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斗胆跟王力先生小叫一板(抛砖一块~~~)

王力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学家,有“语言学大师”之誉,尤其在普及诗词格律方面的贡献和地位不可替代。我曾受恩于先生,至今书橱里还有他的《古代汉语》四册,这是我大学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套教材。

我一直认为,敬重某人并非盲从某人。编撰教材毕竟多以融会知识为主,如果对知识点的阐述不够明晰或明显错误,而学生却引为不刊之论,这是相当冒险的。学生不才,在温习律诗中当句对的知识点时,突生疑窦,结合我手头钱钟书先生和周振甫先生的相关意见,继而发现,王力先生是完全错了。好在先生说过,“如果墨守师说,学术就没有发展了。”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二章“黄山谷诗补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11页)中,研究了律诗中当句对的句式及成因,认为当句对的创格者不是赵翼(《瓯北诗话》的作者)所说的王维,而是杜甫,其定名者为李商隐。下为钱先生原文:

 

《自巴陵入通城呈道纯》云:“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天社注引欧公诗。按《瓯北诗话》卷十二论香山《寄韬光》诗,以为此种句法脱胎右丞之“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窃谓未的。此体创于少陵,而名定于义山。少陵闻官军收两河云:“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曲江对酒》云:“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白帝》云:“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义山《杜工部蜀中离席》云:“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春日寄怀》云:“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又七律一首题曰《当句有对》,中一联云:“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此外名家如昌黎《遣兴》云:“莫忧世事兼身事,且著人间比梦间。”香山《偶饮》云:“今日心情如往日,秋风气味似春风”;《寄韬光禅师》云:“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宋人如刘子仪《咏唐明皇》云:“梨园法部兼胡部,玉辇长亭复短亭。”

邵尧夫《和魏教授》云:“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王荆公《江雨》云:“北涧欲通南涧水,南山正远北山云。”刘原父《小园春日》云“东山云起西山碧,南舍花开北舍香。”梅宛陵《春日拜垄》云:“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早成匡格。山谷亦数为此体。如《杂诗》之“迷时今日如前日,悟后今年似去年”;《同汝弼韵》之“伯氏清修如舅氏,济南萧洒似江南”;《咏雪》之“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卫南》之“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之“惟有相逢即相别,一杯成喜只成悲。”末联又酷似邵尧夫《所失吟》之“偶尔相逢即相别,乍然同喜又同悲”也。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

一、初时杜甫创当句对句法,并未命名,至李商隐,才作《当句有对》,现身说法并作命名,此诗重在演绎当句对的作法,于描摹景物讽刺方士并无奇警之处,故列入《玉溪生诗醇》之末:“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在颔联颈联处,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当句有对”的独特风姿:“池光”对“花光”,“日气”对“露气”,“游蜂”对“舞蝶”,“孤凤”对“离鸾”,在每一句中均“自对”得相当工稳,故在上下句中,不必刻意求工,大致不差,即可视为工对。

二、钱先生所引当句对,皆为此体:“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上句用“野水”对“田水”,“水”字重出;下句用“晴鸠”对“雨鸠”,“鸠”字重出,而上下句又字字皆对。再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上句“巴峡”对“巫峡”,“峡”字重出;下句“襄阳”对“洛阳”,“阳”字重出,全是地名对地名,两对又相对,颇具用心。当然,这两句诗本身又符合“流水对”的特征,妙趣天成,那是别话。

 

周振甫先生是在研读了钱钟书先生相关论述之后,进一步作了发挥,尤为精到全面,不仅保留了钱先生关于律诗中当句对的出处,还追溯到了当句对的源流。他引用洪迈《容斋诗话》中的见识,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当句对的源流在楚辞那里。下见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对偶”篇:

 

唐人诗文中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借”,“桂酒椒浆”,“桂櫂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

 

由此可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上句“小院”对“回廊”,下句“浴凫”对“飞鹭”,上下句又相对。

据此,试将“当句对”定义如下:“律诗中的当句对,出句中必有前后两对词语相对,对句也如此,且起落句相对。”

再看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第四节“律诗的对仗”(P44)中,只是提及当句对,且一语带过,语焉不详,所举之例,又与通行见解乖舛相悖:“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 

唐突说一句,如按王力先生的理解,则“当句对”势将铺天盖地,无论唐代李商隐、清代赵翼,还是当代钱钟书、周振甫先生,都不必对它再加梳理,更无需研究创格者起始于何人。试举两例,以概其余。

一、杜甫之祖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上句“云”对“霞”,下句“梅”对“柳”,且上下句又相对。

二、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上句“城”对“阙”,下句“风”对“烟”,再上下句相对。

 

杜审言、王勃早在杜甫之前,就写过相类句式,为何李商隐所作《当句有对》格式与此殊异?清赵翼为何视而不见?博古通今的钱先生又为何特意撇清王维,独认杜甫为创格者?王力先生不会借此笑钱先生无知,讥赵翼无聊,讽李商隐自恋吧?

