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

本帖最后由 邱晓云 于 2014-4-4 23:06 编辑







七十年代初,父母单位内迁大三线,大三线嘛,跟上海不能比,当地人眼里的大城市,照上海人眼光看就完全是穷山僻壤。一切公用设施都不完备,所以到了那儿,什么事都要自己单位造起来,像用电,就要自己建配电房、买发电车;用水呢,自己建水塔水库水泵房;浴室食堂冷库更是少不了,还有么,最重要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干部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否则就要变修,设计院研究院里,不是行政干部也是技术干部,毛主席的话,一句要顶一万句,毛主席说干部要参加劳动,就一定要想出事来,让他们劳动。所以,就办了一家附属工厂,置办了各种机床设备行车,让干部们好有个地方轮流劳动,避免变修。既然建了工厂,总要招些工人。因缘凑巧,我进了这厂,学做车工,认了个师父,姓许,许师傅。



为什么说因缘凑巧呢?因为那时候能够进厂,有份工资,很不容易。单位内迁后,大批职工子弟都跟着过来,眼巴巴等着工作机会,一些职工子弟已经在外地,黑龙江之类的地方插队的,也都想尽办法,调到单位附近农村插队,全都踮起脚尖,伸长头颈,等着单位招工。我呢,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照理还该在读书,招工应该轮不着我。不幸因为家里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海外关系,没有读成书。父亲怕我独自闲逛学坏,押着我,送进这家附属工厂,说好了不拿钱,只是义务劳动。到正式招工的时候,算起来我已经义务劳动一年半了,车床也开得不错了,虽然那时我还不满十六岁招工年龄,领导手抬一抬,把我招了进去,也算因祸得福。原来与我同班的同学们,后来读完书,毕了业,统统下乡去插了队。



许师傅呢,当时廿七八岁,五短身材,却眼高于顶,谁也不大看得起。看不起同厂的其他师傅,也算有他的道理:其他师傅多是作为家属,随迁过来的,原来的技术呢,多是一家厂里师徒相传,不见得全面,能进过技校,就算科班出身了;而许师傅是正宗中专毕业,跟师娘是同学,与单位当时分进来做设计的那批中专生,都是同班同学,他的大部分同学,包括师娘,都分在我们单位-------当时在上海---------学做设计,偏把他独自一个分去了北京,单位倒是家好单位------北京精密机床研究所---------做工人,我怀疑是因为他违反校规,悄悄在学校里谈恋爱,让学校知道了,学校分配时有意整他,硬让他俩劳燕分飞,叫你们好不成。那时候上海北京,跨市调动工作,是桩极麻烦的事。也算巧,碰到内迁,师娘跟单位内迁,师父算随迁,从北京调到了内地,总算团圆。大城市调往小城市,总是容易的。师父学历比其他师傅高,又进过精密机床研究所,听说师父的父亲,解放前就是有名气的修理工匠,那时候叫外国铜匠。机械这件事,许师傅应该从小就见多识广,看不起别的师傅们,也算有他的理由。



当然,他也看不起他那帮中专生同学:他们干活当然不如他;至于做设计,许师傅说话,没啥稀奇,他也会的,他接触过生产加工实际,做的设计,至少工艺性、加工性,都要比一帮出校门,就坐进办公室的朋友,要好得多,他当着那帮同学的面,也常这么说,同学们也没办法反驳他:他现在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嘛,这帮同学都是臭老九.虽然在我们单位,都只不过是最底层的臭老九,工资最低。要是在单位里作阶级分析。都应该算最革命的力量,对老工程师们完全有资格造反有理,不过碰到工人阶级,总归硬不起来。许师傅傲视同学的另一个原因呢,是我瞎猜的,没人这么说过:我看师娘很漂亮,想来同学里应该算一枝花,最终她死心塌地跟了师父,两地分居也此志不渝,现在好,养个儿子也已经虎头虎脑到处跑了,比比那些,到现在还老大难单身的同学,师父心理优势是免不了的。



