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程——又逗我玩了。不过,平生第一次听说要收藏这些破纸片,尽管有点得意忘形,稍定下来,反觉得浑身不自在了。
说句掏心窝的话,临帖我只当作练笔,力争临遍各家,以此检验我的用笔力学理论,至于其他事情,如书法界是否承认或藐视,这已经超出我的能力了,我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

回歪总版——其实,我一直在仰视你和贵论坛。彼此仰视,是在响应温总理说的“仰望星空”。呵呵。
临习龙藏寺碑:



临习蔡襄帖:
回老程——又逗我玩了。不过,平生第一次听说要收藏这些破纸片,尽管有点得意忘形,稍定下来,反觉得浑身不自在了。
说句掏心窝的话,临帖我只当作练笔,力争临遍各家,以此检验我的用笔力学理论,至于其他事情,如 ...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16 20:00
觉得你写的真好,要不说你临得真好吧,说实话很多字我都不认得,就是看着舒展舒服,我不知道书法家最高境界是神马,是不是自由自在啊~~~

另外请求别再叫总版了,要逼得我用马甲了,俺的老伙计都叫我老歪~~~我又很不喜欢马甲。燕谈的价值真的跟我木多大关系,那是前朝元老和今早新锐们整出来的~~



觉得你写的真好,要不说你临得真好吧,说实话很多字我都不认得,就是看着舒展舒服,我不知道书法家最高境界是神马,是不是自由自在啊~~~

另外请求别再叫总版了,要逼得我用马甲了,俺的老伙计都叫我老歪~~ ...
歪弟 发表于 2014-10-16 22:40
回老歪——谢你鼓励。关于称呼,恭敬不如从命,只能照办。书法最高境界是没有的,不仅书法没有,所有东西都没有,曾有句流行语,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数学中的数也是这样,只有更大,没有最大的。所以,最高境界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精神是最高吗?好像不是,现在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精神,好像更胜一筹哦。呵呵。
很想听听焊工的用笔力学原理,很新颖的角度解释用笔。此前孙晓云在《书法有法》中曾经用滑冰的原理解释过书法用笔,焊工如果从力学出发,能够用物理学知识来阐释此事,很可能会破除很多书法迷信,驳斥很多荒谬观点。
很想听听焊工的用笔力学原理,很新颖的角度解释用笔。此前孙晓云在《书法有法》中曾经用滑冰的原理解释过书法用笔,焊工如果从力学出发,能够用物理学知识来阐释此事,很可能会破除很多书法迷信,驳斥很多荒谬观点。
杨林 发表于 2014-10-18 11:45
孙的那个解释我见过,她根据自己用笔来解释的,应当说比前人向前迈了一点。但是她大字写不好,正是她的理论有问题,即捻管法。字小可以用捻管法,但大字绝对不成。
想必你熟悉尉的字,尉是她的老师。但尉基本上是胡闹,纯粹用侧锋,用死力摩擦纸张,毛病的弹性失去了,所以历史上不会有他的位置。
孙晓云师从过尉天池,我第一次听说。这且不管,说尉天池胡闹,我倒是同意。其实南京随着林散之去世,书法后继无人已成事实,老先生中胡闹得更厉害的还有个武中奇。这也不说,懂书法者没人真当他书法家。我就是想听听你进一步解释书法与力学的关系,这很有意思。如果涉及专利,那就算了。
孙晓云师从过尉天池,我第一次听说。这且不管,说尉天池胡闹,我倒是同意。其实南京随着林散之去世,书法后继无人已成事实,老先生中胡闹得更厉害的还有个武中奇。这也不说,懂书法者没人真当他书法家。我就是想听听 ...
杨林 发表于 2014-10-18 22:23
我不知道你在大学学过哪些力学?中学物理知识是不够的。
某著名书法杂志主编,曾信心满满要了我论文,后来他要求删去力学部分才同意发表,我说那就算了。
61# 不要脸的焊工
不逗你你玩儿,42楼临米芾的我真想要,送我如何?
某著名书法杂志主编,曾信心满满要了我论文,后来他要求删去力学部分才同意发表,我说那就算了。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19 21:55
好!不能惯坏这些杂志主编,尤其是著名的。
     去年我也遇到这种情况。稿子发过去(也是所谓著名的、权威的),主编说可以发,但要删到一万字以内。我问是不是有废话或重复?他说没有,但他们的杂志从未发过八千字以上的,这是惯例。我只好说,那就算了吧。
我不知道你在大学学过哪些力学?中学物理知识是不够的。
某著名书法杂志主编,曾信心满满要了我论文,后来他要求删去力学部分才同意发表,我说那就算了。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19 21:55
我大学没学过物理,只有中学水平的物理知识,现在也忘光了,本想借焊工大作来复习一番,没想到还要大学物理的基础。只能望洋兴叹了。
这幅字是二十几岁的一位青年临习的苕溪诗帖,并且是在二十多年前,他没上过大学。可否请焊工根据书法力学理论,分析一下他的得失。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61# 不要脸的焊工
不逗你你玩儿,42楼临米芾的我真想要,送我如何?
老程 发表于 2014-10-19 22:23
老程的喜欢,是赏光,有何不可?
本帖最后由 不要脸的焊工 于 2014-10-21 21:09 编辑
这幅字是二十几岁的一位青年临习的苕溪诗帖,并且是在二十多年前,他没上过大学。可否请焊工根据书法力学理论,分析一下他的得失。