可见,结论只有一个,要么王力先生限于体例、篇幅的原因,没有对“当句对”进行充分阐述,要么王力先生见解有误,根据王力先生粗疏的举例而欲辨识“当句对”,就可能发生胡乱归类、将难得一见的好诗佳构,贬为比比皆是的寻常俗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忍不住要赞一下花间,不仅学习精神了得,还学有成果!
ID已送人

    首先,对老九敢于向名家挑战的勇气表示钦佩。

    其次,愿意向老九进一忠言,盲目迷信名家,与轻率否定名家,一样都是“相当冒险的”。

    老九的研究成果,俺已见于您的回帖。其中不乏相同的内容,为省构思打字之劳,将俺的回复中相关部分复制粘贴过来。

    我怎么觉得老九似乎有点胶柱鼓瑟的味道呢!大概老九研究问题习惯于有明确的定义,可你知道诗歌创作实践中很多东西是没有明确定义的。诗不是科学,它不可能有精确的定义,有明确的量化方法。我到现在也没看出几位老先生之间产生了什么矛盾。你说我只知抱住王力不放手,这是不了解我的话。我所以在此用王力的话,是因为他的书比较普及,小童童又是个认人不认理的家伙,他引为依据的正是王力的话。对于王力先生所说,我不会把它当作教条来背诵,我会把它放在诗词创作的历史实践中一一加以检验,符合的我信,不符合的我会存疑。至于钱先生、周先生、李先生及你口中的诸多大家,恕我孤陋,我没看过他们对诗词格律的讲解,当然也就无从在格律方面抱他们为师了。
   
    周振甫先生的书我只看过《诗词例话》。这并不是周先生自己作的诗词评,而是一部从前人诗话词话和诗词评中选抄出来的极少的一部份而形成的浓缩品。对所选的评论,周先生作了一些自己的点评和解释。其中有关当句对的内容,就是引用《沧浪诗话》、《洪斋诗话》及《谈艺录》的内容。

    钱先生举的那些当句有对的例子,当然都是当句对。可是,钱先生说过当句对不能是两个连用的字吗?你问为什么不选“国破山河在”这样的例子,具体原因稍后再分析。我们先来看你给出的“定义”:“律诗对偶,一般都是分置于起落句,而非安排在一句当中。其安排一句当中者,谓之当句对或当句有对。律诗中的当句对,出句中必有前后两对词语相对,对句也如此,且起落句相对。”

    这是一个描述性的语句。不知定义者是如何概括的。这里面还有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出句中必有前后两对词语相对,对句也如此,且起落句相对”,这里的“前后两对词语”是什么意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上句中“戎马”和“归马”相对,这个容易懂,可是它们算“一对词语相对”还是应该算“两对词语相对”?换言之,“戎马”是一个“词语”还是两个“词语”?如果是两个,请问“词语”的定义又是什么?
   
    现在我来分析为什么钱先生(及诸大家)为什么没有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例子。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各位大家是在什么范畴研究当句对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无论钱先生,还是周先生,抑或严羽、洪迈诸人,他们都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谈的,而王力是从格律的角度谈的。说到这里,不禁想起老九不久前的质问:“你怎么知道钱先生是从修辞的角度谈的?”这也是我感觉老九有点胶柱鼓瑟味道的一个原因。如果读书连作者谈的范畴都不明白,那还能称得上阅读吗?

    周振甫在《诗词例话·开头的话》中列举了所选的诗话词话的书目后明确地告诉我们:“诗话词话里包括的方面比较广,像诗人轶事,考证故实,评价作者,讲究诗词的渊源流变,研究声律等等,这些部分这里都不选。这里只选结合具体例子来谈诗和词的话,所以称为《诗词例话》。”所以,周先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声律”等格律方面。周先生又告诉我们:“诗话词话里也讲修辞手法,讲得比较深细。像洪迈《容斋三笔》里讲博喻,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讲互文,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谈反衬,这些,在一般讲修辞的书里是不谈的。所以听听这种讲表现手法的话,对理解古典诗词是有帮助的。”显然,周先生选录当句对的内容,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钱先生《谈艺录》中谈及当句对的情况,与此相同。这部份内容编在修辞这一主题下足以证明。

    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诸大家”没有选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例子了。那是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多,简直是俯拾即是,完全用不着特意提出来谈论了。

    老九说过只要钱先生、周先生与王先生出现矛盾,他一定只相信前者,而不会相信后者,以此表达对钱、周二先生的崇拜之情。唉!我想钱、周二先生如果得知,他们一定不会喜欢你这样的学生。他们明明是想交给你一把打开思想之门的钥匙,而你却把它当作了禁锢思想的樊笼。

老九?小泡泡还是句号(不知道怎么称呼你合适)先生是笔误吧?

