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挖坑歌剧《高山流水》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5-27 07:50 编辑

不政治吧?风花雪月吧?这部歌剧与我有些缘分,指挥是和我熟悉有极富才华的王燕,两个多月前她与作曲导演借用寒舍讨论剧本(宾馆难找钢琴和音响)这样我也结识了作曲家莫凡,导演曹其敬,现在歌剧已进入排练中期,我志愿到武汉跑龙套,近距离观摩一部原创歌剧很有意思啊。
不政治吧?风花雪月吧?这部歌剧与我有些缘分,指挥是和我熟悉有极富才华的王燕,两个多月前她与作曲导演借用寒舍讨论剧本(宾馆难找钢琴和音响)这样我也结识了作曲家莫凡,导演曹其敬,现在歌剧已进入排练中期,我 我志愿到武汉跑龙套,近距离观摩一部原创歌剧很有意思啊。...
老程 发表于 2014-5-27 07:48
北京歌剧在武汉排演?

先睹为快,坐等下文...
这么好的事,得顶一下。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5-27 19:46 编辑

武汉歌舞剧院出演、武汉爱乐交响乐团伴奏。指挥王燕,她是武汉人。
下月14-17号在琴台大剧院公演。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太幸福了,万花丛中一猛男啊。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5-28 07:04 编辑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子期)这个故事人尽皆知,是个用两三句话就能说完整的事情。难为编剧了,为了增加可视性,剧中第二场楚宫是杀气腾腾的男人戏,第四场晋宫则是脂粉戏,可惜照片中的晋王出不来戏,导演说:我这个博导现在教幼儿园水平的人,而且这学生还总不升班。
俺真想染了头发拉拉皮去争这个角色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5-30 21:49 编辑

武汉市歌舞剧院承接这部歌剧可谓举步维艰,团长向文化局借款,相比省歌前些日子上演的原创歌剧《八月桂花》的拨款真是太过寒酸。乐队是外协的,合唱团是现攒的,主创人员和A角主演都是外请的,想搞些有艺术水准的东西太难啊。
高雅艺术不沾铜,肯定不长久。铜气不仅能当即给钱,对于演出时的人气也是很有贡献的。
一个好的艺术团队,必须有一个好的化缘人,就如哈佛大学的校长,第一责任就是化缘啊。
没有好的化缘人,逼的艺术成了艺人挣饭吃的工具,那还艺术个屁啊,不如直接去炼铜好了。
很佩服坚持理想的人,俺不懂歌剧,但喜欢一切美好事物。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4-5-30 22:32 编辑

歌剧对年轻声乐演员来说是提升业务水平的大好机会。
今天我们进入合乐队坐唱环节,这是我很有兴趣亲身参与的环节,当然我只是合唱队中的一员,这环节最重要的角色是指挥。
歌剧与独唱音乐会的主要区别在于剧中多个角色同台歌唱自己的旋律,还要各演各的戏,一人节奏出错影响全局。乐队伴奏和钢琴伴奏不一样,钢琴师灵活性大些,演员唱错节奏他补救的空间较大,乐队个器乐行当各自用自己的分谱,他们的谱面上只有自己的旋律,其它一概看不到,台上演员出了错,乐池里的乐队有可能听不到,他们唯一能依靠的是指挥。
与乐队合乐坐唱就是让所有各环节少出错,指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关键人物,尤其对一部还未上演过的原创歌剧而言,指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歌剧成败。
首先对照片感兴趣。指挥像水色的妹妹(不,应该是像水色的姐姐),老程一身黑不拉几站在边门那旮旯偷懒吧?
首先对照片感兴趣。指挥像水色的妹妹(不,应该是像水色的姐姐),老程一身黑不拉几站在边门那旮旯偷懒吧?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4-5-31 00:33
俺也对照片感兴趣。
歌剧主要是唱功,还是什么?
叮咚说的是关键,唱功不好是演不了主角的。演歌剧对演员的唱功是全面的考验,年轻演员通过演歌剧可获得比平时练功事倍功半的快速提升。
这戏14-17号在琴台大剧院上演,到时笛子教授夫妇和金秋得来捧场哦。
来。金秋好长时间没露头了~
原来是吴雁泽做院长吧。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这个院是有历史的,院里有个不大的礼堂,据说当年老毛多次在此看戏。估计在这儿工作过并在这儿退休的人不少,院子里见缝插针地盖了不少住宅楼,若不是解决本单位职工住房,盖楼时也许会有遮阳的纠纷。
歌剧排练逐步进入如佳境,尤其是本院演员中担任B组的伯牙和子期进步神速,看来歌剧是锻炼人啊。以学生和某业余合唱团为主的合唱队,无论从声音还是表演都也有模有样了。