问题是这厂,是给院里干部下来劳动的。我们单位多得是大工程师,留德留美留苏的都有。各行业的专家名宿,甚至国内行业领军人物,你总不能也不放在眼里了吧?嗨,他照样看不起。



那是个反智的时代,流行的口号是: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所以对那些高贵的高级工程师们,不但要反右政审、查出身、调查社会关系,政治上,搞得他们灰溜溜,还要在他们学术专长方面,打掉他们的气焰:不要以为你有多高明,党比你高明多了。

那时候行出来,让助理技术员出题,来考高级工程师,你考出来,也没啥光彩,考不出,出了洋相,就变成本单位里流传不息的段子。我们单位,这种考试,发生在内迁之前,我与师父都没能躬逢盛会,不过当年主考的多是师父那帮同学,中专毕业,拿着四十几元工资,苦哈哈的,能够有机会,出出那些拿二三百元工资的老工程师洋相,他们肯定很起劲的。所以师父肚子里,很多这种段子:这个四级工程师,中国热处理的权威,叫他背元素周期表也背不出;那个结构专家,人家问他:柱子出了裂缝怎么处理,他回答:拿张报纸糊一糊……我是听得将信将疑,师父是讲得兴高采烈,他的解释是那些人都长期脱离了实践,要我想想,明明是那些老工程师在跟你们乌搞,反正考不出也不影响一分钱工资。




明明乌搞的事体,师父讲得那么当真,我也就有点看不起他:很正常,师父目空一切看不起人,徒弟学样,自然也目空一切看不起人,包括看不起师父。



师父学过点功夫,摔跤拳脚都会点。据说他有个表哥,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家里托了人,送去跟过海灯法师三年,没有正式拜师,但跟着锻炼锻炼,身体算养好了,也多少会了点功夫。文革里在人民大道上,他的名气很响。所幸胆子小,没闯什么大祸,给公安局抓了一回,老实了,从此呆在家里。师父呢,跟他学过几招散手,至少嘴里讲起来,道道很多。前面讲过,那是个否定一切权威的年代,他要讲什么四路华拳,二郎担山一条鞭,他的同学就要与他争论:什么功夫,都不如菜刀。师父就讲如何如何空手入白刃,同学就偏不相信,硬争没结果,只好当场比试:同学拿把菜刀,舞得泼风一般,师父会者不难,欺身抢入,去托他手腕,只是那个同学,并不敢真心砍人,看他抢近身来,早就慌了,刀不朝前砍,倒往后缩,师父本来、可以接住他手腕的,结果接住了刀口……



还好,没啥大事体,就是到医院去虎口上缝了八针。




伤好后师父对练武也没了兴趣,正巧那时,我滥竽充数,代表我们院参加市里的围棋比赛,拿回个团体第三,单位里下棋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师父对围棋也来了兴趣,经常拉着我找地方下棋。开头是让他九子,后来渐渐减到四子三子,也算他进步蛮快,就是有一样不好,他老爱悔棋。每当他下出漏洞,我痛下杀手时,他就:奥吆,不对!没看到!把子又拿了回去。

这让我很不爽。我破解的办法呢,是见他下出漏洞,忍着不直接去杀,先到别处打将几下,再回来杀他,可他照样要悔棋这个不对,这个也不对一退退回去好多步,我只好在一旁故意唉声叹气。师父还要教育我:有什么关系啦?又不赌钱。拆棋就像分析做坏了的零件。分析了才会有进步。刚才那付棋算你赢了,这就算我们重新下一盘,仍然下到这儿,如果我这样走,你怎么应?那不还是等于悔棋悔到那儿嘛,不过也没办法,只好陪他下下去。一会儿他还是输了,这回他很爽气,棋一撸,说:这盘也算你赢了,算你赢两盘,行了吧?  走吧,跟我出去。