真是棋逢对手,“恶人”自有“恶人”磨,这题材够磨一阵子了。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9-01 13:05:48的发言:

王力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学家,有“语言学大师”之誉,尤其在普及诗词格律方面的贡献和地位不可替代。我曾受恩于先生,至今书橱里还有他的《古代汉语》四册,这是我大学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套教材。

我一直认为,敬重某人并非盲从某人。编撰教材毕竟多以融会知识为主,如果对知识点的阐述不够明晰或明显错误,而学生却引为不刊之论,这是相当冒险的。学生不才,在温习律诗中当句对的知识点时,突生疑窦,结合我手头钱钟书先生和周振甫先生的相关意见,继而发现,王力先生是完全错了。好在先生说过,“如果墨守师说,学术就没有发展了。”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二章“黄山谷诗补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11页)中,研究了律诗中当句对的句式及成因,认为当句对的创格者不是赵翼(《瓯北诗话》的作者)所说的王维,而是杜甫,其定名者为李商隐。下为钱先生原文:

 

《自巴陵入通城呈道纯》云:“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天社注引欧公诗。按《瓯北诗话》卷十二论香山《寄韬光》诗,以为此种句法脱胎右丞之“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窃谓未的。此体创于少陵,而名定于义山。少陵闻官军收两河云:“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曲江对酒》云:“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白帝》云:“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义山《杜工部蜀中离席》云:“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春日寄怀》云:“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又七律一首题曰《当句有对》,中一联云:“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此外名家如昌黎《遣兴》云:“莫忧世事兼身事,且著人间比梦间。”香山《偶饮》云:“今日心情如往日,秋风气味似春风”;《寄韬光禅师》云:“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宋人如刘子仪《咏唐明皇》云:“梨园法部兼胡部,玉辇长亭复短亭。”

邵尧夫《和魏教授》云:“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王荆公《江雨》云:“北涧欲通南涧水,南山正远北山云。”刘原父《小园春日》云“东山云起西山碧,南舍花开北舍香。”梅宛陵《春日拜垄》云:“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早成匡格。山谷亦数为此体。如《杂诗》之“迷时今日如前日,悟后今年似去年”;《同汝弼韵》之“伯氏清修如舅氏,济南萧洒似江南”;《咏雪》之“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卫南》之“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之“惟有相逢即相别,一杯成喜只成悲。”末联又酷似邵尧夫《所失吟》之“偶尔相逢即相别,乍然同喜又同悲”也。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

一、初时杜甫创当句对句法,并未命名,至李商隐,才作《当句有对》,现身说法并作命名,此诗重在演绎当句对的作法,于描摹景物讽刺方士并无奇警之处,故列入《玉溪生诗醇》之末:“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在颔联颈联处,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当句有对”的独特风姿:“池光”对“花光”,“日气”对“露气”,“游蜂”对“舞蝶”,“孤凤”对“离鸾”,在每一句中均“自对”得相当工稳,故在上下句中,不必刻意求工,大致不差,即可视为工对。

二、钱先生所引当句对,皆为此体:“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上句用“野水”对“田水”,“水”字重出;下句用“晴鸠”对“雨鸠”,“鸠”字重出,而上下句又字字皆对。再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上句“巴峡”对“巫峡”,“峡”字重出;下句“襄阳”对“洛阳”,“阳”字重出,全是地名对地名,两对又相对,颇具用心。当然,这两句诗本身又符合“流水对”的特征,妙趣天成,那是别话。

 

周振甫先生是在研读了钱钟书先生相关论述之后,进一步作了发挥,尤为精到全面,不仅保留了钱先生关于律诗中当句对的出处,还追溯到了当句对的源流。他引用洪迈《容斋诗话》中的见识,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当句对的源流在楚辞那里。下见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对偶”篇:

 

唐人诗文中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借”,“桂酒椒浆”,“桂櫂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

 

由此可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上句“小院”对“回廊”,下句“浴凫”对“飞鹭”,上下句又相对。

据此,试将“当句对”定义如下:“律诗中的当句对,出句中必有前后两对词语相对,对句也如此,且起落句相对。”

