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28 21:47:03的发言:

先生的解释学生还是不懂。《长恨歌》、《琵琶行》不是拟古的题目,李颀的《琴歌》该是拟古题目了吧?为啥只列入七言古风?而王之涣的《出塞》却算作乐府,题目好像没有拟古呀。这都怎么实践的?

再引洪迈一段文字:“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致,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歌咏之不足,遂以谓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予窃疑之。唐世法纲虽于此为宽,然乐天曾居禁密,且谪居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他日议其后乎?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尔。”——如果没理解错的话,《琵琶行》应该是被视为乐府了。

先生所举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的分类,更是含混不清。这倒让我想到,咱国古人,逻辑向来混乱,分类更是弱项,那个张岱在《夜航船》里,植物部包括“花木”,物理部又写“花木”,重重叠叠的,好玩啊。

很赞同先生说的“我想,这说明诗体的分类没有绝对的标准吧。”——既如此,也不必将蘅塘退士的分类视为天律,至于全无对仗而合乎平仄的诗歌究竟划归何处,并无一定之规。是吧?

[em55]

    原来花间老师用意在此,呵呵。《琴歌》如果是拟古乐府的作品,那它归属乐府还是古体,应该都是可以的。因为其分类标准,一个是以题材风格为标准,一个是以格律为标准的。而诗分近体和古体,则是以格律为标准,所以不会发生既可入近体又可入古体的事。衡塘退士所编,为基础教育所用,当然在体裁审核上会更谨严,因此是可以引以为据的。

    《李太白全集》的分类尽管混乱,但还是没有出现矛盾。例如他没有将近体归在古风中。

    王之涣的《出塞》倒是真正的乐府,那是唐代配乐演唱的。当然,王作不一定是为乐府机关而作,但既经谱曲传唱,也就被认为乐府了。乐府诗的原义就是歌词。这就像如果花间老师写了一首新体诗,有人拿去谱曲演唱,后来有人在选诗集时,将花间老师的诗编在新体诗选或编在歌词选中,那都是可以的。但要是编在当代旧体诗选中就不合适了。对不?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28 22:46:39的发言:

俺27楼的帖子里有错,都怪金秋手快,引用了,俺不能改了,只好出乖露丑了,了了了,罢罢罢。当时落笔就有点犹豫,没去核查,还是怪自己忒懒。

《出塞》是拟古题,出自横吹曲之一的《出塞歌》。

[em04]

    这没有关系,随便闲聊,难免有记忆不准的事。意思是清楚的,例子不难重选。我相信你说的情况是存在的。一般来说,编入乐府的唐人七绝,都是当时作为歌词谱曲演唱的。像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就是为宫廷宴乐而作的歌词。

句号方家,俺本来无此用意,不知怎么,就好像有了用意,误会啊。

有事先离开一哈或两哈,回来后再谈学习体会。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358195[/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8要紧,无非是闲聊嘛,有意无意都没关系。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7 11:01:25的发言:
 
    偶见有网友教导他人,谓律诗中间二联对仗有一二字不对即非律诗,应叫“古风”,不禁愕然。——你说的这个“网友”在哪?他是怎么“谓”的能否引述一下,让俺们也跟先生你一起“愕然”下如何?
 
    对联与律诗,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讲平仄及对仗,今将二者作一比较,以见二者本质特征。——就平仄而言,对联较之律诗要宽松得,虽然“都讲究”。
 
    《望岳》见卷一“五言古诗”,《夜泊牛渚怀古》见卷四“五言律诗”。这两首都是五言四韵。前一首中间四句对仗很工整,但平仄不合律,属于“古风”;后一首平仄合律,但完全不用对仗,属于“律诗”。——事实是,退士归类亦一家之言也,引为定论,未免轻率。《望岳》在多种版本里归入“五律”,有证可查;而《夜泊》一首,论者有云:“通首不对,声入律而体自散,”乃“以古为律”之代表。又有论者云:老李“轻格律重性情,率性作诗,不好锤炼。即作律绝,亦随性所之,以意为上,不为所拘。”此于创造处讲,是表扬,而于格律上讲,则是批评。
 
