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谁是引爆股市的“乌龙指”?

爆了!爆了!中国股市在这一刻雄起了一把——今天上午11时后大盘突然快速拉升,盘中最高报2198.85点,不足十分钟时间内拉升百余点,涨幅一度超5%。
  震动整个市场!接着整个市场疯传各种消息,从股指期货到优先股啥消息都有。直到有消息称“光大证券的史上最大乌龙指,据悉不是自营,是衍生品部门做量化投资的一个ETF套利产品下单失误。将3000万股错写成3000万手。”
  然后又有消息称“光大的所有高管都待在公司不准离开,等着上交所来查,气氛紧张。”,到下午,光大发布公告:今天上午,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
  所以到下午时,多方都指光大证券的“乌龙”惹出了这次大事。
  光大真是不安分的主儿——今年以来,光大集团就跟吃错药一般,乌龙频发——先是光大期货的交易系统出大问题,到6月份,光大银行在银行间同业违约令交易方兴业银行60亿到期资金无法收回,直接导致史无前例的“流动性危机”(钱荒),中国银行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举国震动!这一下又轮到光大证券,以一个“乌龙指”,华丽地刷出了一次股市大事件。
  这次乌龙的操作者先是被定位为光大证券的葛新元量化投资团队,光大的董秘梅健并未直接确认,只是称会进一步核查。
  而到下午3点时,有记者联系了葛新元本人,他否认与他有关,然后矛头又直指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杨剑波团队。
  那么,到底是哪个团队?
  据公开资料,葛新元,男,原国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曾担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是金融工程领域的翘楚。葛新元带领的国信团队在2009年获得新财富评选第二,并连续在2010年、2011年获得该项评比的第一。他和旗下的团队于2012年4月的时候集体投奔光大证券。葛新元的薪酬不菲。当时有深圳大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年成本在千万元以上是肯定的。”
  而杨剑波,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金融学博士,曾任光大证券金融衍生品部董事总经理,现在负责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该部门独立于自营部门外,直接受副总指挥,规模远大于自营,是量化交易的子公司,直接报场内,没通过风险控制。
  今年早些时候,杨剑波曾说“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都需要金融衍生品。”,一直以来,他都是衍生品市场的推动者,早在2007年,在《结构性衍生品:中资银行沦为销售渠道》一文中,他就提出“但如果不改现有监管环境,要改善中国券商大体上靠天吃饭的盈利结构基本上是空谈”,他提出要“大力发展需要智力资本投入的交易类业务是券商业务结构改善的核心措施,监管者需要为券商的业务升级创造完备的法律和监管环境”,即开放衍生品业务。
  在他的推动下,光大证券曾和法国兴业银行联合设计了一款挂钩A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而光大证券前金融衍生品部人士表示“当时,各家券商的状态可以说是部门老总带着一群技术男,闷在屋里面玩票式地尝试各种交易策略。”
  可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群技术男搞出的衍生品,现在惹出了惊天大动静!
  据统计:“从盘中公开数据显示,这次神秘资金暴拉权重指标股动用的资金情况大致如下:中石油5318万元,,中石化4822万元,浦发行1.06亿元,华夏行3367万元,民生2.21亿元,招行1.17亿元,工行1.28亿元,农行1.32亿元,中行7968万元,兴业银行1.53亿元,中人寿2622万元,保利1.35亿元,万科4639万元,中信证券2.6亿元,海通1.34亿元,方正证券9564万元。上述16只超级权重指标股累计动用资金约17.69亿元。考虑到还有其他一些权重稍轻的指标股也有一定涨幅,因此可以大致估计动用资金约20亿元。”
  那么,到底是杨剑波团队呢?还是另有“真凶”呢?恐怕就成了不解之谜了。
  另有小道消息,因为在这此次事件中,光大证券最清楚情况,所以下午在股指期货上做大量空单对冲,结果盈利34亿,每股收益凭空增加1元。所以,这次事件到底是“乌龙指”还是为了扳回在衍生品交易上的亏损而冒然发动的激进交易,还真难说。
  而当前部分基金公司专户在讨论要不要告光大。
  这些年,光大集团发展迅速,从期货到银行再到衍生品,势头凶猛,但光大还是不行的,还需要“深发展”,做好风险控制才行。否则接二连三出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但既然事情如此重大,总得有人要被推到台前负责的。不管是葛新元,还是杨剑波,总得要有个说法。
  不管怎么说,“816事件”一定会会是行业历史性事件,一定会带来整个行业的监管核查,很多创新业务或许会暂停,或许,会改变一段时期内中国股市乃至金融市场的走向也不一定。而对中国股市而言,提高了风险意识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就此会被停掉所有衍生品创新,则有点因噎废食了。
  杨剑波曾说“由于分业监管,国内衍生品市场是割裂的,银监会和央行的监管是针对场外市场交易。” 那么,这次事件后,监管部门又该如此处理此事呢?监管方向又该是什么样的?
传和上海保险业美女高管携5亿失踪有关。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传和上海保险业美女高管携5亿失踪有关。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3-8-17 12:16
哦???
昨天最早传出来的原因是模似盘误入切到实战盘,虽然不懂怎么误切入,感觉这也太容易了,有人在打马虎眼。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3-8-17 13:34 编辑
哦???
水笺 发表于 2013-8-17 12:41
应该是有人利用最近上海发生的事情编了个大段子:

