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唐 钧:教育部百个“不得”敌不过一个“得”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唐钧

  唐 钧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只要中考、高考还在,小学、中学就都得围着它们转,100个“不得”也敌不过一个“得”。但最为“黑色幽默”的是,“得”与“不得”都是教育部“建构”的,就跟金庸小说中老顽童自创左右手互搏的武功一般,很是不简单。

        报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对新法的配套,教育部日前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譬如,要求各地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又如:依法坚持义教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还有,教育部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也不得随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中小学学期、寒暑假和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指导意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

  说实话,在教育部规定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重复又重复的“不得”二字,但“得”的又是什么呢?当然,新法是关于义务教育的,如果所有的学龄儿童都修完九年义务教育就了事,那倒好办了。这些“不得”肯定会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校长们、老师们也可以喘口气了。但是,遗憾的是,中国恐怕有相当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并不满足于九年义务教育,他们还要读高中、上大学,那么,在“不得”之余,便要看“得”的是什么了。

  前几年,教育部玩的是“素质教育”,本来是一个很现代、很有科学发展观的提法。但是,因为上面有“高考指挥棒”在不容置疑地打着自己的节拍,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都将被淘汰出局。所以,“素质”毕竟姓“素”,在姓“高”的“高考”跟前,不消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这次的“不得”,不知是冲着谁来的?要是学校听教育部的,胆敢冲着高考嚷嚷“不得”,到头来挨抽的恐怕只能是自己。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各样的名义要取消都是容易的,但是要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是困难的——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总而言之,只要中考、高考还在,小学、中学就都得围着它们转,“得”就“得”在这里。这是命里注定,100个“不得”也敌不过一个“得”。但最为“黑色幽默”的是,这些个“得”与“不得”都是教育部“建构”的,就跟金庸小说中老顽童自创左右手互搏的武功一般,很是不简单。如果上高中,上大学都不搞一考定终身,相应地高中也不搞什么重点不重点,而上大学主要看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并以毕业会考的成绩作参考,这些个“不得”是否才有可能变成“得”?

  有人会说,这样会造成“不公平”。其实,造成不公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能够上大学的人实在有限,这本身就是最根本的教育不公平。这几年目睹高等教育暨高考不公平之怪现状还少吗?可以大胆预言的是,今后只会越来越多。可惜的是,一个高收费,一个难就业,就把“扩招”给彻底否定了。但是,要是不改变现在的高等教育模式,中小学还是要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那么就跟一首《信天游》里唱的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责任编辑:崔宇)

    “不得”多,似乎是所有官方文件的共同特点。

     素质教育姓素,斗不过姓高的,很形象。不过,要解决中国教育的问题,老是盯着高考似乎也不行。这个问题已经谈了十几年了,还是老样子。04年,南京有过一次“高考之痛”,就是高考成绩在全省排名最后。教育局立马组织中学校长总结原因,答案是,南京是全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推行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而周边高考成绩出众的县城中学,都是搞应试教育的行家。所以从05年开始,应试教育全面复辟。南京城市中学纷纷请苏北中学的校长来当校长,05年开始,高考成绩有所好转,今年成绩尤其不错。

    这是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我一直都说,应试教育不是政府搞的,不是学校搞的,是家长搞出来的。现在我还很坚持这个观点。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官方文件里最多的几个字词想想蛮好笑的。

比如频率最高的是“要”如何如何,至于没有如何如何该怎么办,就管不着了。

这个“不得”也是最近几年最常见的,就是凡是“不得”的事都流行得不得了,而“应该”的事情反而都是凤毛麟角,一旦做了就要有报告团周游全国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减负”措施,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双休日到学校搞突击检查,看学校是不是在补课。我当时听了就觉得很可笑。不知道这是教育部哪个脑子进水的官员想出的馊主意。由此可见我们政府的一些官员水平之低。象这样治标不制本、劳民伤财的可笑政策还很多。比如举办官员夫人培训班,让她们当好贤内助,监督老公拒腐蚀永不沾等等,老公受党教育多年都抵御不了腐蚀,老婆参加个培训班就能抵御了?这不是笑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1 11:47:49编辑过]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6-8-30 19:08:00的发言:

     这是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我一直都说,应试教育不是政府搞的,不是学校搞的,是家长搞出来的。现在我还很坚持这个观点。

应试教育是家长搞出来的?家长能左右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解。

俺是灭绝师太

这是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我一直都说,应试教育不是政府搞的,不是学校搞的,是家长搞出来的。现在我还很坚持这个观点。

——乌龙茶这一说让我想起了他曾发过的一个帖子,论调一致。不过难以同意。如果高考大变模样,家长还会起劲搞应试教育吗?

在应试教育中,我认为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改革不彻底,这股力量就不会削弱。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8-31 11:5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6-8-30 19:08:00的发言:

     这是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我一直都说,应试教育不是政府搞的,不是学校搞的,是家长搞出来的。现在我还很坚持这个观点。

应试教育是家长搞出来的?家长能左右中国的教育体制?不解。

        你说的“教育体制”是指什么?我只说过应试教育是家长搞出来的,没说过教育体制是家长搞出来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以下是引用邢斌先生在2006-9-2 19:55:00的发言:

这是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我一直都说,应试教育不是政府搞的,不是学校搞的,是家长搞出来的。现在我还很坚持这个观点。

——乌龙茶这一说让我想起了他曾发过的一个帖子,论调一致。不过难以同意。如果高考大变模样,家长还会起劲搞应试教育吗?

         那你先要说说,高考要大变成什么模样?还有,变出你说的那个模样后,你还要问问社会同意不同意,也就是要问问家长们同意不同意。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回复:(乌龙茶)以下是引用邢斌先生在2006-9-2 19:55...

我觉得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有一点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国家的教育(义务教育)应该是为谁服务?

中国把城乡分为两等,城里人享受了所有的优惠,当然是上了中学,还要上大学。现在把应试教育归罪于家长。好象目前高考是顺应了民意,尤其是家长的意。如果改变高考,就天下不太平,更会不平等,等等。于是换句话说这个教育部实际上是体桖民情,他们是有苦难言。

等一等,我们还有十亿农民的孩子要上小学呢?这些家长的意见我们听过吗?他们不是家长吗?如果搞中国教育的人都不能站出来说一句,那么谁会出来说呢?想想那些没有学上的孩子们吧,他们的家长是没有声音的。他们也没有地方去投诉。而城里人的家长大都会想办法发出声音,也有代言人。有的是人想用他们的声音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就一拍即合。一唱一合。他们是横竖都有理的。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3 6:21:22编辑过]

同意边走边唱“在应试教育中,认为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说法。“推波助澜”,不同意乌龙茶“是家长搞出来的”的说法

也同意边走边唱“教育改革不彻底,这股力量就不会削弱”,换句话说,官员主导的教育政策不改变,其他都不可能变。我所知道的一些家长也知道应试教育之罪大恶极,但是他她也只得参与其中。

乌龙茶先生一味指责家长在这其中起到的不好作用有什么意思呢?我不理解。直言勿怪。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6-9-2 21:15:00的发言:

        你说的“教育体制”是指什么?我只说过应试教育是家长搞出来的,没说过教育体制是家长搞出来的。

 

应试教育属于一种教育体制吧?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6-9-2 21:17:00的发言:
那你先要说说,高考要大变成什么模样?还有,变出你说的那个模样后,你还要问问社会同意不同意,也就是要问问家长们同意不同意。

 

如果国家重视真才实学,而不是唯文凭论,如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同等的待遇,那家长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家长之所以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不就是想让孩子今后能有一个体面的、高收入的工作么?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安宁在2006-9-3 6:16:00的发言:

我觉得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有一点是应该考虑的:一个国家的教育(义务教育)应该是为谁服务?