跟他出去,有时他会请我吃一碗羊肉粉。羊肉粉是当地唯一一样我回上海后仍然想念的东西----很普通的一种吃食,主料是桂林米粉,烫一烫,浇上煮羊肉的汤,上面放几片切得极薄的羊肉,撒上香菜,加点花椒辣椒,只要两角五分钱。那味道又香又麻又辣,极对我的胃口,唯一遗憾的是,羊肉总是太少,不过瘾。不知道什么路数,师父认得那家国营小店里掌厨的胖老太 ,跟他去吃羊肉粉,虽然端上来的粉,面上还是只有几片薄薄的羊肉,但粉条下有时会垫着三倍的肉,让人喜出望外,不快自然也早就烟消云散。




学徒三年很快过去,转眼就要满师,我和师兄弟商量定,大家凑份子,在饭店摆一桌,请请师父,就算谢师宴。师父知道了,就说:何必那么麻烦,大家带点菜,就到师父家聚聚,师娘厨艺不错,让她来烧好了。大家当然拍手同意。临近日子,问师父要备啥个菜,鸡鸭之类的大菜,要提前去赶集才能买到。师父说:你们全别管了,师娘准备了很多天,都备好了,你们到时候来赴宴就行了。弄了半天,变成师父请徒弟了。

那一天师父家菜肴之精美丰盛,是内迁后从未见过的,大鸡大肉也罢了,像咸菜大汤黄鱼里的大黄鱼,当地从未见过,不知怎么从上海带过去的---------上海那时也很难见到这样的好货呀。师兄弟们大快朵颐之余,纷纷说要忙前忙后的师娘上桌,轮番向她进酒,几只捣蛋鬼,天天小老酒不断的,师娘哪里有那么大的酒量,一会儿就满脸红晕,说要到内房去躺着了。师父无奈又心痛地说:你们这帮捣蛋鬼,她忙了几天了,又没吃什么东西,你们还拼命劝她酒……捣蛋鬼们哪管那些,大家一起起哄,敬师父的酒,赛过狂欢节……

又过了一年多吧,到了7610月,9号还是10号吧,我一个人在家,偷偷收听美国之音,听到一条惊人的消息:江青、张春桥、于会咏等三十余人被捕!消息半小时重播一遍,我听了一遍又一遍,一面兴奋地在房里直转圈。当时最怕的是江青们掌握了中央权力,而各地军头不奉诏,形成变相割据,那我们就惨了,从此回不了家乡还在其次,很可能直接就会成为祭旗的牺牲品。




内迁这些年,上海人与当地人的矛盾一直不断,眼红的当地人纷纷传说:这家单位看门的都拿二百多-----当时还没落实政策,我们院确实是由一个高级工程师加一个十六级干部在看门,在人无三分银的当地,我们院的高墙就像地主老财的土围子。要是有人煽动地方割据,当地人肯定马上锄头扁担一呼百应杀进来打土豪……现在好了,这几个人抓起来了,可中央会不会如实公布呢,会不会公布的时候,为了毛的面子,放过江青呢?辗转反侧,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看看周围的人,仍在慵懒闲散地过着他们自己的日子,我的极度兴奋,无人诉说,无人分享:祸从口出,随便乱说,是要闯大祸的:收听敌台,就是很大的罪名,挨批斗都有可能;要是消息不确、或者有变,查我个散布政治谣言、恶毒攻击中央领导,意图分裂中央,那坐牢怕也算轻的,枪毙都有份。可这样的消息,硬要一个人藏在肚子里,也实在太难受,走在街上,我悄悄拿这消息讲给了师父听。师父听了不说话,两眼在街上慢慢扫视,从墙上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口号,到蹲在路边偷着卖鸡蛋的女孩,轻声说了句:一切都不一样了。我没听懂,怀疑是不是我说得太轻,他没听明白了,他的声音稍微响了一点:你知道吗?就这现在起,这街上所有的人,眼面前这所有的一切,命运统统改变了!


还真是这样,很快,一切都改变了:知识分子落实政策,插兄插妹考大学,资本家开始发还财产,连我们单位也从内地迁了出来,我本人也想办法调回了上海,都没想到的是,改变最大的,居然是师父自己!