上海法院高层地震,某受庇护的保险美女采取果断行动,用5亿保险金购入大量股指合约,然后其“广大证券”葛姓男友用误操作的方式拉抬股指。美女大量获利后返还5亿资金,用2亿摆平证监会银监会。从此和男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查了下葛新元,果然是个年轻的帅哥,和保险美女还挺般配的,这个段子编的不错。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应该是有人利用最近上海发生的事情编了个大段子:

上海法院高层地震,某受庇护的保险美女采取果断行动,用5亿保险金购入大量股指合约,然后其“广大证券”葛姓男友用误操作的方式拉抬股指。美女大量获利后返还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3-8-17 13:29
是不错,相当沙漠天里吃上了冰西瓜,嘿~~。
据说和葛无关,当事人是杨建波。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现在终于找到“原因”了,程序bug导致“自动”下单啊


光大证券称程序自动下单停都停不下来 最后是拔了电源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当天9点41分、10点13分、11点02分,交易员分析判断180ETF出现套利机会,并发出买入180ETF成份股的订单,三笔订单委托金额均未超过200万元。

11点07分,交易员通过系统监控模块发现成交金额异常,同时,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电话,迅速批量撤单,并终止套利策略订单生成系统的运行,同时启动核查流程并报告部门领导。

核查中发现,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11时05分0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股指期货自推出以来一直没什么动静  如果像光大这样一面做股票现货   一面做股指期货  那操纵市场获利就太容易了 做自营的券商都可以这么操作的  不知这等设计是否事先有过考虑
光大证券被处罚款五亿 四位责任人终身禁入


证监会通报了对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处罚决定:此事件被定性为内幕交易,对相关四位相关决策责任人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并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8721万元,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亿2千3百28万。
证监会罚来的钱最后落入了谁的口袋?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本帖最后由 邱晓云 于 2013-8-30 18:47 编辑
证监会罚来的钱最后落入了谁的口袋?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3-8-30 17:11
罚款应该归国库,也就是入财政部。光大证券的钱本属全体股东,所以五亿罚款是全体股东出的,但光大的实际控股股东正是财政部,所以是财政部错用了人,扰乱了市场,最后反而是光大全体小股东掏钱,让大股东财政部发了笔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罚款应该归国库,也就是入财政部。光大证券的钱本属全体股东,所以五亿罚款是全体股东出的,但光大的实际控股股东正是财政部,所以是财政部错用了人,扰乱了市场,最后反而是光大全体小股东掏钱,让大股东财政部发 ...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8-30 18:34
不可思议,政府部门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

