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微记——教堂

谢菲尔德大教堂
谢菲尔德大教堂,有九百年历史。处在市区繁华地段,外面看很壮观,里面更是每一寸空间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曾数度毁于大火、战乱,今年复活节再次重新开放。看样子不知道经过多少年的修缮,处处都有来历,熠熠生辉,泛着圣洁的光芒。今天不是礼拜日,教堂空空荡荡,一位穿红袍的老人为每一个进来的人热情讲解。得益于一个中国女孩的好奇,她问这位老人,教堂上空那些有着金色翅膀的鸟是不是猫头鹰?老人告诉他,那是天使。然后我也好奇地问老人是不是个主教,说不是,他只是个义工,也就是义务讲解员。他们家几代人都对这个教堂提供赞助,他是退休后在这里尽自己的义务。我问他,这样热情地为主工作,是不是将来可以进天堂?他很开心地大笑,说自己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死后,名字可以刻在教堂的一块石头上。于是,他领我们去看了一间密室,周围墙上镶着许多打磨得很平的石头,密密麻麻刻着很多人的名字,他指着留有空白的石头说,自己的名字很长,恐怕要占去不少地方,怪不好意思的。

教堂里还摆放了两架古老的乐器,也可能是新制作的,管风琴与钢琴。钢琴的样子很特别,我不十分有把握是什么乐器,可那个临时翻译的女孩坚持说是钢琴,那就是吧。最后,我又好奇地问了老人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说种马铃薯。看我满脸狐疑,女孩重新翻译说,就是种土豆。我说知道,我们那儿叫地蛋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这次看教堂,不再很遥远,就在眼前,木板长椅,砖,都是冷冷的,等到你来坐热。
还有些照片,愿看的话再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那架管风琴还可以用不?


毕竟是英国啊。
我知道什么?
无法想象没有管风琴的教堂是个什么滋味,管风琴的共鸣音能洗心肺滴


第二张应该是木头雕像,其他二张是大理石还是木头?都精美得无与伦比。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木雕和大理石都好看
8# 水笺 第一张是整木雕刻的,第三张是理石的。
那架管风琴还可以用不?
歪弟 发表于 2014-11-8 11:32
我没听到弹奏,到肯定是可以用的。看样子是新做的。
杨版可否比较一下那边教堂和这边庙宇的雕塑~
她问这位老人,教堂上空那些有着金色翅膀的鸟是不是猫头鹰?
------------
她是不是故意的?这得是怎样的二五眼啊~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1-10 10:21 编辑
杨版可否比较一下那边教堂和这边庙宇的雕塑~
孬歪甭 发表于 2014-11-10 07:31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作者的西方雕塑本身也是千差万别的,中国的雕塑也是如此。那边教堂的雕塑自然要和世俗生活中的雕塑拉开距离,神的圣洁性会使艺术家在创作时保持虔诚,无论把神塑造成人,还是把人塑造成神,虔诚都是前提。我们的庙宇或石窟的佛像雕塑也不例外,塑造者也是需要保持虔诚的信念,看到北魏北齐的那些雕像就清楚了,慈眉善目超凡脱俗,圣光仿佛就罩在那些雕像的头顶上,无须特别雕出来。至于目前的庙宇产业文化,我们实在是太超前了,西方无法和我们进行比较,他们根本不知道这里面蕴藏着无限商机。
她问这位老人,教堂上空那些有着金色翅膀的鸟是不是猫头鹰?
------------
她是不是故意的?这得是怎样的二五眼啊~
孬歪甭 发表于 2014-11-10 07:33
不会是故意的,她可能是第一次进教堂,敢想敢说叫我也大吃一惊。中国的孩子只知道念死书,为文凭而来。这个女孩已经在伯明翰读完了本科,可是对英国的文化并不见得比没来过英国的非洲女孩了解得多,我敢说这样的留学生为数不少。但我还是很欣赏她进教堂的勇气,以及不懂就问的态度。
真让人向往啊
不想当画师滴工程师不是好厨师~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1-10 13:57 编辑