到台胞可以转道香港回来探亲,从来没听人讲起过的师父的大伯伯,从台湾回来探亲了。师父这个大伯伯,与师父的父亲一样,都是修理工,一直想两兄弟开家汽修厂。国民党军从上海撤退前,拉他到军队里修车子,结果被裹挟去了台湾。运气很好,在那面从汽修厂开到拆船厂,然后到造船厂,回来的时候,已经上市公司了。老先生在那面娶了妻,可惜只生得两个女儿。老人家老思想,总记得创业的钞票是两兄弟共同的,觉得公司应该有兄弟一半,现在兄弟不在了,就该有侄子一半,再加这个侄子才是许家正宗接香火的,所以一回来先给了师父一百万美元,让他改善一下生活,同时关照他学习点管理学,等以后再开放点,有机会就去台湾,意思要让他接公司的班。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大家向钱看,万元户都是遥远的奋斗目标,一百万!还是美元!那简直是拍案惊奇里才会出现的情节。



当然,一切都改变,不会一切都改变得称心如意。单位回迁后,不再搞什么干部参加劳动,当然附属工厂也就解散了。师父调进了图书馆,当管理员;又碰到单位开始抓劳动纪律,师父本来就坐不住,也不爱受管束,现在有钱了,哪里把那些领导干部放在眼里?言语一来二去的,干脆就辞了职,大家太平。


但世界上总会有不太平的事,多数时候你想也想不到:师娘突然急病去世了,好像说是胰腺炎,又说并发了什么病,反正师兄弟来上海,告诉我的时候,已经隔了几个月,人早已过世。我马上打电话去慰问,师父在电话那头显得六神无主:家里面的事,你是知道的呀,我又不会管,现在那么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我头也昏了……”放下电话,跟师兄弟说,这次师傅受伤很重,两个捣蛋鬼没心没肺地笑我多余担心:你懂不懂外面流行什么,现在中年男人最向往的是什么?升官发财死老婆!师父辞职也辞掉了,升官就不想了;发财么,不用想,已经发得那么大了;剩下可能的好事只有一桩:就是死老婆,他现在那么有钱,会缺女人吗?他那是在装腔作势。现在想替介绍的数都数不过来,随便捞一把,吹口气,轻飘飘吹掉一半,剩下的隔几天换一换,也吃剩有余……说得我倒也有点吃不准了。我回上海,报户口时碰到坎了,没户口就没有定粮,想想吃饭都有问题的自己,还去操心人家百万富翁的女人问题,确实多余,也就丢开不管了。




少年时喜欢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背得滚瓜烂熟的。读《长恨歌》,知道从前面仙乐风飘处处闻的无比繁华,到后面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凋零冷清,转折就在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爆发了,辉煌的大唐皇朝瞬间中落,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也从灿烂的顶端转折向下,历史的大悲剧与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二而一;

所以读《琵琶行》呢,也用了这个角度,琵琶女身世的转折,从一曲红绡不知数变成门前冷落车马稀,转折在弟走从军阿姨死,又是从军又是死的,想当然以为琵琶女身世也与那场历史转折的安史之乱有关,但现在细读后发现肯定不对:时间对不上。弟走从军阿姨死,不一定是战乱引起,只是琵琶女的个人小悲剧:阿姨死了,负责安排接待、打点生活的人没有了,生活就此变得乱糟糟,从此一切急转直下。

师父的生活,也从那时开始变得乱糟糟。当然,不缺女人,有钱嘛,但也因为太有钱了,不敢随便走向婚姻----当时的法律,婚后八年,所有的财产都将成为夫妻共同财产,师父将来可能还要去台湾,一切都是未定之数,没法认真考虑婚姻问题,但那时还远没有现在开放,肯不考虑婚姻陪着他过的,多是离婚丧偶带着孩子的,这样的女性会干家务,会照顾人,对师父其实蛮合适,只是一点,没有合适的身份,至多照料,却没法管教他的儿子。




