业务。
  
    4.不要轻易说出‚这不是我的工作或这太简单了,找别人做‛等推诿的话。____勿过短视、多做一点→→代表自身的价值就会高一点。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个顶尖人物,而不屑于从小事做起。我们应该明白,连小事都做不好,没有人会相信这样的人能够成就大事的。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能完成伟大志业,要培养这样的实力,就必须付出代价,代价就是专注认真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5.不要说出‚没办法、我不会或太困难了‛的泄气话语。____轻易说出这种话的人,会让对方联想到,自己不是没有诚意处理,就是没有能力处理,久而久之,会让人留下相当糟糕的印象。凡事都应抱着‚先做看看‛的拼劲与‚想把事做好‛的决心,这样的积极心态会创造出离成功越来越近的结果。

    6.从失败中学习宝贵的经验及功课。____人生本来就充满着无数的挑战,当我们面对挫折、困境时,如果像木头般没有任何的反应,或像玻璃一样,一摔就碎掉,就会全然不知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失足的地方就蕴藏着宝藏,爱迪生曾说过:‚不要称之为错误,而应该称之为教育。‛所以,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失败或错误并非那么重要,重点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宝贵的经验。婷娜‧希莉格《真希望我20岁就懂的事》书中提到‘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成功的关键不是闪避每一颗子弹,而是遭到打击后能迅速复原。’由成功人士身上可清楚看到,他们都曾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但他们都具备从中学习、再站起来的能力。

    7.对任何事抱持好奇心,并深入了解。____培养自己的主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看到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个事件(公事、私事或社会新闻等),要求自己→要有些反应→提醒自己从中去深思→并将感想以文字的型式记录下来→若时间许可,亦可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讨论其心得→有自己的见解后,且更应勇于表达出来。
  
    8.开会时别当木头人,也别轻易丢出一个太过简单的问题。___黛博拉‧班顿‚CEO训练班‛书中提到,‘当个称职的与会者,参加会议是基于一个理由,那就是聆听别人的意见,并提出建议。光是坐在那儿然后接受一切是不对的。当你提出问题,是在做出贡献。’开会前针对讨论的主题深入了解、充分准备、会议中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及发表自己的见解。问任何问题前,先要求自己能为这个问题做点什么努力,问的问题要有深度、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向他请益的诚意。

    9.对同事及主管应具备同理心。___李开复先生对‚同理心‛的解释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同理心→至少可减少人际关系65%的冲突。多去思考别人为什么要做出那样的决定或说出什么样的话,是不是有什么苦衷或难处,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

    10.别把责任推给他人。要有自省能力、主动面对自己薄弱的一面或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与压力。压力管理领域创始人汉斯塞尔曾说:‚完全没有压力,就会死亡。‛美国林肯中心爵士艺术总监马沙利斯曾说:‚如果没有压力,你就不会认真对待你的工作。‛生活中本来就充满着压力,这无可避免,同时也是件好事,因为它代表成长的动力,别排斥它的存在。

    11.保持创新精神。不应固守现状,任何事务都一定有比目前更好的改善作法,只是还没被想出来而已。不创新早晚会被积极创新的团队所打败、甚至被淘汰。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不创新即灭亡。每一件事永远都有向上改善的空间,创新,是份内的工作。我们应保持细微观察、真实反映现状、详实记录、透过分析及讨论的过程,找出可以改善的方向及创新作法。我们也应该相信自己,只要有心,一定可以做得比现状更好、提供更有价值的贡献。
  
    12.保持阅读与学习习惯,对和工作相关的事务有反应,从中领悟道理,并记录心得。____日本第一大、世界第六大的网路公司——乐天市场网路商城,创办人三木谷浩史有句名言:‚1.01的365
次方等于37→每天改善1%,一年强大37倍。每天进步1%,一年后的自己将比现在强37倍。‛只要每天少享乐几个小时,就有多余的时间学习、保持进步,才能让自己迈向成功之路。黛博拉‧班顿‚CEO训练班‛书中提到:‘你不必扮演全知的角色,但你必须有学习的渴望。你必须藉由阅读来学习、透过犯错来学习、经由聆听与观察来学习。如果你觉得你的年纪太大;自以为什么都懂;或是认为自己是门外汉,很可能不会有兴趣去学,那么你的升迁将会很有限。’终身学习是职场人士必须要有的认知,也应该落实这个理念,让自己保持成长。