    由此可见,在平仄和对仗上,平仄是律诗本质的特征。平仄合乎格律则属于律诗,而对仗为非本质特征,即使不对仗只要平仄合律仍然属律诗(只能说不是典型性律诗,或称非典型性律诗罢了)。——由此还可以生发出许多“非典型”:非典型平仄、非典型对仗,然后的结果是:律将不律。
 
    对联则与律诗相反,对仗为本质特征,平仄为非本质特征。——现在比较公认的规则其实是:“律诗,又称近体诗,分五言和七言。其句数,除排律而外,每首都是八句。它要求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且合一定的平仄。”一个“必须”的东东竟然非了本质,奇怪。
 
   “ 童童负气歪批七律,泡泡无端被斥无知。”这个例子虽然平仄完全符合格律,但多数字有失对偶,故不是对联。——按照句号先生的“解法”,这个例子完全符合律诗的“本质特征”,那它应该是“律诗”了吧?

俺是到处学习。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7 12:34:07的发言:
    花间兄说得不错,“少有律诗不对仗”。这句话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对仗的律诗不多,但是有。不对仗的律诗仍然算律诗。因此,说两个字对得不好——且不说其判断得正误——便不算律诗,只能算古风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一般而言,捏造别人的“说”,更像是无稽之谈。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7 12:44:09的发言:

    无独有偶,《唐诗三百首》还收录了一首五律,也是零对仗。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喻守真在评论此作时指出:“这是一首不讲对偶的诗,但是细读它的音调仍旧合律,所以归入于律诗不入于古诗”。进而又说:“既称律诗其中二联必须要对,偶一为之则可,否则律诗不对,未免取巧”。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3:33:36的发言:

喻守真在评论此作时指出:“这是一首不讲对偶的诗,但是细读它的音调仍旧合律,所以归入于律诗不入于古诗”。进而又说:“既称律诗其中二联必须要对,偶一为之则可,否则律诗不对,未免取巧”。

    那么它归入律诗不入于古诗,则是铁一般的事实。

    零对仗的律诗都算律诗(尽管可以指责其“取巧”),有两个字对仗对不上的律诗当然更是律诗了。

以下是引用童志刚在2007-08-29 13:19:30的发言:

   “ 童童负气歪批七律,泡泡无端被斥无知。”这个例子虽然平仄完全符合格律,但多数字有失对偶,故不是对联。——按照句号先生的“解法”,这个例子完全符合律诗的“本质特征”,那它应该是“律诗”了吧?

    哦?有这个逻辑?童童好抬杠,那么好抬杠的都是童童吗?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4:16:29的发言:

    那么它归入律诗不入于古诗,则是铁一般的事实。

    零对仗的律诗都算律诗(尽管可以指责其“取巧”),有两个字对仗对不上的律诗当然更是律诗了。

哦?有这个逻辑?僧皎然的诗被归入律诗,那泡泡的诗也一定要归入律诗吗?[em09]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7-08-29 14:31:01的发言:

哦?有这个逻辑?僧皎然的诗被归入律诗,那泡泡的诗也一定要归入律诗吗?[em09]

    你这是不当类比。皎然的这首诗被归入律诗,证明零对仗的律诗也是律诗。

    由此推出,将泡泡具有两联对仗的律诗以一个词的对仗有问题而归入古风,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句号先生教导我们:“平仄是律诗本质的特征。平仄合乎格律则属于律诗”,由此推出:“童童负气歪批七律,泡泡无端被斥无知。”属于律诗。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7-08-29 14:40:42的发言:
句号先生教导我们:“平仄是律诗本质的特征。平仄合乎格律则属于律诗”,由此推出:“童童负气歪批七律,泡泡无端被斥无知。”属于律诗。

    这才是歪曲别人的意思。句号是在比较平仄与对仗两因素对律诗格律的意义时说的,并不是说平仄是判断律诗的唯一标准。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4:43:20的发言:

    这才是歪曲别人的意思。句号是在比较平仄与对仗两因素对律诗格律的意义时说的,并不是说平仄是判断律诗的唯一标准。

我没有歪曲,我只是引用了你的原话而已。“平仄是判断律诗的唯一标准”这话是谁说的?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7-08-29 14:51:43的发言:

我没有歪曲,我只是引用了你的原话而已。“平仄是判断律诗的唯一标准”这话是谁说的?