从谢菲尔德到约克,火车一小时,途经利兹。两头的火车站都很漂亮,相比较,似乎谢市的还要古老些。谢市火车站由于城市发展,马路不断上升,已经处在半地下,要经过一个很大的斜坡才可以到达入站口。这段人行道,一面被设计成曲线不锈钢水幕墙,另一面是敞开的喷泉广场。据当地群众反映,无论何时水都在喷。入站后,购票,经过钢架天桥,进入候车区,类似地铁。上火车后,感觉座位设计比我们舒适些,不理解的是,该节车厢内的座位有些设计成与行进方向相反。身后一位乘客不停打电话,分贝也不低,这在英国很少见。

到了约克市,直奔有名的约克大教堂。约克市是个古城,约克大教堂比谢菲尔德大教堂的名气要大得多,建筑规模也大得多,并且还在扩建。进去后,感觉异常空旷宏阔,内部陈设与谢菲尔德风格迥异。看到有捐款箱,兜里有硬币,尽数填了进去。再往里走,却需要买门票。这倒新奇,跟中国人学会了?门票十谤一张,一年管用,是用来进另一道门,参加每天的晚祷唱诗会。我就当音乐会听了。音乐厅内不允许拍照,我主动把手机打到静音,可不知怎么,把门的女士还是对我不放心,拉住我,连比带划,一通唔哩哇啦,我老人家哪里听得懂半句,只能连声“耶耶”,方才放我进去。音乐厅也是祈祷厅,不同区间的座位似乎是有档次划分的,可以随便选择,我们选择的就是位置略高一点的包厢。老婆嫌我的坐姿有问题,我及时加以纠正,很快进入媚雅角色。

音乐响起,管风琴的低音部分使我的心肝耳膜汗毛跟着一起颤动,极其震撼又强烈催眠。合唱开始,音乐伴奏也随着不知何时停止了,各个声部穿插交错,此起彼伏。领唱的男高音声音纯净,虽然不知道唱词,但照样会把你的灵魂带到穹窿之外。演唱间歇,穿白袍的布道者被人引领到讲坛说上一阵,如此者数回。每次上来的人不一样,我分不清他们的身份。到了约定处,大家站起来,齐声朗诵大段的祷告词,然后异口同声地“阿门”。我虽然没能够立刻鹦鹉学舌,但后两次站起来的速度比英国人还快。我记得我朝有个获诺奖的人说,从俗有时是一种美德,我这不也成了美德的化身。

唱诗班的大部分成员是些学龄儿童,打扮成白衣天使,站那儿一唱就是一个小时,态度非常认真,声音也非常好听。有意思的是,这群刚唱完圣歌的小天使,到我出来时,早已换上红色的校服,有的踩着滑板扬长而去,有的缠着父母要冰激凌吃,有的跳到铁栏杆上,翘首以待父母来接,看来他们的天堂暂时换成了人间。

领略了精神鸦片之后,我们也回到现实。找了本市一家百年老店,尝尝英国人有名的下午茶。竟然需要排队等待,还好时间不长,十几分钟就有位子了。三个人消费不到五十镑,点了小瓶的香槟,红茶、三明治、甜点。连吃带喝,还有钢琴伴奏。弹钢琴的小姐善解人意,很照顾中国人情绪,弹了一曲我们耳熟能详的拿波里民歌《我的太阳》。

回火车站的路上,已经华灯初上。经过的一座古桥,我对桥头堡很有兴趣,仔细考察了一番。发现这座桥的两头有四座房屋,建造得完全不同,乱七八糟,根本谈不上对称,倒有些像违章建筑。要在我朝,这样的建筑早就会被有识之官下令拆掉,可这是他们城市引以为豪的名胜,一块砖都不能动。他们肯定也没到中国考察,不知道世界上的先进早就被我们代表了。

约克市还有一个很奇特的城门,并保留了很长的一段城墙。城墙之上可以行走。摸了摸城墙的砖石,发现还挺结实。是不是抄袭我们的万里长城,不得而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5# 杨林
也许这姑娘比较喜欢哈利 波特。