资本主义国家特点是"赔",就是受害者通过法律手段向责任人索赔,而我们国家还是由国家来"罚", 政府和有权的人捞一笔,真正的受害者却得不到赔偿。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这次措施比以前给力,至少出乎很多老江湖意外,杀自己的鸡给别人的猴看,即使装也装的比以前像了


本帖最后由 叮咚 于 2013-9-1 16:14 编辑

证监会调查乌龙指解密:光大前后四次篡改程序

月30日,证监会公布光大证券异常交易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但其背后还有很多细节耐人寻味。
  其中包括证监会的三日快速调查取证、复原光大证券篡改交易记录、从券商到监管机构的全方位调查取证等,这对于证监会的稽查执法而言,都是一次全新尝试。
  实际上,这是证监会稽查执法升级后的首考,也是对于肖钢监管执法理念的试金石。
  0的设置与“独立王国”
  在证监会稽查部门负责人看来,事件的前因在于内控缺失、管理混乱下的软件系统与风控系统失误。
  首先光大乌龙指的资金来源于其自营,实际上“乌龙指”发生后已产生686亿的交易指令,但被其系统软件阻挡了部分,根据交易所五挡成交的规则,又被挡回一部分, 686亿的交易单指令最终到达交易所为234亿,实际成交70多亿。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光大证券的内控缺失,管理混乱,策略投资部没有纳入内控管理、 信息管理中。”上述监管层人士指出。
  事实上,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在外购软件后,自己又开发了订单生成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部分,均存在严重的程序设计错误。
  其中,订单生成系统中ETF套利模块的“重下”功能(用于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报),设计时错误地将“买入个股函数”写成“买入ETF一篮子股票函数”。订单执行系统错误地将市价委托订单的股票买入价格默认为“0”,系统对市价委托订单是否超出账户授信额度不能进行正确校验。
  “本来铭创软件的系统在执行订单系统交易时,将单子发到交易所,正常情况下交易价格应是市价委托,会设置例如高于市价10%或1%的指令,但实际系统在这方面的设置是0,导致哪怕是686亿的成交后,由于设置为0,光大证券无法得悉相关成交情况。”上述监管层人士指出,“自己账户上有多少成交也没有反应,打进去后所有结果显示出来都是0,直到70多亿的成交返回来,光大证券才发现资金已用完。”
  除系统技术缺陷外,风控也是个要命的问题。由于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长期没有纳入公司风控体系,技术系统和交易控制缺乏有效管理。订单生成系统中ETF套利模块的设计由策略投资部交易员提出需求,程序员一人开发和测试。策略交易系统于2013年6月至7月开发完成,7月29日实盘运行,至8月16日发生异常时实际运行不足15个交易日。由于“重下”功能从未实盘启用,严重的程序错误未被发现。
  其根源是光大证券的管理机制比较传统,导致业务机动性不强。策略投资部则是存在于光大风控体系外的独立王国,由于策略投资部引进国外精英组成,因其盈利甚丰,光大证券给予该部门特殊待遇,“从技术到风控,都没有纳入到。给了特区,相当于独立。”知情人士指出。
  致命缺陷与独立王国架构交织,引发了光大乌龙指事件。“此前不出,以后也会出,迟早会发生。”业内人士评价指出。

  乌龙指调查过程
  由于光大异常交易事件涉及程序化交易系统缺陷的问题,如何与计算机作战,给了证监会一个新命题。
  在上述稽查部门负责人看来,事件调查最难的地方在于异常交易的真实起因。“对于交易系统软件的分析,软件中究竟存在什么缺陷。”而重中之重是电子取证技术分析。
  稽查总队的电子取证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把两个软件系统的代码,其设计上的错误查清楚了。