65319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1 12:22
这位青年如此好学,难得难得。
杨版想必知道,他侧锋尚好,形态把握到位。再细看,中锋行笔问题稍多,细线条有点软塌,一是定锋问题没解决好,二是“牵撇拨赲(音:力)”,即手感如同放风筝那种拨动感似乎没有。可以从《礼器碑》吸收营养。使转也有些问题,对“纵横牵制”似乎领会不够。其实,米芾的“八面出锋”十分了得,我不知道他怎么理解八面出锋的?见笑了。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0-22 18:07 编辑

焊工说的的确高深,“定锋”的概念第一次听说,从字面大概齐知道是固定中锋的意思。至于“牵撇拨赲”,对在下而言不啻于九玄天书,单是“担夫争道”“拨镫”一类说法已经叫我云里雾里不知所言。幸亏你说了放风筝的感觉,风筝小时候放过,忘了啥感觉,光记得没飞多高就摔坏了,报纸糊的,可能太沉。我倒是钓过几次鱼,手把线的那种钓法,鱼上钩的那一瞬间是否与放风筝有些类似感觉?“纵横牵制”是不是指横竖之间要有联系,当然是有机联系,相生相发,不知我理解的对与不对。至于米芾的“八面出锋”,我记得他说的是“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八面出锋”即使说过,我认为也是他老人家的玩笑话,如果作为书法理论,那是必须要加以阐释的,可惜他只是在皇帝面前抖了抖机灵,说什么:“臣书刷字。”八面出锋太夸张了,如果真写出来,以我低浅的理解和想象,那会成什么样子,似乎齐白石有个弟子许麟庐是这么干的,焊工有兴趣可找来看看。老米只是用侧锋写字用得好而已,可这绝对不是他的专利,王羲之、王献之侧锋用笔一点也比他不少,看看高清放大的唐摹本会很清楚,唐代以后把楷书的中锋用笔作为一切书法的基础,流毒披靡,贻害不浅。
焊工说的的确高深,“定锋”的概念第一次听说,从字面大概齐知道是固定中锋的意思。至于“牵撇拨赲”,对在下而言不啻于九玄天书,单是“担夫争道”“拨镫”一类说法已经叫我云里雾里不知所言。幸亏你说了放风筝的感 ...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2 16:27
对于你,我是高深的,对于其他人我又是卑微的,这就看各人心态如何,坛子上没必要如此说话。算我求你了。
定锋——如果想搞清楚的话,你可以找一下李天马著的《楷书行书技法》,不想知道,也就算了。这个概念不是我自创的。
“牵撇拨赲”——虞世南《笔髓论-释真》中提出的。
八面出锋,米芾从未解释是事实,但你以为他胡说,我无话可说。
另外,下次如此回帖,恕不奉陪。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0-23 12:26 编辑