    “平仄是判断律诗的唯一标准”这话我不知道是谁说的,我只知道你是这样做的。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7 11:01:25的发言:
 
    
    由此可见,在平仄和对仗上,平仄是律诗本质的特征。平仄合乎格律则属于律诗,而对仗为非本质特征,即使不对仗只要平仄合律仍然属律诗(只能说不是典型性律诗,或称非典型性律诗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童童负气歪批七律,泡泡无端被斥无知”为什么不能是律诗?如果这不是律诗,那只能证明你这段叙述有问题。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7-08-29 15:31:12的发言:

既然如此,那么“童童负气歪批七律,泡泡无端被斥无知”为什么不能是律诗?如果这不是律诗,那只能证明你这段叙述有问题。

    区别一个事物需要根据多个特征来判断。我这里只是比较律诗的两个元素——平仄和对仗,说明二者在律诗规则中孰轻孰重。要判断一首诗是不是律诗,还需要看它是否具备其他特征。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6:13:44的发言:

    区别一个事物需要根据多个特征来判断。我这里只是比较律诗的两个元素——平仄和对仗,说明二者在律诗规则中孰轻孰重。要判断一首诗是不是律诗,还需要看它是否具备其他特征。

 

由此看来,句号先生前面对律诗所下的定义是非常不全面的,有误导读者之嫌。

俺是灭绝师太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7-08-29 16:27:14的发言:

 

由此看来,句号先生前面对律诗所下的定义是非常不全面的,有误导读者之嫌。

    好像我还没有对律诗下过定义吧?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7 11:01:25的发言:
 
    
    由此可见,在平仄和对仗上,平仄是律诗本质的特征。平仄合乎格律则属于律诗,而对仗为非本质特征,即使不对仗只要平仄合律仍然属律诗(只能说不是典型性律诗,或称非典型性律诗罢了)。
 
   

这是不是在定义什么样的诗属于律诗?你下定义下结论都很随意,随意得连你自己都不觉得。所以你给我的印象是喜欢把话说得过满,这样对自己不利俺脚得。

俺是灭绝师太
    不,这是在说什么样的诗不是律诗。这不属于定义。
金秋今天有空哈?是不是让俺回避一下?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你没有看到“在平仄和对仗上”这样的限制式状语吗,这当然是在其他要素具备的前提下,比较这二者的作用时说的。
先容俺插一句嘴:杜甫《望岳》中的对仗,本来就不符合律诗的对仗要求,多也不提,“秀”对“晓”在音韵上就对不起来,何况,律诗押的是平声韵,这里是仄声,瞄一眼,就该排除在律诗之外了。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29 17:10:04的发言:
先容俺插一句嘴:杜甫《望岳》中的对仗,本来就不符合律诗的对仗要求,多也不提,“秀”对“晓”在音韵上就对不起来,何况,律诗押的是平声韵,这里是仄声,瞄一眼,就该排除在律诗之外了。

     花间老师以为对仗的词一定要平仄相对吗?不是这样。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万对再,数目类对数目类,声调却是仄对仄。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涓、埃当句自对,却是平对平。

    从韵部的平仄看诗体的归属,也是利用平仄特征。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1:22:03的发言:

    原来花间老师用意在此,呵呵。《琴歌》如果是拟古乐府的作品,那它归属乐府还是古体,应该都是可以的。因为其分类标准,一个是以题材风格为标准,一个是以格律为标准的。而诗分近体和古体,则是以格律为标准,所以不会发生既可入近体又可入古体的事。衡塘退士所编,为基础教育所用,当然在体裁审核上会更谨严,因此是可以引以为据的。

    《李太白全集》的分类尽管混乱,但还是没有出现矛盾。例如他没有将近体归在古风中。

    王之涣的《出塞》倒是真正的乐府,那是唐代配乐演唱的。当然,王作不一定是为乐府机关而作,但既经谱曲传唱,也就被认为乐府了。乐府诗的原义就是歌词。这就像如果花间老师写了一首新体诗,有人拿去谱曲演唱,后来有人在选诗集时,将花间老师的诗编在新体诗选或编在歌词选中,那都是可以的。但要是编在当代旧体诗选中就不合适了。对不?

