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您见过“圣人”吗?

您见过“圣人”吗?
最近,有报道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私人信件被公开。这些信件表明,爱因斯坦曾有“十位情人”。天呐!这能说明什么?早些年,克林顿因“拉链门”事件,而遭很多人鄙视,甚至憎恶。那么,爱因斯坦会不会因此而遭人鄙视、憎恶?
对我而言,爱因斯坦依然是我心目中伟大的、非常值得尊敬的科学家。此事主要意味着“我不相信有任何一个人是‘圣人’——道德上完美无缺的人”的结论,又增加了一个证据。
不久前,我曾三次观看《李锐访谈》的影碟,访谈中,李锐这位我特敬佩的八十八岁老人说,恩格斯讲过,任何人都有三个“局限”:历史的局限;个人知识、经验的局限;个人思维力即智商的局限。窃以为,还应当或必须加上一个局限——“道德局限”。实际上,恩格斯还讲过:人从动物进化而来,注定人永远不可能彻底摆脱“兽性”。这里说的兽性,我以为可以或必须包括“人的道德局限”。否则,说“人不能彻底摆脱兽性”,就意思不大。倘若我的理解不错,那么,恩格斯实际上是主张“人有四个局限”的。
两百多年前的思想家休谟就曾经说过:如果有人向你描述了一个人,他完全没有贪欲、野心或报复心,除了知道友谊、宽容和公共精神之外没有其它快乐的源泉,那么你应该立刻觉察这是彻底的谎言。
鄙人作为普通的知识分子(读过大学)、教师,读过比普通大众多一点的书(万卷没有,千卷当有),因年过半百,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阅历,比如,经历过文革,作为知青,修过铁路,期间,在一次群殴中,还差点成了“杀人犯(幸亏被我砍一刀的知青未死)”,后又在面粉店、甜酒铺、饭店干过几年,78年考上大学,也参加过所谓民主运动(还绝食过,遗憾时间不长,就两天),教书时,曾请过一年病假,实际是“下海”——与同学一起,做书生意,还开过三个月小饭店,等等。也结识过不能算少的朋友,见证、观察过各色人等,虽远远不能说“曾经沧海”,但也决非毫无见识吧?可读来读去,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比较多的想“人与人”,比较少的想“人与自然”的问题),我就从未发现过“一个道德完人”,因此,我得出了“没有任何人是道德完人”的结论,或者说,我的知识、经验、智商、或许还包括我的道德,使我认同没有任何道德完人的结论。但我的“经验、知识、智商、道德”,也是有局限的啊!
为检验自己认同的“没有一个道德完人”的结论的真伪,我想虔诚地请教每一个我见到的同胞:您见过“圣人”吗?您相信存在“圣人”吗?请您告诉我,这很重要!
哦,突然想起,特雷沙修女应当是一个道德完人——然而,她从懂事起,她就从未干过“不道德”的事,说过不道德的话吗?在她从事几十年如一日的最高尚、最伟大的万人景仰、流芳百世的救助穷人、弱者的工作中,她从未“产生过不道德”的“意识、想法”吗?
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知道。
您见过或您相信存在“道德完人”吗?请告诉我!这很重要!
                2006/7/15于平淡屋


 

欢迎指正!

这里可能有个认识上的差别。
克林 顿之所以遭弹 劾,并非因为与莱文斯基有染,而是因为说 谎话。
基辛 格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经常和好莱坞 明星混在一起。罗斯 福有情 妇,这是美 国尽人皆知的事,可并不妨碍他连任。
爱因斯坦有情 人,在西方人看来,这是与他的科学成就毫不相关的事,绝不会“因此而遭人鄙 视、憎 恶”。
对楼主问题的回答:西方认为,人生下来就有 罪,人 性本 恶,当然就没有什么“道德完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6 23:56:35编辑过]

谢谢maychang先生赐教!西方很多人不鄙视克林顿、罗斯福,我相信这是事实。但也有鄙视、憎恶的吧?此外,您认为特雷沙修女是道德完人吗?为什么?
圣人,如果真的有的话,我想他可能在道德上很纯全,但是在生活中不一定可爱。

所谓“圣人”,就是人们虚悬的一个人格目标,便于大家以“月亮走,我也走”的态度,景行景止一番。当真不得,却也不能视为假,那本来就是月亮么,其功能在于让人仰望,而非亦步亦趋。

《达芬奇密码》就是因为假设耶稣不是圣人才遭到现实中教会的抵制的。

地球上只有人树立了“道德”,动物界是没有的,但反过来,只有人会“不道德”,动物界不会。

俺滴网站:www.cocophoto.com.cn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道德的标准也不同。

所以在此地此时被人们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到了彼地彼时也许被认为道德低下。

特雷沙修女是塞尔维亚人,但毕生在印度从事慈善事业。就凭这一点,按照咱们贵国的标准,是个地道的“塞奸”。(当然我不这么看)