好吧,我检讨,我说话的语气伤害到你。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只是为了把讨论搞得轻松一点,并不存在存心找茬或胡搅蛮缠。我也的确好奇,究竟用力学原理能否解释清楚书法的用笔问题,“用笔千古不易”被历代书人作为法则尊崇,看似书法用笔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到底是怎样才算正确,古今的说法和比喻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叫人无所适从,后来就是一个中锋用笔,又回到起点,简单化了。对此,我认为大多属胡扯淡。如果谁能够科学地解释用笔,确实功莫大焉。“定锋”与“牵撇拨赲”我真的以为是你在论文中的发明,恕我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一路看下来,娟秀有余,硬朗不足~~
好吧,我检讨,我说话的语气伤害到你。但需要说明的是,我只是为了把讨论搞得轻松一点,并不存在存心找茬或胡搅蛮缠。我也的确好奇,究竟用力学原理能否解释清楚书法的用笔问题,“用笔千古不易”被历代书人作为法则 ...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3 12:25
有句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说实在话,彼此攻击对你不利的,因为你在明处,我在暗处。你的艺术见解和书艺水平,我心里有数,所以大家有缘在一个坛子混,还是客气一点为好。
其实,对书法的主要见解,我们有一致之处,而“用笔千古不易”和“用笔生结构”也是我文中主要论题和依据,因为二者属于科学问题,而不是不着边际的附会之说。并且,你说的中锋和侧锋问题,历代解释比较混乱,如何更好区别出来,也是我文中所讨论的,二者关键在于手上的紧张感,这种手感是由笔锋中的力所决定的。知道这个,无所谓侧锋和中锋了。
一路看下来,娟秀有余,硬朗不足~~
shiguoying 发表于 2014-10-23 13:01
谢谢施国英美妹的直抒己见。
我也觉得硬朗不足,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还望施美眉进一步指点,先谢了。
谢谢施国英美妹的直抒己见。
我也觉得硬朗不足,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还望施美眉进一步指点,先谢了。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23 19:56
焊工客气了。我是外行,凭直感随便一说。
你似乎有点拘谨,也许忘记技术层面的东西,放开来写,效果可能不一样。
直觉你是严谨的人,但对写字而言,可能会有束缚。
瞎说而已。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0-24 13:52 编辑
有句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说实在话,彼此攻击对你不利的,因为你在明处,我在暗处。你的艺术见解和书艺水平,我心里有数,所以大家有缘在一个坛子混,还是客气一点为好。
其实,对书法的主要见解,我们有一致之 ...
不要脸的焊工 发表于 2014-10-23 19:52
对艺术的见解,我相信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很投机的朋友,也会存在争论,很可能争论起来更激烈。实在不投机的人,才会没有争论。彼此攻击如果仅仅是艺术观点上的,我完全接受,并且不会在乎有利无利,有时候被人驳倒反而会收获更大。

其实,我真的很想听听你对书法用笔的研究。恕我直言,开始看到你临的米芾《苕溪诗帖》,实在不敢恭维。后来看你写与朋友就毕加索的对话,发现你对艺术确实有独到见解。因此,我对你的书法用笔研究成果产生了很大兴趣。书法本来是个很普及的艺术存在,可现在快成了怪物了。究其原因,应该与它本身长期的存在形态有关,既是实用的工具,又是高妙的艺术,它自身的边缘性导致了多数人对它的重重误解。因为人人都会写字,所以人人都应该懂书法。可看到公认的所谓好字,多数人又会很自卑,觉得怎么也学不像。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像人穿衣裳,似乎人人都应该明白怎么穿衣服好看,可真会穿衣服的又有几个人。事实上,好看与否,既取决于着衣人的审美追求,也与自身的身材气质有关。对你合适了,就好看。对你不合适,任凭什么名牌也不好看,还极其可能丑怪齐来。写字这个事没人会这么认为,横竖都是历史上那些书圣、大师的好,如果不临像那一家,你连开口的资格似乎都没有。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话就是,他学某某某,分不清褒贬,但肯定了这个人有出处。书奴尽管也被轻视,可没有出处更遭人鄙视,因此四不像和三脚猫就大行其道。

