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暑期难休假

 

    明知道工作压力大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但是,科研、教学以及相关的一些事务还是压在高校教师的身上。就这样,暑假对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似乎只是“空中画饼”,看得见却摸不着。正像本次调查中一位教授总结的:忙忙碌碌每一天、时时刻刻谋发展、回头看看有进步、工作生活两难全。

本报记者 赵鹰


    暑假伊始,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调查的方式,向河海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郑州大学、宁波大学等七所高校的50位教授发出了“高校教师如何过暑假”的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3份。除了选择题外,对于问卷上的问答题,33位教授均作了回答。
    科研任务繁重难休息
    与以往度假相比,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度假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已经从简单的回家探亲、在家休息等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旅游、参加带有休闲性质的会议等。而且目前的度假方式已经开始表现出形式多样化、组织多元化、范围扩大化、消费高档化的趋势。受访者表示,对于科研任务繁重的部分教授来说,只能是忙里偷闲休息一下。对此,北京林业大学的一位教授的分析是,对于大多数只有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假期就是自由自在地休息,而有科研任务的教师则不然,他们尽量利用假期进行科研,特别是野外的科研。这样一来,从事科研的教师的“假期休息的待遇”就没有得到体现。“实际上他们对学科的贡献不可忽视,他们的压力要比只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得多。”
    有科研任务的教师们,尤其是一些和大型企业合作密切的教师,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装备与控制工程系与冶金机械研究所两个部门领导的张清东教授的话说就是“随时准备出发充当灭火队员”。因为张清东的科研是和大型的冶金企业紧密联系的,比如鞍钢的某个轧钢生产线出现重大问题,他必须马上带着学生赶赴“前线”。所以,张清东对记者说:“不要说我不放假,就连我带的研究生都不放假,更不用说休息了。”
    西北大学刘池阳教授在西北、青藏高原的考察多是在7月、8月完成的。在他眼里,暑假是进行野外考察的大好时机,虽然这两个月也是最热的时节,但与寒冬的大雪封山相比,已经是天赐良机了。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王义刚教授则表示,暑假能减轻一下工作上的压力,主要是少了一些开会的时间和本科教学任务。但是,他也表示,仍然不能好好休息,因为科研和带研究生的任务仍然很繁重。在科研方面,他要完成福建省的一个“908”项目(8月必须完成最后报告),还要继续展开江苏“908”项目——“江苏海岸带和海岛调查”,而进行调查时,大部分时间要在现场进行。所以,对他来说,少了开会和本科教学任务,只是让他可以集中精力完成科研任务。
    所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理工科教授表示在暑假完全放松比较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科研任务较重。
    其他方面压力也大
    工作强度大是教师们在暑假难以得到较好休息的又一原因。虽然理工科的教师们科研任务比较繁重,但对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工作也并不轻松。
    宁波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的贺雪飞教授认为,假期已经不是“度假”休息的概念,所谓的“度假”只是老师们参与学院组织的几天团队旅游而已,然后得利用假期相对集中且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赶紧写论文、搞课题。
    虽然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假期应该是他们进行心理、身体调节的好时期。但是,如何利用假期进行工作和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更新知识体系才是他们更加看重的。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钱向东表示,对于普通教师来讲,假期当然是进行心理、身体调节的好时期。其理由主要是:无强制性任务;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收入水平可以支付正常消费。但对于横向科研任务较重或双肩挑的教师干部,假期并不轻松,往往是赶成果报告、充电备课的时期,当然,如果安排合理还是能够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他的做法是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做到充电备课与旅游休闲两不误。
    在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建民副教授看来,暑假期间的确有比较多的时间自己支配,可以完全依据自己制订的计划起居、外出、学习及陪伴家人,身心应该是比较放松的。在他的时间安排上,大致是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习与工作(备课、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旅游休闲,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和家人一起活动。
    对于一些较为年轻的教师来说,充电显得格外重要。一些教师表示,高校教师压力大主要是在目前的社会压力下,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进步的步伐比以往快了许多。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新知识储备,还要补充一些相关学科的新内容。不少教师表示,利用暑假做这些事情可以集中一些,也有利于自己拓宽知识,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职业进行长远一点的思考。
    张建民表示,虽然高校教师都凭专业知识立足于学校,但不可能坐吃山空。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充实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因此,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通过学习思考,研究某些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学术问题并撰写出文章,对自身发展应是有益的。
    对此,也有教师表示,相对来说教师压力不算大,因为教师在本质上就比学生更熟悉教材及更深刻地了解教材。
    此外,学校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也是给他们带来压力的一个主要因素。一位老教授坦言,学校的考核方式不作改变,教师们就难于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
    高校教师地位尴尬
    在调查中,高校教师的地位,也是让众多教授感到困扰的问题。一名教授表示,目前高校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很尴尬。一方面,要为人师表;另一方面,社会评价并不高。原因之一是媒体的负面报道太多,这给高校教师带来的压力非常大。而另一个原因则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新东西不断涌现,如果一个教师跟不上潮流,在学生面前也难以理直气壮。由此学生的评价也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高校教师的地位,一名教师表示有5种情况:压力大的有可能地位高;压力大也可能是因为地位低;地位高的可能压力小;地位低的压力也小一些;还有一种就是压力不大也不高,处于中间阶层。