学习体会一、如果《琴歌》既可归属乐府,又可归属古体诗,最终被归为古体;那么同属李颀诗作的《古从军行》却没有归入古体诗。在同一本教材中,统一分类标准是最起码的要求,编者偏偏没能做到,至少说明老先生分类随意了。那么,是不是在平仄方面,前者更接近古风?摘两句对比一下:“主人有酒欢今夕”(《琴歌》),“欢今夕”为典型的三平调;“闻道玉门犹被遮”(《古从军行》),“犹被遮”在这里也是三平调吧,其中的“被”当读作“披”。所以俺晕。

学习体会二、以王之涣的《出塞》为例,这诗既符合律绝的平仄要求,从题材上风格上,又可作乐府论,那么,是否应该如此规定,除汉乐府外,余者均为新乐府?如此,李颀的《古从军行》既是新乐府,又是古体诗?王力先生教导我:“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可这么一来,《出塞》既是近体诗中的律绝,又是古体诗?俺再晕~~~

学习体会三、跟第一条有点相似,表嫌俺絮叨~~~郭茂倩《乐府诗集》79卷分明收入了《凉州曲》N首,可《唐诗三百首》却将其归入五绝。同样情况的还有〈何满子〉。为啥弃前人的经验于不顾,人家的分类很有道理啊。还是要晕~~~

[em06][em06]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382774[/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7:17:14的发言:

     花间老师以为对仗的词一定要平仄相对吗?不是这样。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万对再,数目类对数目类,声调却是仄对仄。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涓、埃当句自对,却是平对平。

    从韵部的平仄看诗体的归属,也是利用平仄特征。

回句号方家:对仗,有工对宽对。律诗的对仗,如果是首联相对,通常会平平相对或仄仄相对。如果是颔联颈联,平仄对住了,是工对(仅从平仄角度说),平仄未能相对,就可能是拗句。但是无论如何,尾字不可能出见仄仄相对的情况。

平仄的要求在对仗中一定是严格的。您所举之例,是不是属于拗句?救没救过来?俺深入不下去鸟~~~

[em66]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8-29 18:13:03的发言:

回句号方家:对仗,有工对宽对。律诗的对仗,如果是首联相对,通常会平平相对或仄仄相对。如果是颔联颈联,平仄对住了,是工对(仅从平仄角度说),平仄未能相对,就可能是拗句。但是无论如何,尾字不可能出见仄仄相对的情况。

平仄的要求在对仗中一定是严格的。您所举之例,是不是属于拗句?救没救过来?俺深入不下去鸟~~~

[em66]

    律诗在对仗时,只要符合律句的平仄格律就可,并不需要每个字都平仄相对,不需要特别去考虑平仄问题。这话的意思是说,对仗句和不对仗句在平仄要求上是一样的。

    我举的陆游的句子,是拗句,下句用“无”字救。杜句则完全是正常的句子。

以下是引用在2007-08-29 18:17:50的发言:

    律诗在对仗时,只要符合律句的平仄格律就可,并不需要每个字都平仄相对,不需要特别去考虑平仄问题。这话的意思是说,对仗句和不对仗句在平仄要求上是一样的。

    我举的陆游的句子,是拗句,下句用“无”字救。杜句则完全是正常的句子。

按照律句的平仄格律,如果是中二联的话,必然是平仄相对的啊。

谢谢指点,陆游那句是拗句,而且得救了。我会记牢滴~~~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关于当句对的学习体会:我一直不认为诗句中“迟暮”、“涓埃”这样的词语是当句对,因为这样就算对仗的话,律诗就太好做了。我还是相信钱钟书《谈艺录》里的归纳。

平仄相对,系指上下联。当句对的平仄无法讲究,比如“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野水”、“田水”相对,“晴鸠”、“雨鸠”相对,连字都一样,当然不能平仄对立。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