再看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第四节“律诗的对仗”(P44)中,只是提及当句对,且一语带过,语焉不详,所举之例,又与通行见解乖舛相悖:“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 

唐突说一句,如按王力先生的理解,则“当句对”势将铺天盖地,无论唐代李商隐、清代赵翼,还是当代钱钟书、周振甫先生,都不必对它再加梳理,更无需研究创格者起始于何人。试举两例,以概其余。

一、杜甫之祖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上句“云”对“霞”,下句“梅”对“柳”,且上下句又相对。

二、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上句“城”对“阙”,下句“风”对“烟”,再上下句相对。

 

杜审言、王勃早在杜甫之前,就写过相类句式,为何李商隐所作《当句有对》格式与此殊异?清赵翼为何视而不见?博古通今的钱先生又为何特意撇清王维,独认杜甫为创格者?王力先生不会借此笑钱先生无知,讥赵翼无聊,讽李商隐自恋吧?

可见,结论只有一个,要么王力先生限于体例、篇幅的原因,没有对“当句对”进行充分阐述,要么王力先生见解有误,根据王力先生粗疏的举例而欲辨识“当句对”,就可能发生胡乱归类、将难得一见的好诗佳构,贬为比比皆是的寻常俗构。

    我们来分析一下,看看老九的结论能否成立。

    老九认为关于当句对的概念,王力的错了,而钱钟书、周振甫的则都是对的。

    可是我们发现,老九的叙述中,钱、周、王三人的概念,其外延各不相同。具体说来,王的最大,周居其中,钱的最小。

    老九以一个例句概括了钱的概念:“钱先生所引当句对,皆为此体:‘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请注意,老九这里指出钱的当句对概念“皆为此体”,不涉及其他形式。

    接着再看:以下是周振甫老先生《诗词例话》中的内容:“唐人诗文中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借”,“桂酒椒浆”,“桂櫂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

    老九小结道:由此可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上句“小院”对“回廊”,下句“浴凫”对“飞鹭”,上下句又相对。

    请注意:老九在这里提出了“当句对”的另一种形式,或依老九的用语,称之为“体”。于是,周先生与钱先生产生了矛盾!

    老九对王力提出了质说:“唐突说一句,如按王力先生的理解,则‘当句对’势将铺天盖地,无论唐代李商隐、清代赵翼,还是当代钱钟书、周振甫先生,都不必对它再加梳理,更无需研究创格者起始于何人。”

    貌似理直气壮,可是我们想提醒老九一句,您在质问王力之前,是不是应该质疑自己一下:如果当句对真像钱先生举例的只有一体,且出自杜甫,那么又何来周先生的当句对出自楚辞?如果当句对周先生概括的才算正确,那么钱先生之说岂不是被否定了?

    由此可见,钱先生所举的例子,尽管“大量”,却“皆为一体”,仅为当句对中的一种形式。如果钱先生可以缩小当句对的范围而只谈一种,那么,为什么周先生就一定要把所有的当句对形式包罗无遗?

    重要的是,二位先生是从修辞的角度谈当句对,而王先生是从格律的角度谈当句对。角度不同,观察的范围自有分别。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老九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呢?

    多谈一点,看看老九说的最全面的周先生有没有排斥两个连用字的当句对。

    下面是周先生举的一个例子及其讲解:

    ……

  这几则都是讲对偶的。律诗中的对偶,一般说来,三四句相对,五六句相对,要求字数相等,平仄相对、句法相当。如杜甫《咏怀古迹》中的两联,即第三句到第六句:

  支离(平)——东北(仄)——风尘(平)——际(仄),
  飘泊(仄)——西南(平)——天地(仄)——间(平)。
  三峡(仄)——楼台(平)——淹日(仄)——月(仄),
  五溪(平)——衣服(仄)——共云(平)——山(平)。

这里第三四句相对,第五六句相对。每句都是七字,是字数相等。“支离”对“飘泊”都是连绵词。“东北”对“西南”都是方位词。“风尘”对“天地”都是名词,这里还含有“风”对“尘”,“天”对“地”的各自相对。“际”对“间”意义相近。“三峡”对“五溪”都是地名,又都有数字。“楼台”对“衣服”都是名词,这里还含有“楼”对“台”、“衣”对“服”的各自相对。“淹”对“共”都是动词。“日月”对“云山”都是名词,这里还含有“日”对“月”、“云”对“山”的各自相对。这是句法相当。就平仄说,古代诗的音节以两字或一字为一顿,称音步,双音步如“东北”“五溪”,单音步如“际”“间”。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准,如“东北(平仄)”为仄音步,“五溪(仄平)”为平音步。律诗的对偶,要求仄音步对平音步,平音步对仄音步,如“支离(平)”对“飘泊(仄)”,“东北(仄)”对“西南(平)”,这就是平仄相对。这是律诗中最常见的对偶,是就形式说的。