毋庸置疑,科学的用笔方法,一定会使初学书法者少走弯路。说笔法的重要性,我想到开车这个事。学车者如果了解发动机原理,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再有个好教练,肯定会比没有这些条件学得快。可要想把车开好,我想还是要凭天赋,同样的条件下,舒马赫的小伙伴就没能得到哪怕一次的F1冠军。

要想成为大书法家,除了学习方法正确,还应该是天分最重要,另外,可能还需要勤奋和一点运气。方法正确了,最后是多高的问题,方法不正确,会造成畸形发展。可艺术天才,有时就是在畸形发展中诞生的。当然,开车这个事可不成。

焊工客气了。我是外行,凭直感随便一说。
你似乎有点拘谨,也许忘记技术层面的东西,放开来写,效果可能不一样。
直觉你是严谨的人,但对写字而言,可能会有束缚。
瞎说而已。
shiguoying 发表于 2014-10-24 13:05
我一直很重视他人的直觉,有人说女人的直觉更可靠,像施美眉这样见过大场面人的直觉,我更应当记住。谢了。
本帖最后由 不要脸的焊工 于 2014-10-24 21:36 编辑
对艺术的见解,我相信没有哪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很投机的朋友,也会存在争论,很可能争论起来更激烈。实在不投机的人,才会没有争论。彼此攻击如果仅仅是艺术观点上的,我完全接受,并且不会在乎有利无利,有时 ...
杨林 发表于 2014-10-24 13:37
杨版这样的回帖,才有些讨论气氛。看得出你期待着新的书法理论问世,这也是对我的鼓励。就目前书法界来说,我一点脾气也没有,曾与书画频道导演也谈过,只露出三分钟热,当我谈到实质性问题时,他听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条件和精力限制,我会用试验来证明笔力的真实存在,只需选用高精度的扭矩传感器装在笔管上,定量测出扭矩数,这样就可以让一些大腕级书家露丑。
为焊工与杨版的和解而高兴。
85# 棋子

回棋子——搞哲学的人,往往有一种对自己智商的自信,但随之年龄和知识增长,也就豁达了。古希腊哲学始祖泰勒斯,他观天象时,不小心跌落在泥坑里,他的婢女嘲笑他说,泰勒斯只知天上的,不知地上的。而泰勒斯向人们证明,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愿,为了证明这一点,观察天象预测了橘子丰收而很赚了一笔。
黑格尔对这个故事有过解释,他说,只有躺着人,永远不会跌落到泥坑里。显然黑格尔是高傲的。
海德格尔也有解释,是婢女总是要说点什么的。海的态度少了傲慢,多了点人情和豁达。呵呵。
本帖最后由 棋子 于 2014-10-26 10:26 编辑

86# 不要脸的焊工         
      焊工兄提及的哲学趣事,让我不禁又感慨一番。以前商务印书馆译的《纯粹理性批判》,作者处写的是“康德硕士”。可这是个什么硕士啊?把全中国的硕导、博导加起来,还不及康德硕士的万分之一!
      

焊工兄对维特根斯坦似情有独钟。这个写了《逻辑哲学论》的人,拒绝加入维也纳学派时,只是个失业的小学教师,是罗素和摩尔的破格提拔,他才能在剑桥获博士学位、教授职称。


      我猜想现实生活中的焊工兄,与我一定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我没有焊工兄的才华。我指的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似。


回棋子——说才华,真是言重了。那些大贤,只要做到能够欣赏他们,也就知足了。
对了,我是体制内的人,现实中的我无衣食之忧,还是比较惬意的。人总是要做点的事情,既然不愿做坏事,又无能力做好事,所以只能独善其身,看点闲书而已。
临习诸遂良《雁塔圣教序》: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