    也有教授表示,从目前许多刚毕业的博士、硕士都想来高校工作的情况来看,表明高校教师的地位还可以。因为高校毕竟是事业单位,一方面收入有保障,另一方面虽然压力很大,但工作还是相对稳定的。当然,由于高校的特殊环境,一些教师还是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不过,比起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和具有垄断地位的人来说,高校教师既没权,收入也没有他们高,地位当然不高。
    宁波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的贺雪飞教授也表示有同感,虽然总的来说高校教师的地位还比较高,但这主要指的是职业的社会声望,而在其他很多方面,社会公众对高校教师的认知与高校教师本身的感受之间的距离正在日渐拉大。
    而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钱自立教授则提出,高校教师的地位要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各个等级的高校之间,其教师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别。他举例说,部属院校在地方就处于受欺负的地位。因为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加工资、同城待遇等),地方财政往往会以“你是部属院校”为由而不给落实,而中央政府则以“这是地方政策,中央不管”予以搪塞。就这样,明明在同一座城市,都是大学教师,可受到的待遇却有很大的差别。
    北京林业大学一位教授表示,社会地位与以下因素有关:社会影响力,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度、权力(人、财、物)、经济收入。随着社会对科学和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教师待遇的改善,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来自社会特别是上面的压力,导致教师心理扭曲和学术造假事件频发,这要从教师素质和管理政策两方面研究。
    一名教授更是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政治或者说社会层面上,高校教师几乎就是一种摆设;在经济与生活上,高校教师属于自给自足的一类;在学术上,一般的高校教师都是随大流;在科研上的表现,目前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为了争项目而有些不择手段;在教学上的表现则有些对付的味道。
    因此,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求生存谋发展,一方面要提防自身社会地位的降低,确实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休假充电两不误
    从记者此次调查的统计来看,受访高校教师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状况处于中等。这和不少教授表示处于透支状态、身心疲惫的实际状况有些不符。张清东就表示自己现在是在“拼老本”。因为工作和年龄有关,现在他正是40岁刚出头,属于年富力强的时期,现在不拼命做点事情,等到年龄大了以后就会力不从心。王义刚也表示,扩招后每个教师承担的本科教学、培养研究生任务增加了,论文要求也高了,为了学校的发展,学科(博、硕士点)、“211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任务也很重。现在高校教师需要扮演的角色很多,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都大。
    对于像张清东这样的理工类教授来说,每天工作的时间常常会超过15小时。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课题和教学任务较重的文科教授也很难保障自己的合理休息时间,从而使得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根据调查的数据来看,有28名受访者认为可以利用暑假减轻一下工作上的压力,但仍有8名受访者表示工作压力难以减轻。在回答“能否利用暑假调整自己的状态”时,多数人表示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节。那么,一方面要追求身心健康,一方面要努力工作以维持相应的社会地位、声望等,高校教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对此,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钱向东教授表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理想地生活,作为高校教师也不例外,但往往很难做到,通常是因为工作而忽视了生活质量。他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忙忙碌碌每一天、时时刻刻谋发展、回头看看有进步、工作生活两难全。”
    宁波大学文学院的赵则玲教授表示,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工作与生活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一方面是细水长流式的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为了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而急于求成,进行必要的拼搏和冲刺。
    在苏州大学尤小立教授的眼里,理想的状态是把生活与工作分开,但现实中却根本无法分开。因此,调整心态是最重要的,如果把工作当成分内之事、当成一种乐趣,疲劳度就会稍微减少一点。另外,他表示养成习惯也是重要的,读书、科研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也就不存在苦不苦的问题。当然,社会更公正一些,学术界更纯洁一些,高校教师的价值的实现可能就更容易一些。一旦心情舒畅了,工作与生活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名教授认为,对高校教师要减少生活压力,创造乐在其中的工作环境,诱发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观,这样才能出真正的成果。诺贝尔奖得主基本都是工作乐在其中,没有把获得诺贝尔奖作为目标,在不知觉中被通知获奖。简言之,获得合理的待遇,使生活没有后顾之优,具有为科学而科学、为传播知识和思想而教学,从管理上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工作乐在其中,这是多数高校教师的追求。
    据记者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受访者在回答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时都提到了要把工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两者的质量都得到提高。所以,暑假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度假,而是休息和充电两不误。

 

 

暑假里在家喝喝茶、看看书、上上网、写写论文,日子蛮滋润的。
大学中什么人都有,苦乐不均,暑假也一样.
noda
做男人一定要能干:)

看来你是比较小资,大概是嫁了富人吧?据我所知,许多年轻教师特别是男性,都非常辛苦,难得有假期,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买房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0 0:06:54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tmsk在2006-8-26 13:27:00的发言:
大学中什么人都有,苦乐不均,暑假也一样.

       确实是这样。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