师父也不会管孩子,大概也不愿孩子看着他与另一个别的女人同居,所以将单位配的房子给了儿子,自己在外面住,结果是每次回儿子那儿,看到的总是满地的烟蒂和吃剩的盒饭盒,另加各种过期的账单,儿子将那儿变成了赌窝,欠下一屁股赌债,跑了。师父只有叫人来打扫干净,再帮着整理,把冰箱塞满,再把儿子找回来。假使师父看住他呢,他就在房间里打游戏,门也不出。问题是师父也不会家务,又不太好带个女人回来同住,再加他也不愿走出走进见单位同事,总是过几天又住回去了,那么又是老样子,等他再来,又是一房间的烟蒂、饭盒、过期账单,还有来要债的。




生活好像走进了死循环,期间师父的台湾大伯伯差了女婿回来过,现在公司是女婿在管事了,就没谈让师父去台湾的事,倒是提过回来合资,意思让师父负责合资的生意,最终合资也没啥进展,到大伯伯去世,一切也都不谈了。师父不愿坐吃山空,看人家做股票赚钱很快,还天花乱坠地拉他参加,他也就跟了进去。这种事,大家知道,只有输掉一点的份。师父是要面子的脾气,也没人弄得清楚他输了多少。后来不抄了,租了间门面,买了条彩印线,开了个彩印社。照他的说法,不求赚钱,求的是拉住儿子一齐看店,让儿子将来能有一份事业。不过这一行是越做越萧条,现在大概也只有赔钱的份,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钱少了,儿子赌得也就少了,门面上的事呢,儿子还是不大管,也一直没有结婚。




人生只有落子无悔,没有办法悔棋啊,随便你想出什么理由。
前人有一首虞美人  听雨,有点合拍我讲到此时的心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邱大哥久违。先沙发坐定,然后慢慢看来。
老邱终于开始掏家底了。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邱大哥好文。真实,生动。
心似浮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4 21:44 编辑

前几天草率的瞄了一瞄,什么“机床”啊“工人阶级”啊,就直接翻过去了。刚刚捧了热豆浆,无聊来这儿随便看看,竟然越看越有厚味,很羞愧,都来燕谈这么久了,才见识邱大哥的笔底波澜,让人读完心中一派苍然。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前几天草率的瞄了一瞄,什么“机床”啊“工人阶级”啊,就直接翻过去了。刚刚捧了热豆浆,无聊来这儿随便看看,竟然越看越有厚味,很羞愧,都来燕谈这么久了,才见识邱大哥的笔底波澜,让人读完心中一派苍然。
水色 发表于 2014-4-4 21:40
谢谢阅读!上个月,或者上上个月吧,一次聚会坐在老木匠边上,说起他写的他的师父,我说我也有个师父,就是不知道怎么写,他说写吧写吧,想想也是,管他呢,为什么一定要找出意义才写呢?人生的意义本来很多时候是自己找出来的,有能力从人生中找到意义,那就让他们自己随便在故事里找意义吧。我尽力写出来,其它就不管了。再一次谢谢你的鼓励。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邱大哥好文。真实,生动。
晓寒 发表于 2014-4-3 23:52
谢谢鼓励!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邱大哥久违。先沙发坐定,然后慢慢看来。
David 发表于 2014-4-2 11:56
网上一下子贴太长,确实容易让人跳过去。慢慢看,希望你喜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3# psyzjs
谢谢光临!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人生只有落子无悔,没有办法悔棋啊,随便你想出什么理由。
——点睛之笔。
那个台湾大伯给了100万美金,这反而害了师傅了。俗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现如今已经没人这么大把给钱了。
俺是灭绝师太
很有启迪。
内迁,三线,台湾来人,这些词,年轻人,大概是看不懂了。
那个台湾大伯给了100万美金,这反而害了师傅了。俗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现如今已经没人这么大把给钱了。
金秋 发表于 2014-4-19 21:23
金秋好久不见!回过头去想人生,谁猜得透呢?也许没这钱更不好呢?