特雷沙修女还是个造反派呢,她认为她独得了上帝的真传,在中国那不是被镇压的对象便是走向统治阶层之路。
non omnis moriar

一个基督徒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个人道德的完美并不仅仅如休谟所说:完全没有贪欲、野心或报复心,除了知道友谊、宽容和公共精神之外没有其它快乐的源泉,(可以概括为 完全的爱心) 因为这样的人似乎只是一个不辨是非的老好人,所以还必须加上完全的公义;而且完美的道德不应该仅仅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同时也应该表现在内在的思想上,因为人是以心理意识指挥行为,换句话说,道德完人如果心里仍然有贪欲、野心或愤恨,尽管在行为上没有丝毫的表现,他的道德也不再是完美的了。我毫不怀疑,我没有见过谁是有这样完全的爱心和完全的公义的人,在我之后出生的人,恐怕也不会有。我所看到的更多的人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夫妻关系,不知道应该如何决定自己的事业。。。 于是就按照自以为对的,选择一个处理方法,就像您文中提到,人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历史的、知识的、经验的。。。, 因此没有人在做出某一个选择之后能清楚确定的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自己所做的是否就是完全有爱心的?或者完全公义的?人之所以没有答案,是因为他心中不晓得什么才是自己可以跟从的“真理”。

特雷莎修女是天主教徒,她是与我们一样受到各种限制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完全的爱和完全的公义,却要将自己的信仰灌输给她所帮助的印度人,这又如何能说是完美的道德呢?

至于我,我认为只有一位是有完全的爱又有完全的公义,就是主耶稣,至于为什么,实在不是一两句可以说的清的,诸位感兴趣,可以自己翻翻圣经。人类社会几千年了,行善的我们未必看见他享福,作恶的人也未必见他遭灾,我们终日所见的都是 “相对道德”也就是不那么道德的人,但是人还是渴望被待以良善,寻求公义,所以我说良善和公义是有一个源头的。

楼主说这个问题对他很重要,所以我专门注册了来回答,是要说还是有人相信良善和公义的。

 

如果没有Daniel的回复,本来也没想说话。但看了“楼主说这个问题对他很重要,所以我专门注册了来回答,是要说还是有人相信良善和公义的”这句,我想,Daniel的认真就是圣者的提示。在现实生活中我见过这样的一些人。其中有些是藏地来的活佛。

我也想问楼主:在你说出“我就从未发现过‘一个道德完人’,因此,我得出了‘没有任何人是道德完人’的结论,或者说,我的知识、经验、智商、或许还包括我的道德,使我认同没有任何道德完人的结论。但我的‘经验、知识、智商、道德’,也是有局限的啊”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为了给出一个解脱的理由?

真正的“圣人”其实是有的——在我们的心里。

做个平凡的、自私的而又略知兼善于人的好人就够了,圣人就象德方所说,只能存活在心里

做个平凡的、自私的而又略知兼善于人的好人就够了,——鄙人正这样想!

戳穿“道德完人”的神话,有必要吗?

圣人永远在彼岸,此岸只有朝圣者。

道家之“内圣外王”,儒家的“圣人之道”,还是主张现世的人可以努力成为圣人的。

但是在宗教的语境下,人是不可成为圣的,只有通过自修或者得到神的救赎,方可靠近圣的灵。

谦卑地活着,但是因为有朝圣的心,就比什么都高贵。

深潭滩边戏流水,常把虾米当龙王。

小小声地问一哈楼主:是不是只要不是完人,你就不打算学样了呢?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1。做个平凡的、自私的而又略知兼善于人的好人还不够;

2。平凡的、自私的而又略知兼善于人的人不是“好人”;

平凡的、自私的而又略知兼善于人的人如何就成了“好人”?这个对于好人的定义无疑是模糊的,试问,何时可以自私?何时又应该兼善于人?如果没有明确的说法,岂不就成了建设部出的国六条 --- 事先给自己留好了破绽,以便需要时往回收?或者说是要立足于“自私” -- 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但是如果要彻底自私了,似乎良心上又过不去,所以要“兼善于人”-- 在个人利益不受大碍的时候对他人给与帮助,而兼善于人往往是要损害个人利益的,所以“略知”即可,主要是安抚一下自己的良心,世界是由平凡人组成的嘛,所以我也做个普通人就好,既然没有圣人,我又何必劳神去做个圣人?-- 这样的人是以“利”为生活中心,而“义”只是一种装饰而已,这是典型的小民思想,算不上是追求良善的人,顶多只是一个本质自私,偶尔做些好事的普通人,并非真正的好人。

一个社会,如果其主流思想不是要追求良善和公义,而只是满足于做个自私而略知兼善于人的小民,这个社会注定不会出什么伟大的人物,这个社会也注定不会有什么远大的前途。所以说,做个平凡的、自私的而又略之间善于人的“好人”还不够。

窃以韧苇所说为是,--- 谦卑的活着,但是因为有朝圣的心,就显得高贵。我们都不可能达到圣人的标准,但人的精神确实有高贵和卑贱之分---虽然不见得表现在财产和地位上,其区别就在于在多大程度上追求良善和公义--- 或者说是朝圣的心,而朝圣的心,本质上是一种信仰。

小小声地问一哈楼主:是不是只要不是完人,你就不打算学样了呢?

回心中有刀兄:我只会做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好人。我知道自己时不时会冒出“肮脏或罪恶”的念头,我学不了“完人”,或者,也不想学。当然,我有心目中的榜样(不是道德完人),虽不能至,心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