    好,虽然“语焉不详”,可是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理解,句中的“风尘”、“天地”、“楼台”、“衣服”都连用字都是“句中的各自相对”。

    读书贵融会贯通,力戒浮躁。立论要冷静理性,不要轻率冲动。

老九、小童童、句号、小泡泡,哈哈!
ID已送人

老句您有点针对性好不好?你三楼的帖子就这么搬过来,害得我也不得不跟着您搬,真是爱惜自己码的字,没办法,搬就搬吧:

老句的回帖太长,恕我不引。

一、诗律向有正格变格之分,即如有工对宽对之分一样。现在的问题是,不是我要分,而是老句不愿意分。为什么不愿意分?因为这样一来,就没有不工的对仗了,泡人大哥的“烟尘”对“来去”,也就工得很了。俺对老句的义薄云天,感佩不已,有这么个朋友真好。话又说回来,不工又如何?为何听说自己的对仗不工就难以出离愤怒?好诗人不会拘泥这些的。

二、词的最小单位是字,这里特指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词,帮助您这样的概念模糊者理解。这是在当句对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我从来没有否认在律诗的上下句中有单个的字相对,但当句对不是这个对法。

三、老句为什么认定俺“胶柱鼓瑟”呢?您给俺戴个不合适的帽子,不是很滑稽么。俺倒是竭力避免用这样的字眼来评价您。关键是,你反复认定俺“胶柱鼓瑟”,证据何在?就因为您不认可修辞里面言及的当句对等同于律诗格律里的当句对?也请给个理由,您得说出区别来,行不?

四、“显然,周先生选录当句对的内容,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这黑体字是老句特意强调的?你还强调个啥呢?你不是认为“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没的区别的?这种修辞手法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您说:“‘诸大家’没有选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例子了。那是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多,简直是俯拾即是,完全用不着特意提出来谈论了。 ”——哈哈哈,太逗了,说得多好,这不是把当句对混同于一般了么?

按照您从王力先生那里不作思考搬来的当句对,这种“当句对”的惟一意义就在于,从此以后,为天下的滥句大开方便之门比如吧,“山河”已是自对了,只要再找出任何一个并列词,就可以配成工对,喏,您看,“山河”可对嘲笑、讽刺、几案、作业、喝彩、打闹、讥笑、茶饭、热闹……真是无所不工,无所不妙,还要特意把当句对拉出来蹓什么蹓?

[em01]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657537[/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老九君稍安勿躁,第一帖是正说,第二帖才是反驳。我只帖了相关的内容,你怎么把无关的内容一并转来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以下是引用在2007-09-01 14:20:36的发言:

    我们来分析一下,看看老九的结论能否成立。

    老九认为关于当句对的概念,王力的错了,而钱钟书、周振甫的则都是对的。

    可是我们发现,老九的叙述中,钱、周、王三人的概念,其外延各不相同。具体说来,王的最大,周居其中,钱的最小。

    老九以一个例句概括了钱的概念:“钱先生所引当句对,皆为此体:‘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请注意,老九这里指出钱的当句对概念“皆为此体”,不涉及其他形式。

    接着再看:以下是周振甫老先生《诗词例话》中的内容:“唐人诗文中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借”,“桂酒椒浆”,“桂櫂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

    老九小结道:由此可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上句“小院”对“回廊”,下句“浴凫”对“飞鹭”,上下句又相对。

    请注意:老九在这里提出了“当句对”的另一种形式,或依老九的用语,称之为“体”。于是,周先生与钱先生产生了矛盾!

    老九对王力提出了质说:“唐突说一句,如按王力先生的理解,则‘当句对’势将铺天盖地,无论唐代李商隐、清代赵翼,还是当代钱钟书、周振甫先生,都不必对它再加梳理,更无需研究创格者起始于何人。”

    貌似理直气壮,可是我们想提醒老九一句,您在质问王力之前,是不是应该质疑自己一下:如果当句对真像钱先生举例的只有一体,且出自杜甫,那么又何来周先生的当句对出自楚辞?如果当句对周先生概括的才算正确,那么钱先生之说岂不是被否定了?

    由此可见,钱先生所举的例子,尽管“大量”,却“皆为一体”,仅为当句对中的一种形式。如果钱先生可以缩小当句对的范围而只谈一种,那么,为什么周先生就一定要把所有的当句对形式包罗无遗?