老程在武汉的生活也渐入佳境了吧?
今天我问了一哈,吴雁泽还真是这里的老人,我们休息的那间屋子就是他当年的办公室。
这个季节在武汉,那个可真的是“捂汗”呢!
非常喜欢吴雁泽演唱的《再见了大别山》,有点英雄柔情的意思。
这个季节在武汉,那个可真的是“捂汗”呢!
什么都略懂一点 发表于 2014-6-6 21:25
错,时下基本正好。
原标题:可能曲高和寡惟愿你是知音
武汉歌舞剧院打造原创歌剧《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一直都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本土文化的典范。由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蔡甸区人民政府联合出品,武汉歌舞剧院、武汉爱乐乐团联合演出的大型原创歌剧《高山流水》,就将这个传奇故事搬上舞台。昨天,该剧举行了面对媒体的首次联排。
注重品质主创班底学院派
武汉歌舞剧院书记王海涛介绍,《高山流水》是剧院30余年来的第一部原创歌剧,创作、演出阵容达到280人之多。该剧将于14日起在琴台大剧院首演,并参加今年在汉举行的中国歌剧节和琴台音乐节。该剧邀请了著名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曹其敬执导,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黄维若编剧,著名作曲家莫凡担任编曲,青年指挥家、钢琴家王燕则担任指挥。
故事新编但绝不谄媚观众
伯牙与钟子期以琴曲相交相知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作为一出戏的材料,远远不够,昨天呈现在舞台上的《高山流水》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新编。伯牙是一位操琴大家,也是晋国使臣。他出使楚国,遭遇楚王的讥讽,认为他的音乐软绵无力。他回到晋国,晋王贪图享乐,认为他的音乐表达不出欢愉的乐感。最终只有钟子期听出了他音乐的纯净,却又因伤寒而辞世……
导演曹其敬表示,改编是有难度的。加人物加情节,会改变原作中那种极有气质和思辨色彩的东西;但是不加又无法满足歌剧的声种要求。经过考量,编剧决定用楚辞的语境和语法进行创作,并将古琴曲高山、流水拟人化,营造出抒情场面。剧中所表达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感是非常纯净的,并没有迎合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娱乐性,也绝不谄媚观众,“可能会有点曲高和寡,但从艺术角度上讲,绝对有观赏性。”曹其敬这样说。
音乐典雅不刻意突出楚文化
《高山流水》全剧的音乐非常典雅、抒情,但是记者在观看联排时也发现,全局并没有刻意打造一个朗朗上口的唱段,也没有刻意在唱段中加入楚文化的符号。曹其敬表示,他只希望观众在走进剧场后,静静地欣赏这部歌剧,“能够从中感受到伯牙和子期知音的情谊”。而贯穿全剧的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也未在舞台上以真正的古琴演绎方式出现,因古琴长时间演奏后容易跑调,故而古曲是以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呈现。
演员刻苦导演赞其有前途
昨天登台演出的伯牙和钟子期分别由武汉歌舞剧院男高音董研峰和男中音汤俊军扮演。两人都非常年轻,以前从来没有演出过歌剧。但是在舞台呈现上,董研峰不仅仅唱完2小时全场,后面几场也越唱越好。曹其敬透露,伯牙在全剧戏份超重,几乎没有下过舞台。董研峰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将整部剧拿下,“非常刻苦、虚心,以后积累了多的舞台经验,一定会非常有前途”。
王海涛透露,此次还邀请了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李爽和福建歌舞剧院男中音分别扮演伯牙和钟子期,又将是另一个版本的呈现。
原标题:可能曲高和寡惟愿你是知音
武汉歌舞剧院打造原创歌剧《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一直都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本土文化的典范。由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蔡甸区人民政府联合出 ...
老程 发表于 2014-6-7 07:28
6# 老程
舞台上左二是老程大叔。。。

现场演奏古琴该多好啊,真要是跑掉就跑点呗。。。
不想当画师滴工程师不是好厨师~
这部歌剧演员都是真唱,没有扩音,台上俞伯牙弹的古琴是道具。古琴声音太小,要用扩音,原来也是在乐池里弹奏观众看不见的。
排练时大家听了古琴现场演奏后都在疑惑,两千多年来人类的听觉是否退化了不少?当年钟子期在山上就能听到俞伯牙在汉江船上奏琴,现在离开10米就听不大到啦。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子期)这个故事人尽皆知,是个用两三句话就能说完整的事情……
老程 发表于 2014-5-28 06:16
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武汉的古琴台(古琴台现在是武汉的一个地名),所以武汉就在当年俞伯牙摔琴的地方建了一个琴台大剧院,四周环湖风景优美。这一部《高深流水》就在琴台大剧院演出,太对景儿了。如果成功了会成为这个大剧院的压轴戏吧?首演我一定去看,荣幸啊!
俺是灭绝师太
昨晚有幸应邀观看了湖北省歌今年重金打造的原创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不愧是创造过《洪湖赤卫队》经典民族歌剧的团队,演员阵容齐整,在台上开口唱合唱的饰演村民的就有六十多人,一开口就是专业范儿,谢幕时又上来20余名来自武音帮腔的青年学生。可惜,民族歌剧主角都用用扩音设备,一个桂花声音完盖80人的合唱队。
相比之下《高山流水》的合唱成员就不是一个惨字可以得了的,从5岁半儿童到年过花甲的老人,几乎全是业余的。临时组的队伍,除了认真和专业队伍一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