  一个关键之处是对于篡改系统的甄别与复原过程。证监会稽查部门进驻光大证券现场调查时,他们带来的总队一批技术人员发现,相关的软件系统数据早已被篡改。“程序前后改过四次。”稽查人员指出,8月16日晚到次日凌晨,光大证券程序员对交易系统、尤其是其自行设计的订单系统进行了修改。而其意图或是想把相关责任都推到铭创软件公司身上。
  这其中的细微之处在于“重下”功能。
  “重下功能”用于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报,这个功能从未实盘启用,严重的程序错误未被发现。
  而8月16日上午,光大证券交易员进行了三组180ETF申赎套利,前两组顺利完成。11时02分,交易员发起第三组交易。
  11时05分08秒,交易员想尝试使用“重下”功能对第三组交易涉及的171只权重股票买入订单中未能成交的24只股票进行自动补单,便向程序员请教,程序员在交易员的电脑上演示并按下“重下”按钮,存在严重错误的程序被启动,补单买入24只股票被执行为“买入24组ETF一篮子股票”,并报送至订单执行系统。
  “光大证券在巨大压力下,想把相关系统的重下指令是手动出发的,改成是只要下单以后,订单生成系统会自动引发执行系统的交易。”知情人士指出。
  “从我们的调查看,两个系统都存在设计缺陷。”稽查部门负责人指出。
  而光大证券随后的处理也问题良多。乌龙指事件发生后不久,上交所就有所反应,前后与光大证券方面有超过20次以上的沟通,督促信息披露和停牌事宜。这期间的急迫程度可以从一次沟通内容中显示出来,交易所方面曾对光大证券表示:“先做简单披露,简化版的公告也可以,不用抠字眼了,赶快披露。”
  与此同时,中金所也启动监管程序。中金所监察部最早在11点10分与上交所沟通,随之与光大证券核实,前后“打过10次左右的电话”。
  但由于系统缺陷难以一时发现,“光大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无法确认到底问题出在何处。开会的过程中,他们自己搞不清”。知情人士透露。
  光大证券自营在期指交易上有1万1千手的额度,中金所启动监管之后,紧急在光大证券发出8000多手空单后停止其交易授权。

  光大细节:
  程序化交易如何失误光大与交易所之间的20轮对话
  调查计算机:
  派出5名技术人员,却面临光大证券篡改过的系统,如何复原?
  肖氏执法首考:
  三日完成调查,取证范围包括光大、上交所、中金所和上海证监局
  肖氏执法试金石
  目前,光大事件已经调查清楚,但这是我国资本市场首次发生的一起因交易软件缺陷引发的极端事件,对证券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这也成为肖氏执法的试金石。
  首先是这起调查启动了《进一步加强稽查执法的意见》中的A类案件调查机制、内审提前与分阶段信息披露机制。
  这使得整个调查处理过程前所未有地快,从8月16日事件发生到8月30日宣布结果,仅用了两周时间。其中,实际调查取证的时间则更短。
  8月16日事件发生后,证监会稽查部门当晚将调查通知书送抵光大证券,17日,上交所与上海证监局也进驻光大证券现场,19日,证监会稽查部门进驻现场调查。
  而稽查部门的整个现场调查取证仅用了三天,但其间实际的调查取证项目繁多。
  除对于软件系统的电子取证与技术分析外,访谈取证也很关键。
  据监管层人士介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访谈取证的范围很广,光大证券财务部、风控部、 系统部和策略交易部等相关部门人士都做了谈话记录,证监会还对上交所、中金所和证监局等监管机构也做了访谈,比如监管部门如何跟光大沟通,具体到何人通话、通话时长、内容等。
  这些新尝试,使得调查的方向实现了全面覆盖。
  “光大事件中各种信息很多,但我们对于归纳起来能够充分拿到证据的行为,全部做出了处理。”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