中国把城乡分为两等,城里人享受了所有的优惠,当然是上了中学,还要上大学。现在把应试教育归罪于家长。好象目前高考是顺应了民意,尤其是家长的意。如果改变高考,就天下不太平,更会不平等,等等。于是换句话说这个教育部实际上是体桖民情,他们是有苦难言。

等一等,我们还有十亿农民的孩子要上小学呢?这些家长的意见我们听过吗?他们不是家长吗?如果搞中国教育的人都不能站出来说一句,那么谁会出来说呢?想想那些没有学上的孩子们吧,他们的家长是没有声音的。他们也没有地方去投诉。而城里人的家长大都会想办法发出声音,也有代言人。有的是人想用他们的声音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就一拍即合。一唱一合。他们是横竖都有理的。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的。

 


        回安宁:把人分成城里人和农村人,这不是教育做的事,也不是教育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你认为现在的应试教育根子出在人被分成了城里人和农村人,那么要解决应试教育问题,我们就只能从政治方面入手。所以,这与你问的问题,义务教育应该为谁服务,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你说呢?

       你的第二段说得不错,农民的孩子当然也要上学,而且,正如你在第一段里说的,由于城乡之间的巨大反差,所以,农民的孩子更渴望上大学。那么你是否意识到,按照这个逻辑,谁最需要应试教育?

       有一个事实提供给你,大约是在七、八年前,中国一教育考察组去西北某地考察那里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专家们非常失望,因为那里公然推行应试教育。于是考察组批评当地的教育主管,结果某校校长出来说话,我们这里就是搞应试教育,我们不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农民的孩子有什么用?农民孩子上学的唯一希望就是上大学,然后做城里人。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以下是引用邢斌先生在2006-9-3 13:54:00的发言:

同意边走边唱“在应试教育中,认为家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的说法。“推波助澜”,不同意乌龙茶“是家长搞出来的”的说法

也同意边走边唱“教育改革不彻底,这股力量就不会削弱”,换句话说,官员主导的教育政策不改变,其他都不可能变。我所知道的一些家长也知道应试教育之罪大恶极,但是他她也只得参与其中。

乌龙茶先生一味指责家长在这其中起到的不好作用有什么意思呢?我不理解。直言勿怪。

     回邢先生:

       实际情况是,现在中国教育的问题,不是改革能否彻底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改得下去的问题。从前年开始,教育理论界两大元老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问题激烈论战,改革派坚决要求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而保守派坚持认为中国没有应试教育,所谓的应试教育是正常的,是符合国情、符合民心的。我可以提供两个权威人物争论的相关论文,但我估计这里不会有多少人愿意看,因为文章非常长,而且枯燥乏味。

     总之,就像我在上面回复安宁的,我们的教育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贫富悬殊、城乡差别巨大,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并不清楚教育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如何在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中能幸免于底层,或者能爬到上面去,对于多数人来说,实现这种愿望的唯一机会是教育。所以,不是我一味地指责家长,而是事实如此。如果全国都像上海今年一些高校做的那样,面试、大学自主招生,那么你去问问,农民是否同意这种改革?可以负责任地说,第一个反对的就将是农民。

      讨论而已,邢先生不要客气。我们都在就事论事,说自己的看法,我不会见怪的。相信你也不会。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呵呵,我还没学会如何同时引用两层楼以上的贴子,只能直接回复金秋了。

     首先,应试教育不是一种教育体制,教育体制一般是指教育管理体制、行政体制,是制度层面上的概念。所以我同意你的判断,家长不可能左右中国的教育体制,但是必须指,这和应试教育没有关系。什么叫应试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目的又是为了一纸文凭。这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应试教育是一种现象,不是一种制度或体制。