    13.善用时间、管理琐碎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提升工作效率。____史蒂芬‧柯维‚让好工作找上你‛书中提到‘大部分人面临的,不是开创大事业时难以克服的阻碍,问题在于时间。为自己开创大志业的人,会腾出时间厘清自己要做何贡献,并且订出达成目标的计划。’我们总是把没有时间当做无法把事情做好的充分理由,事实上,并非时间不够,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善用时间。

    14.留意任一环节的细节。____‚破窗理论----不处理破掉的窗户,将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说明重要的论述‘凡事照规矩,不轻忽每一件小事。再微小的错误,最后都可能蔓延扩大,导致严重后果。’在200公尺、400公尺短跑项目中保持世界纪录的麦可‧强生,说明为了缩短仅仅一秒的时间,就花了他十年的理由:‚要获得成功,常常必须从人们想不到的小处着手。‛跑200公尺时,百分之一秒的差距;跑400公尺时,十分之一秒的差距,就决定了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有时候,卓越与平庸的差距,就是这么的不起眼,人生就像短跑,必须经由长期的努力、练习与准备,往往在极短的一瞬间就决定了胜负。有时候细节是隐性的,必须透过细微的观察才能被发现,换言之,我们必须深入观察、勇于完整呈现事实、谦卑面对、拟定改善对策,如此,才能改变应该改善的环节。
  
(2011年05月)
本帖最后由 youheng1 于 2013-8-6 08:45 编辑

其实有好有坏咯,很多事情都不能看表面
老木匠谈大学毕业演讲(转自木匠56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297b4b40101ph3a.html

回避历史的说辞有神马说服力(2013-06-28 22:20:57) 转载▼

标签: 毕业致词掉书袋路西法效应文革阶级斗争


      一天里参加了两个毕业典礼,于是上下午各聆听了一次校长对于毕业生的致词。

    这位校长是喜欢演讲的,演讲的水平也相当不错,语气能够和听众有交流,是“讲话”而不是“背诵”或“朗诵”,并能够迅速根据听众(规模、喜好等)调整自己的音量和语调,很能够调控场上气氛。

    美中不足的是,和90年代的一位校长相比,不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总是拖延演讲的时间。另外也不善于突出重点,每次都想讲3个以上的意思,结果就是听众很难记清楚演讲的全部意思。

    还有一个毛病是太喜欢掉书袋。作为一个理科出身的校长,更经常是引用文学、哲学的名言警句,几乎很少提到科学家们的观念论断。

    今天对毕业生们提到了李安的电影,于是劝诫毕业生们要警惕自己心中的那只老虎。作为例证,引了《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斯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以学生扮演罪犯和看守,并据此认为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做出可怕的事情。中文版有三联书店2010年版)。

    意思不错。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掉些洋书袋来说明问题?难道作为一个50后,他自己没有经历过无数次的身边的阶级斗争?不是应该亲身经历过学生批斗老师的文革初期运动,同学同事家人互相揭发的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之类的运动?至少在他进到复旦读书的时候,谢希德等老一辈科学家不是几乎都在革命学生的监督下每天打扫着厕所?他所读书的化学系,不是在文革一开始,学生就活活打死了一个教授?

    这些经历远比美国人的实验要真实、可怕得多,人们在人为营造出来的环境压力下疯狗般互相仇视、互相陷害的状况,难道不是曾经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指导下整整延续了两代人的时间?学生们可能不知道,可在场的他们的父辈们难道不会发生共鸣?

    校长反复叨叨要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他自己的演讲里都踏不到一块本校发生过的事实的实地,却靠了大洋对岸虚拟的实验来立证。这样的演说除了言辞以外,能够留存在学生记忆里的恐怕也只剩下“虚拟”。当环境再次恶化的时候,学生心中的老虎还是免不了出来吞噬。
受益非淺,将其给女儿好好拜读,90后的学生不知为什么不喜欢阅读,阅读是人类才有的特权,动物就都没有,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儿。
生命绝非简单意义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