    重要的是,二位先生是从修辞的角度谈当句对,而王先生是从格律的角度谈当句对。角度不同,观察的范围自有分别。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老九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呢?

 

我就抓老句的关键句吧,这句话老句显然认为是切中要害的:“  貌似理直气壮,可是我们想提醒老九一句,您在质问王力之前,是不是应该质疑自己一下:如果当句对真像钱先生举例的只有一体,且出自杜甫,那么又何来周先生的当句对出自楚辞?如果当句对周先生概括的才算正确,那么钱先生之说岂不是被否定了?  ”

俺实在是想劝老句一句,您读帖细心一点,尤其在批评对方的时候,“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先把我的原文复制在此,您如果还这么发问,我就只能发笑了: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二章“黄山谷诗补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11页)中,研究了律诗中当句对的句式及成因,认为当句对的创格者不是赵翼(《瓯北诗话》的作者)所说的王维,而是杜甫,其定名者为李商隐。”

周振甫先生是在研读了钱钟书先生相关论述之后,进一步作了发挥,尤为精到全面,不仅保留了先生关于律诗中当句对的出处,还追溯到了当句对的源流。

告诉老句:当句对,不只是在律诗中有,但出现在律诗中,则是自杜甫始。

至于周先生关于当句对的例子,我只列出跟钱钟书先生有所不同的,我说过,这是补充,且尤为全面。句号兄,什么是相济,什么是相斥,你不会分不清吧?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629770[/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9-01 14:33:55的发言:

词的最小单位是字,这里特指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词,帮助您这样的概念模糊者理解。

    词与字是不同的概念。词的最小单位是词素。究竟是谁的概念更模糊,更需要帮助呢?

以下是引用菜农在2007-09-01 13:59:52的发言:

真是棋逢对手,“恶人”自有“恶人”磨,这题材够磨一阵子了。

    不要这么说嘛,单从“花间”的名字看就不能称恶人了嘛

    俺觉得信口开河的才像个恶人

老句,我提了许多问题,请定下心来一一回复,不急不急,至于词的最小单位应该是什么,词素又是什么,不是重要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二章“黄山谷诗补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11页)中,研究了律诗中当句对的句式及成因,认为当句对的创格者不是赵翼(《瓯北诗话》的作者)所说的王维,而是杜甫,其定名者为李商隐。”

    这里的“当句对”难道是仅仅作为“当句对的一个形式”来定义的?

    你所谓的律诗中当句对的句式及成因,岂不是概括了律诗当句对的全部范围?事实上,钱先生只谈了那种特定的句式。说它创于杜甫,就是指那个句式创于杜。显然,钱先生说的当句对概念,没有涵盖当句对的全部外延。因此,不可能被用来引出定义。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9-01 14:55:23的发言:

老句,我提了许多问题,请定下心来一一回复,不急不急,至于词的最小单位应该是什么,词素又是什么,不是重要的。

    这么喜欢定义明确的人,这回不急,又是不重要的了。

老句,您先批驳一哈我的这个说法,蛮重要的,别视而不见:

按照您从王力先生那里不作思考搬来的当句对,这种“当句对”的惟一意义就在于,从此以后,为天下的滥句大开方便之门比如吧,“山河”已是自对了,只要再找出任何一个并列词,就可以配成工对,喏,您看,“山河”可对嘲笑、讽刺、几案、作业、喝彩、打闹、讥笑、茶饭、热闹……真是无所不工,无所不妙,还要特意把当句对拉出来蹓什么蹓?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657604[/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既然这也叫“句中对”,而且它也肯定算“律诗中的句中对”吧,那么,还能说律诗中的句中对是出自杜甫,定名于李商隐么?

    这样一来,钱大师岂不是也被你看出了“见解有误”?

以下是引用在2007-09-01 14:20:36的发言:

        读书贵融会贯通,力戒浮躁。立论要冷静理性,不要轻率冲动。

老句,您这样的套路向来为我花家剑法所不为,您这叫旁门左道。

请您拿出王力先生关于当句对的严谨分析。如果他的分析不足,是否还有像周振甫先生替钱钟书先生补充的范例?如果没有,你有何依据以王力先生为正宗?他只是顺便提到,而钱先生、周先生都在认真分析探究。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唐人诗文中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借”,“桂酒椒浆”,“桂櫂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从这段叙述中,我们分明看到,“当句对”的修辞手法并非起源于杜甫,而是起于楚辞,并且齐梁以来,已经有不少作家采用。如江淹、庾信诸人。那么凭什么把开创当句对的功劳归于杜甫呢?所以,只能把“戒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这样的句式归于杜甫首创。

