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迅与他的论敌之一:林琴南

本帖最后由 xubaiduo 于 2014-12-16 15:33 编辑


    关于这个话题,我见过的除了《粤海风》上的一篇论文,还有方向东的一本书:开卷就是一篇鲁迅与林纾作为论敌关系的文章。
    周林关系这个话题,让我关注了好多年,正儿八经的文章却迟迟不愿意动笔。太多了,实在想不到鲁迅的头上。
    鲁迅收藏过林纾的山水画,却说不怎么好。(大概他觉得自己画得也不错?)
    鲁迅与周作人在《茶花女》《黑奴吁天录》问世的时候,对林译小说还是蛮推崇的。他们的域外小说集的翻译,也是有意才取了林纾的那种古文的语言,据说论起古奥斑斓,好像还要胜过大文豪的笔致。
    从痴迷到疏离的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呢?
    最主要的事件,大概由于五四前的双簧戏的集体事件引起的。
    最脍炙人口的新文学史的序章,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叙事话语中,一般是以与顽固守旧派的斗争而开场的。
包括郑振铎在内的新文学大系的编者,都乐于张扬林纾与《荆生》将军压制新文化力量,渲染在五四运动胜利之前那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恐怖气氛(刘半农)。什么军阀都将大炮架起来,对准了北京大学的校门啦;什么林纾运动了他的老乡议员张元奇在国会兴弹劾案,逼迫傅增湘施压于蔡元培啦……种种传闻,至今还是纷纭,莫衷一是。
    但我们应该肯定的是,林纾的与蔡校长的信,肯定是得罪了两个人:
    校长的蔡元培,还有被他引荐到教育部去做科员的绍兴同乡周树人。
    周树人临死之前也不肯原谅那些骂过他以及他骂过的人,“一个不原谅”(大意)那么我们可想而知,在绍兴会馆的寄居者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的时候,当大家一致决定要对“大文豪”进行围剿的时候,大周怎会置身局外?

    我们通过翻阅鲁迅全集,会找到很多周树人对林纾加以冷嘲热讽的文字。若是想从林纾的作品中寻觅对鲁迅论战的蛛丝马迹,则目前还没有踪影。
    原来二人本来就不是同一个级别的论战对手。
    鲁迅对林纾所有含沙射影,冷嘲热讽,充其量不过是蜀犬吠日的事后诸葛亮,让林纾在被大批判,被“妖魔化”的过程中变得超级黑而已!
    樽本照雄在他的《林纾冤罪事件簿》一书的序言中曾经指出,鲁迅骂林纾是法西斯。他与李大钊等等将军阀、妖魔对待刘和珍君示威的极端暴力等量齐观,划上等号,我们怎么指望从鲁迅还有无数吃鲁迅饭的学者那里讨来对林纾的赦令呢?
    《百年沉浮》作者林薇女士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回顾百年的林纾研究史,一针见血地说,对林纾的批评已经持续进行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光阴了。
    幸好,鲁迅现在也被从神坛上请了下去,方有我辈为当年的是非进行一点辨析。

    除了鲁迅赠送的“法西斯”的称号之外,致蔡鹤卿书中,鲁迅也发挥《中国小时史略》的考证功夫,说那里头,元绪公的先生也被隐射了,“都下引车卖浆之徒不是蔡公的父亲还会是指斥谁呢?(后人已经发现蔡公没有做过小贩)
这种阿世,存心挑起论战双方的加油法委实令今天读者叹服。
    再依据手头刚刚入藏的《北大教授与<新青年>》的文字,连周作人都在用绍兴师爷的含混在吞吞吐吐地交待他与“双簧”信的关系,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帮周家二杰去抹煞他们引“蛇”出洞的策划功夫呢?
    历史真是笑谈!两位读了林译小说尔后走上文学道路的青年,在自己羽毛渐渐丰满之际,却将先辈祭上了新文学的神坛作为了牺牲品。
    《林纾的翻译》最早的本子中,钱钟书把周作人一流的忘恩负义行为称为是“过河拔桥”。信哉!




http://czjr.blog.hexun.com/57620093_d.html



答大学堂校长蔡鹤卿太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