接触下来,虽然无福消受,但深觉基督教有神论是很好的慰籍和指引。这种小姑娘怪可惜的。
我知道什么?
15# 杨林
也许这姑娘比较喜欢哈利 波特。

接触下来,虽然无福消受,但深觉基督教有神论是很好的慰籍和指引。这种小姑娘怪可惜的。
ironland 发表于 2014-11-11 02:28
为什么我会做这种推测,是因为我女儿在这儿三年,看起来一点都没有融入英国的文化。这固然与她的学习环境有关,但不得不说她缺乏了解异域文明的主动性。我们的教育把学习从来都是当做工具,也就是敲门砖,学习既不是目的,更不是乐趣和享受。因此,叫人头痛的宗教问题,怎么也不会引起他们一点兴趣。我们的无神论教育是强加的,其实这一点上政府是违宪的,也是残忍的,科学和文化靠这种方式传播,现在证明也是失败的。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4-11-11 12:34 编辑

我对作为宗教的基督教没有起码的知识,作为历史的基督教知道一点点,我感兴趣的是基督教与艺术的关系,不过也没深入研究。基督教与佛教都与艺术有着莫大的关系,艺术对宗教的传播,帮助是巨大的。我想我这种人,如果不是对艺术有兴趣,恐怕永远不会主动进教堂、寺庙。功利和实用是普通人信神的主要世俗

目的,宗教的存在发展多少都要利用这一点,否则教众会很少。可是,宗教一定要超越世俗价值,否则它自身就没有价值。这样就存在了矛盾,几千年也解决不了的矛盾,作为宗教自身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不同的是,基督教面对问题,承认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的同时,对神的绝对性唯一性强调越来越严格。传入中土的佛教,则与我们的道教、儒学和世俗迷信很快融合,有了问题不是直面解决,而是很多巧妙的权宜之计,我觉得这也是智慧的表现,并没有什么错。佛教最后可以告诉你求人不如求己,每个人都是佛,佛就在你心中,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神,遍地都是神,只要你觉悟了。你无论怎么做,一直行善也好,作恶多端也好,都可以成佛,只要自己解释得清楚就行。神不是唯一的,神的绝对性没了。宗教的群体意识在佛教里基本消失了,基督教则是不断加强,大家都是迷途羔羊,大家都是罪人,都是神要拯救的对象。有了这个群体意识,基督教对社会对政治的影响力就大了,人人都有敬畏之心,谁也不敢僭越,杀人越货的匪徒也有个底线。被我们权宜变化了的佛教则不然,你什么时候信,什么时候佛才对你产生作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往不咎,都不需要忏悔忏悔。宽恕当然也是基督教最令人肃然起敬之处,可你需要忏悔,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绝对不能省略。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11-11 12:39 编辑

22# 杨林
学习繁忙和囊中羞涩,大概也是原因。留学孩子,有许多还是挺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能在国外读书的,多数也是学霸,换了语言环境、社会环境,还要保持成绩优异,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教解决烦恼,往往是从过去着手,更多是适应当下。而基督教会把那当成考验,上帝建立了这个世界,如果爱上帝,就要爱这个世界,就不能让人糟蹋了它。所以遇到麻烦,必须解决。而解决过程中,上帝会与信徒同在。倒是慢慢理解,为什么铁蛋他们能那么干。

佛教有更多的自由,没有什么盯着你的上帝,不必奉献出自尊,不必臣服。但基督徒那种“我上面有人”的心态,也是蛮棒的。尤其在处理死亡之时。死亡不是结束,而是永生的开始,是奖励。
我知道什么?
22# 杨林
学习繁忙和囊中羞涩,大概也是原因。留学孩子,有许多还是挺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能在国外读书的,多数也是学霸,换了语言环境、社会环境,还要保持成绩优异,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教解决烦恼,往往是 ...
ironland 发表于 2014-11-11 12:29
所以宗教信仰一定要建立在信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无从谈起。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天生的怀疑论者,总之叫我信一个人格化的上帝,显然超出了我的接受能力。
好霸气的教堂,压迫感十足,杨林居然都抗住了,没被压出忏悔录什么,倒是压出了一篇好精彩的东西宗教比较学。
暗色和暖色的英国,古典气息太浓厚了~~