     其次,我同意你的判断,如果我们这个国家,或者整个社会,都是以能力、品格取人,而不是以文凭和学历取人,那么应试教育将不复存在。但请注意,这不是教育改革能解决的问题,直接地说,它取决于社会的用人制度,间接地说,它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人才观以及与这种人才观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既没有发明这种用人制度,也没有生产这种人才观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倒是这种人才观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左右了学校教育。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问,这种人才观及其相应的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教育的?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首先是通过家长。因为家长判断一个学校是好学校还是坏学校,他们不看别的,只看考试成绩,只看高考成绩。正是家长们的这种一致判断,导致教育届从上到下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的成败、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的标准,而且还是唯一的标准。在学校来讲,如果它不搞应试教育,而是搞素质教育,它将为千夫所指,在今天,还将为那些有能力择校的家长所拒绝。为什么校长们、教师们都那么在意考试成绩、都拼了命地通过强化训练和题海战术提高考试成绩?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饭碗,而他们所服务的上帝不是学生,乃是家长!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6-9-4 1:08:00的发言:

     呵呵,我还没学会如何同时引用两层楼以上的贴子,只能直接回复金秋了。

     首先,应试教育不是一种教育体制,教育体制一般是指教育管理体制、行政体制,是制度层面上的概念。所以我同意你的判断,家长不可能左右中国的教育体制,但是必须指,这和应试教育没有关系。什么叫应试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目的又是为了一纸文凭。这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应试教育是一种现象,不是一种制度或体制。

     其次,我同意你的判断,如果我们这个国家,或者整个社会,都是以能力、品格取人,而不是以文凭和学历取人,那么应试教育将不复存在。但请注意,这不是教育改革能解决的问题,直接地说,它取决于社会的用人制度,间接地说,它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人才观以及与这种人才观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从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既没有发明这种用人制度,也没有生产这种人才观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倒是这种人才观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左右了学校教育。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问,这种人才观及其相应的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教育的?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首先是通过家长。因为家长判断一个学校是好学校还是坏学校,他们不看别的,只看考试成绩,只看高考成绩。正是家长们的这种一致判断,导致教育届从上到下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的成败、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的标准,而且还是唯一的标准。在学校来讲,如果它不搞应试教育,而是搞素质教育,它将为千夫所指,在今天,还将为那些有能力择校的家长所拒绝。为什么校长们、教师们都那么在意考试成绩、都拼了命地通过强化训练和题海战术提高考试成绩?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饭碗,而他们所服务的上帝不是学生,乃是家长!

 

很感谢乌龙茶先生的认真回复。只是还想再讨教一二:您说应试教育不是一种体制而仅仅是一种现象,我觉得这种说法还值得商榷。因为“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在转,都受着它的制约和规范,难道这还不能说是一种体制?我刚才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有专家在论文中阐述:“教育行政体制包括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体制,如教育人事行政体制、教育财政体制、教育业务行政体制(指教学、科研、体育卫生、招生就业和教育的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行政体制)以及教育督导和评估体制等。”如果应试教育只是一种现象,那么什么才是本质?

其次,看了乌龙茶先生的回复,我也觉得应试教育确实不是教育改革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社会的用人制度,间接地说,它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人才观以及与这种人才观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既然如此,那把应试教育说成是家长搞出来的,岂不是天下第一冤案?

 

 

俺是灭绝师太

我曾发的一个帖子《中国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提出中国教育的问题很多,其中根本问题有3个,前2 个就是:

一、人才的选拔、评价

 

 

       人才的选拔和评价,包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考、研究生考试、进入单位后职称考试、评职称等一系列选拔和评价。这些选拔和评价是指挥棒,使人们迎合着指挥棒转。如果指挥棒是正确的,那没有问题。可是现在指挥棒恰恰存在很大问题,这就具有极大的危害。

       职称考试要考英语、计算机,谁都知道这不合理,前两年新华社在职称英语考试结束后发表文章,对此批评。结果一些专业可以不考英语了,有了一点进步,但是没有大的改革。高考、中考,问题累累,大家都知道,说了很多年,但是变化也不大。今年总算在复旦、交大身上看到了希望。

       这些问题甚至蔓延到了社会,国内一些企事业用人单位傻乎乎也要看竞聘者六级、计算机的证书,事实上根本用不上。

指挥棒不改,下面的问题没法解决,即使有开明的老师,家长也会不同意,学生也会不支持。甚至会造成“劣胜优汰”的局面!