    如果你硬要咬定律诗不律诗的话,那么我来问你,律诗懂得押韵是起源于谁的?我想,谁也不会研究这个问题,因为在律诗问世之前,诗人就懂得押韵。而且偶数句为韵脚的韵例,也是在律诗之前就已成熟了。

   

以下是引用在2007-09-01 15:03:54的发言: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二章“黄山谷诗补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11页)中,研究了律诗中当句对的句式及成因,认为当句对的创格者不是赵翼(《瓯北诗话》的作者)所说的王维,而是杜甫,其定名者为李商隐。”

    这里的“当句对”难道是仅仅作为“当句对的一个形式”来定义的?

    你所谓的律诗中当句对的句式及成因,岂不是概括了律诗当句对的全部范围?事实上,钱先生只谈了那种特定的句式。说它创于杜甫,就是指那个句式创于杜。显然,钱先生说的当句对概念,没有涵盖当句对的全部外延。因此,不可能被用来引出定义。

老句,您没看到周振甫先生的补充么?他的补充便于大家充分认识当句对的构成,而且源头上看,楚辞里的当句对,也非“草木”自对,“山河”自对。

除此之外,你还看到亲爱的王力先生作出类似深刻的补充分析么?多少次请求您提供王力先生的论述,怎么就见不到呢?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633702[/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周先生的补充?请问:钱先生和周先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两个人认定的范围相差那么大,你竟然能认为两人的概念同样的正确的?

    你有没有对自己说过:“如果对知识点的阐述不够明晰或明显错误,而学生却引为不刊之论,这是相当冒险的”?

    你认为钱先生关于当句对的概念“阐述够明晰”吗?

以下是引用在2007-09-01 15:20:36的发言:

    “唐人诗文中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蒸兰借”,“桂酒椒浆”,“桂櫂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如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从这段叙述中,我们分明看到,“当句对”的修辞手法并非起源于杜甫,而是起于楚辞,并且齐梁以来,已经有不少作家采用。如江淹、庾信诸人。那么凭什么把开创当句对的功劳归于杜甫呢?所以,只能把“戒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这样的句式归于杜甫首创。

    如果你硬要咬定律诗不律诗的话,那么我来问你,律诗懂得押韵是起源于谁的?我想,谁也不会研究这个问题,因为在律诗问世之前,诗人就懂得押韵。而且偶数句为韵脚的韵例,也是在律诗之前就已成熟了。

   

您犯的什么疑?别人的文章你读了就该理解,当句对源自楚辞,律诗里的当句对源自杜甫,如果您要否定,请详细论来。

“律诗懂得押韵是起源于谁的?我想,谁也不会研究这个问题,因为在律诗问世之前,诗人就懂得押韵。而且偶数句为韵脚的韵例,也是在律诗之前就已成熟了。”

——这个问题,我没有涉及,我想自有人已经或正在研究,即使没有结果,这跟已有定论的“律诗中的当句对”有何关系?您总不能因为人类无法在月球上生存就进而否定人类是在地球上生存的吧?

[em56]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633735[/lastedittime]编辑过]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9-01 15:30:53的发言:

您犯的什么疑?别人的文章你读了就该理解,当句对源自诗经,律诗里的当句对源自杜甫,如果您要否定,请详细论来。

“律诗懂得押韵是起源于谁的?我想,谁也不会研究这个问题,因为在律诗问世之前,诗人就懂得押韵。而且偶数句为韵脚的韵例,也是在律诗之前就已成熟了。”

——这个问题,我没有涉及,我想自有人已经或正在研究,即使没有结果,这跟已有定论的“律诗中的当句对”有何关系?您总不能因为人类无法在月球上生存就进而否定人类是在地球上生存的吧?

[em56]

    早已存在的艺术手法能称为首创吗?
以下是引用在2007-09-01 15:25:25的发言:

    周先生的补充?请问:钱先生和周先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两个人认定的范围相差那么大,你竟然能认为两人的概念同样的正确的?

    你有没有对自己说过:“如果对知识点的阐述不够明晰或明显错误,而学生却引为不刊之论,这是相当冒险的”?

    你认为钱先生关于当句对的概念“阐述够明晰”吗?