说到宗教这段很有趣,不管什么样的宗教,如果不是原发和自生的都要有个适应“水土”的过程,佛教从印度到西藏再到中国,面目全非了不说,他们的命运也不一样,在西藏佛教要比印度强大,他完全统治了哪里人的生活,寺院在每一个村落每一个牧区里就相当于一个政府,政教合一,每家每户除了尽量供奉之外还要敬养耕植寺庙的的牧产地产,也必须每代至少一个出家伺佛,宗教就是他们的生活,所有一切都用来营建寺庙,你到布达拉宫凑凑,外部虽然宏伟内部却不敢恭维,即使如此简陋却处处都是真金白银,珍珠玛瑙宝石到处都是,塔尔寺看起来比不上很多教堂,但他所耗用的财富是很惊人的,成吨的黄金瓦片,上百吨的银质灵塔底座和无数的珍珠玛瑙宝石,似乎他们上千年积攒的财富都干这个了,比中世纪的欧洲还要过分。这么强大的佛教到内地却从来不成气候,从来不在政治舞台,躲进深山老林里悠哉悠哉的~

在西部很多地方都是三教九流,比较一下即使佛教那么强势的地方伊斯兰教也不弱,他们刚开始总是忍辱负重的好邻居,扎下根来慢慢繁殖,渐渐地就开始建造清真寺了,时不时的流血冲突一下,逐渐扩大自己的领地一旦实力具备就将异教徒一网打尽。相比之下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确始终无法生根,我去过一个很原始的小村庄,很惊讶哪里竟然有地下教会,更惊讶的是他们都有上百年历史了,当年英国传教士从西藏过来传教,竟然能延续到现在,可他们也从来没有发展壮大,一间教堂也没有建成过,至今每隔几年国外的教会还会给他们寄圣经,英文的藏文的中文的,想想这数十年人间沧桑变幻,竟然还有一丝纽带把这个荒蛮之地的几代人跟遥远的西方息息相连,真是奇异的恩典。


我老婆对我进教堂的描述:
  约克大教堂,比谢市的更阔,自进入教堂,  大侠举着手机的双手就一直没有放下,逮谁拍谁[呲牙],我说你别对着人家拍  ,他理直气壮滴说:不拍我还留着他。刚开始闺女笑老爸的好奇,后来替老爸说sorry,再后来看见他举起的相机干脆躲得远远滴[偷笑]          祷告区禁止拍照。我们坐的位置类似于旁听席的单座区,一排六个座位,座位之间有隔板,较宽敞,设计风格很英国,进座位前要打开一扇门,进入后关上,座前的长条几上放着三本书,经历过无数信徒之手,均有磨损,虽然不识,但肯定的是,其中必有一本圣经,几下是深红色膝垫。---音乐响起,唱诗班列队缓缓进入大厅,全场肃静、起立以示尊敬,接下来和声此起彼伏,领唱的男声清澈如天籁,多声部音响彻整个大厅,信徒们安静地聆听福音,或颔首双手相握。只有大侠左顾右盼,说蜻蜓脑袋有点过分,估计是在寻觅哪位是领唱,然后,拿起面前的一本书,两只胳膊架在齐肩的隔板之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俺看在眼急在心,悄悄滴说:胳膊不能这么架,真想给你拍个照。大侠似有察,笑出了声,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一想起他的座山雕姿势就想笑,严重干扰了俺接受基督的慈爱、净化心灵的宝贵时刻[呲牙]
本帖最后由 自棋 于 2014-11-15 01:47 编辑

喂,好可爱的扬夫人啊,文字优美豁达有谐趣,和杨林有文字夫妻相也。这个杨林体八成就是两口子平日里你一言我一语闲话家常练就出来的。
29# 自棋 我老婆有讲故事的才能,讲的比写的好多了,她还有忠实的听众,每次见面都要求她讲讲最新的趣事,她就把编排她婆婆的新段子讲给他们听,每次都能把人逗得笑得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