 

 

二、学校老师的评价

 

 

       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学校和老师的行为。现在,学校和老师的行为是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所以,官员定下的评价标准是指挥棒。这里同样也有很多问题,关键是只看数字,不作具体调查研究;不对学生负责。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9-4 9:39:00的发言:

很感谢乌龙茶先生的认真回复。只是还想再讨教一二:您说应试教育不是一种体制而仅仅是一种现象,我觉得这种说法还值得商榷。因为“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在转,都受着它的制约和规范,难道这还不能说是一种体制?我刚才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有专家在论文中阐述:“教育行政体制包括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体制,如教育人事行政体制、教育财政体制、教育业务行政体制(指教学、科研、体育卫生、招生就业和教育的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行政体制)以及教育督导和评估体制等。”如果应试教育只是一种现象,那么什么才是本质?

其次,看了乌龙茶先生的回复,我也觉得应试教育确实不是教育改革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社会的用人制度,间接地说,它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人才观以及与这种人才观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既然如此,那把应试教育说成是家长搞出来的,岂不是天下第一冤案?

 

         教育业务行政体制仍然是体制,比如教学确实有其业务体制,主要指学校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制度。总之,体制是制度层面上的概念。应试教育不能说是一种制度,根本没有这种制度,它是一种教育目的。我在“人为什么受教育”那个贴子里,已经对这种目的的形成做了分析。

       我在上面的回复中说到,应试教育的间接根源是社会的人才观以及支持这种人才观的社会文化,金秋大概是根据这一句问我:“把应试教育说成是家长搞出来的,岂不是天下第一冤案?”金秋明鉴,要知道,人才观以及社会文化并不直接影响教育,它首先是影响了家长的观念,即影响他们对教育的选择,然后才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这就是我称它为间接根源的原因。这个间接根源对于应试教育的形成来说是间接的,但是对于应试教育的目的来说却是直接的。它直接影响了家长的个人教育目的,而家长的个人教育目的又直接影响了校长、教师的教育目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回复:(乌龙茶)以下是引用安宁在2006-9-3 6:16:00的...

 

应试教育的根源来自于教育机会的不均,而机会不均得到了体制的保护。目前的体制是建立在权利不均的基础上。所以说体制本身是不可能解决机会不均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消除应试教育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我想乌先生是从这个意思出发而说,城里人,乡下人不是教育搞出来的。我同意您的意见。

现在我们谈得是教育的责任。城乡差别是体制的问题,解决城乡差别也要从体制入手。教育体制是体制的一部分。消除城乡差别也要从教育方面做起,首先是政府的职责要明确。我们应该促进政府扼制教育方面的不平等。如一味强调教育对改变不平等没有作用,是否就可以继续应试下去了呢。我想还是应该继续批判应试教育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6 11:23:10编辑过]

     “应试教育的根源来自于教育机会的不均”。

      不完全是这样。应试教育的产生根源,不仅有教育机会不均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的原因。后者是更为深层的原因,是这个原因,使得教育机会的不均变得众属瞩目。

      教育体制确实也是体制,或者说是体制的一部分,但应试教育却不是体制问题,也不是教育体制问题,所以不能从教育体制上找根本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的办法。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回复:(乌龙茶)     “应试教育...

太可惜了。“中美教育测量对比”文章太长,很多人没有耐心看完。在文章的后三部分主要讲到高考的来源以及与体制的关系。在这里不想再重复了。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