看来您是没读过钱先生《谈艺录》和周先生《诗词例话》,靠着百度东拼西凑,总归不能消化于一时。其实我在自己的帖子里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句号兄读帖细致点,就不会露马脚了。

您还是分不清“相承”和“相斥”么?未免毛糙。

你有没有对自己说过:“如果对知识点的阐述不够明晰或明显错误,而学生却引为不刊之论,这是相当冒险的”?——的确,我是这么说的,而且针对的是教材。8 过,您频频拿起我的矛,攻了谁的盾?让您瞄准了再说,您偏不。

王力先生编教材,关于当句对才写了两句话,钱先生没打算编教材,却综述颇详。如果您认为钱先生的阐述不够明晰,请详细分析好不好?别临时磨刀,不掩仓皇。

俺要吃好吃的去了,您挑关键的,狠的,慢慢磨,慢慢驳。

跟你闲聊很有长进,衷心感谢。

[em23][em23]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在2007-09-01 15:35:33的发言:

    早已存在的艺术手法能称为首创吗?

在律诗里用当句对,您能找到比杜甫更早的么,喏,就这个:“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个层次的问题居然还要讨论?那么你我的讨论不是越来越向后退了。忒浪费时间了。

[em50]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在2007-09-01 15:10:26的发言: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既然这也叫“句中对”,而且它也肯定算“律诗中的句中对”吧,那么,还能说律诗中的句中对是出自杜甫,定名于李商隐么?

    这样一来,钱大师岂不是也被你看出了“见解有误”?

再来回一帖。气人呐,您是晕了吧,这句话就是杜甫的,定名者是李商隐,可清楚?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9-01 15:46:42的发言:

看来您是没读过钱先生《谈艺录》和周先生《诗词例话》,靠着百度东拼西凑,总归不能消化于一时。其实我在自己的帖子里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句号兄读帖细致点,就不会露马脚了。

您还是分不清“相承”和“相斥”么?未免毛糙。

你有没有对自己说过:“如果对知识点的阐述不够明晰或明显错误,而学生却引为不刊之论,这是相当冒险的”?——的确,我是这么说的,而且针对的是教材。8 过,您频频拿起我的矛,攻了谁的盾?让您瞄准了再说,您偏不。

王力先生编教材,关于当句对才写了两句话,钱先生没打算编教材,却综述颇详。如果您认为钱先生的阐述不够明晰,请详细分析好不好?别临时磨刀,不掩仓皇。

俺要吃好吃的去了,您挑关键的,狠的,慢慢磨,慢慢驳。

跟你闲聊很有长进,衷心感谢。

[em23][em23]

    这还要详细分析?“皆为此体”已经作了准确的概括。你想,这又如何能作为全面学习当句对这种对仗格式的依据?所以,钱先生在这里根本没有涉及当句对的定义。他所说的当句对,就是李商隐诗题中的“当句有对”,是指一种特定的句式。从他的叙述中,根本不可能看出有排斥其他形式的意思。

    同样,周先生也是从修辞的角度谈的,也不是研究介绍当句对的各种形式。尽管他讲到的比钱先生的多,仍然不能说是全面的。

    你应该知道,以偏概全,多半是要犯严重的认识错误的。

老句:我没有好为人师的爱好,啥叫当句对,我表述得很清楚了。我屡次三番希望你提供王力先生的分析资料,你也屡次三番地回我一个装聋作哑。

你一派大宗师的派头,教导我如何做学问(瞧,楼上又说我“以偏概全”了),您自个呢,就凭王力先生那言不及义的片言只语,就自以为可以为“当句对”立法了,还以为够了。顺便问一声,你忘了自己是如何引用大圆小圆了吗?你以大圆自居,这不自甘小圆了吗?在百度上刷一下搜出王力先生的著述大全,不过弹指功夫,让你找出王力先生多于两句的陈述,多于两个的例子,竟然至今未见。

你的问题多了去,是否一个个聊下去,取决于你能否先把“当句对”这关过了。过了之后,我们继续讨论。我喜欢讨论,也随时愿意向你学习。我第8楼反红的地方,麻烦你出招吧,这里集中了你主要的可笑之处。若是此处不能全身而退,恕我直言,那就多说无益了。

比如,您这段话:“老九说过只要钱先生、周先生与王先生出现矛盾,他一定只相信前者,而不会相信后者,以此表达对钱、周二先生的崇拜之情。唉!我想钱、周二先生如果得知,他们一定不会喜欢你这样的学生。他们明明是想交给你一把打开思想之门的钥匙,而你却把它当作了禁锢思想的樊笼。”还加粗加黑,其实,您问题大着呐,真要分析起来,你恐怕又是一摞子问题。不急,慢慢聊。俺做饭去了。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操刀精华到此处我才轻松了,兮兮和雅琼大版主都不在,失职啊.美M敢与王力先生小叫一板,勇气可佳,何况行文如高山流水,这可不能犹豫了.

献花花和飞吻!

[em102][em108]