单位回迁后,没了附属工厂,师傅其实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后来,中国技术工人的地位越来越低,师父心高,没有钱,心情、日子,也不会好过。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本帖最后由 邱晓云 于 2014-4-20 13:37 编辑
——点睛之笔。
浦右淞左 发表于 2014-4-5 01:59
谢谢鼓励!一定要在这人生往事中找出一点意义,我也只找到这些了。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很有启迪。
内迁,三线,台湾来人,这些词,年轻人,大概是看不懂了。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4-4-19 23:33
代沟啊,没办法。所幸我们这代人还不算老,还有对这些事感兴趣的活跃在网上。

也许,谁知道呢,将来小一代的人哪天有了兴致,希望了解从前,也会从这些文字中找到一些往事的线索,就像我现在不断到清末笔记中,寻找家族往事的线索的一样。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4-21 10:40 编辑

邱大哥的文字总是精彩耐读,俺是一口气看完的,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陈年佳酿的感觉,回甘绕来绕去。
邱兄好文!与杨林兄同感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蒋捷的这首词我也很喜欢。原来邱大哥是下围棋的,逼格果然比中象高很多:)
我自小喜欢中象,初中时候老师说中象层次不高,贩夫走卒,不比围棋,然后我去参加了一个区内比赛,说来惭愧,就我在内三个初中生,外加一群小学生,然后我决赛失误输给了另一个初中生,拿了个第二,自此基本就没再碰过围棋,还是鼓捣象棋去了,礼拜天还得去参加一个全区的中象比赛,呵呵。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写得太好了,也似繁花一枝。
邱大哥的文字总是精彩耐读,俺是一口气看完的,砸吧砸吧嘴,意犹未尽,陈年佳酿的感觉,回甘绕来绕去。
杨林 发表于 2014-4-21 10:39
谢谢妙喻夸奖,愧不敢当啊。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邱兄好文!与杨林兄同感
阿吕 发表于 2014-4-21 11:28
谢谢夸奖!阿吕兄久不露面,还在每月辟谷吗?时常掂念。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写得太好了,也似繁花一枝。
emmer 发表于 2014-4-21 12:55
谢谢艾默的夸奖,谢谢艾默的花,常来玩啊。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蒋捷的这首词我也很喜欢。原来邱大哥是下围棋的,逼格果然比中象高很多:)
我自小喜欢中象,初中时候老师说中象层次不高,贩夫走卒,不比围棋,然后我去参加了一个区内比赛,说来惭愧,就我在内三个初中生,外加一群小学生,然后我决赛失误输给了另一个初中生,拿了个第二,自此基本就没再碰过围棋,还是鼓捣象棋去了,礼拜天还得去参加一个全区的中象比赛,呵呵。showcraft 发表于 2014-4-21 12:31
性味不减啊,我是八十年代初回沪后,对手不好找,不太下围棋,改下象棋了。那时候看过点梅花谱之类,总是想着弃双车入局,那种大杀大砍才过瘾,后来慢慢转了性,从背残局入手,知道什么棋就够和棋了,什么棋已经够赢棋,中局的棋也就变得好下,不必冒险弃子与人拼命,再回想当年的围棋,其实也该从官子入手,那是只要下工夫就可以长进的,可惜当年见不及此,总觉得下到一半,头在那儿一点一点地悄悄点目,是件很不潇洒的事,所以一直也就是业余初段的水平,不过当年大家都是喜欢大杀大砍的,时代风格吧,所以业余比赛还能下下。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23# 邱晓云
果如此,水平已经很了得了,绝对是业余高手:)
我中象也是喜欢中盘对攻,对残局兴味索然,开局一直想着加强但一直没啥动作,碰到高手很容易开局便被动,所以水平难上一个台阶。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好文章,上次写了个乒乓女郎,此番写了半老师娘,人物各个鲜活。
和老木匠的师傅有得一比。
参加交流
邱大哥好文,读来惆怅。
好文章,上次写了个乒乓女郎,此番写了半老师娘,人物各个鲜活。
老程 发表于 2014-4-23 23:57
师娘与乒乓女郎是同学呢。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和老木匠的师傅有得一比。
菜农 发表于 2014-4-26 15:51
就是受他启发写的嘛。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邱大哥好文,读来惆怅。
梵谷 发表于 2014-4-30 13:27
谢谢夸奖!好久不见,常来看看啊。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